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11-22山东省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萌水中学刘长海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华法治道德

山东省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萌水中学 刘长海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大姜小学 高 兵

一、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先辈们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熠熠生辉,一直是支撑我们现代人奋勇向前的动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并使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其世世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

(二)有利于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

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它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统率作用,基于它的地位,教材中大多是弘扬正确价值观以及教给学生如何判断事物真相的内容,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在最短的时间教授学生更多的内容,所以将其融入教学有利于丰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青少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而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发展的状况。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代的青少年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完善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小学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正确的“三观”,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缺失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地域特色不明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由于风土人情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如傣族人民热情好客、蒙古人民能歌善舞等,所以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融入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从而让各地区的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相关调查显示,虽然部分教材中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但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不明显,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中华一家亲”一课中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地域特色,如宁夏羊城生产工厂一片繁荣,乌鲁木齐文博会上民族服饰异彩纷呈,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发展生态旅游,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鱼皮画的场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很多学生因为生活经历不同往往不能感受到它们的内涵,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

优秀传统文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从而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当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虽然部分教师积极地收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采用图片等形式将这些文化展示给学生,但是总体来说,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教师的认知和意识存在着较大的关系,部分教师割裂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和法治教学之间的关系,认为学生的唯一工作就是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所以在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利用程度上不高,这也制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三)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有限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教师不仅要具备政治知识、传统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历史、地理等知识。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大多是由其他教师兼任,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传统文化训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生活经历,所以在知识储备上明显不足。这些兼任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在教学能力上存在着明显不足,难以发挥学科的促进作用。部分教师长期处于一种安稳的工作环境中,学校也没有建立公平的竞争奖励机制,所以他们缺少了竞争和教学研究的动力,进而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三、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覆盖的范围很大,古诗古文、国画对联、民族戏剧等都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国的国学体系十分复杂,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包含着众多的文言文,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给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踏上强国之路”是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重要一课,它也被安排在教材的第一课,从中可以看出它在整本教材中的重要性。“踏上强国之路”主要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显著成就,如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收,肉类、蔬菜和水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等等。这些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先辈的艰苦奋斗和敢于创新,为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收集先辈改革创新,为祖国建设发展不遗余力奉献自己的故事。比如,周恩来总理兢兢业业为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挑灯夜战,最终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再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建党伟业》的电影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对这些知识和内容的接受条件,所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魅力。

“让友谊之树常青”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章节围绕友谊展开,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友谊的珍贵,愿意开放自己并付出行动建立友谊,学会调整自我,学会与朋友有效沟通。友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珍惜友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在古代有很多关于友情的故事,而这些感人的友情故事在当前也被人们传颂。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中国古代关于友情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建立对友情的认知,在生活中收获更多的友情。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无论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听懂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终生不再弹琴,以断绝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到现代,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其实,古人像这样的“神仙友谊”还有很多,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更多关于古人深厚友谊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友情的可贵,将中国的优秀传统品质传承和发展下去。

(二)朗诵文言经典

中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本教材,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五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结晶。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结晶中包含着很多文言经典,其中不仅有经典的历史故事,而且有很多教给人们如何看待事物的道理,它们或对仗工整,或言简意赅,通过短短几句话就概括了深奥的道理,启发了人们的心智,所以教师必须挖掘文言文的价值,在课上组织学生朗读文言经典,感悟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魅力。

比如,在“守望精神家园”一课中,课文向我们呈现了传统节日、汉语文化以及《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两篇文言文虽语句精练,却字字句句充满力量,歌颂了作者报效祖国的情怀,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加强对这两篇文言文的学习,通过班级朗诵、小组朗诵和个人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表达的心境,接着教师再借助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名人名家朗读的片段,从而营造阅读文言文经典的气氛。朗诵从来都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带领学生阅读经典,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人们的震撼。

(三)做好教师培训,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

基于当前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升的问题,我国中小学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知识储备,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首先,学校应该给教师创设学习和交流的渠道与平台,激发教师学习的欲望。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题交流学习会议,加强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其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用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加入师资培训,从源头上对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今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工作之余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情感上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并爱上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以教材内容为主,贴近实际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应该以教材内容为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加强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爱在家人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课,本课内容主要是给学生讲了关于家的相关知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以及来自家人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的意识。家对人们来说是避风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是生命长河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家的概念,在学习本节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写下对妈妈的感谢,下面是一名学生给妈妈写的内容:妈妈,您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在风吹来的时候,您用坚强的身体为我遮风挡雨;您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为我照亮夜行的路,在黑暗的时候,您帮我驱散迷雾,寻找光明;您就像是一位师者,为我答疑解惑,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您帮我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啊!妈妈,我的成长之路上有您太多的付出与努力,我该如何报答您啊!就让我以最好的成绩来报答您吧!通过举办这次主题活动,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酸和不易,拉近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

其次,教师开展了“感恩父母”的实践活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一种真情与生俱来,有一种牵挂痛彻心扉,父母之爱从古到今是人类最深刻浓重的情感之一。而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当代青少年必须清醒地认识自我发展定位,而其中家庭的正确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本着如何感恩,如何与父母相处的目的,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中学举行了“感恩父母,拥抱亲情”实践活动,学校要求学生在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学生为父母洗脚,有的学生为父母捶背,有的学生为父母做家务,等等。在为父母分担工作中,父母感受到爱的回馈,学生也进一步感受到父母这些年的付出,在今后也能更好地孝顺父母,关心父母。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扬了中华民族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更具时代感,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地被继承和发扬,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中华法治道德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