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2022-11-25王素玲吴慧慧王兰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育人中心政治

王素玲,吴慧慧,王兰兰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不断培育一流人才的关键,是不断增强党和全民族核心凝聚力、社会竞争力的关键。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所以,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水平,是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与价值观的必经之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正确路径。

一、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内涵

民本、民意、民生和民情密不可分。民本思想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1]我们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要的政治战略地位,要认真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要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改善基本民生,努力维护好基本民生,重视对于重大民生问题的有效机制解决,增强人民成就感、幸福感。

(一) 坚持以人民为本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人民群众始终作为中坚力量,推动着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重新定位为中共深化改革开放、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该词权重为0.9783,词频为139次”。[2]可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的不变初心,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复阐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3]因此,坚持以人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人民至上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

(二)坚持以民心为贵

“民心”首次出现在《古文尚书》中,这时的民心还没有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而后在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之中“民心”终于成为了一个独立词,故而考察“民心”从此处开始。这一时期的“民心”经历了民为神主、重民轻君的过程,民的地位有所提升。《左传》《国语》中描绘了“民心”的巨大力量,当人们的个人利益受到极大损害时,他们的愤怒就足以毁灭一个国家,在《论语》《孟子》与《荀子》等著作中提出民心需要善政和善教,需要被引导和规范,否则民心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孟子》中有民之欲求借于“天”,因为“天”的权威性,“民心”有了权威性。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民心为贵为导向,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以广大人民之心为贵。

(三)坚持以民生为重

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因此,“关注民生、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是最为迫切的问题,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4]因此,“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民生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当把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民生的持续改善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已取得的成绩作为新起点,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持之以恒地真抓实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5]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核心是以人民的福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必须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积极调动,才能有利于发展人民民主,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要促进社会平等发展,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发展的权利,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底气就是人民,人民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坚实根基。百年来,中国历经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高兴、人民赞成、人民答应、人民拥护,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

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以人的发展为起点,关注人民的利益和价值要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对学生发挥了价值引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要做新时代的奋进者,要做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守护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对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进行不断地深化,阐明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对教育载体进行创新,提高教育水平;大学生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需要大学生贡献力量。此外,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充分的正确认识,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积极阳光的成长环境。

(二) 坚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人民主体地位,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引导学生的正确合理诉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生活风貌,促进其健康的心理发展状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综合因素中培育和鼓励学生的发展,以合理化机制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发展与利益诉求,在新的形势下,明确教育的深义,深入推进教育的深化与改革创新。

(三) 坚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精神与身体、个体性与社会性得到普遍发展。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目标,在于引领思想政治工作把物质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作为起点,正确认识和对待经济、政治、文化及其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需要,坚持实现对经济、社会及其他人类生存与发展有机统一的要求;文化及社会等各方面需要,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存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创新完善、解决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与基础之上,坚定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体系,重视文化对于个体和人的影响,强调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以提高每一个人的政治意识和水平,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为最终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重视文化对人的思想影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积极地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 坚持在高校中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工程

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校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目标和使命,坚持在高校中实现大学生培养的全面工程,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现代化建设型人才。

一是大学生在社团中发展。学生社团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团体活动,是校内非常重要的课外教育资源,是学生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学生业余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二是大学生在党课中培养。高校党课是对当代青年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发挥党课培育功能,大学生不仅能够拓展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觉悟,而且能够培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大学生在青马工程中成长。在大学生青马班工程培养中,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系统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参加理论学习班,定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到农村、社区等进行实地考察等,培养和造就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新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坚持人民中心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需要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

(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与时俱进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立德树人问题,立德树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核心是要回答和解决新时代的教育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育什么才的问题。”[7]习近平在高校中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就是把对人的道德培养作为生活中最长远的事情来做。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百年大计,需要在高校教育中以树人作为教育目标,需要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给予重视,同时更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大培育。以人民为中心,重民生、重民本,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和创新思路。

(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论断,是从数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发展实践中总结得出的宝贵经验。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教育内容,秉承教育使命、优化教育氛围、崇尚价值引领、丰富教育形式,在夯实文化根基的基础之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面向世界,为推动中国对外发展对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人才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先进的思想、文化是推动世界历史性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价值。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宗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传统的优势与现代信息科技高度地融合,以通过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多种多样的传播媒介提高思想教育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秉持学生主题思想教育,牢记办学初衷,牢记教育使命,服务学生,解决困难,也是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

(四)推动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完善

“三全育人”是党和国家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性方针。教育部做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部署,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围绕“如何育人”这一主题进行的全局思考、系统设计、整体推进。[8]高校不断深化学风建设,将育人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扎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系统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校有精品、院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寝室有文化、个人全面发展”的文化体系;同时,学校也在不断拓宽社会资源,形成良好的氛围,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建立起家长与学校有效的沟通机制,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风育人的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氛围的影响,依托红色革命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开展育人工作,强化阵地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育人中心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