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识字游戏化教学设计探究

2022-11-22吴俊霞林森

求知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策略

吴俊霞 林森

摘 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内容,它具有强化学生语文意识、培养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为了强化识字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推动识字教学的发展。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小学识字游戏化教学的原则,并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探讨游戏化教学模式与识字教学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识字游戏化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农村小学语文游戏化学习设计的实践活动”(课题编号:2020N—37)。

作者简介:吴俊霞(1982—),女,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小学。

林 森(1981—),男,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小学。

游戏化教学指的是以趣味性、参与性和针对性为特征和原则的教学模式,它为识字教学增添了创新性元素。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汉字知识的印象,并能在准确理解文字含义的基础上,准确地运用汉字进行学习和生活。而对核心素养下游戏化教学模式和识字教学的融合路径进行分析和解读,是为了发挥核心素养的指导作用,探寻高效的识字教学策略,以建设高质量的识字教学课堂。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识字游戏化教学的原则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识字教学中,为了将核心素养充分地渗透课堂,增强游戏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应保证课堂的参与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参与性原则

游戏化教学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成果,与学生是否广泛参与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设计识字教学游戏时,要充分考量小学生的身心特征。通常情况下,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需求以及他们的成长规律入手,教师设计的游戏需与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身心特征等相契合,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其能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汉字知识。此外,教师可引入多种类型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新鲜感,使识字游戏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常规教学形式[1]。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游戏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任何游戏或者课堂教学活动,都要服务于特定的目标。所以,在运用识字游戏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某一个阶段或者环节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小学生在这一阶段中的真实学习情况,然后据此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游戏,保证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既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又能提升自身的识字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

(三)趣味性原则

受到思维特征、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低年级小学生的专注力和韧性相对不足,其对形象化、趣味化的事物具有更强的兴趣。若教师设计的游戏趣味性不足,那么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游戏化教学法也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在运用游戏化教学法展开识字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既能学到汉字基础知识,又能挖掘汉字中的审美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2]。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识字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四个方面,为了强化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游戏化教学模式时,应以这四方面为切入点,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游戏化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体系。

(一)厚积薄发,以识字教学奠定语言基石

语言与文字相辅相成,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识字教学奠定学生的语言基石,丰富小学生的文字积累,让他们在口诀编创和猜谜编谜等游戏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运用口诀编创游戏

汉字不仅是一种表意文字,它还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在学生学习和记忆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地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为此,在借助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运用口诀编创游戏,以兼具趣味化和参与性的游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口诀深化学习印象[3]。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文具的家》的教学中,结合本节课的文字内容,教师可以开展“巧识汉字,编创口诀”的主题识字游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炼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结构特征,以及分解汉字的方式,将汉字分成不同的部分,并据此编创出能够反映汉字结构特点的口诀,以此增强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在教师讲解完要求后,学生积极展开阅读活动,提炼出“文”“找”“让”等生字,并根据汉字的结构,尝试编创适合自身记忆规律的口诀。如针对“找”这个字,学生根据其左右结构特征,编创口诀为“提手旁,加个戈,藏起来,要找着”。运用口诀游戏,学生能够快速明确汉字的特征,从而牢固地记忆汉字知识。

2.运用读物诵读游戏

除汉字的结构特征之外,教师也应从汉字的音韵特征出发,设计和组织读物诵读游戏,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独有的韵律和节奏。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内容,教師可引入课外读物资源,带领学生展开诵读,丰富学生的汉字储备,并以此增强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例如,以课内教学《姓氏歌》的内容为切入点,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及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师引入《千字文》《百家姓》和《三字经》等经典启蒙著作,给予学生集中识字的机会,让他们在诵读游戏中体会和分析汉字的韵律节奏。

3.运用猜谜编谜游戏

猜谜游戏是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依据识字教学的内容,设计极具趣味性和引导性的猜谜或者编谜游戏,那么小学生参与识字课堂的兴趣就会愈发高涨,他们记忆和运用汉字的能力也会有所加强,在此基础上,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因此,教师应在识字课堂上运用猜谜编谜游戏,以小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4]。

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体现识字教学参与性、趣味性等特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猜谜编谜游戏。在备课期间,教师针对《识字(一)》中的汉字内容,提前搜集相关素材和资料,编制谜语,为课堂游戏做好准备。而后在课堂上,教师以四人一组的形式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谜语竞猜游戏,并为各组分配抢答蜂鸣器,最快按下蜂鸣器的小组获得回答机会。待学生理解游戏要求后,教师开始逐一展示谜语,如“一扇小窗细且长,两只眼睛明亮亮”。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谜语,在组内展开讨论,并在得出谜底“目”后,及时按下蜂鸣器,说出答案。这样,教师在课堂中展示多个谜语供学生抢答,能活跃课堂的氛围,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文思敏捷,以识字教学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初始时期,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文思敏捷的人。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开展图文辨认游戏和汉字接力游戏,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开放性的空间。

1.开展图文辨认游戏

图文辨认游戏主要以图画和文字为载体,能让学生在辨认图画和文字的过程中,转换形象化和抽象化思维,并在脑海中储备图像式的文字知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图文辨认游戏,能加快学生的思维发展速度,让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5]。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这一章节“树”的教学中,依据教材中的文字内容,教师搜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等树木的图片,并将其打印出来,作为课堂游戏教学的道具。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阅读文字内容,要求他们学习汉字的拼音知识,明确每一个字的声调。待学生初步认识汉字后,教师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活动,将提前准备的图画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自由抢答。如针对“杨树”这一汉字词组,教师出示其对应的图片,而学生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抢答,并准确说出图片对应的汉字内容。借助这一方式,学生准确了解了不同树木的名称以及其对应的图画内容,能够将抽象化的文字与具象化的图像连接起来,进而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活转换的目标。这样一来,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就会逐渐增强。

2.开展汉字接力游戏

接力游戏不仅考验学生的汉字储备量,还对学生的思维灵敏度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在游戏中灵活地调用文字储备,才能在更高阶层的语文学习或是在生活中应用汉字知识。基于接力游戏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在识字课堂中开展汉字接力游戏[6]。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学生具备一定汉字储备量后,开展接力游戏,鼓励学生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在二年级下学期《中国美食》的教学中,这一阶段学生的词汇储备量已经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以“中华美食火车行”为主题的接力游戏,要求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站立,由教师提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食词汇“烤鸭”,并指定一个学生接力,学生可以回答“豆汁”,接下来由该学生右侧的同学进行接力,以此类推,直到学生无法快速准确地答出美食词汇,就被淘汰出局,最后选出该游戏的胜利者,以此扩充学生的词汇储备量。而且在接力游戏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也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他们的思维灵敏度明显提升,这就与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要求不谋而合。

(三)独具慧眼,以识字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与鉴赏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识字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和记忆汉字知识,还应准确解读汉字中蕴含的语言要素美、意境要素美和情感要素美等,进而从多个角度体会和感悟汉字中的美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围绕汉字知识开展美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分析和感悟审美元素。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能学会鉴赏美的方法,还能掌握创造美的技巧。

例如,在《春夏秋冬》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中“春风”“夏雨”“秋霜”和“冬雪”的汉字教学内容,提前制作动画,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汉字描绘的具体景象。如针对春风这一词汇,教师制作的动画中可以涵盖柳树抽芽、树枝随着微风轻轻晃动、鸟儿齐声歌唱等意象。在正式的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让学生体会汉字中蕴含的优美场景,促使他们在准确理解汉字含义的基础上,深入解读其审美要素,进而初步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启迪学生的审美智慧。待学生初步形成审美意识之后,教师引入审美游戏活动,以趣味化的形式引领学生感悟汉字的美,要求学生以接力口述的方式,根据春风、夏雨等汉字知识,开展接力游戏。借助这一方式,学生在接力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深挖汉字中的审美要素,并形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游戏化的识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能起到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博大精深,以识字教学增强文化素养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写、认读汉字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元素,只有这样,汉字教学才能达成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的目标。因此,教师应以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设计和开展融趣味性、知识性等为一体的识字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汉字中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进而实现深度教学的目标。

结语

游戏化教学法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为识字教学带来了创新發展的力量。在游戏化识字教学中,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到汉字蕴含的无限魅力,也能准确解读和分析汉字的含义,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赵娟丽.以多种途径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J].学周刊,2020(3):94.

漆富军.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指导策略[J].才智,2020(17):60.

董蓓.趣味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0):17.

高松林.浅谈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J].考试周刊,2020(79):27-28.

赵黎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04.

张治军.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对策探析[J].新课程,2020(43):10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