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文旅发展的“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2022-11-26王梦娇

商展经济 2022年20期
关键词:十三五文旅四川

王梦娇

(四川集雅轩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6)

“十四五”时期,既是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关键时期,也是四川文旅实现深层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一方面,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四川的文旅工作面临着兼顾统筹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另一方面,由于文旅消费群体正在发生以国内消费者为主的转变,不同地区之间的市场竞争势必日趋激烈。为有效应对上述变化和挑战,本文试图在全面回顾“十三五”时期四川文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四川文旅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四川文旅发展的“十三五”回顾

1.1 旅游资源

四川省的自然资源丰富。根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程公布的数据,全省共有旅游资源24.57万个,其中,新发现新认定旅游资源6.51万处、五级旅游资源1864处、四级旅游资源5250处[1],可利用的高山、极高山资源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地表钙化景观品质位居全球第一,金丝猴分布为全球最集中分布区,大熊猫种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竹类资源面积(1766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特色街区、景观农林牧场所数量位居西部第一。

1.2 经济指标

根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计数据(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数据皆来自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十三五”时期,全省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从2015年的6210.8亿元、6137.6亿元、11.8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11594.3亿元、11454.5亿元、20.2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6.9%、16.9%、14.4%,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旅游总收入过万亿的省份。旅游总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从2015年的5.88亿人次、5.85亿人次、273.2万人次增至2019年的7.54亿人次、7.5亿人次、414.8万人次,年均增速分别为6.4%、6.4%、11.0%。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下文将专门分析。

截至“十三五”期末,四川省共拥有A级旅游景区71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9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81家。“十三五”时期,全省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0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2个。截至“十三五”期末,全省共拥有纳入文化和旅游部统计系统的旅行社569个,占登记注册旅行社总数(1336个)的42.59%,从业人员共计8279人;累计评定星级饭店366家,其中5星级宾馆33家、4星级饭店114家;累计评定绿色饭店153家,其中金树叶饭店80家、银树叶饭店73家。

1.3 新冠疫情影响

受新冠疫情冲击,四川省2020年共实现旅游收入7173.29亿元,同比下降38.1%。全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总人数达32075.40万人次,同比下降40.4%;实现门票收入26.79亿元,同比下降47.6%。全省纳入统计的旅行社2020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36.60万人次,同比下降48.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48亿元,同比下降76.3%。各旅行社在外联入境、接待入境、组织国内和组织出境业务方面均呈下降态势,下降幅度分别为96.7%、96.64%、62.5%和49.96%。全省星级饭店2020年共接待游客667.14万人次,同比下降33%;实现营业收入42.14亿元,同比下降32.6%;星级饭店平均房价310.44元/间,同比下降5.5%;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44.11%,同比下降24.2%。全省旅游星级饭店2020年共接待总人夜833.19万人夜,同比下降31.68%;接待游客平均停留人夜为1.28夜/人;旅游星级饭店平均房价312.9元/间,同比下降6.01%;旅游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44.16%,同比下降24.29%。

从国内旅游情况来看,四川省2020年共接待过夜游游客2.16亿人次,占国内游客人次总数的47.9%,同比下降36.4%;接待一日游游客2.35亿人次,占国内游客人次总数的52.1%,同比下降42.9%。全省2020年共接待省外游客1.6亿人次,同比下降40.7%,其中来自四川省周边的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的游客数占省外游客总数的51.43%。具体来说,重庆市(9.59%)、贵州省(3.47%)、云南省(2.63%)、陕西省(2.25%)和广东省(1.66%)的游客数量名列省外游客总数的前五位。全省2020年共接待省内游客2.87亿人次,同比下降35%,占国内游客总量的63.7%,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国内游客2020年在川人均花费为1589.55元/人次,较之2019年增加了63.95元/人次。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四川省2020年的国内旅游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过夜游游客和一日游游客的人次占比相当;二是省内游客数量占到国内游客总数的六成;三是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游客占到省外游客总数的一半。从国内游客来川旅游的目的来看,观光游览占34.25%、休闲度假占26.93%、探亲访友占12.74%、商务占8.31%。

与2019年相比,国内游客2020年在长途交通、住宿、景区游览上的花费均呈减少态势,而在“吃、娱、购”上的花费则呈增加态势。从游客花费的构成来看,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餐饮消费(22.1%)、购物消费(21.5%)、住宿消费(20.7%)、娱乐消费(9.3%)、交通消费(9.2%)、景区游览消费(8.5%)、通信消费(0.3%)、其他(8.4%)。具体来说,在川游客的长途交通费用占比较之2019年同期减少3.3个百分点,住宿费用占比减少1.4个百分点,景区游览费用占比减少0.3个百分点,购物花费增加1.5个百分点,餐饮花费增加1.3个百分点,娱乐花费增加1.2个百分点。从游客的出游方式来看,通过自驾车出游的游客占60.37%,相较2019年增加3.83个百分点,其中通过自驾车出游来川的外省游客占42.04%,相较2019年增加1.77个百分点;通过旅行社组织出游的游客占4.73%,相较2019年减少2.01个百分点。通过旅行社组织出游的外省游客占8.21%,相较2019年减少2.14个百分点。游客旅游的花费构成变化,既意味着旅游品质的提升,也反映出新冠疫情的影响(如长途交通花费的减少和自驾车出游率的增加)。

从出入境旅游来看,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外国游客数量大幅减少,入境旅游市场全面萧条。全省2020年共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679.05万美元,同比下降97.7%;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4.61万人次,同比下降94.1%,其中接待外国游客20.1万人次,同比下降93.6%。与此同时,全省的游客出境旅行也几乎停止。全省各旅行社2020年共组织出境游客8.85万人次,同比下降95.2%。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全省各地区之间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但各地区的旅游发展已初步显现出均衡发展的苗头。例如,成都地区2020年的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相较2019年有所下降,川东北地区2020年的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相较2019年有所上升。

2 四川文旅发展的“十四五”展望

2.1 文旅融合发展为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随着文旅的加快融合与相互促进,四川省文旅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动力日渐增强、活力日益迸发、体制不断完善、机制日益健全、优势逐步显现。目前,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党和政府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十四五”时期的四川文旅发展,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推动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文旅体系、现代文旅市场体系、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与旅游推广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增强巴蜀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高水平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四川力量。

2.2 逆全球化浪潮与新冠疫情提出了积极应变与主动求变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2]。国际经济形势与地缘政治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不仅打破了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转,而且影响了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等活动,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旅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新冠疫情发生后,四川迅速关停13966家娱乐场所,取消3799场营业性演出,暂停678家旅游景区运营,取消5447个团组的旅游出行[3]。文旅成为四川受疫情影响最大、损失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为帮助文旅企业渡过难关,实现文旅的尽快复苏,四川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施策推进四川文旅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措施帮助文旅企业渡过难关[4]。面对逆全球化浪潮与新冠疫情的挑战,四川文旅发展必须积极应变、主动求变。

2.3 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与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是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5]。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6]。数字文旅产品具有生产数字化、消费个性化、传播网络化等突出特点,非常符合年轻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的消费习惯。数字文旅产业不仅成为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而且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四川要顺应和把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旅发展的赋能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创作、艺术生产、文化传播、文旅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进而推动传统文旅业态的转型升级。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在积极回应逆全球化浪潮与新冠疫情提出的积极应变与主动求变的新要求的同时,把握好因数字化发展趋势与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所带来的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四川既要加快转变文旅发展方式,促进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在积极应变与主动求变中开创四川文旅发展的新局面,从而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的文旅高质量发展目标;也要加快发展数字文旅产业,大力培育数字创意、数字娱乐、智慧旅游、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全面塑造四川文旅发展新优势,从而实现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及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十三五文旅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