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中文线上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11-24璐,尚

关键词:学习者汉字教学模式

曹 璐,尚 超

(渤海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汉字是汉语和汉文化的载体,是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无论是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还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都会面临汉字与他们母语文字不同的问题。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大多数学习者存在畏难心理。随着认知理论的发展,人们从认知视角探索汉字教学,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尽快掌握汉字这一重要的汉语交际工具。

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国际中文教育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国际中文教学从线下转到了线上,使得还处于探索阶段的汉字教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内、国外的汉语教师及外国学习者进行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参与式观察,而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统计,最后结合调查结果,给出相关教学对策。

一、线上汉字教学研究现状

新冠疫情爆发,国际中文教育受到严重影响,线上教学成为全球最安全、最有影响的一种教学方式。崔希亮(2020)以第二语言教学法和教学模式为基础,总结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下线上教学面临的难题,并提出解决建议[1]。苏娟(2020)以网站和平台学习的功能为契机点,总结了线上汉字教学的方法[2]。王辉(2021)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视角探讨疫情之下国际中文教育和线上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3]。李宝贵、庄瑶瑶(2021)认为教师信息素质的提升是发展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保障,应加强专业领域制度建设和课程建设,切实将信息素养纳入专业培养培训体系[4]。李泉(2020)呼吁后疫情时代的学科建设应抓住这次线上教学的机遇,对国际中文教学和研究进行长远规划[5]。文秋芳、杨佳(2020)分析了线上教学的一系列举措,并提出后疫情时代,我们要补足国际中文在线教育的短板,提高国际中文传播能力[6]。

二、线上汉字教学面临的问题

本研究的问卷题目使用6 点量表,分值越高表示需求越高。问卷采用电子版形式发放并回收,所有被试匿名填写,以确保其在轻松自由的情况下完成。发放了156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5 份。

(一)汉字难学

根据调查,在汉字难学方面,学习者的平均分数为3.33,表明学习者认为学习汉语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汉字是自源文字,也是表意文字,其特点是造成汉字难学的一个因素。第一,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如“果”读成“guǒ”,汉字有意义,但是我们无法根据文字本身推测它的读音,也无法根据读音判断文字的书写。这与其他表音文字有很大区别。第二,汉字有独特的书写元素。汉字书写是汉字认读的前提和基础,笔画是汉字独特的书写元素。楷书的基本笔画为横、竖、撇、捺、折、点、提、竖钩。汉字与其他国家的文字不同,笔画和书写顺序会影响交际和学习,所以这部分是外国学生要攻克的难点。第三,汉字具有复杂的结构次序。汉字的结构次序分为平面结构、层次结构和综合结构。大部分的字属于层次结构,如“溢”“傲”,以基础元素逐级生成,在各个层次上有序地体现构意。汉字的表意结构对于外国学生来说非常难,他们无法正确拆分构件,加大了正确识别汉字的难度。

(二)教师的网络技术素养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设备操作熟练程度方面,教师的平均分为4.50,表示大部分教师不熟悉在线教学平台,缺乏网络培训指导,心理压力较大。2020 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线上教学飞速发展,直播、录播等各种教学模式相继出现,MOOC、超星、钉钉、腾讯会议等各种教学平台成为线上教学的主流媒介。教师和学习者分布在世界各地,教学设备、网络环境、网络费用、时间差异等都会影响教学。在线教学经常出现卡顿、延时、视频无法播放等技术问题,由于国际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不够,无法马上解决网络问题,所以常常会延误教学,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课堂的人际交互受到限制,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良。

(三)课堂管理困难

结果显示,教师对学习者线上课堂管理的平均分为3.48,表明教师很难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者线上课堂参与度为中等偏上水平。线上课堂管理与传统课堂管理相比,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具有相当大的挑战。第一,出勤没有保障。由于学习者在世界各地,所以存在时差问题,学生出现上课迟到、缺勤情况,教师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到学生宿舍查找并询问情况。第二,无法观察学习者课堂状态。有些学生由于心理或身体问题,拒绝开启摄像头,教师无法观察到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关掉语音或者不会网络操作,教师就无法进行提问,从而无法了解学生是否听懂。第三,不能掌握学习者学习水平。教师进行课堂测验,学生可能会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或发给其他同学帮忙答卷,教师无法清晰地观测到学生状态,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四)教学模式单调

教学模式单调方面的平均分为3.94,表明网络课堂语言缺乏一定的激情和感染力。线上教学不像传统课堂形式丰富,所以教学模式单一。信息技术是传统国际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疫情爆发以来,信息技术的地位凸显出来,教师需要把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应用于课堂。目前的线上教学模式是在应急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不具备传统课堂的灵活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不利于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活动不丰富,人际互动不充分。另外,没有真实的中文环境,学习者只能通过屏幕跟教师交流,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展现,长此以往,学生缺乏集体活动参与感,自信和兴趣逐渐减退,学习成绩进步缓慢。

(五)汉字学习化石化

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对每堂课所学汉字的记忆数量的平均分为3.26,表明线上课堂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学习遇到瓶颈。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线课堂环境有限,无法比拟传统课堂的优势。教师隔着屏幕给予学生鼓励,学习者长时间对着冷冰冰的屏幕上课或观看录制的视频,心理会产生波动,带有焦虑情绪,学习者注意力分散,信息加工能力下降,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者分布在世界各国,即使课堂上通过部首识字的方法记住了几十个字,但是由于没有真实的汉语环境,这些汉字也无法进入学习者的长时记忆,无法复现,长此以往,学习者的汉字学习就会出现化石化。

三、线上汉字教学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及访谈观察发现线上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现根据上述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国际中文线上汉字教学对策。

(一)转变学习者的认知图式

母语为字母文字的学习者,其长期记忆中的思维定式和认知图式根深蒂固,他们无法体会汉字的结构次序,因此,需要改变学习者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认知图式,以培养汉字的思维习惯。第一,加强汉字形、音、义的学习。汉字的声调和形体可以区分意义,如“吃”“迟”“尺”“翅”,所以必须加强学习者的四声训练。同时,按照字形将汉字进行归类,然后集中识字,由字扩展到词,字词教学同步进行。第二,讲解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汉字是因它所记录的语素的意义而构形的,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和假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解汉字的字源,从甲骨文形式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教师逐一演示汉字的变化,让学习者感知汉字。第三,向学习者讲解汉字的五种基本结构包括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框架结构、品字结构,让学习者从整体上了解汉字,转变学习者对汉字的认知,规范汉字书写,从而降低学习者汉字偏误的概率。

(二)提高教师网络技术素养

线上汉字教学的必备前提是教师的网络技术素养。教师在课前阅读网络平台指导手册,熟悉线上教学流程,提高网络课堂效率。一方面,学校可以组建技术团队,研发线上教育平台和教学模块的功能,建立集自主化、自动化、个性化的网络虚拟课堂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在线教学技能培训,提升国际中文教师在线教学设计及网络操作的能力,从而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延误教学的情况发生。另外,教师要转变信息技术仅仅是国际中文教育课堂锦上添花的手段的传统思想,要从主观上接受并学习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适应新时代发展,结合目前线上教学的应急方案,增强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的能力,构建和谐的人机关系。

(三)加强线上课堂教学管理

线上课堂管理比传统课堂管理难度更大,教师需要找到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第一,课堂管理员进入课堂,对学习者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进行督促,时时了解学习者上课状态,对学习者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第二,加大技术支持和投入,增加增强软件功能,如教师播放的汉字演变视频、课后自由练习、情景模拟等,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汉字的兴趣,而且促动学习者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三,关注学习者的心理变化,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找到让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授课。控制新学汉字的输入量,以i+1 理论为基础,以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为原则,适应学习者认知发展规律,加强课堂的管理和服务。

(四)优化教学模式

汉字学习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受认知规律的制约必然要经历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国际中文汉字教学需要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设计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质量。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发挥线上汉字教学的人际交互性,开发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到教学中去,增加互动模块的功能,如问题应答、小组讨论、诵读、演示书写等等。第二,紧密结合汉字自身的特点及学生学习需求,发挥各线上教育平台的优势,把直播、录播等教学模式发挥到最大效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建立虚拟的网络课堂中文环境,刺激学习者把固有的思维模式转变成汉字认知图式。第三,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制作量表,用SPSS 分析学习者的喜好并制定适合学习者的教学模式。

(五)加深学习者的汉字记忆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抓住字形敏感期进行教学,激活汉字整字表征,从而加深学习者记忆。第一,短时记忆的时间不超过30秒,所以需要反复多次的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才能达到知识复现,从而进入长时记忆。汉字不同于印欧文字,其表意性通过构形展现出来,按照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部首进行分类,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相契合。第二,利用思维导图增强学习者的记忆。网络图片、声音、图画、视频等可以给予学习者深刻的印象,各种线上平台如MOOC、钉钉、腾讯会议、ZOOM 等资源可以把汉字的表征展现出来,使学习者通过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进入长时记忆。第三,通过中文+职业,启发和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线上汉字教学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提升汉字的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从而刺激学习者学习动机,满足个性化需求。

疫情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不小的冲击,国际中文线上汉字教学面临巨大的问题和挑战。教师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启发鼓励学习者从汉字特点、构形理据、中国文化元素入手,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学习者结合自身认知,突破汉字学习的瓶颈,使自己成为符合本国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对线上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期待能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启示。

猜你喜欢

学习者汉字教学模式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