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形势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2022-11-26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兴泰中心小学林金花

天津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双减语文课堂教学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兴泰中心小学 林金花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双减”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和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在新的政策指导下要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学习激情,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一、“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

“双减”政策的要求主要是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负担。

“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双减”形势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就成为语文教师教学关注的重点。以帮助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高效的学习,保证在减轻负担的同时不降低学习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师更加用心地备课、上课,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部分教师仍然感觉收效甚微。这种结果的出现是教师思想认识转变的不彻底和教学手段改革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认识到“双减”政策究竟减的是什么,应该如何减。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学习中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魅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解决的对策。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实现“减负增效”“优质轻负”,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减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减负和增效的关系

自“双减”政策提出以来,教育教学者都在研究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并且也在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减负不是减轻学生的知识量,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实际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在进行创新型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堂教学展开的可行性,并且教师还要考虑到如何把控活动的进度和维持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等问题。这些因素都是教师在进行减负中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二)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度

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本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个性发展需求。小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交流思想。但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觉学习的能力与教师的期待具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纠正,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三)防止“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倾向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结果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教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学习,还有一个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效获取语文知识。比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应追求数量而应追求质量,不是读书的次数越多,学生朗读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比如,朗读的情感,语调语速等。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训练,体会情感和语言在文章中的使用和表达,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四)课件使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显示了其重要性和独特性,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中的生动意境,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示生动课堂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使用电子教学设备,为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四、“双减”形势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平等对待学生,看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学生实现平等对话。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配合教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师生人格平等”的原则,打开学生的心扉,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分工不同,角色定位也不同,而教师与学生在精神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要避免过去课堂中的“一言堂”模式,转变自己的身份地位;要坚持民主和平等的原则和思想,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在平等师生关系中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实现教学相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语文学科中的知识与奥秘,共同领会不同作者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上学了》教学中,学生刚刚进入小学的校门,还不能适应小学阶段的上课模式,在课堂上摆脱不了幼儿园时期形成的自由自在的学习方式。小学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比幼儿园时候长,学生也许会出现坐不住,难以坚持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书本中的教学内容,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课本中正确的读书、写作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坐在座位上,和学生一起摆出课本插图中小女孩正确的读书姿势。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童趣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这个小女孩是用什么姿势在读书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她是端正地坐在书桌前读书的呢?”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小女孩的姿势,看到小女孩的肩膀、背部和头都挺得直直的。然后教师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坐姿有没有符合要求,对教师的坐姿进行打分。然后教师让同桌互相监督彼此的坐姿和读书姿势,邀请一名学生坐在自己旁边监督自己的姿势是否一直保持在身坐直,脚放平,双手拿书向外倾的状态,学生做好示范和榜样作用。教师同时为学生讲解正确坐姿对视力的保护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和示范,并且要夸赞学生是爱读书的好孩子。

(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

高效语文课堂的建立需要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实现人人参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动力,也是维持学生学习热情的内部动机。学生发自内心地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和爱好能促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式新颖的课堂导入、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总结等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主动投入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学中,教师通过儿歌为学生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小壁虎,墙上爬,四条腿,长尾巴,苍蝇,蚊子都怕它,见到马上逃走啦!”然后教师为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这是哪种动物。学生都猜出是壁虎。教师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问学生有没有见过断了尾巴的壁虎,学生可能见过,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见过,并且他们非常好奇地想知道断尾的壁虎是否能存活。教师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小壁虎借尾巴。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开始阅读课文,想知道断尾的壁虎是怎么样借尾巴的,最后借到没有?如果没有借到尾巴它会怎么样?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还知道了小鱼的尾巴用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小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最后小壁虎回到家的时候发现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在课堂总结中,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学生一:在和别人借东西的时候要礼貌。学生二:壁虎的尾巴是可以再生的。学生三: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独特的用处。如此一来,学生在讨论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语文知识。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自己的引导、组织作用,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引导和示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多媒体中的声音、图画、视频等教素材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取语文知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晦涩的文字词,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这些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负担。为学生展示活泼生动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直观性和感染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小组合作教学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有效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小组竞赛活动、交错学习、共同学习、计算机辅助学习、动脑思考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操作能力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帮助,实现小组共同进步。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出示一个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大腿像柱子。(打一动物)学生很快就猜出是大象。然后教师为学生介绍大象的资料,让学生看一看关于大象的纪录片和视频,感受一下大象体型的巨大。接着教师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样给大象称体重?学生说可以用体重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古代没有体重秤,古时候人们使用的称重工具是“秤”,给学生展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这种称重工具。学生在认识了古时候的称重工具和大象的庞大体格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与思考:能用什么办法测出大象的体重。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又都被同伴们否决。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说用飞机把大象吊起来,造一个能称大象体重的体重计等。学生在讨论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后,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为学生展示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步骤。学生在直观的动画演示中对抽象化的文字演示进行深入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生动、活跃的。

(四)坚持六大解放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把学生从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点亮学生创作的火花,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开口读,用手记,用心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的空间,解放学生的嘴巴和双手。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和自由讨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语文学习不能被拘束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社会上走走看看,增长见闻。只有有了亲身实践才能有更深的学习思维,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侏罗纪时代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候的地球环境和恐龙的生活会是什么情形。学生在尽情的想象中描绘自己心中的恐龙时代。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在班级中举办绘画艺术展,展示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为学生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小组合作意识,在亲身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双减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