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表演助力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探究

2022-11-26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刘振芹

天津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内容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 刘振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目标中明确指出:“能用英语表演短剧”“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教师在设计各种阅读任务时,应使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情况下将英语阅读的文本现场展示出来,使学生完成阅读文本的输出。

一、阅读与表演相辅相成

(一)阅读策略的目标

英语阅读不应为完成几个选择和判断正误题而读,而应为学习知识而读。做题只是对文本进行浅显的表层理解,简单懂得文本字面的意思而没有心思去体会文字的美、作者的言外之意、丰富的思想、语言文化的多彩等,无法使学生把阅读“内化于心”,把文本内容消化、吸收、内化并形成长久记忆,无法达到深层次阅读,更无法“外化于行”形成评价性理解。

(二)英语阅读的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通过skimming、scanning、detailed-reading 等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怎样对阅读文本材料进行推理;怎样接受理解文本材料;怎样记忆储备文本材料;怎样把阅读文本具象化;怎样把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怎样把文本材料通过语言、动作、场景表演出来;怎样实现文本内涵读者化,把读后的内心感触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例如,在讲授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11 way of life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景、对文本的理解和生活经验表演生活习惯。

(三)表演体现阅读的终极目标

初中英语阅读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表演是学生以阅读文本为基础,运用所学语言材料把文本的情景和思想通过语言动作等传递给他人,这样既可以不断增强阅读兴趣,最大程度调动参与度、表演主动性、语言及动作的创造性,还可以逐步提升阅读能力、语言文字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四)阅读是内潜,表演是提升

表演是学生在深入了解阅读文本、把握了阅读文本之后,运用自己的语言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展示、分享、创意表达。表演不但需要准确表现阅读文本的内涵,而且需要高阶层次言语因素的超越,要综合各种要素,把它们糅合并提升至一定高度,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适应情境、突出言语表现力的通俗易懂的表情和动作。

(五)表演可以评判阅读的深度

判断一堂英语阅读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是看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能通过学生的语言及表现力了解到学生对文本阅读掌握程度的深浅,发现学生对阅读文本理解上存在偏颇的地方。教师把这些问题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解读文本,解决存在的问题。在一遍遍的排练和试演过程中,学生更能深刻地品味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独特地体验文本的内容,从而获得阅读文本深刻的内涵。例如,学生在学习外研版九年级下册 Watch out!Bears about!这篇文章时,对“I was still for a few minutes”这句话活灵活现的表演,把still 这词演得淋漓尽致,不只是表演者,所有的观看者都会把这个词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又如,表演最后一句“For the next ten days,every time there was a sudden voice,my blood went cold”时,学生加上自己创造的动作再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个谚语的含义。由此学生不但掌握了文本内容,同时也记住了“Once bitten,twice shy”这句谚语。

二、表演的实效性

(一)表演行为可以满足中学生渴望表现的心理特征,真正体现从做中学这一理念

课堂表演是学生用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完成一系列动作,在英语阅读上经常使用。学生的天性是爱玩爱模仿,表演能让他们身心愉悦,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既能深刻透彻地获取阅读内容,又可以使学生在做中学,利用生动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去展示阅读内容,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表演可以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文本的语境,更好地体验英语学习的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建构主义强调情境的重要性,认为阅读只有在有意义和有目的的真实活动中才会发生,才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而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起源和动力,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受自驱力的驱使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把阅读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有效设计,让阅读课更生动,更有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表演可以提高阅读阅读文本的使用率

表演过程是不断调整以表现情境、提高言语表现力、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一遍遍反复阅读过程中想景悟情,才能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指导和督促学生反复地阅读文本。只有学生每次表演时在言语和情感表现力上比前一次有所提升的情况下,才能说明他们对阅读文本解读深入了一步。反反复复读和表演,这样阅读文本的使用率就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三、如何以演促读

(一)要关注学生表演成就感的生成

学生每次表演时,教师要做出肯定、积极及客观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更认真地去阅读,再通过表演进一步展示自己阅读所收获的新信息,就这样在不断反反复复地阅读、表演、观看、点评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得以充分展示,增加了学生的阅读享受,从而使阅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周而复始,“瞥地悟真常”,学生便在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阅读能力。

(二)结合表演任务,补充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当学生在排练过程中遇到困惑、发生质疑或者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时,教师可以根据话题推荐阅读材料,引导他们进行大量阅读,促进学生积极搜集相关知识进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知识链,为互相交流打下基础,同时以此充实表演话题内容,提高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意识。例如,在学习Festival 这个话题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Spring Festival 的知识,使他们的表演更充实,笔者给他们提供了五篇文章进行课下阅读,学生在这一启发下也在网上搜了很多文章,尤其有一组学生竟然把Spring Festival的来源小故事搬上了舞台。

四、如何有效地演

(一)表演的原则

1.表演话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

教师在布置新的表演任务前,应先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再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地展开表演。只有当学生的背景知识被激活之后,学生才能更高效地表演。因此,表演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新旧知识对接相连,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整体的把握,更容易在表演中展示新阅读文本知识。

2.表演情境要切合阅读目的

在学生对阅读阅读文本知识有整体的、系统的把握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整体教学目标的意识,主题要明确,去创设具有组织性、目的性、和持续性并且与主题相一致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有意义。例如,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4 话题都是关于seeing the doctor的,学生对此情境非常熟悉,所以教师完全可以限制一下表演的情境,Unit 1就是一个简单的诊室,对话表演的内容一定要使学生明确健康饮食和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的一致性;Unit 2 的四个场景同样是和本单元阅读目的——-keep a good habit of exercising every day保持一致。

(二)表演的时机

1.引领、激趣的阅读前表演

课前表演(Pre-reading)可为学生阅读提供有效的输入,突出主题任务,让学生利用大脑中和阅读阅读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对其进行加工,理解和再现,减轻学生的认知加工负担,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求知欲,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加速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过程,充分做好接下来的阅读准备。阅读前表演设计要具备针对性、时效性、适应性、多样性、启发性等特点。例如,在学习Body language 这一模块时,可以安排学生模仿他们见面、道别、答谢、道歉等各种情景,从而引出“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这个话题。

2.探究、解惑的阅读中表演

在Careful-reading阶段,学生对阅读阅读文本内容有了基本了解,此时的表演既可以印证阅读感受和领悟,又可以使学生之间发现感受和领悟差异、进行思维碰撞。教师指导学生选取重难点作为表演内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探疑解惑,深度解读阅读文本。学生可采取朗诵、对话、模仿经典、小品、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阅读文本兴趣,促使学生深层次挖掘阅读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例如,在Lao She Teahouse 这一课,学生模仿Teahouse 剧本中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的精彩片段,加深学生对课本阅读文本“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3.拓展、延伸的阅读后表演

阅读后(Post-reading)表演指的是文本阅读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而采取的行动,是对阅读知识内容的巩固、拓展和延伸。该阶段是阅读技能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阶段,此时的表演不但要准确无误地表现阅读文本的内涵,还要求表演内容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拓展延伸。语言的产出活动应该广辟途径,要把相关联的要素进行整合提升,增加各个场合情景的设置,拓展文本话题涉及的相关知识或者相关领域,追求超越,从而更好地突现表演言语的表现力,促进语用能力的逐步提高。例如,在学完Lao She Teahouse 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两周看完这部文学作品并写出读书报告,要求依据这个作品的内容来进行分组角色表演。大致可以分为5人一组,每组演完之后要对这篇小说进行点评,整个环节都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让他们对小说内容进一步理解,并借鉴别人对这篇小说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并扩大对小说的认识,锻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五、如何把文本改成剧本

以外研版七年级下Module 8 Unit 2 为例谈谈如何把文本改编为剧本:

1.写清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剧本里的说明性文字,是剧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确定要改编的剧本的故事类型;剧本分几幕;剧情和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部分内容要求语言简练、利用表演明确地增强舞台效果、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Unit 1 和Unit 2 两篇文章都是讲述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 的故事,让学生把两篇文章认真阅读确定三幕:Goldilocks 在森林——Goldilocks 在熊家门口——Goldilocks 在熊屋内;故事的时间:春夏季节;地点:森林——小屋;人物: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服装:小女孩裙子,三件不同颜色熊连体衣;道具:花篮,屋门、饭碗、桌椅、床等;再确定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2.改写故事情节,明确故事的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根据剧情,按照时间、地点和任务把剧情分成几幕,确定每幕的主人公。这篇文章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找到Goldilocks森林散步——迷路——看到小屋——进入小屋选择合适自己的凳子、床、饭——熊回家——逃跑。

3.确定剧本的“重头戏”——矛盾冲突,也就是高潮和再高潮。Goldilocks对椅子、饭碗的床的选择——just right的理念是高潮部分,三只小熊回家是再高潮部分。

4.着重改写人物对话,把记叙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这篇文章里需要把Goldilocks 森林散步——迷路——看到小屋——进入小屋选择椅子、饭碗的床的叙述改编Goldilocks的自我独白,熊回家部分改成对话形式。

5.着力改写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剧本语言。剧本的语言也就是台词,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台词要求能充分展示剧情、刻画人物、凸显人物的性格、合乎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凝练、明确,要口语化,要有强烈的动作性,适合舞台表演。例如,为Goldilocks 设计“What a lovely day, so beautiful flowers, I want to wear one; I love the small one!what should I do? Wow!A house!”等这些简洁、明快活泼的语言表达,以此符合小女孩的特点。Mather bear 的“Don't worry!You can eat mine!”能充分表达母爱的台词。

6.反复演练和修改。在排练过程中对故事情节各方面以及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高潮部分对人物的性格凸显等各个环节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总之,课堂阅读表演是提高阅读文本感悟力、言语表现力以及语言应用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教材阅读文本自主进行深入解读而后有效生成的课堂学习活动。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内容
不同情境中的水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主要内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