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公选课《环境与健康》的教学策略

2022-11-22刘海龙王小治

山西青年 2022年17期
关键词:危害污染教学内容

李 敏 刘海龙 许 健 王小治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与健康问题逐渐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11月2日下发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了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7月24日发布了《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以此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普及环境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理念[1]。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源于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引导大学生树立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理念,动员大学生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环境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环境与健康》这门公选课,能够对学生普及环境与健康的相关理念、知识、行为和技能。然而,由于《环境与健康》这门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受众者的知识背景不同,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课堂的讲授过程中有所取舍,突出重点。为此,作者从教学内容的编排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对该门公选课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公选课能否开设成功的关键,一方面要结合课程目标和讲授对象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另一方面,要兼顾全面系统与重点突出。《环境与健康》课程是扬州大学非环境专业的公选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了解大气、水体、土壤等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识别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健康。此外,由于目前大部分环境方面的教材更适用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而《环境与健康》公选课面对的是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相差较大,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合理把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一)全面系统,突出重点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兼具全面系统与重点突出。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课程内容从传统环境要素,例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等出发,介绍污染产生的原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何有效防治等。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冠肺炎预防、食品安全、居室环境、生活用品和新型污染物等方面的内容。使得本课程兼具传统内容的同时,又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关注新兴环境问题。同时,在每一章的内容中,要做到突出重点。例如,土壤污染部分包括土壤的基本知识,土壤污染的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壤污染的修复,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规的解读。其中,土壤污染的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本章内容的重点,需要在该部分上加重笔墨,结合案例、影片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土壤污染危害的理解与重视。此外,还可以融入一些贴近生活的内容,以使本课程更具实用性;考虑到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同,在课程内容中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使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加入一些精美图片与影视作品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美观性。

(二)聚焦环境热点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环境相关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公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包括如何应对装修污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防护、手机电脑等的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食品添加剂到底有没有毒、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等。这些环境热点问题同时也困惑着当代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循序渐进引导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以“手机电磁辐射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这一环境热点问题开展讨论,首先可以用实验数据告诉大家手机的辐射量是多少,通过与国家标准中能够对人体产生损伤的辐射量进行对比,就可以轻而易举得出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结论。在讨论如何应对装修污染时,首先要给学生普及装修污染的来源,污染物有哪些,污染物的释放规律是什么,通过何种途径对人体产生危害等知识。

在此基础上,从控制居室污染源,去除污染物,做好自我防护等角度介绍如何应对装修污染,例如,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家具和装修材料,对装修后的房间进行通风,入住前请专业机构对居室空气状况进行监测等。对这些环境热点问题的探讨,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解惑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实时更新内容

《环境与健康》作为一门公选课,在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可以脱离任何一本教材的编写体系。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可以穿插最新的环境相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实时关注环境问题,阅读最新的环境保护资讯,增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介绍。例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学校园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之一,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从新冠病毒的结构,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方面为学生解释疫情发生的原因、如何有效防护、目前国内的形势等,以此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防疫要求,履行疫情防控义务。此外,2022年3月8日报道的某大学部分学生和职工突感不适,发生腹泻、呕吐等症状的事件,经过疾控部门查实,为冬春季易发的诺如病毒感染。这是典型的环境生物性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通过该事件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性污染危害的认识,并主动做好相关防护。这些正在身边发生的环境事件的介绍,一方面能够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二、教学方法

由于《环境与健康》这门课程是公选课,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力。笔者通过课堂实践发现,案例、影片、专题讨论、参观等教学方式能够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置于特定事件真实情境中,以学生的分析、思辨为重点,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2]。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课堂中提到的案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尤其是贴近生活、并且近期实际发生的案例。因此,在进行案例筛选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不能过于陈旧,也不能脱离生活。例如,在讲解大气污染部分章节时,可以结合“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介绍烟雾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通过对近几年我国经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雾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治理,应该从哪些层面作出努力以打好蓝天保卫战;在讲解生物性污染时,可以结合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甲型肝炎爆发性流行事件介绍生物性污染的途径和危害,还可以引用我国近几年发生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引导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践行食品安全的理念,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影片教学

影片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直观生动、形象具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因此,影片教学具有内容生动,易接受和理解的优点,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片教学一般步骤为:授课教师先做一个引导,让学生在限定的方向去思考;之后根据课程内容播放电影,用娱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由浅入深;影片播放结束后,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并由授课老师点评重点与难点[3]。例如,在大气污染部分,可以推荐学生课后观看相关环保视频,加深学生对雾霾产生原因的理解与认识;在全球气候变暖部分,推荐学生课后观看《后天》和《难以忽视的真相》,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全球变暖的原因、后果和防治措施;在生态保护部分,推荐学生课后观看《迁徙的鸟》《可可西里》和《海豚湾》等,提高学生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和重视。此外,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把握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在课堂播放简短的科普视频(科普中国网、TED演讲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相关内容。例如,大气污染部分的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重金属污染产生的急性毒性等方面的介绍。

(三)专题讨论教学

专题讨论教学模式是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锻炼[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个专题在课后收集并整理资料,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分析,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所选专题内容难易适中,贴合生活。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超市中可以看到标注了非转基因或转基因的产品,例如,大豆油、转基因玉米等。大学生在面对这些产品时就会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疑惑。因此,在讲解食品安全部分,可以让学生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阐述观点,并给出相关理由。小组阐述结束后,由授课教师做最后的总结与点评。通过专题讨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督促学生去独立的思考;另一方面,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通过讨论与交流,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路,领略知识背后的魅力。

(四)参观教学

参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组织学生参观具有典型教育功能的基地或场所,从而获取并验证所学知识,接受社会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5]。相较传统课堂灌输式的理论教育,该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搬运到特定场所,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参观教学法要求教师提前确定参观场所、了解参观单位的有关情况,并制定详细的参观计划。教学实施过程中,一般由授课教师指导和讲解,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识。例如,在讲解保护生态环境部分,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自然环境保护区、生态园林等,加深学生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讲解水体污染治理部分,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是如何通过一步步地处理,最终实现水质的净化;在讲解土壤污染部分,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土壤标本馆,加深学生对土壤形成和分类的认识,树立珍惜、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通过参观农田修复试验基地,促进学生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理解。这些典型场所的参观与讲解,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验证、加深理解、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三、结束语

通过开展《环境与健康》这门公选课,有利于普及环境与健康的基本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笔者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深感在教学探索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仍将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探讨,不断去改革、创新和完善。

猜你喜欢

危害污染教学内容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药+酒 危害大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