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马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2-11-25喀尔肯马木尔汗吐尔逊江吾木尔艾力范守民褚洪忠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2期
关键词:伊犁赛事培育

●喀尔肯·马木尔汗 吐尔逊江·吾木尔艾力 马 军 范守民 团 勇 褚洪忠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总站 新疆 伊宁 835000)

1 伊犁马产业现状

伊犁的马资源丰富,目前全州共有1个地方品种哈萨克马,1个培育品种伊犁马,总马匹存栏量39.89万匹,占全国马匹存栏的11%,占全疆的45%。其中伊犁马存栏约15万匹,其余是哈萨克马及其杂种后代,数量与质量居全国首位。伊犁马是我国的优良乘挽兼用型培育马品种,1910年至1970年,以哈萨克马为母本,引进奥尔洛夫、顿河、布琼尼、阿哈等优良马种,进行了长期杂交改良、横交固定、本品种选育三个阶段的育种工作,1956年经自治区专家调查队评审,初步确认为一个新品种,198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命名为伊犁马[1-3]。伊犁马既保持了哈萨克马的体质结实、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常年放牧的优点,又具有国外轻型马种的优良结构和性能。

2 改良成就

自1970年开始,伊犁马进入本品种选育阶段,昭苏种马场,伊犁的国营、公私合营牧场,人民公社的母马均由伊犁公马配种,加强选种选配工作,伊犁马从质量和数量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伊犁马育种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出现品质下滑的趋势。从1991年开始,伊犁州畜牧兽医局经自治区畜牧厅批准,立项了伊犁骑乘马培育“利用新吉尔吉斯马杂交实验”研究课题。1995年又制定了“伊犁骑乘马培育计划”,引进优秀运动用马英纯血马进行杂交改良,旨在培育出我国专用马术运动用马品种。通过组建育种核心群进行杂交改良和定向培育方法,提高了育种效果。伊犁骑乘马杂交培育已持续进行了20多年,先后引进新吉尔吉斯马、英纯血马、阿拉伯马、阿哈捷金马、汉诺威马等温血马种,现已进入杂交二代、三代繁育阶段,育种核心群现有优良生产母马2000余匹,部分杂交马已经开始进入横交固定阶段[4]。马术体育比赛、休闲娱乐、民族传统文化等马术运动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激发了民间养马者改良马匹、饲养良种马的热情。部分企业、社会团体养马爱好者积极引进优质英纯血种马,购买杂交马进行繁育,为提高伊犁马品质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全州现有马匹人工授精配种站45座,全年累计完成人工授精生产母马近8000匹,每年培育杂交繁育改良幼驹4800匹左右[5]。

目前从繁育场伊犁马群体来看,乘用种公马体高在155 cm、生产母马体高在150 cm以上。外貌更加清秀,体型高大紧凑,体质细致,与国外乘用型马体型标准的差距逐渐缩小,品质不断改善和提高。体型结构表现达标,特别是前胸和后躯发育有了明显的改善,速力也明显增加,通过调教训练的成年伊犁马1000 m可在65 s内完成,伊犁骑乘型专门化马品系基本形成[6-8]。

3 伊犁马产业发展对策

3.1 继续加强育种工作

逐步加大伊犁马本品种选育和伊犁马乘用型(竞赛型、速步型、仪仗型)、肉乳兼用型专门化新品系培育。以提升伊犁马品质为重点,加大良种工程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良种马联合育种机制,提高制种供种能力,加快伊犁马育种改良进程,不断推进优良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良种马繁育体系。全州形成2000匹规模的伊犁马育种核心群,扩大伊犁马良种覆盖率,打响伊犁马品牌。一是加大伊犁马本品种选育,以昭苏县联合育种基地为基础,组建800匹伊犁马核心育种群,为全州伊犁马生产群提供种源。州直各县市分别选择20~50户养马示范户,每户组建20匹以上的伊犁马生产群,开展小群自然交配繁育为主的本品种选育工作,强化选种选配,可部分引入轻型马血统(1/4以下),提高伊犁马个体生产性能。二是做优伊犁马专门化新品系培育。

3.1.1 伊犁马肉乳兼用型新品系培育昭苏马场、尼勒克县各组建生产母马200匹的伊犁马肉乳兼用型核心育种群,全州组建生产母马2500匹的伊犁马肉乳兼用型扩繁群,采取自然交配繁育方式,提高伊犁马乳肉生产性能。

3.1.2 伊犁马骑乘型新品系培育组建完成伊犁马骑乘型核心育种群(600匹),辐射全州。每年人工授精杂交改良8000匹,为社会提供1000匹优质运动马。

3.1.3 伊犁礼仪仪仗马新品系培育以昭苏马场为主,利用阿哈捷金马、汉诺威马、荷兰温血马等,组建生产母马200匹的礼仪仪仗马培育核心群,持续推进礼仪仪仗马标准化培育。

3.2 加快标准化养殖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与产业化发展,促进传统马产业向现代马产业转型升级。第一,加快标准技术的制定和推广。加快技术创新,制定马匹饲养、繁殖、调教、挤奶、孕马尿收集等技术标准,推广不同品种、不同生产阶段的马匹饲养管理技术、马饲料及日粮配方技术、马疫病防控技术。第二,完善标准化养殖场基础设施。以现代化养马龙头企业为示范,引导马养殖合作社、养马大户,加快马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对现有养殖场基础设施(圈舍、运动场、饲草料加工等)进行改造,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切实发挥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三,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平。综合考虑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及承载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化养马合作社、标准化养马大户等,打造50个标准化养马专业村,推进马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3 开拓马产品渠道

加快马肉、马乳精深加工、马生物制药产品等生产技术创新,研发高端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凸显“马全身都是宝”的市场价值,全面实施马产品开发利用。第一,马肉加工。完善马屠宰、马肉加工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伊犁马肉”等农产品地理标识公用品牌申报,开拓疆内外市场,生产高端马肉系列产品,年产马肉4040万千克。第二,孕马尿收集加工。鼓励孕马集中饲养,建立孕马尿采集基地,使孕马尿收集规模化,年采尿孕马达到8000匹,年收集孕马尿达500万千克。第三,马脂加工。与化妆品企业开展联合运营,进行马脂产品开发加工,重点生产马油系列护肤品,年培育马脂化妆品品牌2个,开发马脂化妆品产品10个以上。第四,马乳加工。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推进马乳精深加工,生产伊犁马奶粉、酸马奶等乳产品,提升马奶附加值。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建设30个马乳收集站点,保障马乳加工原料供应量,年深加工马乳300万千克[9-10]。

3.4 推动马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将伊犁河谷打造成集马匹育种、马产品精深加工、马文化旅游和竞技赛事为一体的马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打造全国现代马产业强区,实现马产业高质量发展[11]。第一,做好昭苏天马文化产业园建设。以“天马之乡”为依托,打造昭苏马文化旅游服务综合体,形成伊犁“马主题户外时尚休闲游”的标准样板,打造以马为主题的生态游、休闲游、观赏游。第二,推进旅游景区马队建设。以那拉提景区马队专业合作社为范本,围绕景区景点建设马队,在那拉提、唐布拉、喀拉峻、琼库什台及霍尔果斯国门等各景区建设具6000匹马规模的马队,确保所有景区景点均有马队,所有想骑马的游客均有马骑。第三,开辟骑行天山黄金旅游线路。在特克斯县等地以“骑天马、翻天山、游古道”为主题,将连接南北疆的“乌孙古道”“夏特古道”打造成骑行穿越天山黄金旅游线路,促进观光旅游向马背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和文化体验游转变。第四,拓展以马为主的休闲观光牧场。升级现有牧场,让游客策马驰骋,体验游牧生活,感受大美伊犁,使马产业成为休闲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第五,推动马文化传播。追溯伊犁养马历史渊源,挖掘马文化底蕴,丰富马文化内涵,创造马文化产品,讲好伊犁马故事。利用主流权威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加强马产业和马文化宣传。

3.5 大力发展马术运动产业

将马术竞赛表演、赛马运动等体育运动作为拉动马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常态化、规范化赛事举办,让伊犁马“跑起来”。一是完善伊犁马赛事规则体系。建设马匹赛事信息平台,做好赛马赛事信息平台工程管理、运营,逐步形成繁育—登记—调教—性能测定—训练—拍卖—参赛—退役等完整的运动马发展模式,提高伊犁马专业赛事规范性。二是推进本地赛事常态化。对州内现有6个赛马场进行修缮提升,完善配套设施设备,提升赛事组织承办能力。举办观赏赛,周赛、月赛、季赛、年终大奖赛等80场以上。引导和鼓励民间赛马活动,进一步推动传统民间马术娱乐活动(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骑马拾银等)发展,激发民间赛事热度,以常态化赛事拉动马产业发展,拓宽伊犁马市场[12]。

3.6 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第一,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有关马产业扶持政策。第二,推进马产业项目建设,特别是争取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支持,发挥项目拉动作用。第三,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再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产品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马生物制品、马肉、马乳、马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大企业、大集团,延伸产业链,做好伊犁马的综合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4 总结

伊犁马是外貌清秀、体型高大方正的乘用型马,乘用种公马体高在155 cm、生产母马体高在150 cm以上。通过训练的成年伊犁马可在65 s内完成1000 m。以提升伊犁马品质为重点,逐步加大伊犁马本品种选育和伊犁马乘用型(竞赛型、速步型、仪仗型)、肉乳兼用型专门化新品系培育,加大孕马尿、马肉、马奶、马脂产品的加工开发力度,为伊犁马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伊犁赛事培育
伊犁放歌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伊犁将军长庚
打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