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早稻泉珍12号在清流县种植表现及绿色丰产栽培技术

2022-11-22陈锦文谢少和谢旺有余文昌陈惠清王天生李坤泰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本苗全生育期早稻

陈锦文,谢少和*,谢旺有,魏 毅,余文昌,陈惠清,王天生,李坤泰

(1.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晋江362212;2.福建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21)

优质早稻新品种泉珍12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优质早稻品种佳辐占与榕籼1号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稻新品种,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于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190002)[1],2021—2022年被福建省种子总站列入福建省早稻主推品种,具有优良的品种特性,为干稀饭兼用型新品种,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个能明显促农增收的特色粮食作物新品种[2]。

清流县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全县耕地面积1.32万hm2,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水稻种植面积0.93万hm2。传统种植的早稻品种由于米质差、市场粮价和种植效益低而制约早稻种植的积极性。清流县从事优质米种植、加工、销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8—10月,上年生产的优质稻谷已基本加工销售完,当年生产的优质稻谷又还没收获,有2~3个月优质稻米加工销售的原料短缺期。因此在清流县种植优质早稻,可以满足8—10月优质稻米加工销售的市场需求[3]。为此,福建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泉珍12号在清流县林畲镇、里田乡、余朋乡等地进行示范种植,并组织相关专家对余朋乡种植的泉珍12号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结果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现将泉珍12号在清流县示范种植表现及绿色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主要种植表现

1.1 产量表现

2021年泉珍12号在清流县不同乡镇作早稻示范种植,其中余朋乡面积10.33 hm2,经实割测产验收,加权平均每667m2产量483.9 kg;林畲镇面积16 hm2,实割测产平均每667m2产量502.5 kg;里田乡面积20.2 hm2,实割测产平均每667m2产量472.4 kg;3个示范片平均每667m2产量486.3 kg。结果表明,泉珍12号在清流县作早稻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

1.2 特征特性

1.2.1 生育期 2021年泉珍12号在清流县余朋乡作早稻示范种植,于3月7日播种,7月15日成熟,全生育期131 d;在清流县林畲镇示范种植,3月5日播种,7月14日成熟,全生育期132 d;在清流县里田乡示范种植,3月3日播种,7月10日成熟,全生育期130 d。

1.2.2 农艺性状 泉珍12号在清流县作早稻示范种植表现,株叶形态好,株型适中,植株根系发达,长势旺盛,抽穗整齐,早生快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后期青枝蜡秆转色好等优点。经田间调查及取样考种结果,每667m2基本苗数5.6万、最高苗数22.3万、有效穗数20.1万,成穗率达90.1%,株高106.3 cm,穗长23.9 cm,平均每穗粒数140.7粒,结实率88.2%,千粒重26.7 g。

1.2.3 抗逆性与适应性 泉珍12号在清流县作早稻种植表现出群体性好,未发生倒伏现象,叶片生长清秀,未发生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适宜在清流县作早稻栽培。

1.2.4 米质 泉珍12号在清流县种植的稻米外观透明度好,余朋乡百亩示范片种植米样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试验中心检测:糙米率82.3%,精米率72.8%,整精米率54.4%,粒长7.2 mm,长宽比3.4,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72 mm,直链淀粉含量16.9%,垩白粒率13%,蛋白质含量10%,清流县种植米样达部颁三等食用长粒型籼稻品种品质标准。2019年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通告,泉珍12号米质达部颁二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4]。

1.2.5 稻谷重金属含量 泉珍12号在青流县余朋乡百亩示范片种植的稻谷样品经厦门鉴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结果:铅含量为0.042 mg/kg,镉含量为0.03 mg/kg,总汞未检出(小于0.01 mg/kg),无机砷含量为0.061 mg/kg,铬含量为0.36 mg/kg,所有检测项目均符合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

2 泉珍12号绿色丰产栽培技术

根据上述泉珍12号品种在清流县示范种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常规大面积生产为实现绿色、优质及预防倒伏等风险,栽培上应适当降低密度、保证基本苗数、重肥促早发,建立适当的最高苗数,保障有效穗数,提高成穗率,重视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及稻曲病等病虫害的绿色预防。

2.1 适期均匀播种,培育带蘖壮秧

泉珍12号在清流县作早稻种植时,根据清流县的气候条件,播种期宜安排在3月上旬,4月上旬移栽,全生育期大约131 d。播种时宜选择土壤肥力中上、排灌方便的大田作秧地,播种时应匀播,稀播。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秧田每667m2播种量50.0 kg左右,大田每667m2用种量在3.0 kg左右。秧田施足底肥,秧苗长到2叶1心时每667m2施4.0 kg复合肥作为断奶肥,同时叶面喷多效唑,促进苗矮壮带蘖,加强水肥和病虫草害管理,培育带蘖壮秧。秧苗的秧龄控制在30~35 d,叶龄4叶时选择合适天气及时移栽大田。

2.2 合理栽插密度,浅插匀棵,插足基本苗

泉珍12号分蘖强,植株高度适中,株叶形态好,应适当密植,插足基本苗,以确保较多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秧龄在30~35 d,至少2个分蘖时才进行移栽。栽插规格为株行距20 cm×20 cm,丛插2株苗以上;基本苗数保证每667m2在5.0万~8.0万,同时在移栽后及时补缺补漏,以保证大田全苗,每667m2有效穗数争取在22万以上,并作到浅插、匀棵。

2.3 科学肥水调控

泉珍12号分蘖力好,属于氮高效品种,不需高肥水平施肥栽培。根据品种特性,尽可能少用尿素,重施底肥,早施追肥,重钾施肥的原则。每667m2施水稻专用肥(N-P2O5-K2O=12-4-9)45 kg或有机复合肥(N-P2O5-K2O=15-15-15)40 kg,生长过程中根据长势情况每667m2补施尿素3~5 kg。烤田复水后每667m2施氯化钾5.0 kg。

在水分管理上,生长前期薄层浅水促分蘖,够苗后及时烤田控分蘖及壮根系,在田裂至0.1~1.0 cm时及时复水,在孕穗及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黄熟干湿交替,后期不宜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稻米品质和籽粒的饱满度,采用收割前半个月左右断水的管水办法。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

泉珍12号2017—2018年参加福建省早稻区域试验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均为抗稻瘟病[1],在福建省各地早稻种植过程中均未发现稻瘟病,因此以防治虫害为主。需结合清流县早稻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田间病虫实际发生程度,在病虫害发生的早期及时发现并及时防治,推广使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针,在病虫为害水稻生长未达防治指标前即进行防治。水稻生长分蘖盛期特别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后期做好稻飞虱及纹枯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以实现全生育期健康生长。为达到绿色栽培的效果,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应尽量选择低毒、高效及低残留的农药,可在苗期和破口期各喷1次阿维苏云菌或者净峨,施用量为每667m2用50 g阿维苏云菌或者50 mL净峨,稀释10倍的母液后,置于喷雾器中,每667m2加水30 kg,充分搅拌后用7 m2的喷头电动喷雾进行喷药,以最少的防治成本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污染,保证稻米品质,确保丰产丰收。

2.5 适时收割,提高稻谷品质

为保证稻谷具有较高的外观品质,泉珍12号稻谷宜在大田整体成熟度在90%左右时及时收割,收割后及时晾晒,晒谷做到翻晒均匀,不可堆沤,防止温度过高产生霉变,确保收获后稻米具有较高的品质,控制水分含量,提高加工时的整精米率。

猜你喜欢

基本苗全生育期早稻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国家统计局解读2017年早稻生产情况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2016年早稻产量同比下降2.7%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今年全国早稻稍有减产
杂交中籼稻长秧龄迟栽条件下的基本苗试验研究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