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市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2-11-25王登奎高丽萍张亚男许燕玲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2期
关键词:播种量淄博市蚜虫

●王登奎 高丽萍 张亚男 王 坤 许燕玲

(山东省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山东 淄博 255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保证小麦种植产量和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山东省淄博市境内的平原、丘陵、山区分别占市域面积的28.1%,29.9%,42.0%,同时淄博市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约650 mm,年均无霜期是190~210 d,年均气温保持在12.5~14.2℃,因此,淄博的自然环境特点决定了该地区非常适合种植小麦。为促进小麦种植产量有效提升,推进小麦种植技术的绿色发展,要充分结合淄博市自然环境特点,优化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加强技术推广。

1 优选良种

为有效提升小麦种植产量,首先要选择优良品种。在选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茬口、地力等因素,尽量在乡镇、乡村域内保持统一的种植品种。所选小麦品种应具有良好的抗倒春寒、抗倒伏等性能。结合淄博市近年来不同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对于中低产地块,主要选择‘济南17’‘菏麦17’等;对于高产地块,主要选择‘周麦27’‘济麦22号’等;对于中高产地块,主要选择‘良星66’‘菏麦18’等品种。除此以外,要关注新型优良品种,结合实际情况适度引进,种植新品种后要观察小麦生长过程及收获情况,为后续选种奠定基础[1]。

2 土地整理

种植之前要做好整地工作,翻耕土壤深度应达到约26 cm,耙松土壤,使土壤层保持上松下实的状态,提升土壤保肥及保水能力,增加土壤孔隙度,加快养分释放,以提升出苗率[2]。

3 科学施肥

高产小麦种植的关键是科学施肥。土壤内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对于土壤肥力水平偏低的地块,可采取秸秆还田措施,具体方法:充分搅碎玉米秸秆,绞碎后的秸秆长度应在5 cm以下,之后向田间均匀抛洒。值得注意的是,每抛洒100 kg秸秆需同步施加尿素2 kg;对于普通高产田,需每亩(667 m2,下同)施用3000~4000 kg的有机肥;对于中低产田,每亩需施用2500~3000 kg的有机肥;对于高产攻关田,每亩需施用3000 kg以上的鸡粪,并且田间所用鸡粪要充分腐熟[3]。除此以外,小麦种植期间每公顷要施用255 kg的氮肥,其中基肥占总量的50%,其余在拔节孕穗期施入。为使地块土壤保持更高通透性,每亩施100 kg的小麦专用肥。

4 适时播种

4.1 种子处理

在小麦播种前7 d,选晴朗天气晾晒种子2~3 d,使种子具备更强吸水能力,并经过阳光直射将种子表面部分病菌杀灭。通过饱和食盐水法实现选种处理,主要将种子中的机械损伤粒、病虫害粒以及瘪粒等去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为防治地下虫害以及蚜虫、小麦锈病等病虫害,要在播种之前将小麦种子和药剂混合搅拌。积极普及小麦种子包衣技术,结合当地病虫发生现状,选择恰当的药剂。在种子处理期间,杀菌剂可选择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用量为种子总量的0.03%~0.05%。杀虫剂用量为种子总量的0.2%左右,可选择35%甲基硫环磷乳油,稀释药物之后进行拌种。若小麦种植地块同时出现虫害与病害,拌种期间可搭配使用杀虫剂、杀菌剂。为防治蚜虫、灰飞虱、蝼蛄、金针虫、蛴螬等,可选择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水剂或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进行拌种;为防治早期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以及黑穗病等,可选择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经堆闷之后晾晒,晒干后播种。

4.2 播种时间

小麦播种期间,主要结合当地气候变化与小麦品种特性等确定播种日期。为提升小麦种子防冻害能力,淄博市小麦播种最佳时期为10月5日至15日。过早播种,会使小麦出苗后生长太过旺盛,影响后期生长发育;过晚播种,会因气温不适宜影响小麦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使田间群体密度达不到预期效果,无法顺利长成壮苗。另外,第二年返青期后会降低分蘖量,冬季易出现冻害。对于旱薄地,播种期可适当提前;对于地力较强的地块,可选择偏春性品种,播种期可适当延后。

4.3 播种量

小麦播种要结合地块面积、地形特点、自然环境、田间养分等情况确定播种量,为促进苗壮,可选择宽幅机械进行少量播种。针对中低产田块,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亩播种量8~10 kg。

4.4 播种方法

根据淄博市地理环境特点,小麦播种主要选择机械化精量播种机,播种期间开沟、施肥、播种以及镇压工作应一次性完成。机械化播种前要合理调整机械设备,保证播深一致,并且播种量符合标准。小麦播种深度在4~7 cm。合理把握播种深度,有助于提升出苗量,避免发生掉根、死苗等情况,并促进小麦正常生长。播种过程中还要控制好麦苗间距,通常播幅宽保持在8 cm,行距保持在28 cm,注意不少播、重播。播种结束后要及时覆土,保证一播全苗,避免出现苗密、缺苗等情况。

5 田间管理

5.1 间苗与除蘖

冬季前总茎蘖数保持在1050万个/hm2,春前总茎蘖数保持在1600万个/hm2,基本苗保持在180万株/hm2,结穗数保持在约670万穗/hm2。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动态观察小麦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比如若麦田中存在严重缺苗情况,需及时补苗,同时将弱苗和死苗剔除,最终确保每行苗数基本一致。

5.2 中耕除草

小麦生长期要做好除草工作,对于涨势旺盛的麦田需及时中耕,一般在每年11月中下旬通过除草剂开展除草作业,及时清理阔叶杂草。

5.3 水分管理

播种之后要及时灌水,灌水量为80~100 m3/667m2,若出苗不佳需及时补水。若小麦种植期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的自然降水量在50 mm以下,则应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浇冻水,灌水量为40~50 m3/667m2,最好选择在日消夜冻、风力不大且天气晴好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浇灌作业。浇水完毕需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

6 病虫害防治

6.1 生物防治

如小麦受到蚜虫侵害,可释放蚜虫天敌瓢虫,并配合使用昆虫抑制剂,促进天敌繁殖,使麦田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状态。

6.2 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光灯等技术将害虫集中引至某一地点实现统一消杀,黄板是利用害虫成虫的驱黄性,将虫胶涂在黄色纸板上,引诱害虫扑向经过处理的黄板,以获得良好的防虫效果,此技术能够兼治多类虫害,且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也无农药残留,能够有效降低虫口密度。诱光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以及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联合运用光、波、味、色以及高压电网进行害虫诱杀,可诱杀多种害虫,降低虫口密度和基础,并避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如可在害虫成虫发生期,每667m2设置一盏黑光灯,21:00开启,到翌日凌晨关闭,可在闷热、无风的夜晚大量诱杀害虫。

6.3 药物防治

小麦田间病虫害程度在符合药物防治标准的前提下,可选择恰当的农药进行防治。白粉病、赤霉病以及蚜虫是药物防治的重点。

6.3.1 白粉病小麦拔节期是白粉病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4~5月。在巡视过程中一旦发现小麦叶感染白粉病,要结合发病程度采取相应防治措施。若小麦病叶率达到5%,可每公顷使用27%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8 g、20%嘧菌酯6 mL、22%三唑酮52 g、25%丙环唑40 g,兑水喷湿防治;若病叶率高,用药量可适当增加。

6.3.2 赤霉病把握好防治时期、喷雾质量及药物剂量。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加大对赤霉病的防治力度,运用药物防治可获得较好防治效果。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 g、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 g,兑水喷湿发病部位。

6.3.3 蚜虫防治蚜虫,每667m2喷施10%阿克泰8000~10 000倍液或20%吡乐2000倍液或10%蚜虱净2000倍液。

7 收获

适时收获是保证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蜡熟后末期是小麦首个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末期,植株上叶片、芽下茎叶、麦穗均已绿化变黄,此时茎秆还具备一定韧性和弹性,并且籽粒相对坚硬,籽粒中心保持约22%的含水率,已初步成熟,呈明亮绿色,有光泽。高纯优质小麦种子,无需在田间现场烘干去杂,只需单收一次并进行一次分场烘干,即可获得更高纯的小麦种子。

8 总结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优选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注重统一供种,同时要及时整地,为小麦种植生长营造优良的环境,提升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播种量,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科学用药,实现小麦种植的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播种量淄博市蚜虫
蚜虫婆婆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2019—2020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示范总结
我的妈妈是“超级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