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讨

2022-11-22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李山东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整本书深度新课标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李山东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实践可从多个角度展开,围绕学生的阅读效率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通过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视域下,教师需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积极引导其展开整本书阅读,使其能在此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及综合素养,使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得以有效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升华与发展。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意义

(一)提升核心文化素养

整本书阅读是在教材课文短篇文章阅读的基础上延伸的阅读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语言能力,使其在更具繁杂的逻辑关系中逐渐提升思维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感受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强其审美素养。不论从何种角度分析,其对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备一定的促进与提升作用。在新课标教学指导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愈加重视,而整本书阅读则能综合全面地将其体现并落实于实际,使学生的素养能切实得以提升。

(二)强化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依托于书籍文字,使学生能从中汲取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逐渐内化于自身,形成独特的文学财富。整本书阅读能使学生在具体的主题下,更为深入地掌握多方面知识,如历史、社会、经济等,有效推进并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能被有效传承和发展。

(三)塑造良好阅读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坚持的教学方向,对其未来的发展以及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样,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期间,也可对学生展开阅读习惯的培养,加之整本书本身具有篇幅长、阅读期限长等特性,将为学生习惯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一)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方法

从阅读的方法上分析,基于宏观角度,主要可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方式。教师在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时,可将此推荐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更符合自身实际水平的方式进行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不同方式的优缺点告知学生,让其综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选择。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应用于整本书的阅读。比如,对阅读效率较高的学生,更易于梳理文中的发展脉络及其相互关系,通过通读的方式则能有效了解书中的内容。因此,可推荐其采用整体略读的方式展开阅读,这样还能为学生留有发挥想象的空间,使其能为写作能力提供思路灵感。同时,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时间阅览其他书籍,从而扩大知识文化领域,丰富精神体验。另外,对阅读效率较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鼓励采用精读的方式开展阅读,使其能从中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整体线索,进而更好地将书中复杂的知识内容及逻辑关系进行有效梳理,通过深入品读,更好地掌握文中的细节性内容,如写作手法、表达修辞、结构思路等,这样学生便能从中切实有效地汲取知识信息,在增强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迁移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部分教师往往愁于阅读书籍的选择。事实上,编制于教材中的文章多选自名篇著作,因而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阅读书籍的选择。如此,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阅读迁移的意识,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同时,在知识的获取上,更能基于教材实现同一主题的深度拓展,更好地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例如,在必修2鲁迅的《祝福》一课的学习中,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彷徨》(《鲁迅全集》)这部作品,甚至可以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延伸至“鲁迅作品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效拓展作家鲁迅的作品阅读,使其增强对鲁迅的了解,同时能在原著作品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教材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促使学生更透彻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化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阅读内容规划有序

对学生而言,阅读的内容将影响阅读水平及能力,在文化作品领域中,经典著作种类丰富多样,需要学生阅读的书籍也相对较多,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在提升整本书阅读质量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规划设计,以更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已逐渐适应短文阅读,在整本书阅读方面相对花费较少的精力,尤其在高中学业繁重的阶段,学生更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因此,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阅读内容,通过对学期内、高中三年期间的阶段性阅读书籍的安排,促使学生能较好地提升阅读量,使其逐渐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的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级进行分析规划,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阅读模式,让学生既能有效实现优秀作品的整本书阅读,也能丰富其阅读作品的类型,使其思维能在此期间更好地得以拓展,实现高效阅读。另外,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并非短期可以有效实现的,因而整体的阅读规划尤为关键,如此才能使阅读活动更好地开展。例如,针对高一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可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名著佳作为学生推荐阅读内容,如四大名著,或者教材中提供的整本书《乡土中国》,还可结合教材中的本文及阅读教学的方向,为学生提供有所关联的名著佳作,如《堂·吉诃德》《大卫·科波菲尔》等,这样的内容既能满足学生当下学习的实情,也能在其与之相符的阅读水平上进行有效阅读。再如,针对高三已具备一定阅读基础的学生,可为其选择和推荐更具挑战性的阅读内容,如《我们对于饥饿的态度》《鲁迅选集》等,在满足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阅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思维得以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升。

(四)小组合作,深度阅读

在高中整本书阅读的深度阅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其中的内容深入挖掘,使学生能与作者形成有效对话。要求学生既能全面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也需要对文章展开深入思考;既能产生怀疑,也能评析文章。同时,需要有效梳理文章内容,切实厘清文章的思路脉络。事实上,深度阅读对整本书阅读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高中生并不具备富裕充足的课余时间,因而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方向,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以促使学生在交流思考中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实现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培养。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实情进行小组规划,其间,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课题内容,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例如,在《莎士比亚诗集》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依据这一书籍设计相应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具针对性地展开深度阅读,如“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意义?你对其中的内容有哪些问题?”等,进而让学生依据教师的问题方向进行阅读讨论。形式上,可让学生在课前自行展开阅读,在课堂合作中直接交流问题,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效率。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充分领悟和感受文中的情感思想及哲学含义,以深化其认知和审美能力。

教学的开展与实施实践建立在教学指标要求之上,依据新课改的时代背景,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的诉求已不再局限于教材文本内的阅读范畴,不仅要求能积极拓展其阅读范围,也需要其能自主完整地阅读整本书。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给予相应的教学指导,以帮助学生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措施,促使学生更深度地展开阅读,以提升其综合阅读能力,使其在高效阅读下,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整本书深度新课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小学语文整本书分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