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梗死后,如何护“心”

2022-11-26张家会简阳市人民医院

人人健康 2022年14期
关键词:心梗张某胸痛

■张家会(简阳市人民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AMI),即由持续较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在临床较多见,发病急,病情重,救治须争分夺秒,临床根据发病后情况多采用静脉溶栓、冠脉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等方式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心肌梗死治疗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心脏功能保护也非常关键。

51 岁的张某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他日常工作繁忙,每天都有应酬,长期生活习惯不良,导致血压、血脂控制不理想。两年前,张某突发胸痛,紧急就医,经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行冠脉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初期,张某遵医嘱服用保护心脏功能的药物,定期到医院复诊,身体情况非常好,他以为没有太大问题,逐渐开始不按规律服药,复诊也不是那么及时了。这样过了大约一年,有一天,张某突感胸闷,呼吸困难,无法活动,额头大汗淋漓,于是再次被送医治疗,经医生诊断,确诊为严重左心功能不全。万幸的是,经医生全力抢救,张某再次与死亡擦肩而过,捡回一条命。又一次死里逃生,张某再也不敢大意,谨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到心内科门诊随访,日常生活、饮食规律,坚持遵医嘱服药,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上述情况在心内科门诊并不是个例。心肌梗死急诊救助备受临床重视,但部分人却没有认识到心梗后保护心脏功能、防范心脏事件的重要性。患者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心梗是由冠状动脉内血栓造成的,经手术治疗,把冠状动脉打通即可治愈,怎么还会复发呢?事实上,手术仅能够对心肌进行挽救,无法使死亡心肌复活,需持续用药,方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调查显示,心梗治疗一年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概率高达10%~20%。所以说心肌梗死治疗出院患者,应听从医师建议,注意心脏保护,坚持长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想要达到良好的护“心”效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坚持后续治疗。明确病因,对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进行治疗和控制,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冠心病风险,尤其在心梗发生后,应更加重视这一情况。受心梗影响,患者容易发生病理生理改变,引起心脏重构,长此以往,容易使心脏扩大,影响心功能,引发一系列症状,需依据实际情况,服用对心脏重构进行逆转的药物,抑制血栓形成,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其二,改变生活习惯。心肌梗死患者应吸取教训,戒烟酒,适当进行体力活动,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便于应对突发状况,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心肌梗死患者应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加强自我监测,学会正确判断是否出现了心功能下降情况。心功能下降表现如下:参加登高、爬山等活动后出现气促;活动量大不如前,稍微一运动,便会感到胸闷憋气,或者出现夜间咳嗽情况,在日常工作中精神状态不佳;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头昏、反应迟钝等也可能是心功能下降所致。不同的人心肌功能下降表现各有不同,稍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其三,转变认知。很多心肌梗死患者经抢救出院之后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存在恐惧心理,害怕死亡,要么满不在乎,在生活上我行我素,这对心功能保护非常不利。上述群体应转变认知,不要因为稍一走路就气促而放弃运动,而是通过适当运动使心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但不能够进行剧烈运动,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出现胸痛、气促应立即停止,倘若必须要服用药物。反之,不要觉得未出现胸痛、气喘情况就不重视,依然保持以往不良生活习惯,这极有可能再次引起心肌梗死,加剧死亡风险。

温馨提示

心肌梗死患者应增强疾病认知,不畏惧,不逃避,以平常心面对自身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听从医师建议,重视心脏功能保护,使心肌梗死不再复发,为自己的生命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心梗张某胸痛
你非叫我跑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有些胸痛会猝死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