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躺平”现象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初探 *

2022-11-25赵平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躺平价值观核心

焦 娜,赵平俊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躺平”成为继“佛系”“丧”等词语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新兴网络热词,“躺平”、“躺平主义”和“躺平族”等被舆论媒体横空塑造,这一社会现象反映了少数青年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所表现的无能为力,他们选择无视压力,也可以理解成他们无力改变现状而选择去“躺平”。本文探析“躺平”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并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关于“躺平”

“躺平”作为2021年度热词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像之前我们所熟知的“佛系”“丧”等热词一样,但他们与“躺平”所表达的意义有所不同,“躺平”首次出现在互联网中,网民众说纷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热词作为时代特定的产物,是在这个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反映出极少数青年在工作压力辐射下对生活现状的一种软性抵抗态度,以及对另类生活方式的一种再思考。

(一)“躺平”是什么

“躺平”已经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符号。究竟什么是“躺平”?可以从两方面来阐释,一是精神,二是物质。从精神方面来看,“躺平”就是放空,放松自我,不强求,没有对未来的期望,不给自己心理压力,不去争抢什么。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不生子,每天宅在家里,安于现状,生活很“佛系”。从物质方面来看,不去刻意追求物质利益,不去讨好任何人,怎么舒服怎么来。

由此可见,“躺平”是不想奋斗,低物欲和低消费,“佛系”生活,以降低“能量消耗”来维持最低最舒适的生存状态,如同瘫倒在床上一样,可以理解为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别人的期望值,而最终被生活压垮,索性就“躺平”,他们不再相信天道酬勤反而选择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不同于传统主流观点的处事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二)“躺平”的由来

网络热词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社会的转型发展。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发生经济“滞涨”危机,很多社会底层中的美国人面临失业,朋克文化由此发展壮大,他们创作的音乐结构简单易懂,非主流式服装以及放荡不羁的语言表达形式对现实生活表达强烈不满。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泡沫经济,长时间的经济停滞状态,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宅男”和“宅女”。中国也存在所谓的“躺平”,只是这个词没有那么早被提及。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人才辈出的时代,在高压力、快节奏的运转中,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命状态,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遭受了巨大压力。在相应的价值观影响下,“躺平”作为一种生命状态应运而生。

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临很多的社会问题。房价过高、婚嫁成本大、子女教育支出需要多、工作竞争压力大、男女比例失调,快节奏生活方式给很多人尤其是90后,00后带来诸多困难与挑战。从这种角度看,“躺平”正是由于年轻人长期处于一种高压力,同时又没有办法解决进而产生的一种无助状态。

(三)“躺平”究竟是对是错

在第四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谈到“躺平”称,现在年轻人“躺平”,太佛系的话,国家的未来靠谁做?清华教授李锋亮怒批“躺平族”,他认为“躺平”是极其不负责的态度,不但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他们对“躺平”发表的言论,迅速在90后、00后群体中引起轩然大波,其中褒贬不一。一部分人说他们站在社会最顶层来看中层或底层。也有人认为躺平是一种选择,奋斗很好,躺平也无罪。

对于“躺平”,主流媒体都持反对意见,长时间“躺平”会让人看起来很颓废,久而久之会进行自我否定,如果人人都选择“躺平”,社会将不会前进发展。多家主流媒体纷纷发表反对意见怕的不是一个人“躺平”,怕的是“躺平”具有较强的传播效应,最终社会将毫无斗志。我们经常会看到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名校毕业生放弃一线城市北上广的工作机会,拒绝光鲜亮丽的高薪职业,转身回到三四线家乡发展和名校毕业生跟着父母卖猪肉等例子屡见不鲜。这些事例虽然被人们所不认同,但是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可以看出,“躺平”是与“佛系”有着根本区别。“躺平”是在看清楚现实社会后,适当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佛系”是对任何事都心如止水,没有任何反应,也不会想办法去应对。因此可以理解主流媒体的担心,他们认为时代应该具有奋斗精神,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丰收。但是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躺平”的青年毕竟占少数,从整体角度来看,更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躺平”反映了当下青年对生存的焦虑,是年轻人释放压力的口号,更是一种情绪化的吐槽,社会上每个人都面临多方面的压力,有来自生活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伦理道德压力,但又有谁能做到真正的“躺平”?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的,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成功,因此,我们反对“躺平”,“躺平”一时可以,谁都不能“躺平”一辈子,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懈奋斗,努力生活。

二、“躺平”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1]“躺平”一时可以,但长时间“躺平”是不可取的,为此我们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好的价值观促进一个人的行为向善向好发展,错误的价值观导致错误的人生方向。

对现代人来说,躺平就是降低不必要的欲望和需求,因为需求的少,所以不用那么累,同时有更多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学习知识提升自己,而不是想着要挣多少钱。躺平不代表不努力,而是停下来,思考自己需要什么,把时间精力花费在合理的地方,拒绝无意义的忙碌。

“躺平”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让人获得随性,面对问题可以洒脱。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更应该正确认识“躺平”。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我们可以争取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努力的意义在于未来没有遗憾,社会充满无限可能,我们有着大好机遇,大学生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过度躺平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近日,南方日报发表了《“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一文,其直接表示“躺平”的说法不过是毒鸡汤而已,不仅不正义,还是可耻的,这样的毒鸡汤没有任何的价值。新华社发文表示,躺平族的兴起主要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从以前的快速增长变成了现在的中低速增长,不少人的上升空间被压制,竞争也更加激烈;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让这个社会物质丰裕,不少人愿意停下脚步享受生活。现实也的确是这样,普通人即使拼尽所有力气才到达别人的起点,因而有些人认为那还奋斗什么?与其这样还不如退一步,选择躺平。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思想,社会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如果青年一代一蹶不振,国家将没有后备之军,国家谈何发展;如果青年一代一蹶不振,社会发挥不了它应有的功能;如果青年一代一蹶不振,对我们个人造成的是毁灭性的打击。由此可见,一定程度的躺平是可行的,但不可过度。青年一代应该认识到完全躺平不可取,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国家发展也需要我们。

综上所述,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完全“躺平”,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这八个字是我国一直不懈奋斗的长期目标,它不仅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人民物质生活的长期保证,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而且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治国方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这八个字不仅表达了我国人民对共产主义社会快速到来的希冀,同时也寄托了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现代公民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

由此可见,十八大报告关于“三个倡导”对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实现了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相互连结,体现了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为我国早日实现国家富强作出了价值观指引。

四、“躺平”现象下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面对多种意识形态的相互激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塑造高尚人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文化繁荣、稳定、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同时,推动路径优化整合,以实现培育的实效性。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理解青年所思所想,为他们驰骋思想打开浩瀚天空,也要积极教育引导青年,推动他们脚踏实地走上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4]

首先,国家应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如今5G网络迅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工作的人带去了便利,利用微博,电视,微信等,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是网络发展的见证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通过舆论媒介的使用以及耳濡目染,向大学生传递核心价值观。

其次,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如为社会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颁发奖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向,在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崇尚金钱,利益至上,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对于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5]因此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过精彩人生。

(二)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孔子“仁”的思想历经几载,仍深得后人传唱;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和孟子的“性本善”思想等,到现在仍深深被后人铭记。我们小时候就被告知要“孝”,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这就在约定俗成中塑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性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规范自身行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焕发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依托。同时,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光荣的历史积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应不断地发扬和传承。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更应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为根本,坚决抵制腐朽落后思想,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三)推进培育内容与大学生生活全方位对接

首先,让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学生的生活。大学生作为极具个性的群体,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有理想但缺乏动力,有个性但容易坠入歧途。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之而来的文化多元性带来了新的价值理念,新兴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大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隐患,如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总觉得欧美国家的就是好的。因此,应该在高校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三进”,“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如思政课老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向大学生宣传身边好人好事,使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认同并接受核心价值理念,树立正确“三观”。

其次,充分发挥价值观教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宣讲先进和模范人物的事迹,传递真、善,美,发挥正能量。如我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她研制出青蒿素,为人民群众带去福利,同时她也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宣讲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等,通过学生们自己的亲身实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认同感。

五、结语

众多网络词如佛系,内卷和躺平等等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都反映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其背后所折射的社会现象是我们应该思考并反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积淀。当今社会飞速发展,面对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与时俱进,更新价值理念,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培育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躺平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我的价值观
躺平 花香自来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飞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