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与亲和力

2022-11-24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刘 正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之下,如果高校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则不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思政教育的效果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地方高校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应该积极转变心态,重视思政教育的作用,将其作为一项重点经营的课程,深入探索思政教育开展的本质,并且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先进的理念作为引领,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与亲和力,从而能够实现思政教育质量的跨级提升。

一、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新形势

判断和科学认识新形势,既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的认知基础,也是促进地方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前提之一。目前,地方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式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在政策方面强调要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教育强国的建设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的关键所在,必须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创新发展,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步伐,从而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政策,推动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以及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同时,要注重推动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确保城乡青少年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1]。高校要注重学科建设的开展,从而能够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性的发展。

此外,社会对于教育的发展有新的需求。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到快速的增长阶段,从注重培养部分人才到普及培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期,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占据1/5。要重点抓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形式,在对高中教育进行普及的基础之上,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产业与高校融合的发展,从而能够提升大众教育的普及程度,让更多的青少年接收到良好的教育。同时,要注重继续教育的发展,从而能够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另外,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也促使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改革。地方高校也是影响地方经济的主要因素,地方高校必须要具备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意识,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地方高校要积极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方面的工作,从而能够增强当地人的科学素养。比如,当地的农业学院应该结合政府的发展要求,注重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高校必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十八大以来,党颁布了一系列的方针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的新要求。其中重点强调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化的建设。思政教育学科是哲学社会学科中的关键之一,思政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体系[2]。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重视思政教育的开展,并且不同学段的思政教育专业设置也在不断地完善。通过对专业设置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能够形成专门的讲授形式以及教育体系。十九大提出必须要加强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研究,丰富其理论内容,建设带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科学体系,加强智库建设,这表明高校的思政教育要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地方高校的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与发展机遇。地方高校必须要积极面对发展的困境,正确认识思政教育,提升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确保地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非常激烈的斗争,地方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是长久存在的,特别是在信息流通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当中。同时,大学生的三观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网络世界中错误信息的影响,而西方所采取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国以及社会主义进行虚假报道以及歪曲,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将更难开展。

2.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时效性

思政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创新教育方式,只有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世界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思政教育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思政教育课程并没有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应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学生生活中的思想困惑和矛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严重脱离,并且教学方法落后,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较弱

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主要影响的责任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自觉担负起自己的教育任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工作者并没有认清自己的责任,没有坚定地投入到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没有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定位,从而导致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较低。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亲和力

地方高校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思想理论课、政治课等公共课。地方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一般都是大班教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因为教师的数量少,而学生的数量大,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互动。其次,教师能够选择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而只能全部采用一种教育方法。学生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中,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当中,意识很容易飘忽不定。再次,地方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导致地方高校的思政教师在教育理念方面比较落后,无法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及时更新。上述原因使思政教育课堂比较单调,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以及亲和力,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3]。

三、提升地方高校思政教育时效性的措施

地方高校结合时代的发展背景,结合自身的办学方向以及目标,来正确的对待高校的思政教育,并针对如何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深入剖析思政教育中的内容,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成为提升思政教育时效性与亲和力的主要引领力量。

第一,地方高校应该针对思政教育建立起相应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的实际需求情况,来掌握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并及时地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更新。

第二,必须把政策研究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育资源虽然是社会实践的源泉,但在学生眼中呈现时,属于已经处理过的文本类型。因此,教师应将生活素材适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真正鲜活、跟学生生活有关的教育素材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知识传递效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选择需要重视人文关怀。人道主义援助包括社会保护、教育、保健等问题。教师必须把教学与实际的日常事件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形成真正的人文意识。

第四,善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更好的交流。地方高校要积极利用这种方式,打破传统思政教育课堂的教育限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社会重点思政内容的分享,从而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来更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同时也能够随时随地地开展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四、提升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措施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数据链接

在数据化的时代,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浏览到大量的信息,教师没有办法及时避免网络中的信息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但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来跟学生建立起相应的信息链接,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对新闻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专业分析,最后将事件真相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结合,并将事件的背景整理成一个直观易懂的模型,使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对事件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逐渐依赖教师的专业性,积极与教师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获得具体的教师信息。当教师采用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站在学生的思想层面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就会得到有效提高[4]。将时效性策略与亲和力策略相结合,可以提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质量,从而实现教学稳定与思想稳定的共同提高。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必须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现代学生更广泛地使用互联网,教师应积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当地的思想政治材料或新闻,吸引学生观看。一方面,提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思政教育教师以及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必须要对各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体系结构和体系有更广泛的了解。此外,这些理论知识需要不断融入现代实践,以提高政治资格和工作能力,因此,发展专业技能也同样重要。这需要当地大学尽可能广泛地获得职业培训和支持。另一方面,必须把理论、技能和实践结合起来。地方高校要提高阅读管理教学中的实践比重,使理论和实践实现共同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深思如何将政治学理论课融入学生生活,解决一些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如迷恋网络游戏、精神文明、爱国主义、形成爱情观等,让学生展开深入探讨,甚至融入实际行动。为了在这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引入课堂教学,辅导员必须明确职责,以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和针对性。

3.构建学生全新发展观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地方高校要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向,全面宣传党和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中国地方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成果和趋势,帮助地方大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勇敢地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抓住发展的机遇,明确自我成长的目标,建立自主学习。地方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较弱。因此,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帮助他们确定短期、中期、长期学习目标,又要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方法,积极推动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自觉[5]。

丰富对政策内容的思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为了避免学生因无法深入了解政府政策课程而产生恼怒、反感,甚至矛盾,地方大学要让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用形式丰富,语言通俗,鲜活的事例说明,分析政府政策动态,加强思想教育,从而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丰富思政理论的积极性,从而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进行创新,从而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党对于思政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同时也投入了更多的重视,在信息化的时代下,需要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从而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之下仍然能够坚定思想认识。目前,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都比较落后,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高校必须要重视思政教育时效性以及亲和力的提升,通过建设良好的教师教育队伍,来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