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抓实法治教育 有效助推思政课堂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三融三立”课堂教学模式为例

2022-11-22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街道中心学校王佳秋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思政法治道德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街道中心学校 王佳秋

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影响,消极文化产生的负面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当,少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提高等因素,造成一些学生自私、情感冷漠、欺凌他人、法律知识掌握甚少,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由于一些青少年自控能力不足,所学法律知识甚少,无视法律的存在,小小年纪就以身试法,做了令其抱恨终身、令亲人痛彻肺腑的事情,给他人、给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势在必行,要使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培养出的学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能否担当国之重任,是对当今每一位教师的一个考验。把每一名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之人,对思政教师更是一个高规格的考验。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起步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起步的主阵地,那么怎样把学生从小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呢?通过实践,笔者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三融三立”课堂教学模式为例,从四个方面提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法治教育,可有效助推思政课堂。

一、融入生活实际,规范学生行为,增强法治意识

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会为他奠定最初的思想与性情,长大后就会在其内心留下相应的印迹。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良好的养成教育去形成好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素质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最初的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还是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甚至主宰着人的一生。播种好的行为,就会收获好的习惯;播种好的习惯,就会收获好的性格;播种好的性格,就会收获好的命运。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将法治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具有实效性,需要教师认真把握教育规律。

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其自身犯罪的前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不能忽视规范学生的行为。有些学生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无视红灯,横穿马路;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不尊重他人,校园欺凌;故意毁坏公物;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等等。这一系列不良行为都不能忽视,应该及时加以恰当耐心的教育,时时告诫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教育他们应该从小具有好品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知道不良行为不仅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会触犯法律。在教育中,时刻引导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区做个好公民,时刻以“新三好”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学校还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在社区让学生主要学习一些村规民约;让学生把自己的所作所为与自身素质的提高及知法守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使学生自身行为更加规范,法治意识得以增强;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处处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自我修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尊、自律、自强的积极人生态度。充分利用思政学科教材,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势在必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必须充分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法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将法治思想有意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知法、守法、懂法,以获取知识为基础,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低年级的“这样安全吗”“交通信号要知道”“升国旗”“课间十分钟”等这些内容更好地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融入生活实际,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其法治意识。课堂教学关系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课堂教学讲解法律条文很重要,如在教学内容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白过马路、在公共场所的行为等这些小事儿一旦做不好就会违法。所以,充分利用思政课堂学习法律,强化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养成一种会用法律自治的好习惯,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利用情境教学,融入法律知识,加深理解法治

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光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即使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也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贫乏的语句,空洞的说教,会使学生感到茫然。由此,教师在课前根据法治教育的内容,事先在网上找到相关资料,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利用情境教学将法治教育的内容跟网络运用有机融为一体,既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威力,又展示了情境教学实效,还充分展示出法治教育在学科教学融入的有效性,声音、图像、文字的完美结合,使课堂教学更精彩,真正实现法治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入、情境教学实效的“三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脱离开来,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与社会发展脱节,从而出现认知障碍,这是极其不利的。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尚需培养,对社会的了解都是从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的,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模仿、观察来获得思想认知。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当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做到优化,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做聪明的消费者”教学内容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学生到超市购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买东西的学问,懂得合理消费,做到消费不浪费。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摘录下来,配上相应的情境图,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法治教育比只有文字说明形象生动得多。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让学生懂得作为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发票是消费者更换商品、保修商品、解决纠纷、索要赔偿的凭证,也是国家管理财政、征收税款的重要工具。因此,购买物品接受服务时一定要索要发票。这种利用情境教学,融入法律知识,让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并主动参与,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形式多样,融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一的教育形式时间长了,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学生自然也不会用心记,所做工作事倍功半,在学校内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可采用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一)引入式教学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积极推广,教育部门对法治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充分彰显遵法守法的重要性,让人们能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对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用引入式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引入式教学方式即把所讲解的法律主题知识与相关联的人物引入校园,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如禁毒教育,可邀请禁毒大队的警察;交通安全教育可邀请交通警察;如何保护自己、预防犯罪,可邀请片区民警;特别是“一号检察建议”要认真了解落实,更需要邀请检察官进入学校,全面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教师队伍纯洁,提高法治教育效果。这样的引入式教学,比单一由教师讲解的效果更进一步,自然也体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学中,如果都是“满堂灌”“一家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成为接收器、盲从者,就谈不上提高学习兴趣了,对知识的掌握自然牢固性也不强,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由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人人得以尽其能、展其才。采用相互竞猜、有奖抢答、我能行、大比拼、夺红旗等互动形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起来,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身入式”教学

“身入式”即亲身实践,亲身感受。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学生才是获取知识的主体。因此,每天教师讲,学生听,有点单调,不能完全激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由此在思政课上进行法治教育时,可举行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亲身实践加以体会,如“少年模拟法庭”“小小法官”等。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友善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为例,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查找一些与所定主题相关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知识,再选拔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书记员,原告、被告及相对应的律师,活动可以先在班上举行,再逐渐推广到学校举行,在校内如果有一定的影响力,可带着学生到社区举行。另外,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根据情境扮演角色让学生当面点评。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又掌握了所学的相关法律知识。

四、整合学科教学,抓实法治教育,助推思政课堂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首先应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切实的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严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提高教师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并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注重整合学科教学,拓展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范围。如语文学科中《凡卡》这篇文章,可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鸡毛信》《夜莺之歌》等课文中除学习文中主人公灵活机智对待侵入者之外,还应该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对付违法犯罪分子的策略,当遭受到不法分子侵害时,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在保证自身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数学学科中,在教学生学习“统计”这部分知识时,以统计过往车辆为例,数学教师应讲解一些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让学生增加一些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电话及其作用,如110、119、122、120等。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以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应特别结合实际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的基本规则,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正确行为的方向,要积极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国公民必须爱国守法,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中,指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会自我保护。整合学科教学,拓展法治教育的范围,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处处能受教育,助推思政课堂的有效性。

五、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国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对小学生有效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是促进其他课程高效开展的基础,在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学校教育要把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采用规范学生行为,增强法治意识;利用情境教学,加深对法治的理解;注重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抓好学科教学整合,进一步拓展法治教育,多方面、全方位抓好法治教育,有力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让他们增强预防犯罪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青少年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法治教育的全面落实,能有效助推思政课堂,在思政课堂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有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结合相关法律知识讲解,让学生明事理,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长大后,让学生努力拼搏,立报国之志,共同实现中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法治道德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思政课“需求侧”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