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2-11-26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实验小学李书川

天津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双减劳动内容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实验小学 李书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开展,不仅可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促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且坚定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对其进行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形成较为优良的劳动品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劳动教育中的问题思考

(一)劳动教育认知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对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总体目标把握不准,虽有开展各种各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但只是传授学生劳动技能,并不会向学生讲解其中蕴含的劳动价值观念,导致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却没有形成相应的劳动观念,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造成偏重劳动技能的学习,却忽视劳动价值观念的引导。再加上,很多教师并没有针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未能把握其本质,使其变成了帮助学生解压的途径,这样的劳动教育并不能给学生提供实质性的教育作用。

(二)劳动教育内容问题

一是劳动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很多教师并未精心设计劳动教育内容,手工劳动较多,结合当地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或其他类型的劳动教育内容较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学校和教师都没有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开展劳动教育的场地和设施也比较少,有的教师甚至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而选择放弃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二是劳动教育内容缺乏整合。如果学生长时间参与简单的劳动活动,那么学生所需付出的脑力活动就会变得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学生对这些劳动活动的参与兴趣就会逐渐降低,劳动教育的目的也将难以达成。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以劳育德,培养健全人格

小学劳动教育的侧重点是劳动实践,需要学生去亲身经历、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乐于奉献和付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学生自然会受到启发,向表现优秀的学生学习,感受道德的力量,并且也会尝试着用自己的身体、情感进一步感知,进而将道德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这时候,学生对劳动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将会得到明显提升,促使学生形成更加勤奋的劳动态度,锻炼和打造学生的坚定的劳动意志。同时,在实际的劳动活动中常常需要学生共同合作,相互帮助,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得到提升。通过一些公益类型的劳动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担当和关心他人,体会到劳动给他人带来快乐的积极情绪。从这里可以看出,广泛有效的劳动教育可以实现以劳育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以劳增智,培养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劳动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常常需要学生转动脑筋,调动出所学知识。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劳动活动需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创新性,需要学生思考和分析之后才能完成。当学生完成了这样的劳动活动之后,说明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分析,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简单且单一的劳动活动并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甚至会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所以,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开发和增强学生的智力。

(三)以劳强体,促进身心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很多小学生都面临身体健康问题。有的学生很小就戴上厚厚的眼镜;有的学生一到了换季的时候就会感冒;有的学生甚至会经常生病而不能到校上课。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身体上的锻炼。而劳动教育的开展,则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锤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劳动能力,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更加正确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鉴于此,扎实有效的劳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

(四)以劳育美,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劳动教育中充满了美育内容,进而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小学劳动教育活动以手工制作为多,学生从制作材料出发,思考如何制作出更好看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会得到一定提升。同时,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还可以用来装饰教室或者家,成为欣赏作品。此外,学生通过辛苦劳动,打扫学校和教室卫生,整个环境会得到美化,学生自然也就会感受到劳动活动创造美的特征。同样,富有成效的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兴趣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动 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常常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再加上劳动教育本身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提起较大的兴趣,导致了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更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组织“劳动故事会”,向学生分享一些趣味性的劳动故事,像《寒号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而学生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小故事自然就会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于劳动的课外绘本,像《花婆婆》《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绘本了解现实生活离不开劳动,促使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通过这样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让学生不再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接触劳动活动知识,而可以通过各种趣味故事和绘本内容更加正确的认识劳动活动,最终促进学生可以积极投身于各种劳动活动中。

(二)创新劳动教育内容

1.优化课程设置,开发劳动教育内容。用好《劳动》系统教材,上好每周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开发劳动校本教材,编制劳动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从课程实施上程序化,保障劳动教育稳定进行。

2.丰富劳动主题,拓展劳动教育内容。一是常态化劳动教育。确保有以开展涵盖小学阶段、阶梯式、系列化的以日常生活自理为主的自我服务劳动教育;有以绿化、美化、净化“三化”为主的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县域劳动实践基地、文创产业实践基地、生态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开展校外研学实践,还可以开展以亲子互动为内容的暑期社会劳动实践。二是组织进社区、进企业、进养老院开展以公益性劳动为内容的劳动教育。三是加强生产性劳动。因地制宜,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落实课后服务的实践场所,弥补第一课堂局限。四是拓展服务性劳动。引导学生进行蔬果创意拼盘、简单美食制作、居家生活用品设计、空间布置等,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同时,通过设立“劳动教育周”,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举办“劳模大讲堂”,评选“劳动之星”“家务劳动小达人”“种植小能手”,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3.学习先进典型,活化劳动教育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劳模的视频或者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这些视频了解这些伟大事件,认识劳动活动的本质。同时,通过劳模,学生也可以受到感染,进而学习劳模,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榜样等,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较强烈的劳动精神。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像某个学生非常乐于助人等,以此激发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这些身边的榜样,劳动教育效果自然会得到一定提升。通过榜样的力量,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达到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

4.注重学科渗透,延伸劳动教育内容。加强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统整,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要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渗透。数学、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三)实现家校合作教育

要想快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那么就不能只让劳动教育局限于学校之内,应该延伸到家庭之中,让家长推动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因此,教师要基于家校合作设计教育内容,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行为。有的学生可能在家中存在想要劳动的心理,但是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候,家长的正确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家长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参与劳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也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劳动交流,还可以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进而对劳动形成更加积极的态度。

教师第一步是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传授开展家庭教育的经验。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自身兴趣的支撑下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有的学生好奇自己最喜欢的菜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从买菜、择菜开始讲起,接着再到切菜和炒菜,让学生了解一道美味需经过这么多的步骤方能摆在我们的面前。接着,家长可以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择菜开始做起,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帮助,耐心讲解,让学生参与到做菜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劳动,学生在品尝的时候会觉得更为鲜美。通过实现家校合作,引起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那么学生的劳动热情将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四)组织劳动实践活动

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换言之,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现实生活。而要想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劳动技能,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身参与。因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也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劳动能力,以此为依据,设计出相应的劳动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劳动技能。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劳动能力设计不同的劳动实践活动,实施劳动教育。第一步,教师可以设计“创意小能手”的劳动实践活动。该活动的规则是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用创意点亮生活,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目的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学会“变废为宝”。第二步,教师还可以设计“环保小卫士”的劳动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世界地球日作为该实践活动的背景,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地球,让学生认识什么叫作环保。通过该实践活动,学生也将会做好值日、垃圾分类等,以此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更容易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中。

(五)优化劳动教育评价

劳动教育评价,同样也是劳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激励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学校评价多方参与的多元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教师不能像传统的考试一样评价学生的劳动水平,而是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劳动过程,并且将劳动教育评价贯穿整个劳动教育过程中,更有利于劳动教育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某一次的“微菜园”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定更加完善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其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最终的种植成果进行初步的评价,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评价,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前期的准备和劳动过程中的认真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有的学生可能最后种植的情况不是很好,但是种植的过程十分认真,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劳动中表现更加积极。其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学生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更加全面地认识劳动,进行形成更加积极的劳动精神。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开展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更要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把握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内容,并且抓住时机开展劳动教育,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整合和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劳动中,最终促使学生在学校中、在课堂上、在活动里形成更加强烈的劳动意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较强的劳动技能。

猜你喜欢

双减劳动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