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稻甬优5526在松溪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22吴章洪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花桥中稻秧田

吴章洪

(福建省松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松溪353500)

松溪是福建省北部的边陲小县,位于东经118°33′~ 118°55′和北纬 27°24′~ 27°51′,地处武夷山脉北端,仙霞岭南麓,北接浦城县,南连政和县,西邻建阳区,东与浙江省庆元县交界。松溪县气候特点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温39.6℃,极端最低气温-7.5℃。全县各地年平均降雨量1 557~1 743 mm,年日照总时数1 972 h。县境东西宽34 km,南北长49 km,土地总面积1 043 km2[1]。农业基础地位稳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省级商品粮基地县、省级生态县之一。据松溪县统计局提供近5 a数据,松溪县常年水稻播种面积约0.67万hm2,稻谷总产量4.50万t左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米的需求越来越大。

甬优5526系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55A×F4926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9),米质为部颁优质二等食用稻[2]。甬优5526于2020年引进松溪县花桥乡2个点作中稻试种,2021年在松溪县花桥乡、河东乡等进行多点示范中稻和烟后稻种植,结果表现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生育期适宜、米质优、食味佳、轻感稻曲病和脱粒性较难等特点。现将甬优5526在松溪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

2020年松溪县引进甬优5526试种,在花桥乡源尾村、长衍村作中稻种植,面积0.66 hm2,平均每667m2产量690.63 kg,比对照品种Ⅱ优3301增产14.4%。2021年扩大示范种植面积,在花桥乡源尾村和长衍村分别作中稻种植1.33 hm2和2.66 hm2,平均每667m2产量分别为683.5 kg和679.3 kg,分别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9.1%和11.8%;在河东乡大布村作中稻种植1.33 hm2,平均每667m2产量673.7 kg,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10.9%。同年在花桥乡源尾村和花桥村分别作烟后稻种植1.33 hm2和0.66 hm2,平均每667m2产量分别为643.2 kg和639.3 kg,分别比对照隆香优华占增产5.1%和5.8%;在河东乡大布村作烟后稻种植2.66 hm2,平均每667m2产量633.7 kg,比对照隆香优华占增产4.9%。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甬优5526在松溪县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4~147 d,比对照Ⅱ优3301迟熟3~4 d;作烟后稻种植,全生育期118~123 d,比对照隆香优华占早熟2~3 d。显示甬优5526品种具弱感光性,因此,与甬优9号、甬优1540等甬优系列组合一样不仅可在中高山区和平原种植,也可作中稻和晚稻种植[3-6]。

2.2 农艺性状

甬优5526根系发达,株高较高,茎秆粗壮,穗长穗大粒多,后期转色佳。在松溪县作中稻栽培,穗长28.2 cm,株高136.4 cm,每667m2有效穗数13.53万,每穗粒数286.8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5.9 g。在松溪县作烟后稻种植,每667m2有效穗数12.34万,株高129.6 cm,穗长27.5 cm,每穗粒数272.8 粒,结实率91.3%,千粒重25.8 g。

2.3 抗逆性较强

2017—2018 年福建省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甬优5526为中抗稻瘟病[2]。2020—2021年在松溪县不同乡镇多点种植,稻曲病轻度发生,没有发现其它病虫害。部分田块植株后期发生轻度倒伏。

2.4 稻米品质好

甬优5526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3.1%,整精米率67.1%,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2 mm,直链淀粉含量16.2%,米质达部颁优质二等食用稻品种标准[2]。米粒晶莹透明,米饭软黏,口感食味佳。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甬优5526在松溪县作中稻栽培,机插秧的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大户分批播种;人工插秧的播种期为5月中下旬;作烟后稻种植,人工和机插秧均于6月下旬播种 。

浸种前翻晒种子2~3 h,能够增强种皮通透性和提高发芽势。种子用清水浸种8 h,捞出晾干、通气1~2 h,然后用强氯精300~500倍液或25%脒鲜胺乳油2 000~3 000倍液浸种12 h,捞出洗净催芽。

机插秧:用规格30 cm×60 cm×2 cm的硬盘和水稻育秧专用基质,工厂化流水线机播,每盘播干种子75 g,播后在室内叠盘堆码暗化育苗36~48 h,待根芽出齐后置于秧田,防虫网覆盖育秧。1叶1心期每667m2喷施15%多效唑溶液300 mg/L,秧田期不用施肥。每667m2大田机插秧用18~20盘,用种量1.4~1.5 kg。

人工秧:采用湿润育秧,每667m2大田用种量0.75 kg,秧田播种量10 kg。整秧畦时每 667m2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 kg,要求秧田平整,播种要细播匀播;1叶1心期每667m2喷施15%多效唑溶液300 mg/L;2叶1心期每667m2施尿素5 kg作断奶肥;移栽前3~4 d每667m2施尿素3~4 kg作送嫁肥,同时每667m2用80%烯啶·吡蚜酮10 g或50%吡蚜酮7 g对水30 kg防治稻飞虱,防止南方黑条普矮病的发生,做到带肥、带药下田,并争取每株秧苗带蘖2~3个。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甬优5526属于籼粳杂交稻品种,分蘖力较差、秧龄弹性小,要求控制秧龄、适当密植。机插秧,中稻秧龄18~20 d,插植密度30 cm×(16~18)cm,每穴插 3~4本;晚稻15~17 d移栽,插植密度30 cm×(14~16) cm,每穴插 3~4 本。人工插秧,中稻秧龄23~25 d,插植密度19.8 cm×23.1 cm,每穴插2本;晚稻秧龄20 d左右移栽,插植密度19.8 cm×19.8 cm,每穴插2本。适当密植为高产打基础。

3.3 平衡施肥,科学管水

甬优5526茎秆粗壮,较耐肥,但株高偏高,会轻度倒伏。所以,施肥时注意增施钾肥和硅肥,后期不施氮肥。一般每667m2施纯氮13~15 kg,N、P2O5、K2O质量比例为1∶0.6∶1;氮肥50%作基肥、40%作蘖肥、10%作穗肥施用;钾肥30%作基肥、30%作蘖肥、40%作穗肥施用,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插秧后7 d 和15 d每667m2各施1次锌稻硅肥15 kg作分蘖肥,穗肥在幼穗分化Ⅱ—Ⅲ期每667m2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8)10 kg。

移栽后5 d及14 d 各放干田水1次,1次搁田3 d,促进长根和防止基腐病。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有效分蘖终止期或每丛分蘖达10个时烤田,烤田标准为田边开大裂、田中不陷脚、白根跑满地、剑叶挺直、叶色退黄,以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灌深水,抽穗扬花期薄水养花,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养根保鞘,提高结实率,至收割前7 d断水。

3.4 病虫害综合防治

甬优5526抗性较强,要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工作。重点做好恶苗病、细条病、螟虫、稻飞虱和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要注意秧田期的治虫防病和剑叶与倒二叶叶枕平时关键期的稻曲病防治。

3.4.1 农业防治 采用健身栽培的方法,达到提高水稻自身抗性和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3.4.2 物理防治 推广新型节能高效专用诱虫灯,推广新型全降解诱虫板,推广水稻螟虫性诱剂和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及花香诱剂等防治虫害。

3.4.3 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和植物免疫诱抗类生物农药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护和利用稻田养鸭、青蛙、狼蛛、黑肩绿盲蝽等害虫天敌捕食飞虱、叶蝉、螟虫等及用缨小蜂寄生稻飞虱、赤眼蜂寄生螟虫等防治虫害。

3.4.4 生态防治 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百日菊等植物可为天敌提供栖息过度场所或蜜源植物。田边种植苏丹草、香根草等诱虫植物吸引螟虫产卵,但卵无法完成正常的世代生长。

3.4.5 化学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情况结合植保病虫情报,确定适合的防治时间点。选用新型适合的化学农药,科学用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为每667m2用40%毒死蜱乳油70 mL或20%氯虫苯甲酰胺10 mL对水30 kg喷雾,用50%吡蚜酮7 g对水30 kg或用10%噻嗪酮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稻飞虱,用20%噻菌铜水剂600倍液30 kg喷雾防治细条病,值得注意的是甬优5526与大多数甬优系列组合一样,属于籼粳交组合,穗大着粒密,易感稻曲病,要重点防治稻曲病[7],在抽穗前5~7 d[4-6]用48%肟菌酯·戊唑醇(粮优)悬浮剂20~30 mL对水30 kg,在破口期用30%氟环唑(至丰)20 mL对水30 kg喷雾防治稻曲病。

3.5 充分成熟收获,提高产量和品质

甬优5526稻米品质优,灌浆期较长,脱粒性较差。因此,为保障稻米品质和提高产量,需待稻株谷粒100%成熟后于晴天用日式收割机收割,切忌早割和人工收割。

猜你喜欢

花桥中稻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感怀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20世纪30年代的桂林花桥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花桥 古树流水
花桥:农家乐是挣钱的“好路子”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