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研究

2022-11-21曹楚翘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6期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

曹楚翘

(作者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电视纪录片需在拍摄与布局上合理安排,且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观众可以根据相关思路进行思考、认识以及想象。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征较多,主要体现在真实性、纪实性方面,题材涉及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题材等。融媒体时代,在媒介融合的影响下,我国电视纪录片在创作上有待进一步革新[1]。比如,在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等目标得到有效实现的基础上,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价值得以提升。从整体层面分析,纪录片属于重要的传播文化载体,在记录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价值意义显著。为此,站在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质量的提升角度考虑,本文围绕“融媒体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展开分析研究具有价值意义。

1 融媒体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概述

1.1 融媒体概述

融媒体主要指在合理应用媒介载体的基础上,将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既有的共同点发挥出来,并对其他一些不同的媒体进行有效补充,基于人力、内容以及宣传等方面展开全面整合,使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等目标得到有效实现的一种新型媒体宣传理念。融媒体融合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数字电视媒体等,是媒介融合的有效延伸。需认识到的是,融媒体并非独立的实体媒体,是将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等优势展开整合,并相互利用,保证其功能、手段、价值均可以获得全方位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与此同时,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融媒体在电视台实践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地位与传播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电视纪录片在内容、形式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且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如在传播方式方面显得更加多元等。因此,基于新的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有必要逐步创新,合理优化调整,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环境背景下,我国电视纪录片中的优秀作品较多,如《舌尖上的中国》《河西走廊》《何尊》《超级工程》等,引起的社会讨论非常激烈[2-3]。

1.2 电视纪录片概述

电视纪录片即记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主要利用电子采录设备,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展开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对于电视纪录片,关键在于新闻镜头的使用,然后客观、真实记录相应的社会生活,并把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性物象如实地进行反映,将生活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进行重现,具有真实而脱离虚假的鲜明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电视纪录片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染力,如此才能够把纪录片故事内容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从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角度来看,其主要经历了四大阶段,其一,政治化纪录片时期,时间在1958年至1977年;其二,人文化纪录片时期,时间在1978年至1992年;其三,平民化纪录片时期,时间在1993年至1999年;其四,社会化纪录片时期,时间从2000年至今。早些年,我国纪录片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我国电视媒体行业、技术的逐步发展,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观众需求创作了众多纪录片,如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就在网络媒体上引起了热议,进而使我国电视纪录片“红极一时”[4]。

2 融媒体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要点

结合实践创作可知,我国电视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侧重叙事、视听语言、宣传推广、文化价值四大要点的体现。

2.1 叙事方面

叙事指的是“讲故事”,通过情节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进行描述。特别是对于人物故事而言,叙事策略是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但需注意的是,电视纪录片叙事与小说叙事、电影电视叙事存在较大的差异。纪录片不允许对故事情节进行刻意的安排,且纪录片叙事需创作者以现实生活原貌为基础,不可作过多修饰,确保在和纪录片创作真实性原则相契合的条件下,把真实生活的艺术化充分表达出来。除此之外,电视纪录片叙事需展现出纪实性的特点,从真实的生活当中选择相关内容,通过生活细节展现出来,可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事情进行阐述,将相关人物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反映出来,并将创作者的心理情绪表现出来,透过生活本质反映某种哲理,使观众能够产生共鸣。具体而言,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要点主要包括,其一,叙事视角平民化,即遵循“选题角度大众化、关注百姓生活”的叙事基本要求。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作为我国电视纪录片当中的经典之作,广受大众好评,究其原因与叙事视角平民化密切相关,记录百姓日常生活柴米油盐事件,贴近百姓日常生活,能够引起广大受众共鸣[5-6]。其二,叙事策略故事化。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考虑到纪录片的主题思想能够有效表达出来,通常会采取故事化叙事策略,即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使观众更易理解与解读纪录片故事内容,并具备持续观看的欲望,避免情节无聊,通过叙事转折方式,使观众的注意力被吸引。需注意的是,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采取故事化叙事策略需要把控故事内容,保证故事细节细腻、深刻,保证悬念与冲突设置合理,并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使历史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在观众内心留下深刻印象。以《河西走廊》为例,其在叙事方面避免了单调性,创意感十足,采取情景再现模式,对从古至今河西走廊的历史进行有效呈现,并且每一段历史环境中均具备重要的事件与人物。这样的叙事方式使历史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纪录片的历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2 视听语言方面

影视作品相关画面主要由摄影机完成,无论是在镜头角度,还是在画面方面,均能够体现出自然流畅的特点,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往往更多地沉浸于影视作品画面与其故事性当中,对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则难以体会。而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其构成包括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统称“视听语言”[7-8]。在纪录片叙事结构与主题表达过程当中,视听语言对其影响较大,可以把抽象事物具象地表达出来,使观众感受到视觉与听觉层面的美感,并引发情感层面的共鸣。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视听语言的运用技巧较多,其一,合理应用非常规镜头与新奇拍摄角度。摄影机拍摄过程中会把摄影对象框定于不同的景别当中,当被摄影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同,其意义方面也有所不同。同时拍摄角度不同,被摄影对象呈现出来的侧面也有所不同,进而能够将拍摄者的不同立意表达出来。鉴于此,在电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应合理应用非常规镜头,并寻找新奇的拍摄角度,从而确保创作出来的纪录片内容在视听语言方面与观众的审美需求相契合。比如,《舌尖上的中国》拍摄过程中采取特写镜头放大细节处理的方式,通过特写镜头和语言冲击,让受众在观看美食时产生一种垂涎三尺的心理感受。其二,对碎片剪辑的节奏感充分掌握。电视纪录片中故事叙事的时间与现实生活事件的发生时间是两个时间,因此,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当中,可以运用删减、减速、加速以及省略等方法技巧,使现实生活节奏产生一定变化,进而增强碎片剪辑的节奏感。比如,《舌尖上的中国》节奏明快,每一集的故事数量为7~8个,能够避免出现让观众乏味的情况。并且大部分为小景别,通过快节奏的剪辑形式,采取的镜头数量比较多,内容显得极为丰富,配合相应的音乐,可将轻快的剪辑节奏展现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使观众感受中国美食的“有趣灵魂”。其三,发挥声音的表现力。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一样重要,且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联性。电视纪录片中,声音包括了音乐、音响以及人声等。为使声音在纪录片当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需侧重发挥声音的表现力。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添加的背景音乐具备节奏感,基于文物故事方面的音乐偏向逼真化与年轻化,能够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四,合理利用个性化特效。在我国电视纪录片产业逐步发展过程中,年轻观众数量随之增加。在此情况下,进行纪录片创作时应充分把握受众需求和喜好,然后将受众喜欢的精品纪录片创作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一代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且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较为依赖,因此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有必要合理利用个性化的特效。比如,《何尊》通过3D扫描技术与全息传存拓技术的应用,将精彩的动画演示展现出来,吸引了年轻观众的注意力,观众可以对文物全貌进行全方位观看,对文物背后隐藏的信息加以了解,从而能够更加热爱、保护中国文化。

2.3 宣传推广方面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使创作出来的电视纪录片的传播价值得到有效体现,需重视宣传推广工作的优化,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市场规律,使好的电视纪录片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推广工作开展期间,有必要构建属于自身的品牌,对电视纪录片进行品牌价值赋能,使电视纪录片具有自身的特征、品质以及影响力,从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当中站稳步伐。如《舌尖上的中国》深受大众喜爱,成为电视纪录片的代表之作,其品牌形象尤为深刻,值得借鉴。当然,在构建自身的品牌过程中,需把握三大要点:其一,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其二,确保图标设计创意的充分展现;其三,对品牌价值观认同进行构建。此外,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宣传推广的传播媒介也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主流媒体作为平台,以我国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以及《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其以央视权威平台为主,将节目播出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9-10]。同时,还需要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如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抖音自媒体等,推广、宣传电视纪录片相关内容,吸引观众,通过新兴媒体的“引流”作用,使电视纪录片作品的受众数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4 文化价值方面

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还需体现其文化价值。对此,在电视纪录片创作期间,一方面需重视人文关怀的特点,以《极地》纪录片为例,除了将美丽的高原景色展现出来以外,其还将镜头聚焦青藏高原的人民,将其自然的生活状态展现在了观众眼前。《超级工程》则展现了中国地铁人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的不屈精神。另一方面,需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比如,《本草中国》纪录片在吸引年轻观众的基础上,能够让年轻人加深对传统本草技艺的了解,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观众能够了解到国宝身后的精彩故事,并且会在感受国宝展现出的精神力量的基础上,产生保护传统民族文化产品的心理,进而促使我国民族文化得以持续传承与发扬。

3 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相关创作者来说,需革新自身思路,对融媒体时代特点充分了解,对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要点进行合理把控,对叙事、视听语言、宣传推广、文化价值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规范应用加以重视,使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价值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我国电视纪录片行业稳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作
Rough Cut
Jazz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心得
消闲(创作谈)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