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茸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2-11-23陈科宇吉红玉顾成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鹿茸用量剂量

陈科宇,吉红玉,顾成娟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7;3.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广州 518000)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hpus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本品主要含无机元素类、脂质、蛋白质、多肽、生长因子、氨基酸、糖类、生物胺和不溶性物质[1]。鹿茸性甘、咸,温;归肾、肝经,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本文对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运用鹿茸的用药经验进行了总结,探讨鹿茸的配伍及剂量,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医籍记载鹿茸可通过配伍相应中药治疗诸虚百损、腰膝酸软、步履乏力、元阳虚惫证、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迟缓、少阴三疟等。如参茸固本丸(清《饲鹤亭集方》,各药为末,蜜为丸,每服三钱),鹿茸(五钱约18.75 g,每服鹿茸0.08钱,折合现代用量约为0.30 g)补肾阳、益精血,与君药人参合用固本培元、大补气血,主治诸虚百损,腰膝酸软,步履乏力;如二味香茸丸(明《普济方》,酒煮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鹿茸(十两约370 g,每服鹿茸0.31两,折合现代用量约为11.54 g)补肾阳、益精血,与麝香配伍补虚益阳,主治元阳虚惫证;如加味六味地黄丸(清《医宗金鉴》,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大人每服二钱,小儿一钱五分),鹿茸(三钱约11.25 g,大人每服鹿茸0.12钱,折合现代用量约为0.46 g,小儿每服鹿茸0.032钱,折合现代用量约为0.35 g)入肝肾经,补肾阳,强筋骨,与熟地黄合用,益精填髓,治疗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迟缓;如扶阳汤(清《温病条辨》,水八杯,加入鹿茸酒,煎成三小杯,日三服),鹿茸(五钱约18.75 g,生锉末,先用黄酒煎透)补阳气,益精血,与当归同用,补血中之气,通阴中之阳,主治少阴三疟,久而不愈,形寒嗜卧,舌淡脉微,发时不渴,气血两虚。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朱良春

朱良春治疗中风后遗症特别重视“双向”调治,利用中药双向调节特性,通过机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调节阴阳使其平衡,以达到愈疾目的。治疗肢体痿废,痰浊壅塞经络,血脉闭阻的偏枯证,常用鹿茸温煦鼓荡,阴阳交融,气血俱充,大填髓汁更补髓气,健脑益肾,起废疗瘫,配伍红参味甘补阳,微苦补阴,两者并用阴阳并补。鹿茸常用剂量为25 g,与诸药粉碎入丸,日服3丸,每日服用量约0.73 g[2]。

2.2 张志远

张志远认为,纵欲过度,损耗阴精,阴损及阳,最终导致肾中阴阳亏虚,精血耗伤,使肾封藏失司,导致早泄的发生。此外,饮食不节,过食酒肉肥甘之品,导致脾胃损伤,湿热内生,或房事不洁,外感湿热,日久成毒,最终湿热毒邪瘀积下焦,阻闭气血,灼伤精室,亦是早泄发生的原因之一。故张老治疗早泄时,或阴阳并补,用药多选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髓;或清利湿热、畅通气血为主。治疗肾阳不足、元气亏虚所致的早泄、性淡漠、生殖器勃起无力、稍举便痿等病证时,常用鹿茸补督脉、壮元阳、强筋骨、益精血,与淫羊藿、韭菜子、巴戟、仙茅、肉苁蓉等补肾药同用温肾助阳。鹿茸每日常用剂量为3 g,水煎服[3]。

2.3 毛天东

毛天东认为,骨折延迟愈合关键病因为肾虚脾弱,兼有血瘀,治宜补肾壮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自拟平乐补肾益气壮骨丸:续断60 g,骨碎补60 g,杜仲40 g,鹿茸10 g,煅自然铜40 g,土鳖虫30 g,党参40 g,白术60 g,茯苓60 g,山药60 g,三七30 g,生黄芪60 g,枸杞子60 g,上述诸药研制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 g,每日3次,每服1丸。治疗骨折中、后期延迟愈合或不愈,鹿茸补肾填精,与续断、骨碎补、杜仲等补肾强筋骨药配伍补肾壮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鹿茸每日常用剂量约为0.52 g[4]。

2.4 石景亮

石景亮自拟撤减激素汤:生黄芪、白术、防风、生山药、莲肉、芡实、白果、乌梅、山萸肉、淫羊藿、仙茅、肉苁蓉、益母草、鹿茸(研细吞服),治疗难治性肾病,认为应用撤减激素汤,能焕发脾肾生发之气,从而达到取代外源性激素之目的。鹿茸补肾助阳,配伍淫羊藿、仙茅、肉苁蓉壮肾中之阳,可以弥补由于激素减量造成的机体内的肾阳鼓动之不足,每日常用剂量为0.5 g,研细吞服[5]。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认为痹为痿之渐,痿为痹之极。初起的痹证往往在经,病位较浅,而久病的痿证已然入络,病位较深。病在督脉、脊髓,肢体瘫痪、痿软废用者,鹿茸片、乌头、牛脊髓为要药。自拟仝氏益髓起痿汤:鹿茸粉3 g,鲜牛脊髓粉6 g,黄芪粉9 g治疗髓系疾病,鹿茸通督脉,能益精填髓、扶阳起痿,与牛脊髓粉配伍能鼓动中阳,益气振颓,每日常用剂量为3 g,蒸服[6]。认为髓为水谷精微之精华所化生,由脊骨上行入脑的部分称为脑髓。年迈之人精微化生渐少,脑髓空虚,故肢体活动欠灵活,虚者益精填髓首当其冲。自拟仝氏花甲绵寿方:淫羊藿90 g,鹿茸30 g,龟板胶30 g,山茱萸90 g,黄芪180 g,人参90 g,黄精180 g,茯神180 g,陈皮60 g,川芎60 g,地龙90 g,泽泻60 g,天麻90 g;各药打成细粉,每次6 g,每日2次。干预衰老、延长寿命,其中鹿茸补肾填精,与淫羊藿、龟板胶配伍调补肾之阴阳,鹿茸每日服用量为0.3 g,冲服[7]。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脊髓型椎间盘突出症、老年痴呆等症属于肾精不足,髓系失养者,常用鹿茸补肾壮阳,与龟板配伍补阴阳、益精血,鹿茸每日常用剂量为6~15 g[8]。

3.2 傅延龄

认为体虚体寒的调治,原则上应当温养阳气,提振元气,补益精血。自拟参茸术桂散:人参、鹿茸、白术、肉桂,依次按3:2:2:1的比例取量,打成细粉,密封保存。服用时每次取约5 g,温水冲服,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连续服用2个月以上进行调治,鹿茸补督脉之精,人参补五脏之气,白术补常病之虚,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诸药配伍,具有温养五脏(特别是温养脾肾)、提振元气、补益精血的功能。鹿茸每日服用量为3.75 g,冲服[9]。

3.3 马融

认为痫证的基本病机为痰浊内伏、气逆风动,痰浊的来源为脾虚失运,小儿“脾常不足”易于湿聚为痰,再感受惊、恐、食积、发热等诱因而致气机逆乱。痰随气逆,蒙蔽清窍可致神昏,引动肝风可见抽搐,因此,小儿阴痫以豁痰开窍、调气熄风为主。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生精补髓,养血益阳,石菖蒲豁痰理气,开窍宁神,两药合用,填精益髓,豁痰开窍。鹿茸每日常用剂量为1 g,水煎服[10]。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人参

郑惠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鹿茸温补肾阳,人参大补元气、益气摄血,两者合用补肾壮阳,鹿茸每日6 g(研末吞服)、人参每日15 g(煎水频服)[11]。

4.2 配伍蛤蚧

陈权治疗脾肾衰败型晚期慢性肾脏病人,鹿茸壮肾阳,补精髓,蛤蚧补肾阳、益精血,两者合用填精益髓,益气生血,鹿茸每日常用量3~10 g,蛤蚧每日常用量3~6 g,入煎剂或丸散[12]。

4.3 配伍熟地黄

沈舒文认为,温髓可激发脑髓活力,振奋神机,对恢复智能有效果,治疗肾虚型脑血管性痴呆,常用鹿茸补肾壮阳,熟地黄益精填髓,两者配伍填精温髓,鹿茸片5 g,熟地黄30 g,做水泛丸,鹿茸每日服用量1.06 g,熟地黄每日服用量6.36 g[13]。

4.4 配伍菟丝子

解建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鹿茸补肾壮阳,菟丝子补肾固精,两者配伍温肾助阳,鹿茸每日用量3 g,菟丝子每日用量30 g,水煎服[14-15]。

4.5 配伍龟板胶

郭子光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鹿茸补肾填精,龟板胶滋阴养血,两者配伍温肾填精,鹿茸粉每日服用量5 g,龟板胶每日服用量5 g,与鸡蛋1枚同蒸服用[16]。

4.6 配伍龟板

黄明志治疗小儿大脑发育不全,以鹿茸补肾精,强筋骨,峻补下元真阳,善通督脉,龟板善通任脉,二者同用,阴阳相助,任督得补,其功益彰。鹿茸末每日用量3 g,龟板每日用量15 g[17]。

5 小结

通过整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鹿茸的临床应用具有以下特点:鹿茸临床汤剂用量为1~18.75 g,常用剂量为3~15 g;丸散剂临床用量为0.3~11.54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补肾壮阳、起痿振颓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早泄、性淡漠、生殖器勃起无力、稍举便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泌尿系统疾病(难治性肾病、晚期慢性肾病)、运动系统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常用量为3~18.75 g,丸散每服用0.5~11.54 g;益精填髓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脑血管性痴呆、老年痴呆、小儿癫痫、小儿大脑发育不全)、干预衰老、再生障碍性贫血、脊髓型椎间盘突出症等,常用量为1~15 g,丸散每服用0.3~3 g。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补肾壮阳、起痿振颓常配伍人参、巴戟天、韭菜子、淫羊藿、仙茅等;益精填髓常配伍红参、牛脊髓粉、熟地黄等。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鹿茸具有促进性功能、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肌细胞、保护神经细胞、抗氧化、抗疲劳、保护肝脏、抗肿瘤、促进皮肤创伤愈合、减肥降脂、促骨骼生长和抗骨质疏松、抗炎、降血糖等药理作用[18-19]。《神农本草经》中没有对其毒性的论述。《中国药典》(2015版)记载用量范围为1~2 g,研末冲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临床有口服鹿茸出现过敏反应致死的报道[20];肌注鹿茸精亦可发生过敏反应[21]。因此,在口服及肌注鹿茸制剂时应排除患者是否对鹿茸过敏。有阴虚、内热、血热症状,外感等外邪正盛症状,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症状的患者不宜服用鹿茸。本文通过总结古、今医家运用鹿角胶的临床用量及配伍规律,以期对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鹿茸提供参考,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鹿茸用量剂量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CT设备的扫描电压对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鹿茸炖服效更佳
用药剂量:老年人≠成年人
鹿茸如何食用才好?
最佳代言
鹿茸高效加工方法
发明速递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