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视阈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22-11-24孙晓梅

关键词:强国跨文化英语教学

孙晓梅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引言

由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国家软实力的角逐已经成为新的国际竞争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实现瞬时传播,西方文化理念向国内的输入呈现出快速、点多、面广的特点,对中国的本土文化造成了很大冲击。当代大学生作为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网络信息在开拓其眼界、增长其见识的同时,也使其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文化强国视阈下,增强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觉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当代高校英语教学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需要培养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复合型人才。研究发现,目前高校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现象输入,而忽视了引导学生用英语将中国文化进行反向的输出,导致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严重缺失。因此,在文化强国视阈下,深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深入融合中国本土文化,实现学科的育人使命,已经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二、文化强国内涵及实质

党的十九大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国家将文化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使其既在国民高度文化素养中体现,也在国家发达文化产业中体现,同时还表现为国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确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得到有效缓解。中国人民逐渐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中觉醒过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进行创新,促进了国民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文化教育应当以信仰和高质量为核心,使其能够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一致。通过继承和发展,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形成更大的影响力,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迅猛发展,为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强国视阈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原因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是文化呈现的重要载体。文化和语言的关系非常紧密,二者既相互依托,也相辅相成。在谈论文化和语言时,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现实的。英语学习本质上就是一种跨文化学习与体验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看,英语教学就不应当只有英语文化教学,而应该是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共同体。高校英语教学承担着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较高国际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更应该强调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共同融入,而不仅仅是将英语文化传递给学生。

英语学习者文化认同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1]。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进而提高学生文化交流和文化鉴赏的能力。然而,通过观察长期以来的高校英语教学,不难发现,其教学的侧重点大都专注于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理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介绍。从具体事例上看,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节日大多数来自西方国家,例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相较而言,他们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却兴趣不浓,甚至有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起源和风俗习惯不甚了解。有时,高校学生可以与他人就西方节日与风俗侃侃而谈,却不能流利地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的能力。

因此,在文化强国视阈下,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就是中国本土文化教学的缺失以及英语学科育人功能的削弱。具体而言,造成当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英语课程通用教材中,西方文化占据绝对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总体策略侧重于对英语语言知识与欧美国家文化的学习与传播,这就导致高校在选择英语教材时,倾向于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纵观高校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不论是公共英语还是专业英语,绝大多数文章都选自西方作家的作品,其呈现出的内容也深深打上了欧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制度的烙印。那么,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并且应用这些英美文学作品,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2]。

通过研究目前普遍采用的主流教材发现,其中关于中国本民族的题材并不多见,在为数不多的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当中,基本上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关于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新时代中国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甚少,大大地削弱了高校英语教学学科育人的作用。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其学科本身特点的原因,也有历史沿革的原因。

(二)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缺乏与中国文化相关课程

大多数高校都有英语专业院系,相较于其他专业,英语专业教学资源更丰富,学科基础更好。研究表明,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均以英美文化导向为主,几乎形成了一边倒的态势。绝大多数的高校英语专业均开设有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等西方文化课程,但是很少有高校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纳入有关中国文化、艺术等相关课程。事实上,无论是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还是高校本身,在英语学科教学体系设计中,都忽视了本国文化所应当占据的重要地位。由于中国本土文化修养不够,很多学生虽然英语语言能力较强,但是当需要他们与国际友人交流中国话题的时候,却因为不知道怎样表达,使自己陷入有话说不出的境地,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制约了大学生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重视中西方文化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引领学生成为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生力量。

(三)英语教师自身相关能力上的不足

从目前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整体的成长经历来看,接受传统英语教学的教师仍然占绝大部分。虽然很多教师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但是对于他们本身来说,从英语教学视角解读中国文化、用英语流畅地表达中国文化,进而完成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能力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重视英语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由于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发展。同时,部分教师没有国外学习的经历,导致教师们难以获得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和真实体验,对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社交准则等方面的了解也多依赖于各类资料。因此,当教学中涉及这类问题时,很多教师可能由于自身了解程度不深,选择直接忽略或者用几句简单的话语草草略过,更是难以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深度对比和相互交流。

四、文化强国视阈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不仅是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也是新思想、新理念的交汇地。文化强国视阈下,高校英语教学积极融入本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实现英语学科育人功能,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应该在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与对比,使学生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肩负起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重任。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升教师文化自觉性

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自觉性就能够促使其对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文化渗透进行反思与改革,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树立坚定的文化信念,形成教学与文化的互动范式,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文化实践活动的指导。高校英语教学若要实现有效改革,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文化自觉性。在跨文化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文化价值观念的形成,从而有效避免在英语教学中单一侧重英语文化学习而忽视本民族文化的现象出现。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西方节日的教学时,可以提供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历史故事等英文材料作为课外阅读素材供学生阅读。教师还可以设计中国Spring Festival 与西方Christmas 的比较研究活动,在进行英语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实现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有效融入。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同时,教师的文化自觉性还应在其教学行动上得到充分体现。教师通过课后的教学反思,深入分析英语教学与文化互动中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模式,使其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在互动中完成自我文化体系的构建。

(二)重视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意识有机结合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重要的环节之一[3]。文化强国视阈下,增强学生历史文化意识和社会现实意识,既能够使其对外充分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将高速发展中的真实的中国全面、立体地展现给全世界,提高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重视语言知识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有机融合,科学合理地将中国文化引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中国文化的内化与生成。

首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深入挖掘中西方文化发展脉络作为“切入点”。任何语言的发展和进步都不仅仅是词汇、句式的丰富和累积,而是多种文化不断吸收和整合的过程。中西方语言中有很多相通相融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对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其文化根源和语言内涵,从而实现文化的交融和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例如: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语篇蕴含的文化意义,剖析文章的背景知识,实现语篇内容与文化内涵的双向把握。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提炼文章所反映出的主题意义,通过比较学习,发现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别,形成文化底色,为学生进行跨文化理解与交际打下基础。

其次,教师要不断丰富文化教学的内涵。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新时代背景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先进文化。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由传统的中国“四大发明”改变世界,关联到当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移动支付、高铁、电商、共享单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智慧带来的国际影响。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适时有效地融合中国文化,把文化多样性与教学环节紧扣起来[4]。例如,我国每年的“双十一”已经成为一场全民网上购物狂欢节,这是我国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迅猛发展的一大例证,也是我国近年来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相关内容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双十一”这个媒介,向同学们介绍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实现中国文化的正向输入。同时,国内外针对“双十一”的信息也非常丰富,一些国内英语公众号、国外新闻网站等每年都会对此进行专门的报道。教师可以将这些文章补充到教学当中,通过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阅读,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文化现象的英语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生成本土文化资源语料库,扩大知识储备。

最后,教师应当突破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对中国文化的有效输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英语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更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学生心灵的重任。由于语言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加大中国文化内容的有效融入,适当增加我国文学作品的编译内容作为辅助教材,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对中国文化的情感归属和民族自信。在教材编撰和教辅选取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增强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发挥精品文化产品的传播引领作用。同时,借助国内外文学作品的比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丰富文化教学活动

在文化强国视阈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落实,要求英语课程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全方位、多角度创新并丰富文化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提升英语学科的文化输出功能,完成英语教学改革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某一个特定的方面,组织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对比过程中,在充分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对自己的文化观念进行反思,明确自己的文化身份,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培养其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在文化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首先,合理进行文化活动设计。在教师设计具体的活动时,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立足学生实际学情,避免超出学生现有语言知识和文化认知。在学生语言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再加大文化活动的难度。其次,教师需要确定明确的文化教学活动目标。在搜集文化教学活动资料时,需要确保教学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取相关英语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文化现象有更加直观且形象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其所包含的意义及内蕴。最后,教师还应注意英语文化教学活动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紧跟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步伐,把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融入教学中来,将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不断地强化和积累,锻炼学生用英语发声的能力,使其逐步形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貌的自觉。

(四)使学生具备学习中国文化的自主性

高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在文化强国视阈下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责无旁贷[5],不仅要实现中国文化能够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教学当中,还要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提升学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学习内容与方法上的指导,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中国文化的有效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主流媒体的关注,包括CGTN、China Daily 等。这些媒体栏目几乎实现了文化内容的全面覆盖,其正确的舆论导向、专业的表达方式、全新的国际视角,都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英文表达的优秀资源。通过这些资料的学习和积累,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使大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进而增强中国本土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五、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受到国外媒体对中国恶意解读与诽谤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不是客观的,甚至是误解的。在文化强国战略下,不仅要求我们自身具有强大的文化实力,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更需要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高校英语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更要重视中国本土文化的有效融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文化的意识,承担起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中国文化的重任。文化强国视阈下,广大高校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具有强大爱国情怀、具有中国立场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伟大使命。

猜你喜欢

强国跨文化英语教学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以混合式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秦晋争霸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