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暑: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2022-11-21王恒苍

养生月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暑暑热时节

◎王恒苍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310007)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宋·曾几《大暑》

诗词赏析

曾 几(1085—1166),字 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这几句诗通俗易懂,描述了大暑季节炎热难熬的天气。意思是:炎炎的烈日几时能够过去,一点凉风都没有地方寻觅。看书看得要睡着了,经书之类的典籍暂且当作枕头和垫席,蔬菜水果渐渐压弯了枝头,热风一吹时上时下,好像没有精神一样。庭院里的兰花越看越心静,芦苇塘里的草越长越高而密,暑热熏蒸就是这样,那就更加珍惜这短暂的光阴吧。

大暑物候

汉代刘熙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大暑是炎热之极的意思,乃干支历第十二个节气。《通纬·孝经援神契》记载:“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大暑多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最热的节气,部分地区温度可达40℃以上。除去酷暑难当,大暑时节雨水偏多,空气潮湿,更加闷热难耐。

“大暑到,暑气冒”。大暑时节,日照最多,高温、高湿天气最集中。因此,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称。其实,“腐草为萤”说的是萤火虫产卵的事。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成虫。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这只是眼中所见的一种假象。《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湿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逸周书》曰:“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雨水最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养生要点

1.清暑生津多食粥:大暑时节,元气较虚的人最容易出现疰夏,即暑天怠惰嗜卧、眩晕乏力、心烦多汗和饮食不思,或出现低热等症状。明代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时病论》中也说:“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则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暑热天时,人们喜冷贪凉,受寒湿者十有八九,所以治暑要先辨阴阳。

《素问·举痛论》说“炅则气泄”,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出汗过多,最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人们会感到口渴、乏力、无精打采。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又由于雨水多,湿气盛,表现为食欲不振,肢体酸懒。因此,此时需要适时地益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以改善症状。大暑期间的饮食宜以清暑、健脾、养阴为主,可以多食粥。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药六书》曰:“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古人称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比如荷叶粥、绿豆粥等。给老人和孩子熬的粥里,还可加入茯苓、怀山药、扁豆等健脾化湿的食材,效果更佳。大暑时节多出现闷热的“桑拿天”。此时,可以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薏苡仁等煎水代茶来消暑化浊。

2.多静少动敛阳气:大暑时节天气酷热,阳气走于肌表,浮散于上,人容易出汗,也容易疲劳。《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暑热天气应遵循“多静少动”的养生原则,注意顾护阳气,保持体力。从事高温作业和暴露于烈日下的劳动者要做好防暑措施。外出时要避开高温时段,以防烈日晒伤。《四时幽赏录》记载了“长安人每至暑月,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这就是古人的避暑纳凉。

3.神清意平消烦暑:大暑时节气温高、湿气大,多出现闷热“桑拿天”。胸中气机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烦满,易动“心火”,产生心绪不宁、烦躁不安、思维紊乱等“情绪中暑”症状。这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情绪“发火”可造成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肌缺血、猝死。防止情绪中暑,一要使志无怒,舒肝养心,防止心火内生,保持神清气和,尤其是老年人要戒怒戒躁;二要避免不良刺激,心态宜清静;三要注意精神调养,可品茶、弈棋、进行书画创作等,以陶冶情操;四可静心听蝉。有人说,“饱而不食者蝉也。蝉立高枝、饮清露,率性纵情,乃高洁之士。”蝉因此入诗入画,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有人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隐身止语,出世发声,恰如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闻其声、视其行、观其容、察其性,于是,蝉这种小小的鸣虫,在人们的眼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昆虫,而是含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一种意象。夏日炎炎,不妨静下心来听蝉鸣,体悟这夏之声中蕴含的生命的意义。

4.夏夜避风如避矢:“四时唯夏难调理,夏夜避风如避矢。”这就是说,我们的养生保健,一年中最难调理的是夏天,夏天调理的中心是防备夜间受风。《养生诗歌》中说:“风寒之中人也,皆乘虚而入。劳倦之余,入房之后,内心有忧,皆当避风,不避而邪必乘虚而入也。”风邪损伤人,专门暗地偷袭。所以,我们严阵以待,它就怯步;倘若我们麻痹大意,放松防范,它就大举入侵。盛夏,天气炎热,机体产生的热量高于体外的温度,周身热烘烘的。这时,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状态,特别是进入睡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机体抵抗力更加弱,整个机体基本上处于“无设防”状态。风邪便可“长驱直入”。陈直《养老奉亲书》还特地告诫老年人:“老年人肌肉瘦怯,腠理开疏,若风伤腠中,便成大患,宜深慎之。”其实,儿童、孕产妇、体虚之人,又何尝不是,何尝不“宜深慎之”!

那么,我们夏夜该如何避风?首先,天气再热,纳凉也应有节有度,切忌在室外露宿。其次,即使在室内睡眠,亦忌睡在通风的夹道处,“头顶风、脚底风”最是厉害。再次,即使睡在室内避风处,亦忌敞胸晾背,应穿件背心,护住前胸与后背,腹部还需盖条毛巾毯,防备入睡后着凉。最后,用电风扇时,不可高档直接对吹;用空调时,不宜将温度调得过低,以至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而罹患“空调病”。

大暑食单

1.荷叶莲藕粥

材料:新鲜荷叶1 片,莲藕60 克,山楂6 颗,粳米120 克,冰糖30 克。

做法:新鲜荷叶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汤,去叶取汁;莲藕去皮,洗净切丁;山楂洗净,去籽切丁;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荷叶汁中,武火煮沸,加入莲藕丁、山楂丁,文火继续熬煮成粥,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用:清暑降脂。适合因夏季暑热引起头晕恶心、食少腹胀的人群食用。

2.翠衣薄荷清心饮

材料:取西瓜翠衣6 克,莲子心7 枚,薄荷叶3 片。

做法:直接用热水冲泡,稍凉后即可饮用。

功用:清热、解暑、除烦。适合因夏季暑热引起口苦心烦、内热不寐的人群食用。

猜你喜欢

大暑暑热时节
金秋时节正奋进
农事 大暑
大暑
清明时节寄追思
夏季美食知多少
暑 热
冰爽夏日派对
初夏时节要缤纷
好雨知时节
让“暑热宝宝”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