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2022-11-23张月林炜濠石艳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少阳风门督脉

张月 林炜濠 石艳红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广州 510130 2.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厥阴是三阴三阳范畴的术语,无论是在六经病中,还是在运气理论中,亦或是在针灸经络学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历代学者对厥阴一词的解释却不甚明了,这大大影响了医者对厥阴的认识,特别是对《伤寒论》中厥阴病病机的理解,因此也才有了厥阴病是千古疑案的说法。而要真正弄明白厥阴之义,笔者以为当追根溯源,即从其定义入手进行剖析。厥阴一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书中云:“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这也就是“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语的由来。笔者以为,要明白厥阴的真实意义,从而弄清厥阴病病机,应当首先明确何谓“两阴交尽谓之厥阴”。

1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理论考

1.1 阴尽阳生论 纵观各医家学者的观点,大抵认为所谓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即是厥阴是阴尽阳生也。如李今庸教授认为:“厥阴为阴气将尽,阳气初生也。”[1]陈孝银教授也认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厥阴是太阴和少阴交尽结束的时位,是阴气发展到最后阴尽阳生的阶段。”[2]

1.2 三阴排序论 高士宗的解释则为:“由太而少,则终有厥阴,有太阴之阴,有少阴之阴,两阴交尽,故曰厥阴。”[3]即是说,厥阴排在太阴、少阴之后,故曰“两阴交尽”谓之厥阴。

1.3 周易卦象解 刘东军则根据周易思想进行了解释,认为“两阴交尽即为厥阴者,实际是坤卦、乾卦都可以用之。乾坤卦为手足厥阴,其所谓两阴交尽是指左右两路的阴之道运行至乾坤二卦位置时,其全部与之阳爻交媾殆尽”[4]。这也就是说,厥阴包括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在卦为坤,在时为亥,坤为至阴在下;手厥阴心包经在卦为乾,在时为巳,乾为至阳在上。

2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理论之我见

笔者以为,不明其理,则难为其用,知其然,更须知其所以然。对于“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2.1 厥阴之义 厥阴者,厥阴风木也。“厥阴本风而标阴,中间少阳,因厥阴阴气已极尽,阴极阳生,故厥阴从中见少阳生气之化。”[5]《运气论奥谚解》云:“木者,位居东方震;在人主于肝,肝者,阴未退于之而出,虽阳藏居鬲下,处阴之位。木必待阴而后生,故属厥阴也。”[6]李克绍老师[7]认为“厥阴又称一阴,于三阴中阴气为最少,‘最少’有将尽之意,‘厥者,即尽也’”,并以《素问·阴阳类论》中“一阴至绝作朔晦”释之:“朔是阴历每月的初一,月亮到了初一以后,逐渐生出一线光明,有似阳生;晦是阴历每月的月尽,这时月体黑暗面扩大到整个月面,使月体全无光明,晦尽朔来,这象征着阴尽阳生。”[7]

2.2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之解

2.2.1 从一气周流理论分析 确如高士宗所解释,厥阴排在太阴、少阴之后,故曰“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但笔者以为,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诚然,厥阴排于太阴、少阴之后,是可谓曰两阴交尽,然何以厥阴排于太阴、少阴之后?其实这是依据一气周流理论而形成的三阴三阳排序规律,此排序首见于 《素问·热论》,经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气机周流其实是气升降浮沉的一个完整过程,要了解此过程,则需要通晓开阖枢理论。《岐轩气解伤寒》对此进行了分析,“从阳的角度来讲,最深的地方是少阳,因为它有一大半在阴里……少阳是指阳气有一半在阴里,并向外转换,它是沟通气机由阴的态势向阳的态势转化的枢纽,也是气机由降沉状态向升浮状态转化的枢机”[8]55-56,因此称少阳主枢;“阳气经过少阳枢转换之后,继续上升,转换为太阳,到了太阳的时候,气机要散”[8]56,因此称太阳主开;“开散到了极致就要往回收,转换为阳明”[8]56,故称阳明主合;“阳明往回收的时候,要收到太阴土里,太阴如果不开,它就不能收进来”[8]57,故称太阴主开;“阳气收进来之后,要有一个载体,落实到人体上就是以水为载体,才能完成阳气的进一步转化……阳气收进来之后要有一个转换,否则就无法再升上来,这个‘转换’就是少阴的力量”[8]57,故三阴中少阴为枢;“阳气在少阴转枢后,就要合,即厥阴……厥阴要达到极点的状态,少阳才能够升出,继续阳气的周流”[8]57,因此厥阴主合。阳气进入三阴后,由太阴之开,通过少阴之枢的转化,再到厥阴之合,之后再由阴转阳,因此一气周流之中,厥阴居于太阴、少阴之后。

2.2.2 从六经病欲解时分析 《伤寒杂病论》中有六经各自欲解时段的叙述,具体如下:“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第9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第193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第272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第275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第291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第328条)。三阳欲解时无重合时辰,而三阴之欲解时则有2个时辰相互重叠,太阴为亥子丑,少阴为子丑寅,厥阴为丑寅卯,即太阴交于少阴、厥阴,少阴交于厥阴,故曰“交”。尽者,《广韵》云:“尽,竭也。 ”[9]《小尔雅》云:“尽,止也。”[9]厥阴居二阴之后,终也,止也,故曰“尽”,故言“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顾植山教授认为,三阴经欲解时有两两重叠,因此“临床运用三阴经‘欲解时’更重视起始时间”[10]。同时,寅乃生人之初,卯为日升之初,故丑时为阴之末而衔阳之初也[11],故“厥阴重丑时”。其实,用“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之理论,也可解释为何厥阴重丑时。丑时,为太阴之末时,少阴之中位时,厥阴之初时,此三阴交织之时,阴尽则阳生,故丑时有阴尽阳生之象,正与厥阴之特性相符。

2.2.3 从经络分析 足太阳膀胱经有风门、厥阴俞二穴,厥阴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观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二经,督脉之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穴分别与足太阳膀胱经之膈俞、督俞、心俞、肺俞、大杼穴相对应,但第二胸椎的风门以及第四胸椎的厥阴俞于督脉上却无与之对应的穴位,何也?此可从督脉之神道、身柱、陶道三穴解释。“气之伸者为神,行之通者为道”[12]11,此神道穴之谓也,“督脉之气,升而上通,行而直达”[12]11。身柱穴,“承神道之气,循督上升,正而且直”[12]11,故曰身柱。督脉为阳脉之海,故其气即阳气也,而二穴之中,即第四胸椎位置,对应的膀胱经穴正好是厥阴俞穴。厥阴者,两阴交尽阳气初生也,承神道之势,接身柱之阳;同时两阴交尽,尽者竭也,故为阴竭,阴阳互根互长,阴竭则阳弱,阳弱则不显,而督脉为阳,故厥阴俞平齐之督脉位置则无穴与之对应。而陶道穴,“法陶钧之居中旋转,牵动四旁,旋转则必生风,故其旁下之穴,名曰风门”[12]12,所以风门平齐之督脉无对应穴,盖厥阴者,厥阴风木也,风门为风木之门户,故亦是厥阴之要穴,而上文已书,厥阴无阳,故督脉无与对应。

3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临床意义

厥阴病,为六经传变中最后一经病,而其条文晦涩难懂,故也是解析最有争议的一经病,因此陆渊雷称其为“千古疑案”[13]。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状况,正是因为历代医者对其病机的理解存在不同意见。有以其为邪深热甚,如成无己[14]言“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而柯韵伯、尤在泾亦认同其观点[13]。有以其为上热下寒,如胡希恕和刘渡舟,胡希恕认为此为胸中阳虚,寒气上逆,阳气不得下布,所致上焦虚热;而刘渡舟则认为此是相火被郁之真热[13]。还有以其为阴之极,而雷龙之火上逆,如程郊倩[15]。亦有学者认为,其为寒凝阳郁之证[13]。

笔者以为,对病机的理解各异,正是缘于对厥阴的理解存在偏颇。而根据前文的论述,笔者以为寒凝阳郁才是厥阴病的根本病机。厥阴为阴竭阳生,正常时应为阳气生发之象,然其病也,则阴寒不竭而反盛,阳气不得舒布而发生郁滞,故成寒凝阳郁之象。《伤寒论》第337条载:“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阳为寒凝,阳气不得舒布周身四末,故手足厥冷。同时,结合厥阴病提纲,亦可明了,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消渴,是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因阳郁于里,化为里热,故见渴,然阳气不舒而不得其用,故饮而不化,不能解渴。心者,位置之谓也,故为心为胃,中间者膈肌也,而膈肌为阴阳交界之处,今阳气欲破膈肌而生发,故见“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而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故肝木之气不升,则脾土不升,中枢偏倚,胃气安顺,加之阴寒困遏,故“饥不欲食”。因其本阳气不升,今反下之,则阳陷益甚也,故“利不止”。

同时,“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亦启示了医者当重视对厥阴病欲解时丑时的理解和运用。对于丑时发病或者加重或者缓解的疾病,都要考虑厥阴病可能,如顾植山教授认为:“‘欲解时’和时间是一种‘相关性’问题,‘欲解时’实际为‘相关时’,是运气学说中‘天人相应’理论与人体疾病之间的一种时间相关性……‘欲解时’是向愈时,也可是临床症候出现时、突显时。”[10]笔者曾于临床上治一失眠患者,因其每于丑时必醒,而醒后难入睡,施以乌梅丸而效如桴鼓。而朱黎红等[16]亦于其论文中载一女性患者,因其干咳每于夜间1~2时明显,运用乌梅丸而病愈。

4 结语

厥阴是三阴三阳范畴的术语,六经病有厥阴病,五运六气中有厥阴风木,十二经脉中有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故可知厥阴一词在中医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也是中医里幽微难明之概念,陆渊雷就曾将厥阴病指为“千古疑案”。而笔者以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对厥阴一词的理解不明,而要明确厥阴一词,则首先得弄清何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从一气周流理论、六经病欲解时、经络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所以言曰“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是因为气之运行顺序为太阴-少阴-厥阴,厥阴居末,故为两阴交尽;二是因为厥阴重丑时,而丑时为太阴之末时,少阴之中位时,厥阴之初时,此三阴交织之时,阴尽则阳生,故丑时有阴尽阳生之象;三是厥阴俞与风门在督脉上无对应穴位,故可知厥阴为阴竭之象。“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实则是阳气周流至里,阴竭阳生之象。正确理解“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对临床上厥阴病的辨治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少阳风门督脉
基于激光感应全自动风门在斜巷中的应用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瓦斯爆炸冲击波对通风设施破坏情况数值模拟影响因素分析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最方便的健身
风门门框防磨损装置设计
关于Cessna172R飞机燃调油门联动组件间隙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