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2022-11-24李慧慧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俄罗斯

万 红 李慧慧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国与外汇储备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际贸易与投资受到显著冲击,导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变革,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到中高速增长阶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黑龙江省沿边地区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风土人情,逐渐发展成为文化建设大省,但与文化产业强省仍有较大差距。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国内学者基于经济学基本理论从诸多视角研究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张绍波等以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产业为研究对象,全面剖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1]。王茗蕾等认为,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旅游时尚文化融合发展的资源禀赋与前期基础,但仍存在文化产业重视程度不够、时尚文化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发展建设规划滞后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做好时尚文化旅游产品网络营销等政策建议[2]。朱兴龙以哈尔滨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系统阐释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金融支持政策措施,针对加快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对接融合及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3]。李杰以黑龙江省旅游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认为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着旅游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旅游特色品牌不够彰显、旅游人才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深度挖掘黑龙江省地域特色小镇建设优势等建议[4]。纪晨光通过研究商业、旅游、文化等三大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机理,深入分析了三大产业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借鉴,对未来黑龙江省实现商旅文三大产业的有机融合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5]。王海荣等通过实地调研,提炼出可应用到产业化相应领域的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应用到产品设计研发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6]。文化产业虽然在黑龙江省起步较晚、市场规模有限,但属于朝阳产业,面对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及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二、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根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87.3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46%,2019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4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57%。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规模在200亿元左右,整体规模处于偏低水平,且在黑龙江省GDP中的占比只有1.5%左右。可见,文化产业在黑龙江省的产业地位仍需提升。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来看,2018 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单位达到5.8万个,比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增长78.6%,年平均增长12.5%。从行业分布看,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子行业包括: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和文博会展业,并具有龙江传媒、省演艺集团、省广电网络集团、省影视传媒集团、同源文化公司、山水文化传播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其中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传统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动漫和文旅业等新型文化业态整体向好,发展势头正盛,但规模偏小。譬如,2012—2019年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黑龙江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数有6 301个,其中各类动漫企业数量为180个,占比仅有2.86%,文化产业内部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2019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地区间发展不均衡,2018年,哈尔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5 218个、从业人员91 053人、资产总计648.2亿元、营业收入 285.6 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1.8%、60.8%、75.1%和 78.1%,省内其余地市的文化产业从各指标比较都明显少于哈尔滨,形成了哈尔滨文化产业在省内一家独大的局面。从产业集中度看,黑龙江文化产业比较集中,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2018 年,黑龙江省“三上”文化企业中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仅占0.8%,在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仅占 30.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市场的竞争力和活力较差,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

三、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资源禀赋有利于文化产业不断升级

黑龙江省气候四季分明,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多元,民俗民情独特,拥有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冰雪盛会与世界规模最大的冰雪主题公园、雪雕艺术群,资源的独特性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黑龙江省凭借地缘优势将会聚集更多的人力资源、资本、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资源配置也会更趋合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消费与文化交融,只有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的社会总需求,不断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另外,“一带一路”倡议会大力推进沿线各国的交通、电信、港口、机场、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黑龙江省文化产品与服务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向北开放的重要国家俄罗斯,主要以虚拟形式通过信息网络的方式快速传播到沿线各国。可见,“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形成的资源汇聚及设施联通都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进而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

2.资金支持有利于文化产业“走出去”

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有其独特性,其不同于先进制造业,也不同于现代农业,有时也区别于生产性服务业,但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撑,没有融资平台会使文化企业面临缺乏资金的窘境,也会降低文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我国提出投入大量的专项建设资金,用以支持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经营。黑龙江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国家投入的资金会逐步增加,通过亚投行与“丝路基金”为我国企业走进沿线各国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平台,进而降低融资成本与难度,让资本可以得到有效利用,融资环境不断改善,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走出去”进程。

3.有利于为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黑龙江省政府制定各项政策,落实具体措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其中的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每一项内容的建设都离不开人才支撑。黑龙江省是教育大省,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实力雄厚,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人才支持的教育基础。文化产业多数子行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创意、设计、高端技术等都需要懂外语、懂经营管理、懂风俗习惯、懂法律法规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落实,黑龙江省高校纷纷出台激励政策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支持。同时,随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经贸交流等日益增多,也为人才培养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环境,有利于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人才。

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文化认同感的挑战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会遇到来自文化认同感的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且政治体制、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发展绩效、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沿线某些区域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某些国家的政府并不了解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目标,对于“一带一路”有疑虑。俄罗斯文化市场作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进入的主要市场,两国关系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环境。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但由于两国的贸易结构长期低级化,投资规模偏低,俄罗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仍有待提升,对黑龙江省文化企业走进俄罗斯市场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2.文化产业实力的挑战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有限,依据资源禀赋优势而开展多种形势的文化项目,如冰雪旅游、文化旅游、红色基因及现代评剧、龙江剧、京剧、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优秀剧(节)目展演活动,但这些文化企业进行的市场活动多数在国内,走进俄罗斯市场的少之又少。从文化企业的主体来看,黑龙江省还没有上规模的大型股份制上市文化企业集团,导致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市场竞争力都存在不足,文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偏弱。黑龙江省文化企业走进俄罗斯市场,文化内容需要不断创新,同时还需了解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需求与观念的差异性,满足企业长期目标与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文化距离的挑战

文化距离会给企业带来市场进入成本,如果文化距离越远,则市场进入成本越高。黑龙江省文化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具有地缘优势,这种地缘优势更多源自地理优势,而两国的文化距离并不具有优势。两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历史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虽然我国的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地理位置临近,但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历史并不十分了解,导致对中国文化本身缺乏认同感,只不过近些年两国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化认同感。文化距离是黑龙江省文化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一大障碍,这种障碍具有文化排外性,容易使黑龙江省文化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后“水土不服”,从而给文化企业的经营造成损失。

五、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应对之策

1.加强中国与俄罗斯的政治互信

对俄经贸合作是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向与主要合作领域,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规模占本省进出口总规模的50%以上,有的年份会占到70%以上。俄罗斯市场是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重要出口市场,中俄两国政治互信的不断加强,会降低文化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经营的政治风险,也会增进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这都为黑龙江省文化企业走进俄罗斯文化市场提供了民众基础,增加对中国文化产品的社会需求。

2.增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少大中型企业,更是缺少上市文化企业,这就造成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偏弱,开拓国外文化市场能力不足。黑龙江省文化企业应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同时注重通过资本市场引进资本,提高文化产品与服务质量,增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并结合俄罗斯文化市场的需求偏好,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文化产品,不断扩大在俄罗斯文化市场上的份额,让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化作品传播到俄罗斯。

3.通过多种形式降低两国的文化距离

黑龙江省文化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标与主要方向是俄罗斯文化市场,两国之间存在文化距离,会增加文化企业的进入成本。我国文化企业可借助中俄两国共同举办旅游年、区域合作交流年等契机,采用艺术品展览、文艺演出、影视作品、京剧、地方小吃、边境旅游等多种形式向俄罗斯民众展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逐渐加深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进而降低两国的文化距离,减少文化企业进入俄罗斯的成本,促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

4.加快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黑龙江省文化企业一般规模小,多是进行现代评剧、龙江剧、京剧、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优秀剧(节)目展演活动,虽然文化企业经营的产品形式多样,但内容形式上仍缺乏创新,缺少创新元素、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展演活动面向的多是国内观众,而国外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偏好会与国内市场明显不同,这会造成产品虽好,但不一定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与中华文化有着明显差异的俄罗斯。因此,黑龙江省文化企业要更多了解俄罗斯市场的文化需求,不断进行文化产品、形式内容的创新,加入现代元素与科技元素,使产品更加符合国外文化市场的需求,促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俄罗斯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同舟共济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