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及创新策略

2022-11-24燕陶林宋时全蔡亮刘红艳

关键词:突发事件政治思想

蒋 燕陶 林宋时全蔡 亮刘红艳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2.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66)

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大范围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紧急事件。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达的交通和无所不在的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急剧放大。因此,这类突发事件一旦出现就会传播得更迅速、影响更深远、危害更巨大。高校往往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稳定的内部因素,当重大突发事件来袭时,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不仅会严重影响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建立健全高校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辨别是非能力和认知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确保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在遭遇重大突发事件时,高校应该紧抓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充分将其全方位贯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地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及时地预防和化解危机,全面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并同时积极地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创新作用

重大突发事件不仅会给高校带来明显的物质损失,而且会不可避免地对全校师生员工,尤其是学生的精神产生负面的影响,若恐慌心理持续不断,甚至还会出现政治意识形态信仰的摇摆和混乱等问题。因此,当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学校除了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学生必要的保障和关心之外,还应该从学生思想源头介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重大突发事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响是两面的。一方面,高校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控这类突发事件在校园内的影响和发展态势,这是保证非常时期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这类突发事件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育契机、教学案例、教育情境等机会,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

无论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还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都是关注的主要对象。重大突发事件具有难以预见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容易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导致人们出现生理、心理和行为的某些特定变化[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养成符合社会共同发展要求的道德习惯[2]4。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特殊时期,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从心理、情感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支持和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提高思想意识,真正做到从思想上理解以大局为重、尊重集体利益的重要性,为学校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为抗击疫情,医学院校发出招募核酸检测志愿者的通知时,师生都积极报名。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既成为了学生专业实践的现场,也成为了他们沉浸式的“大思政课堂”。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日常工作和运转,有可能对师生的心理、生理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还有二次伤害的可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从思想动员、组织管理、心理安抚等方面减轻这类突发事件对师生的伤害和影响。同时,新情况下的新挑战亦是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突破的新机遇。针对这类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思想层面形成统一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在工作层面进行规范管理,保证有序执行;在心理层面做好防范引导,增加应激疏导。高校应通过这种方式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深度挖掘其功能,做好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干预和调控,降低危害,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其中的关键。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使命,这不仅是重大战略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大突发事件是严重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面对这类突发事件,高校一定要有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离散性、随机性且小概率的特性。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非常高,呈现的破坏性和变化性也非常大,严重影响到应急管理和恢复过程的效率与质量[3]。处理这类突发事件务必要做到高效、快速、精准、及时、稳妥,这无论从操作层面或是思想层面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开展,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往往呈现出仓促、把握不精准等问题,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总的来说,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不足。

(一)管理重视不足,理念亟待提高

高校作为学生的聚集地,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管理有其特殊性。高校学生由于大多刚成年,心理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应急能力还比较薄弱,在信息化导致网络舆情极易失控的今天,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若没有正确、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其情绪和行为很可能出现偏差,进而导致失控,给社会造成危害。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抗疫已成为目前社会常态化的工作。高校对重大社会性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也相比以往有所提高,基本上已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应急处理机制。但各方面的配套并不到位,从应急部门的设置到人员的配备,再到信息的发布和舆情的监测都有待加强。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高校的理念要与时俱进,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迭代更新,在做好高校内部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还应兼顾周边及社会的影响。

(二)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需要改进

当前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模式上,主要采用传统的线下授课形式,线上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较少开展;在教学内容上,缺乏针对突发事件种类的分析与总结,以及生命教育、应急避险和安全知识等相关内容;在知识体系上,过多关注于宏观层面,不够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没有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纳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重大突发事件有着区别于一般性社会事件的鲜明特征,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补充和拓展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应对的实效性。

(三)实践与理论脱节,缺少情景式体验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都必须在实践中去考核。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通过知行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让学生在真正遭遇这类事件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从容面对。目前,由于实践环节的缺乏,学生在有关这类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学习中,主要还是在应付课堂考核,对实际的应急知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思考。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联系实际,是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尤其要关注个体的感受和反馈,良好的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显性指标。因此,高校应增加以情景式模拟体验为主导内容的实践教学环节,定期进行应急危机处理演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突发事件的应对要领。

(四)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显著

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发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一个价值多元化和个性自由化的时代,单纯用灌输、说教的方式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当前,高校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管理部门理念滞后,相关教育也尚未贯通突发事件应对的全过程,并且在预警机制、舆论引导、危机干预、后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引导和处理都不到位。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状况,高校必须要有危机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建立健全高校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加强科学研判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并充分发挥二者配合的主体性作用。

(五)应对方面存在短板,缺乏技术性因素支持

由于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高校的相关应对措施相应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多方协调的系统工程。高校除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外,还必须要结合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因素来妥善应对。例如在高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时,不仅要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第一时间对中毒师生进行医学治疗,并联系相关主管部门,对食品进行封存调查。这一系列的工作就必须要有相关技术性因素的参与配合才能完成。

三、积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功能

重大突发事件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涉世未深的高校学生来说,其思想和行为很可能因此偏离正确的轨道。思想政治工作有必要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进展,及时更新工作理念和思路,创新工作模式,以便能及时处理事件中的各种突发情况[4]。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可以为科学应对这类突发事件提供思路。

(一)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启发、引导、教育、监督和评价等方式,做好人们的思想引导和行动指南工作,确保其方向的正确。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应快速反应,全面迅速地掌握信息,确立主流导向,并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定师生情绪,做好应急机制的实施准备。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强调主要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通过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这类突发事件暴发的初期,当真实准确的信息还未来得及发布,各种未经验证的虚假消息借助新媒体大量涌现的时候,人们极易受歪曲报道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在这个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发布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正确的舆论方向,扩大主旋律声音,揭露虚假信息,更正错误信息,平息混乱的舆论局面。

(二)约束规范功能

规范用以约束人的行为,涉及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从社会层面看,统治阶级不仅支配物质资料,也支配精神力量。这种道德规范不受个人意志决定,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在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作用。从个人层面看,人在受到各种社会关系制约的同时,又不断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社会关系。社会规范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力量,个体的思想行为不足以改变社会规范,但群体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规范的改革或调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性体现个体对社会“标准化”的适应。在面临突发性事件时,人们心态会出现波动,心理会变得十分脆弱,容易出现过激的非理性行为,因此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确保学生能理智思考,遵循道德规范。

(三)激发鼓励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调动人们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无限创造力,是人们精神动力的催化剂。通过开展相关思想政治专题活动,可以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养,充分调动其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激发出他们的内在活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打造健康、有序的校园秩序,营造良好、融洽的社会氛围。当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共同的愿景,激发出全体成员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生产的能动性,提升社会的文明化程度。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习近平多次高度赞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伟大的抗疫精神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逆行白衣天使勇敢无畏的精神为高校大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每日的健康打卡管理引导学生树立大局观念;克服困难居家抗疫的经历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有了参与感。这一场全民抗疫的经历,厚植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们在其中有所感、有所悟,深化了家国情怀。

(四)塑造整合功能

塑造和整合功能充分展示着思想政治的教育属性。受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传播和发展的影响,我国社会治理的难度加大,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担负起协调和整合的责任。作为党一切工作“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引导各种社会思潮朝着符合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去发展,发挥强大的宣传和教育力量,化解存在于内部的矛盾,提升全民的认同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进行传播,帮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程度和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单项动力变成复合动力,纠偏错误的思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的共识,使我们的社会保持良性发展。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创新功能,塑造整合全民价值观。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理念,完善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灵活转变理念,积极提升应急教育管理能力,优化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完备的应急预警、处置和保障机制,并将其纳入高校治理体系范畴,全面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一是要树立安全稳定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学生群体的安全稳定,并快速做出反应,防止事态的扩大和恶化。这类事件往往事发突然,若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遏制住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其危害可能会加倍,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连锁效应”。二是坚持科学评判、去伪存真的原则。重大突发事件类型很多,诱发因素也通常复杂,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排除干扰因素,正确分析、妥善处理。三是坚持信息及时、精准、公开的原则,做好学生工作。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高度发达,具有即时性、无障碍性、广泛性等特点。任何企图掩盖事实的操作,都将带来负面的影响。只有信息的公开透明才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最佳办法。同时,要完善突发事件中信息的发布和反馈机制,把握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四是做好专业培训和评估反思工作。高校一定要形成处理这类突发事件的规范化路径,通过从树立危机意识到危机教育再到危机处理和反馈的闭环管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加强思考,在问题中探寻工作创新点,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至这类事件的全过程。

(二)树立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

尽管从表面来看,重大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料的,但其实任何问题都有根可循,都存在一个由小到大酝酿变化的过程,只要能及时发现事件开始的苗头,进行科学统筹的安排并制定预案,就能趋利避害有效扼制事态的发展并减少危害。例如,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高校在面对学生复学时都非常谨慎,通过制定详细的返校步骤和安全保障计划,如体温检测、健康码查核、校内发热门诊处理流程和隔离措施等,有效确保了复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这说明,高校若能及时把握重大突发事件动向和学生的心理动态,根据苗头性问题,提前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并同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科学化发展。

(三)丰富内容,与时俱进,提升学习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包含了其想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做到考虑受教育者现阶段所处的状态,根据受教育者的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2]5一是完善教育内容,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重大突发事件中可抓取的全新内涵和时代特征,及时补充、改革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探索开发如“危机应对的政策法规”“应急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应对技巧”“紧急避险的路径”“应急心理训练”等特色课程,提高学生对这类突发事件的认知。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开展的形式多样的“云思政”模式就值得推广。该思政课,在课堂上连线当时武汉一线的抗疫医务人员,用鲜活的事例和真实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增强实效性。应构建体验式课堂、主题调研、情景模拟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体验的机会,通过实战演习,熟悉应急程序,增强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应对真实困境的防护能力。三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的先锋带头作用,建立信息定期上报和立体化的网络平台制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和网络舆情,及时把握可能会出现的突发问题,并进行疏导分流,有效化解和消减重大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层面、理论知识层面、实践技能层面的全方位辐射影响力,并将其融入处理这类事件的各个环节,促进价值内化和行为外化。四是以人为本,统一思想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应积极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减少学生对这类突发事件的认知偏差,努力把问题提前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充分调动高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和老师应主动关注突发事件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安全演练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还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懂得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学会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突发事件。

(四)创新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全员联动

高校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不仅要处理好校园内部师生员工的问题,也要考虑到校外家长和社会的因素。因此,学校应听从党和政府的统筹安排,调动校内外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多方的参与,共同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这说明要确保应对工作的有序进行,就必须充分发挥统筹安排和协调沟通的作用,而前提就是要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是把重大突发事件的管理平台建设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的常态化管理和非常态化管理两种模式,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二是建立信息发布和舆情处置联动机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实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参与舆情会商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加强新闻宣传平台建设,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力,把思想政治的宣传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扩大官方的影响力,做到一旦这类突发事件发生,就能高效快速地在第一时间占领网络媒体等舆论阵地,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谣言的传播。四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安排,提升应对这类突发事件的教育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粘合剂的凝聚功能,它能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将分散的个体力量凝聚成集体力量[5]。

五、结语

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是高校面临的治理难点。我们从思想政治教育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理论逻辑、现状与困境、功能定位和具体策略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积极探索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提出了转变理念,完善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树立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丰富内容,与时俱进,提升学习效果;创新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全员联动等应对策略。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效能,在关键时候能把握方向、凝聚人心、攻克艰难,确保高校的安全和稳定。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