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探析

2022-11-26王小丽孙琳

商展经济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生产

王小丽 孙琳

(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形成“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范畴。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成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分析新发展格局蕴含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有利于科学把握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指导经济“双循环”实践,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

1 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

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实体经济不同程度受挫,我国国际市场遭受不同程度“被封闭”,此时内需呈现强大增长动力,我国不再以国际循环为主,而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推进内外双循环。我国经济发展适时进行新部署,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做出调整,国内国际双重因素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现实依据。

1.1 从国际看

近年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国际环境愈发复杂。一方面,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肆虐,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危机,我国国外大循环前景不复从前;另一方面,美国等国家在经济政治领域采取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政策。伴随中国经济科技实力飞速提升,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甚至严厉打击中国高端信息科技产业。国际市场受限、国外大循环下行趋势之下,中国意识到必须建立高端现代科技产业体系,依托创新摆脱“卡脖子”局面。

1.2 从国内看

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稳中向好,正由传统制造大国向现代制造强国转变。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金量越来越高,吸引着各阶层消费群体。新兴技术催生新业态、新经济,新经济极大拉动人们对国货的需求,有效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促进供应链与产业链协调运转。目前,我国人均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上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幅增加,国内消费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新阶段,必须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同时展现大国责任和担当,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

2 新发展格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新发展格局作为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课题,研究前必须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探讨了劳动异化问题。在生产过程中,资本控制劳动,工人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工人的劳动力在工资的掩盖下失去原本的价值,社会公平正义失衡,凸显私有制弊端。马克思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类永恒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我国而言,在革命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推进共同富裕,这是在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上的合理运用。

根据时代和发展环境的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马克思时期,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使经济危机频发,社会缺乏和谐健康发展,因此经济学通常带有革命和批判色彩。如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下,生产智能化、规模化,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使生产力获得巨大提升,资本在全球循环流转,构建起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呈现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趋势,经济学更具建设与发展的色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大踏步走向共产主义,而是基于国情分阶段实现共同富裕,一步步走向复兴,最终向共产主义奋进;不是摒弃市场,而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是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孤立于世界市场两端,而是促进经济全球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国家和国际经济发展提出的创新理念。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这意味着生产者有了更多机会,新经济形式为小商家、小农户提供了销售渠道,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推动国际经济循环,具有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悬殊,国际贸易既是各国谋求发展的渠道,也是互相切磋技术、学习进步的方式。新冠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复苏更需国际经济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双循环”,凸显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的互补性和协调性。

3 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

基于马克思《资本论》,本文认为资本循环理论是正确理解“双循环”本质的前提,社会再生产视角下生产四环节的连接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基本条件,供需辩证关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起到平衡作用。

3.1 资本循环:前提

经济系统是动态循环的运动过程,循环的动力是资本的逐利性。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三种形态及循环。他指出,产业资本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表现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这三种资本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企业为了获得利润生存下去,必须保证商品价值实现,确保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商品的生产及售卖三个阶段同时存在、有效衔接、顺利转化。商品价值的增值就是在资本循环中实现的。

双循环有效利用两种市场和资源,构成内外需结合的资本大循环。全球化背景下形成国际大市场,各国凭竞争优势占据一席之地。经济循环第一阶段货币经交换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第二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经生产消费转化为商品。高端科技产业需要在全球组建生产供应链,实现精密零部件的调配。我国科技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稍弱,在一些技术领域仍依赖进口,通过国外资本循环,得以购买制约产品制造的生产资料,促使商品生产顺利进行。经济循环第三阶段,商品经售卖重新转化为货币。双循环使“中国制造”拥有内外两大市场,推动产品价值的实现和增值,通过资本积累扩大产业规模,开启新一轮循环。

3.2 社会再生产:基本条件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环节,这四个环节协调运行、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构成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本条件,必须保证其紧密衔接,确保生产系统的连续性。

(1)生产环节。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交往具有对象性,其生产活动围绕社会关系展开。“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人们的需要依赖物质资料生产。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供选择的消费对象覆盖面更广,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目标已由追求“速度”和“规模”转为高质量发展。目前,生产领域还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含量不高、出口产品利润率不高”等问题,制约消费市场规模,因此必须注重生产环节人才、技术、资金的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

(2)分配环节。私有制致使异化劳动,催生私有财产,进一步增强私有制,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马克思提出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解放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我国采取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人民收入不断提高。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国已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摆脱了绝对贫困的境地。新时代人们不再囿于温饱问题,而是追求高生态、高文明、高发展的生活方式,展现出巨大消费力,这对于经济循环由外转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3)流通环节。商品流通是价值实现和使用价值替换的统一,国民经济循环实质上是社会总产品的市场实现。商品流通速度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快慢,我国在投资、高素质人才、技术、行业利润率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在流通领域遭遇发展瓶颈,流通中的商品量减少影响其价值实现。畅通经济循环就要畅通市场流通,必须重视解决我国在流通领域存在的流通成本偏高、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

(4)消费环节。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消费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催生新需求,最终拉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同时,消费结构升级刺激产业结构调整,生产高质量产品,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能。但国际消费市场存在诸多不稳定性因素,既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也随时面临所需产品供应链断裂的问题,因此需重视持续开发国内市场,有效应对外在因素不确定性。

3.3 供需辩证关系:平衡

供给和需求的辩证统一在经济健康发展中起到平衡作用。马克思指出,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过剩,产品无法得到消费则丧失了产品的意义,沦为生产资料的浪费。减少生产过剩,就要统筹规划供给侧和需求侧,使其处于动态平衡。此前,我国借助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大循环中快速提升经济实力,但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强且经济质量低,经济发展存在风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是减少被动性和不确定性的正确决策,是力求依靠内生技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扩大内需、减少过剩经济的需求侧管理,“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4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

第一,以政策作引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着眼长远,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将政策落实到行动,切忌理论脱离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要与市场协调配合,鼓励创新,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优化投资结构。

第二,以创新拉内需,激发国内市场内生动力。要依靠科技自强和创新催发新业态,降低科技成本,使科技产品更易被大众消费群体接受。要加大中小企业的科技研发投资,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扬“科学家精神”,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第三,以开放促发展,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在战疫中,我国科学防范,短时间内复工复产,稳定经济态势,展现独特优越性,提供中国经验。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依托“一带一路”塑造高水平、高层次、高格局的开放体系,将高质量的中国特色产品推向全球的同时学习他国高端技术,实现我国经济科技实力再增长,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创造活力输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动力。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汇聚留学生力量 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阿宽的生产小组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