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僖宗避难入蜀时的巴蜀文学生态

2022-11-21孙振涛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蜀中诗云朝廷

孙振涛

(集宁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李唐王朝的统治末年政治腐朽,危机四伏,战乱频仍。唐末各地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所向披靡,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席卷全国、锐不可当,于广明元年十二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值此战火纷飞、乾坤震荡、天下大乱的危亡时刻,以僖宗皇帝为首的李唐王朝匆匆踏上了流亡巴蜀的播迁之路。僖宗朝廷寓蜀四年三川鼎沸,巴蜀大地上中央势力、土著势力、宦官势力、藩镇势力、农民起义等各种矛盾迅速激化,此时的蜀中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

一、唐僖宗入蜀时的川蜀形势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挥师北上,越五岭、下湖南、渡荆襄、过江淮,长驱直入关东洛阳,起义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李唐王朝的镇将戍卒望风而降。

起义军的强大攻势逐渐迫近京都长安,严重威胁到了李唐王朝的存亡。此时,唐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腐朽黑暗气息奄奄,很难有扭转乾坤的振作气象。朝廷大权为宦官田令孜一人独掌,要挟皇帝为所欲为目无君上。随着前方战事的不断恶化,广明元年十二月田令孜“帅神策兵五百奉帝自金光门出,惟福、穆、泽、寿四王及妃嫔数人从行,百官皆莫知之。”①李唐王朝走向了逃难巴蜀的漫长流亡之路,而且“奔驰昼夜不息,从官多不能及”。

僖宗皇帝一行长途跋涉到达成都,流亡寓蜀的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巴蜀域外势力诸如兵卒将帅、北司宦官、南衙宰臣,以及奔避逃难的仕宦文人、黎民稚子、妇孺宫嫔、释道方外各色人等,纷纷沿着朝廷的流亡路线来到西南边陲的天府之国。再加上剑南地区藩镇跋扈、攻伐不息,土、客势力厚此薄彼殊死较量,川南挥戈峡谷称兵之农民起义烈火燃烧,这一时期蜀中形势显得颇为复杂动荡。朝廷寓蜀期间的外来势力十分强大,据史书记载:“田令孜在蜀募新军五十四都,每都千人,分隶两神策,为十军以统之,又南牙、北司官共万余员。”②上万人涌入西南都会成都,其人员的成分构成颇为复杂,主要是以军队将卒居于大宗。此外,避难蜀中的北司宦官和南衙百官的数量也很庞大,据《资治通鉴》记载:“群臣追从车驾者稍稍集成都,南北司朝者近二百人。”③

寓蜀朝廷被田令孜和陈敬瑄弟兄牢牢掌控,一方为中央宦官势力的集大成者,另一方为川蜀地方藩镇势力的不二人选。田、陈联手主政不仅在迫害南衙百官、打压地方土著豪强方面不遗余力,而且在鲸吞和豪夺东川藩镇方面也绝不手软。中央朝廷寓蜀期间,东、西两川不断交恶,两大节度藩镇常年火并混战,从而导致川蜀地区动荡不宁的局面难以改观。

以僖宗皇帝为首的中央小朝廷寓蜀四年各项开支庞大浩繁,统治当局加紧对川蜀地区的盘剥压榨,很快将矛盾激化,爆发了川南地区的阡能起义和巴东地区的韩秀昇起义。流亡朝廷进驻成都后大肆搜刮,激化了蜀中本已尖锐的矛盾。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流亡朝廷寓蜀一年有余,在邛州爆发了阡能起义,罗浑擎、句胡僧、罗夫子聚众数千响应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锐不可当,史书记载其“众至万人,立部伍,署职级,横行邛、雅二州间,攻陷城邑,所过涂地。先是,蜀中少盗贼,自是纷纷竞起,州县不能制。”④起义军由邛州进入眉州进而迫进成都,严重影响到了流亡小朝廷的存亡覆灭。田、陈弟兄在派出杨行迁招讨不利情况下,紧急派出心腹将领高仁厚出兵镇压最终将起义军扑灭。大约在阡能起义稍后,韩秀昇起兵于巴东涪州。韩秀昇、屈行从率领起义军转战巴东截断了峡口入蜀的交通命脉,江淮贡赋几乎全靠这条水路运送,扼荆蜀要道意义重大,不仅江淮贡赋为起义军所阻百官无俸,而且“王命”不通江南,唐王朝即将彻底崩盘,几乎要置流亡朝廷于死地。田、陈弟兄在连吃败仗的情况下,派出高仁厚前去进剿最后将起义军镇压。

唐末黄巢之乱爆发,中央朝廷仓皇逃奔入蜀避难,李唐王朝“寓蜀”期间三川不宁,巴蜀震荡,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川蜀地区文人的聚合生态和文学创作。

二、朝廷“寓蜀”时南衙宰辅之聚合生态与文学创作

黄巢之乱后銮舆幸蜀,许多朝中阁僚在得知皇帝入蜀的消息后,从长安乱军中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成都行在。僖宗小朝廷寓蜀四年多,南衙阁僚的文人士大夫们在蜀中的聚合生态和文学创作在唐末文学史上自成段落、自具特色。

宦官田令孜挟持唐僖宗入蜀避难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只有福王、穆王、泽王、寿王及少数的妃嫔随驾从行,百官不知。朝中百官死于黄巢乱军中的不计其数,少数官员在得知銮舆逃奔入蜀的消息后才陆续到达朝廷在蜀中的行在兴元、成都。如河间人张濬“黄巢逼潼关,濬避乱商山。上幸兴元,道中无供顿,汉阴令李康以骡负糗粮数百驮献之,从行军士始得食。上问康:‘卿为县令,何能如是?’对曰:‘臣不及此,乃张濬员外教臣。’上召濬诣行在,拜兵部郎中。”⑤凤翔府节度使郑畋“遣其子凝绩诣行在,凝绩追及上于汉州”⑥;郑畋本人亦缘自部下李昌言率兵叛乱“乃以留务委之,即日西赴行在”⑦。关于黄巢乱后长安百官冒死逃奔蜀中行在的艰辛经历,蜀中文人孟昭图《请对不召极谏疏》一针见血地指出:“昔日西幸,不告南司。故宰相御史中丞京兆尹悉碎於贼,唯两军中尉以扈乘舆得全。今百官之在者,率冒重险出百死者也。”⑧

寓蜀朝廷党同伐异南衙北司同室抄戈,南衙宰臣与北司宦阉之间两大集团清浊异流、殊死倾轧旧习不改。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正月,流亡朝廷刚到成都站稳脚跟,权阉田令孜召集行在百官朝贵宴会。宰辅张濬耻于宴席之上当众致酒答谢田令孜,于是“乃先谒令孜,谢酒。及宾客毕集,令孜言曰:‘令孜与张郎中清浊异流,尝蒙中外,既虑玷辱,何惮改更,今日于隐处谢酒则又不可。’”⑨田令孜此言一出,张濬又惊又怕以至于“惭惧无所容”。又,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武宁节度使时溥食物中毒,怀疑此事为节度判官李凝古所为,将其杀死。李凝古的父亲李损此时在成都行在担任右散骑常侍一职,时溥向朝廷诬奏李凝古与其父李损同谋加害,向田令孜行贿要求严办,此事激起了南衙和北司之间的殊死较量。据《资治通鉴》记载,“田令孜受溥赂,令御史台鞠之。侍御史王华为损论冤,令孜矫诏移损下神策狱,华拒而不遣。萧遘奏:‘李凝古行毒,事出暧昧,已为溥所杀,父损相别数年,声问不通,安得诬以同谋!溥恃功乱法,陵蔑朝廷,欲杀天子侍臣;若徇其欲,行及臣辈,朝廷何以自立!’由是损得免死,归田里。”⑩可见,南衙与北司之间的较量只不过以南衙宰辅的略胜一筹而告终,此次博弈意义重大,“时令孜专权,群臣莫敢忤视,惟遘屡与争辩,朝廷倚之”⑪。此外,田令孜在对待土、客军卒方面厚此薄彼赏罚不公,最终酿成了土著“黄头军”郭琪兵变事件,南衙宰辅与北司宦官之间又一场殊死较量随即展开。此次激烈交锋以左拾遗孟昭图上书朝廷《请对不召极谏疏》怒斥权阉拉开序幕,以田令孜摒弃书奏不报矫诏贬官孟昭图嘉州司户而途中加害蟆颐津告终。此次较量北司完胜南衙败绩,南衙宰辅闻者气塞而不敢言,从此忍气吞声屈服于宦官集团的嚣张跋扈。

寓蜀朝廷中的南衙宰辅们不仅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具有多方面的才华。蜀中的随驾宰辅人才济济,诸如文馆大学士王铎“名高嵩华,量等沧溟,情田洞开,心地无滞”⑫;左仆射平章事萧遘“笔海压淮湖之浪,学山凌衡霍之峰。天植国桢,文滋相业”;吏部尚书平章事韦昭度“穷训典以立心,正风正雅。调盐梅以味道,肥国肥家”⑬;兵部尚书平章事裴澈“银汉横空而高朗,玉绳垂象之英华。学川则四渎波澜,书林则五松烟雨”⑭。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正月,流亡朝廷初至成都“时百官未集,乏人草制,右拾遗乐朋龟谒田令孜而拜之,由是擢为翰林学士”⑮。乐朋龟擅长文书诰命之类的应用文写作,蜀中朝廷一些政令诰命大多出自该人之手,如《萧遘判度支制》《王铎宏文馆大学士等制》《王铎中书令诸道行营都统权知义成军节度使制》《赐陈敬瑄太尉铁券文》《西川青羊宫碑铭》等。又,太子少傅郑畋文韬武略兼备,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淮南节度使高骈上书朝廷出言不逊攘袂大诟,僖宗皇帝命郑畋起草诏书切责之。郑畋《切责高骈诏》云:“自黄巢肆毒咸京,卿并不离隋苑。岂金陵苑水,能遮鹅鹳之雄;风伯雨师,终阻帆樯之利。自闻归止,宁免郁陶。卿既安住芜城,郑畋以春初入觐。遂命上相,亲领师徒。因落卿都统之名,固亦不乖事例,仍加封实,贵表优恩。何乃疑忿太深,指陈过当。移时省读,深用震嗟……卿落一都统,何足介怀。况天步未倾,皇纲尚整。三灵不昧,百度犹存。但守君臣之轨仪,正上下之名分。宜遵教约,未可隳凌。”⑯

南衙宰辅们对远涉巴山蜀水的入蜀经历和蜀中政局的震荡波动感同身受,其文学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如随驾宰臣兵部侍郎、判度支同平章事萧遘,对别是一方天地的巴蜀风光和景物有着特别惊奇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其《春诗》诗云:“南国韶光早,春风送腊来。水堤烟报柳,山寺雪惊梅。练色浦江晚,潮声逐渚回。青旗问沽酒,何处拨寒醅。”⑰诗歌描写蜀中的烟柳画桥、山寺雪梅、锦浦潮声、沽酒青旗,自有与中原地区风物之美相区别的感慨情愫自然流露。又,萧遘《成都》诗云:“月晓已开花市合,江平偏见竹簰多。好教载取芳菲树,剩照岷天瑟瑟波。”⑱诗中对锦里成都的花市、芳树、竹簰、岷山、绿波、晓月之景物描写细腻,着墨颇多。又,侍中王铎奔避入蜀途径利州时,专门前去梓潼县的张恶子庙参拜游赏。王铎《谒梓潼张恶子庙》诗云:“盛唐圣主解青萍,欲振新封济顺名。夜雨龙抛三尺匣,春云凤入九重城。剑门喜气随雷动,玉垒韶光待贼平。惟报关东诸将相,柱天功业赖阴兵。”⑲张恶子即梓潼君,又称张亚子,张恶子为传说中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的尊神。张恶子庙在唐代利州梓潼县七曲山,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入蜀避难途经此地时举行了隆重祭祀,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黄巢起义爆发后,唐僖宗入蜀避难途经七曲山时也亲自祭祀梓潼神君,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萧遘寓蜀时曾写有和诗一首赠与王铎,其《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诗云:“青骨祀吴谁让德,紫华居越亦知名。未闻一剑传唐主,长拥千山护蜀城。斩马威棱应扫荡,截蛟锋刃俟升平。酂侯为国亲箫鼓,堂上神筹更布兵。”⑳南衙宰辅对寓蜀朝廷的政局变动感同身受,在其文学创作过程中对此多有反映。如中和元年的土著“黄头军”叛乱,左拾遗孟昭图《请对不召极谏疏》对此次兵变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危害有着精辟的论述。又,中和二年的邛州阡能及涪州韩秀生峡口起义及覆灭事件,乐朋龟《赐陈敬瑄太尉铁券文》对此事略有提及,该文言不由衷地谄媚陈敬瑄蜀中的文治武功,吹嘘陈敬瑄“戮阡能疾如剪草,除秀昇易若焚巢。不让武侯之勋,无愧文翁之化。”㉑又,蜀中的南衙臣僚对左拾遗孟昭图的遇害事件痛心疾首,其文学作品对该事件特别关注。如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裴澈《吊孟昭图》诗云:“一章何罪死何名,投水惟君与屈平。从此蜀江烟月夜,杜鹃应作两般声。”㉒

三、蜀中科举考试之举子文人聚合生态与文学创作

蜀中开科取士的政治举措,吸引着全国文人热切关注的目光。这些入蜀应试的文人举子,怀着致君尧舜、济世救民崇高理想和实现一己功名富贵的炽热渴望奔走往返在巴蜀古道之上,遂构成了蜀中文坛上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僖宗朝廷在成都行在驻足流寓时,曾放榜前科进士一次举行正式科举考试两次。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朝廷在长安举行科举考试,当时卢渥知贡举“帖经后,黄巢犯阙,天子幸蜀。韦昭度侍郎于蜀代放十二人”㉓。黄巢“犯阙”的时间为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僖宗小朝廷于广明二年即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的正月到达成都行在,韦昭度只不过是代为放榜前科进士,此年的寓蜀朝廷并未举行科举考试。据《登科记考》记载,韦昭度放榜十二人中可考者仅有于棁、黄郁和李端三人,续赐进士及第二人王彦昌、杜昇。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寓蜀朝廷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据《登科记考》记载,此次考试由礼部侍郎归仁绍知贡举,放进士及第二十八人,可考者有杨注、裴廷裕、卢尚卿、程贺和秦韬玉五人。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蜀中朝廷举行第二次科举考试时,由礼部侍郎夏侯潭知贡举放进士及第三十人,仅有崔昭纬和刘崇谟二人可考。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蜀中停考,中和五年(公元885年)三月丁卯銮舆回到长安改元光启,本年亦停考。

域外文人在蜀中参加科举考试时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如文人裴廷裕学植素深、才思敏捷、文锋甚锐,在当时享有“下水船”之美誉。裴廷裕中和二年在蜀中应举及第,好人李搏写有《贺裴廷裕蜀中登第》以示祝贺,该诗云:“铜梁千里曙云开,仙箓新从紫府来。天上已张新羽翼,世间无复旧尘埃。嘉祯果中君平卜,贺喜须斟卓氏杯。应笑戎藩刀笔吏,至今泥滓曝鱼鳃。”㉔同时,李搏又写有诗歌《复谑廷裕》赠与裴廷裕,该诗云:“曾随风水化凡鳞,安上门前一字新。闻道蜀江风景好,不知何似杏园春。”㉕李搏在诗中询问好友成都的风物之美与长安相比如何?裴廷裕赋诗一首《蜀中登第答李搏六韵》与之唱和,该诗云:“何劳问我成都事,亦报君知便纳降。蜀柳笼堤烟矗矗,海棠当户燕双双。富春不并穷师子,濯锦全胜旱曲江。高卷绛纱扬氏宅,半垂红袖薛涛窗。浣花泛鹢诗千首,静众寻梅酒百缸。若说弦歌与风景,主人兼是碧油幢。”㉖裴廷裕认为,蜀中风景诸如烟柳、海棠、锦波、画舫、燕燕,蜀中胜迹扬雄宅、薛涛窗、净众寺、狮子门,与长安杏园的美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又,中和年间文人张曙和崔昭维同时赴都参加科举考试,张曙落第崔昭维高中状元。张曙赋诗一首祝贺好友,其《下第戏状元崔昭纬》诗云:“千里江山陪骥尾,五更风水失龙鳞。昨夜浣花溪上雨,绿杨芳草为何人。”㉗

唐僖宗中和年间,许多域外文人入蜀参加科举时并非都能金榜题名如愿以偿,他们有的落第后失意离蜀,有的漫游蜀中滞留不归。如泉州蒲田人黄滔,中和年间入蜀应试落第怅惘北归,其诗歌《退居》云“惆怅西川举,戎装度剑门”,㉘应是落第北归途经剑南关时所作。诗人黄滔入蜀应举时对“谒帝逢移国,投文值用兵”(《壬癸岁书情》)国难时事感慨良多。同时对中和四年寓蜀朝廷科举停考一事颇为不满,在其诗歌作品《别友人》自云:“大朝多事还停举,故国经荒未有家。”㉙又,浙江富阳人崔涂于中和二年入蜀应举,落第后滞蜀不归。崔涂怅惘失意漫游蜀中,其《蜀城春》诗云:“天涯憔悴身,一望一沾巾。在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怀才皆得路,失计自伤春。清镜不能照,鬓毛愁更新。”㉚诗人崔涂在成都的诗歌创作还有《题净众寺古松》,游历梓州时创作了《秋宿鹤林寺》,来到嘉州时创作了《秋日犍为道中》,漫游巴东时创作了诗歌作品《巫山旅别》和《巴山道中除夜书怀》。诗人崔涂寓蜀三年,直到光启元年出峡东归,《海棠图》诗云:“海棠花底三年客,……始惭虚到蜀城来。”㉛又,京兆长安人李洞黄巢之乱后避难入蜀,诗人流落川北龙州时创作诗歌作品《龙州送人赴举》。李洞中和二年或三年蜀中应举不第,于中和四年蜀中科举停考时流落东蜀创作了《东川高仆射》《寄东蜀幕中友》《江峡寇乱寄怀吟僧》等诗歌作品。又,袁州人诗人郑谷在黄巢之乱爆发后流寓蜀中,诗人于中和三年参加科举考试不幸落第,其《蜀中春日》诗云“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寞未是探花人。”㉜郑谷科举失利怅恨东归,沿长江水道东出蜀门时创作了诗歌作品《巴江》和《峡中二首》。诗人王驾入蜀应举不第,好友郑谷赋诗一首《送进士王驾下第归蒲中》相赠。郑谷在诗歌题目下自注“时行朝在西蜀”,诗云:“失意离愁春不知,到家时是落花时。孤单取事休言命,早晚逢人苦爱诗。度塞风沙归路远,傍河桑柘旧居移。应嗟我又巴江去,游子悠悠听子规。”㉝

四、结语

综上,唐末季世中原残破、天下大乱,许多朝中阁僚追随着唐僖宗播迁流亡的足迹纷纷选择入蜀避难。唐僖宗寓蜀期间,南衙阁僚主宰文坛自成群落。寓蜀朝廷中和年间两次开科取士,朝廷此举吸引着各地文人热情关注的目光。蜀中科举考试,对巴蜀文坛的生成态势和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唐僖宗入蜀,不仅将川蜀地区的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而且还造成人口大量迁徙和文学板块的重组。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⑪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岳麓书社1990年版,分别引自第407页,第437页,第410页,第416页,第409页,第409页,第415页,第415页,第429页,第429页,第409页。

⑧⑫⑬⑭⑯㉑〔清〕董诰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分别引自第8653页,第8565页,第8543页,第8573页,第7077页,第8566页。

⑰⑱⑲⑳㉒㉔㉕㉖㉗㉘㉙㉚㉛林德保、李俊、倪文杰,《详注全唐诗》,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分别引自第2344页,第2344页,第2180页,第2344页,第2345页,第2637页,第2637页,第2729页,第2734页,第2787页,第2789页,第2682页,第2686页。

㉓周勋初,《唐语林校证》,中和书局1987年版,第838页。

㉜㉝赵昌平、黄明,《郑谷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分别引自第303页,第323页。

猜你喜欢

蜀中诗云朝廷
蜀中南朝造像发现记
蜀中九日
On Edith Wharton’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IV诗云》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浣花笺上月下柳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处心积虑”的统一之战
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