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东北方言“拉倒” *

2022-11-25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例句词义方言

霍 焱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引言

二、东北方言中的“拉倒”

(一)东北方言中的“拉倒”常见的两种用法

1.动补结构的“拉倒”

东北方言中,这种情况的“拉倒”与现代汉语动补结构“拉倒”的意义相同,“拉”表示发生的动作,“倒”表示对动作补充的结果。例如:别把自行车拉倒了。同其他动补短语相同,“拉倒”中间可以插入助词“得”作标志。例如:自行车能拉得倒。

2.实义动词的“拉倒”

若作为实义动词,东北方言中“拉倒”就表示结束义,可以替换成“算了、罢了、就这样吧、结束了”等词和短语。这类用法也是“拉倒”在东北方言口语中最常见的用法。例如:这件事拉倒,谁也不要再提。这里的“拉倒”经常单独在句中使用,动词具有的一些语法特征,“拉倒”也同样具有。

(二)“拉倒”的常见搭配

“拉倒”虽然已经单独成词,但在东北方言中“拉倒”搭配使用的频率更高。

1.与语气词“吧”和动态助词“了”连用,形成“拉倒吧”“拉倒了”的形式

语气词“吧”没有实在意义,动态助词“了”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这两个词对“拉倒”所传递的语义并没有影响,而是突出其在话语中表达的时态、情绪。例如:这件事就拉倒吧。表示说话人认为这件事情可以结束了,“拉倒”传递出“结束”的意义;又如:拉倒了,还是别计较了。表示说话人对已有事情不计较的事实,动态助词“了”反映了动作的完成。

2.与人称代词“你”连用,形成“你拉倒吧”、“拉倒吧你”的形式

“拉倒吧”在对话语体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经常与人称代词“你”连用,几乎没有见到过“他拉倒吧”和“我拉倒吧”的搭配形式。经过语境分析,“你拉倒吧”和“拉倒吧你”中的“你”不是虚指和任指,而是专指。“拉倒吧你”可以看作是口语的倒装形式,在话语中把“拉倒吧”放在话语主体位置,“你”作为话语中受事主体在后面加以补充。

3.与副词连用,形成“可拉倒”“就拉倒”“才拉倒”“不拉倒”的形式

由于“拉倒”具有动词的功能,所以可以受到副词的修饰。被不同的副词修饰的“拉倒”具有不同的语义和用法,但基本上受到“拉倒”词义的限制,其中差别不大,一些隐含的意义受制于所修饰的副词。“可拉倒”的“可”表示转折,用于加强“拉倒”的结束义的语气;“就拉倒”的“就”表示“只、仅仅”,突出“拉倒”的快速结束义的语气;“才拉倒”的“才”表示事情发生的晚或结束的晚,用来表示“拉倒”之结束晚的语气;“不拉倒”的否定副词“不”表示否定此行为的结束。还有在“就拉倒、不拉倒”之前补充“拉倒”形成“拉倒就拉倒、拉倒不拉倒”的陈述和疑问形式,例如:不去拉倒!拉倒就拉倒!整体语句传达出生气、赌气的意味,“拉倒就拉倒”多出现在对话当中,为受话人的回答形式。而“拉倒不拉倒”出现在疑问句中,例如:你看这买卖能不能成,到底拉倒不拉倒?“拉倒不拉倒”表示选择疑问,表达选择是否结束的意思。

4.“拉倒”的重复形式

“拉倒”及其搭配也具有重复的形式。最常见的属于“拉倒吧”和“拉倒了”的重复形式,例如:拉倒吧拉倒吧,别打了。这种重复形式是词语的重复,可以重复两次,也可以重复多次,起到加强说话者的语气的效果。“拉倒”词语本身表达的“算了、罢了”之义,在话语中,重复的“拉倒”越多,表达的说话者想要对事情的“结束、不计较”之义更迫切。

“拉倒”及其搭配在东北方言的口语中较为常见,经常代替普通话中的“算了、结束了、罢了”使用。在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说话人的背景下,“拉倒”的搭配不局限于以上四种,还可以有自由发挥的形式,但在东北方言中,结合说话人的其他语句,“拉倒”在不同语境中的动词用法和表达的含义都是较为清晰的。

(三)“拉倒”的词义分析

东北方言“拉倒”在口语中经常可以和其他形式搭配组合,在话语中的位置也并不单一,句首、句中、句末都可能出现。出现的位置不同,表达的语义特点也并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对话另一方行为或言语的否定

(1)“我去超市买点菜。”“拉倒吧,你都算不明白账。”

(2)“我去超市买点菜。”“不用了,你都算不明白账。”

(3)“这件衣服我真的穿不上了。”“穿不上就拉倒,去看看别的样子。”

(4)“这件衣服我真的穿不上了。”“穿不上就不穿了,去看看别的样子。”

(5)“我还想明天找你吃火锅呢。”“看这样拉倒吧,我工作做到明天也做不完。”

(6)“我还想明天找你吃火锅呢。”“看这样不能吃了,我工作做到明天也做不完。”

以上三组例句中“拉倒”及其搭配表示对对话另一方的行为或言语上的否定。第一组例句回话人不愿意说话人去超市买菜;第二组例句中回话人认为说话人不应该再继续穿这件衣服了;第三组例句中回话人以自己的实际情况拒绝了说话人的邀请。在每组例子所替换“拉倒/拉倒吧”的情况中可以发现,(2)(4)(6)例句中加上了否定词“不用、不、不能”表示明确的否定意味,而东北方言中与其相对的“拉倒吧”也具有明确的否定含义,否定其即将发生的行为。这样的否定含义有对话双方的限制,一方做出行为或提出条件,另一方对其进行否定,语气直截了当,表达了强烈的否定态度,使说话前者没有回旋的余地。

2.表示行为或关系的结束

(7)为期一周的减肥拉倒了,减肥太难了。

(8)“你们还什么时候约会呀?”“我们拉倒了。”

对于表示行为或关系的结束这样的语义,“拉倒”都可以替换成普通话中表示“结束”义的词语,比如例句(7)中的“拉倒”可以换成“半途而废”,例句(8)中的“拉倒”可以换成“分手”。这种表示行为或关系的结束的用法,并没有限制是否有对话双方,可以是两人之间的对话,一方陈述结束的事实;也可以用在非对话语体中,其中例句(7)可以看成是说话人的自言自语;例句(8)是两人之间的对话,说话人询问两人之间的关系,听到两人关系破裂的结果。这样的“拉倒”有很明显的动词特点,具有实义动词的“结束、放弃、破裂”等意义,可以作为动词在句子中使用。

3.表示对行为或话语的劝阻

(9)“拉倒吧,他还是个孩子,就不要他赔偿了。”

(10)“别别别,你可拉倒吧,这钱我不能要。”

(11)“三毛五毛的,拉倒了!”

同“拉倒”的对对话另一方行为或言语的否定不同,在“拉倒”及其搭配的语义含义中,也包含对行为或话语的劝阻,其程度不及否定深,表达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客气等的隐含意味。话语大部分也发生在对话之间,但对话并不仅限于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其中例句(9)即孩子做错了事,旁观者在规劝事主不要赔偿。包含这一语义含义的“拉倒”及其搭配,表示劝阻的意义,但是劝阻成功的可能性并不一致,受对话人多方的影响,若事主坚持所要赔偿,那旁观者的劝阻便是失败的,这样的“拉倒吧”只能传递劝解语气,但并不能实现劝解的事实;例句(10)和(11)则表示对话双方针对是否给钱这一话题进行“对峙”。

三、“拉倒”的历时演变

“拉倒”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把东西拉到倒下来的状态”,这种动补结构在近代汉语中已经出现,同时出现的也有其在东北方言中的“算了、罢了、结束”等意义。在《红楼梦》中便有兼顾这两种意义的句子:

(一)《红楼梦》中含有动补结构“拉倒”的语句

(12)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了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

(13)又叫人将拉倒的棚,仍旧收拾妥当。

(二)《红楼梦》中含有东北方言意义“拉倒”的语句

(14)我吩咐你们先前的话都拉倒,如今就是他们来认你们做干妈,也别理她。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拉倒”兼具两种意义可能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但在当时,“拉倒”还是以现代汉语中动补结构传达的意义为主。在同时代的小说中,我们也发现了具有这两种意义的语句。

(三)其他小说中含有动补结构“拉倒”的语句

(15)小的打了一个臭死,叫十几个管家到小的家来搬树,连不倒的房子多拉倒了。(《儒林外史》)

(16)有一个伙计过去,伸手要抓武杰,却被武杰一拎腕子,拉倒在地。(《彭公案》)

(17)大爷往旁边一闪,一缠手中杆棒,就把马赛花拉倒在地。(《彭公案》)

(18)琴童把他拉倒在地,只听滑浪一声,从腰里掉下一件东西来。(《金瓶梅》)

(19)梦月上前顺手牵羊,把刘氏拉倒在地,说道:“你若喊嚷,我将你杀死。”(《双灯记》)

(20)程师爷看完了,道:“妙!”又说:“只这个前八行,已经拉倒阅者那枝笔,不容他不圈了。”(《儿女英雄传》)

(四)其他小说中含有东北方言意义“拉倒”的语句

(21)三楞说:“你拉倒罢。你是北京口音是了,将家说远远的,你怕我吃你喝你。”(《刘公案》)

(22)褚一官说:“拉倒罢,老爷子!你老人家无论叫我干甚么我都去,独你老人家的酒,我可不敢动它。(《儿女英雄传》)

对于东北方言中的“拉倒”的由来,有的学者认为是满语的接触,是从满语的“完成”义音译过来的。在我们搜索了语料库之后发现,“拉倒”在明朝时期出现,意义均为与动补结构“拉倒”意义相同的语句。从清代开始,“拉倒”出现了与东北方言中“拉倒”意义相同的句子,它的使用多为后面加上了“罢”组成“拉倒罢”这样的搭配。所以“拉倒”一词词汇化的过程是从清代开始,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是否“拉倒”的表示“算了、结束、作罢”的词语是从“罢”词义沾染过来的呢?

学者们所说的“组合同化”“词义渗透”“相因生义”的含义大致相同,只是名称不一致,词义沾染是指不同的词处在同一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中而发生的词义上的互相渗透。董志翘认为,确定词义沾染需要确立以下几条原则(假设沾染它词的一方为B词,被沾染的一方为A词):1.A词的新义与A词的本义无关,找不到从本义延伸扩展的轨迹,不是由本义经逐步引申而来;2.A词的新义并非B词或某个词的假借义,与相关词不能构成同音通假的关系;3.A词与B词有过相当长的一段组合关系过程(作为并列或偏正、述宾、述补等结构);4.A词的新义必须产生在组合之后[4]。根据董志翘所说,我们认为,东北方言“拉倒”之“算了、罢了”之意,是来自于“拉到罢”与“罢”产生的词义沾染。首先可以判定,动补结构“拉倒”之本义与其“算了、罢了”之意并不相同,并未找到是从本义延伸而来的意义;“拉倒”与“罢”并不是假借义的关系,但在清朝时期“拉倒罢”是最先组合使用的,这种用法延续到民国时期,“拉倒”才渐渐可以单独使用。

通过使用语料库搜索,我们发现,“拉倒罢”最初产生于清朝时期,在这三本书中出现过:

(23)褚一官说:“拉倒罢,老爷子!你老人家无论叫我干甚么我都去,独你老人家的酒,我可不敢动他。(《儿女英雄传》)

(24)苗秃子道:“与他做什么寿?拉倒罢。”(《绿野仙踪》)

(25)楞说:“你拉倒罢。你是北京口音是了,将家说远远的,你怕我吃你喝你。”(《刘公案》)

后来在民国小说中,我们发现了“拉倒”单独使用表示“罢了、算了”之意的句子:

(26)你快给我去,好好的对他说,他真要摆格,交情就是这一次拉倒。(《留东外史续集》)

(27)王爷只能点点头:“大主意你拿,你愿意去就去,你不愿意去就拉倒!”(《雍正剑侠图》)

从“罢”字本身来看,其本义表示中止某种活动,免去,解除,完了等。在与“拉倒”连用后,“拉倒”沾染了“罢”的词义,逐渐变成了可以单独使用的,具有“算了、罢了”之意的词语。为了加强语气,东北方言“拉倒吧”产生,动词“罢”与语气词“吧”同音,同时“罢”作为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也写作“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拉倒”搭配最多的语气词便是“吧”。

四、“拉倒”的语用功能

“拉倒”的用法出现了从动补结构—实义动词—语气词的变化过程,其中所表达的语用功能也并不相同。不少学者都提出了“拉倒”的话语标记功能,胡德明、汪钰淇(2016)提出“拉倒”虚化成虚义动词后受到主观化的影响,虚化为话语标记[5]。董秀芳(2007)认为,汉语的话语标记很多都来自包含动词性成分的结构,位置可以在小句句首,也可以在小句句末[6]。话语标记“拉倒”的演化,引申出“拉倒”及其搭配的多种语用功能。

(一)语篇过渡和转折功能

“拉倒”及其搭配在语篇中具有过渡和转折的功能,说话人的话题需要有话语标记过渡,“拉倒吧”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当说话人或受话人想要转移话题时,“拉倒吧”也可以充当语篇的转折功能,提出新的话题。

(28)他不再去追袁天成,却反拉住能不够的胳膊说:“婶婶!拉倒吧!回去吧!叔叔是个老实人,不要再跟他闹了!”

(29)“……我这不是无为而治么……”“你拉倒吧你!”夏经平不屑的一挥手,“就你这种饲养方针,谁敢把牲口交给你除非不想要了。”

例句(28)表示对语篇的转折,放弃去追袁天成,转而劝说婶婶;例句(29)表示语篇中的自然过渡,两人的对话中,使用话语标记“你拉倒吧你”自然生动地过渡到对方的话语中。

(二)主观否定功能

话语标记“拉倒”及其搭配作为话语标记具有主观性,无论是自言自语还是对话双方或多人对话,“拉倒”及其搭配都包含了说话人的主观否定功能,这与“拉倒”本身所包含的实际意义有关,“算了、罢了、结束”等表示完成、结束意义的词语在表达中包含一定的作罢、不计较、主观结束之义,所以在“拉倒”及其搭配形成话语标记后,也具有相应的否定功能。

(30)“没准是一个暗恋您的人那。”“拉倒吧,我不至于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31)“说实话,干啥都是一辈子,过去的事,就拉倒吧!”

以上两个例句,例句(30)为对话,受话人主观否定没有暗恋自己的人,用“拉倒吧”否定说话人的观点;例句(31)结合整个语篇来看,说话人主观认定对过去的事不予计较。

(三)加强语气功能

“拉倒”及其搭配在虚化成虚义动词和语气词之后,有明显的加强语气的功能,可以和“算了、得了”等同义词语连用,增强所表达的语气。例如:

(32)高玉听得呆住,但为王绝之气势所慑,答不上话来,低头道:“你既不用我帮忙,那就拉倒算了。”

(33)这缘肯定是补不上了,补不上只好拉倒得了。

与“拉倒吧”重复使用的效果类似,“拉倒算了”“拉倒得了”两个同义词语连用,使表达的语气加强。

五、结语

东北方言“拉倒”及其搭配在东北方言区的口语中使用频繁,其传递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来源于其实义动词“拉倒”之义。“拉倒”的表示完成义的来源是否来自词义沾染还有待商榷,也有学者认为“拉倒”一词来自满语,这还需要查找文献资料进行认证。东北方言中的“拉倒”具有明显的话语标记功能,其词义特点和语用功能在东北方言区中也得到凸显。“拉倒”作为具有代表意义的东北方言词语,通过语言社会的传播,也在其他地区广泛使用。“拉倒”的语用功能在东北方言中的不同语境下还有不同的用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探究。

猜你喜欢

例句词义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