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2022-11-21王军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门类学科理论

王军

(集宁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在2011年3月8日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将艺术学升格为第13个学科门类之后,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焦点所在。由于对艺术学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来自各个学科,有研究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学科学者,甚至研究自然科学的研究者都参与到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中来,导致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中的自说自话现象。尤其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命名问题、艺术学理论与各门类艺术理论的关系问题、艺术学理论的知识依据问题、艺术学理论学科专业建设问题、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路径与指向等问题上争议较多,难以达成共识。虽然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这五个方面中的某个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具体分析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边界、学科特征和学科方法,但是并没有从学科整体的角度探讨艺术学理论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五个具有前后联系的问题出发,解决当前艺术学理论研究中的困惑。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个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命名问题

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命名问题上,学者们认为“艺术学理论”这个名称有点不伦不类,认为它“名不正,言不顺”。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导师李倍雷教授在《关于“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命名的思考》一文中建议把“艺术学理论”更名为“艺术理论学”“理论艺术学”或“艺理学”,理由是“学科名称通常惯例是‘学’的词语置于‘主体’词之后,表示的是学科类别系统的知识体系,但‘艺术学理论’却将‘学’置于学科‘主体’名称的中间,不伦不类。这是造成人们对这个学科认识较为混乱的原因之一。”[1]该文指出“艺术学理论”实际上是原来文学门类下二级学科“艺术学”升级的结果,“艺术学理论”的命名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是缺乏学理依据的。在现有的第13个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置了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除了美术学、设计学符合学理之外,其它三个一级学科的设置都是强行合并的结果,是不符合学理的,如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它们都有不同的本质特征,强行合在一起感觉比较怪异。艺术学理论则为了避免与大的学科门类“艺术学”重名,在其后面加了“理论”两个字以示区别,这样一来导致了人们在艺术学理论学科认识上的误区,究竟什么是艺术学理论呢?艺术学与艺术学理论有什么区别呢?很显然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名称是一个有缺陷的命名,“更准确地说,‘艺术学理论’这个‘词语性’的概念名称,无法准确地描述出该学科性质和特征,无法体现一个学科的命名……‘艺术学理论’还不如原来的‘艺术学’更像一个学科命名。”[1]概言之,艺术学理论的命名没有学理依据,不符合“某某学”的学科命名惯例,导致研究者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模糊认识,应该在“‘艺术理论’后置于标志学科的“学”字,表示了‘艺术理论学’这个学科类别系统知识体系,既符合常规惯例的学科概念名称的命名,又显示了学科的边界与范畴,”[1]同时也避免产生与大的学科门类“艺术学”同名的苦恼,而且“艺术理论学”更像是一个学科的名称。无独有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导师梁玖也表达了同样的见解,在《“艺理学”作为艺术学中的一个学科名称》一文中“主张将艺术学门类中现有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名称,更名为‘艺理学’。”[2]作为师出同门的两位学者,我想应该对此问题有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随后浙江音乐学院教授、现为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博士生导师的李荣有在《也谈“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命名问题》一文中指出,“当下无论是已经启用的‘艺术学理论’,还是无奈之下的‘艺术理论学’‘理论艺术学’和‘艺理学’等名称,均无法完美无缺地表达这个一级学科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唯独回归到‘艺术学’这三个字,才是一个合情合理、名正言顺、尽善尽美的选择,因为其不仅完全符合上述学科命名的基本原则,而且全面涵盖了这个学科的定位、属性和基本特征。”[3]另外,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导师赵奎英在《艺术学理论的名称、对象、边界与谱系》一文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见,要为艺术学理论学科“正名”,只不过“主张把学科门类更名为‘艺术’,把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更名为‘艺术学’。”[4]这表面上看与李倍雷教授、梁玖教授的理解不一样,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寻求艺术学理论学科命名的学理依据,表达自己对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一般”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艺术学理论”这个名称确实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也没有学理依据。艺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国内一般把它追溯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德国,认为它最初来自德文Kunstwissenschaft一词,美术史家康拉德·费德勒被视为“艺术学之祖”,他认为艺术与美不同,艺术研究应该与美学研究区分开来,应当创立专门研究艺术的学科。随后德国美学家和心理学家马克斯·德苏瓦尔在1906年出版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提出“艺术学”或“一般艺术学”概念,认为“美学并没有包罗一切我们总称为艺术的那些人类创造活动的内容与目标”,应该对艺术作纯粹理论性的思考,即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艺术学”一词的西方源头,只是我们在艺术学门类升级后变成了艺术学理论,但其研究的对象则是沿袭了西方学者的理解,没有我们自己的解释。

二、艺术学理论与门类艺术理论的关系问题

张道一先生在《艺术原理述要》一文中指出“艺术是个统称”。[5]他把艺术比作水果,并引用黑格尔的话说“我们当然能吃樱桃和李子,但是不能吃水果,因为还没有人吃过抽象的水果”,明确指出了人们在实际研究中对“艺术”一词使用的乱象。毫无疑问,艺术学理论应该涵括所有具体的门类艺术理论,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只见过具体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电影、音乐、舞蹈、戏剧等,并没有见过整体的艺术或一般的艺术。一些研究者由于缺少从理论的高度把握艺术的概念,导致在艺术学升级为学科门类后,艺术学理论与门类艺术理论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认识上的难题。

目前学界大概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意见认为只有具体的门类艺术理论,并不存在艺术学理论,或者说是一般的艺术理论、整体的艺术理论。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看法,持这种看法的学者大多是各门类艺术的研究者,理由是只有具体的美术理论、音乐理论、电影理论、戏剧理论,并没有普通的艺术理论或一般的艺术理论。梁玖教授在《“艺术教育”专业博士生的学术责任》一文中举了一个例子:在2016年5月中旬的一天,北京某大学在举行音乐学博士招生考试的时候,一位考生拿到考题后埋怨题太难了,说到“这是出的什么呀?你们出题太难了,我哪里会呀,我可不会。这些应该是那些搞理论的人做,让那些搞理论的也来唱两嗓子看看……”[6]从这位考生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研究门类艺术出生的人重视其门类艺术的技巧性知识,而忽视其门类艺术的理论性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看作是两个不相关的知识,且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认识非常模糊。持这种看法的人,在当今的艺术界应该大有人在。殊不知,理论和实践不是彼此孤立的、单独的存在,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了“孔子学鼓琴于师襄”的故事,表明对艺术的技能与技巧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技巧去体现事物背后的道理。可惜的是,很多门类艺术的学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笔者认为这也是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当代文艺“有高原没高峰”现象的原因之一吧!

第二种意见认为,虽然我们见到的大多是具体的各门类艺术理论,但具体的艺术理论需要从特殊上升到一般,需要从整体上研究艺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哲学、美学和文学等学科门类进入艺术学领域的研究者,他们从各自的学科特点和学科背景出发,来理解和阐释艺术学理论。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导师王一川在《艺术学门下需要艺术学理论吗?》一文中明确指出,“艺术学理论被视为一种跨越于具体艺术种类理论(即音乐理论、舞蹈理论、戏剧理论、电影理论、电视艺术理论、美术理论、设计理论、文学理论、建筑艺术理论)之上的具有普遍性的艺术理论。”[7]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导师凌继尧在《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的设置》一文中认为,“艺术理论和门类艺术理论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门类艺术理论研究某一种门类艺术的特殊问题,而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艺术一般,或者艺术普遍。”[8]从两位学者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学理论与各门类艺术理论有不同的知识范畴,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不一样,但是进行艺术学理论研究必须要以各门类艺术理论作为基础,否则缺乏艺术实践经验,容易从概念到概念,形成空对空的局面,再加上现有的有影响力的艺术学理论研究成果不多,容易造成认识上的错觉。

第三种看法是综合前面两种看法,认为门类艺术理论包含在艺术学理论之中,不管是研究具体的音乐理论还是绘画理论,只要是艺术学门类下的理论性研究,都可以看作艺术学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彭锋在《艺术学理论的机遇与挑战》一文中指出,“艺术学理论就是关于各种艺术的理论研究。只要是有关艺术的研究而不是创作,就可以归入艺术学理论的学科之中。”[9]很明显,艺术学理论研究在彭锋看来可以分为一般艺术理论研究和各门类艺术理论研究,且理论与创作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现有的艺术学门类下的五个一级学科,除艺术学理论之外,其它四个一级学科下都有研究各自门类的理论性学科。如美术学一级学科下有美术学二级学科,这个美术学二级学科是研究和考察美术创作、美术作品、美术欣赏和美术活动的理论性学科。如果把各门类艺术的理论性学科放到艺术学理论学科下,将会扩大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范围,否则艺术学理论学科会面临研究范围过窄的问题和与门类艺术理论交叉的问题,但这样处理艺术学理论的构想能否实现,有待观察。

综上所述,对艺术学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其来源非常复杂,大致有三类:一是来自哲学、美学和文学等方面的学者;二是来自美术、音乐、舞蹈、电影和戏剧等门类艺术学方面的学者;三是来自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跨学科方面的学者。这些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和阐释艺术学理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一般艺术学理论是否存在,如何进行研究?一般艺术学理论与各门类艺术学理论之间是否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各门类艺术理论与创作之间有何联系?这些问题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怎么认识和研究艺术的问题。

三、艺术学理论的知识依据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艺术学理论”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学科领域。自艺术学从文学中独立出来以后,就不断在寻找自己的学科定位。在当代学术界,艺术学理论就像一个筐,什么知识都可以往里面装,各个学科的学者都想在艺术学理论学科里面跑马圈地。这样一来,我们势必要对艺术学理论的边界进行研究定位,看看艺术学理论究竟应该研究什么。换句话说,对艺术学理论进行定位的目的是解决在其研究中所面对的现实困厄和窘境。近百年来,艺术学在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等各方面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领地,但艺术学理论却在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有的高校艺术学理论博士点设置在文学院、哲学院;有的艺术学理论博士生在开题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学理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除学术界自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主要是由于艺术学理论的“居间性”造成的。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导师周宪在《艺术理论的三个问题》一文中讲到艺术理论介于美学和门类艺术理论之间的居间性造成了艺术学理论的不确定性和非自主性。艺术学理论上有美学,下有各门类艺术理论,处在二者的中间,容易被二者所“殖民”。[10]由这种思路展开,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这是否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划界指明了方向?“居间性”的思维是否是艺术学理论的优势,向上可以采用逻辑思辨的方法进行归纳概括,向下可以对具体门类艺术进行实证研究?

从现实情况来看,毫无疑问,艺术学理论应该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介于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东北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导师宋伟、谢纳在《人文—理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两个基本性向》一文中指出,“艺术学理论是艺术学门类中最具人文性和理论性的基础理论学科。”[11]从人文性的角度去理解艺术学或艺术学理论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文学科是个综合性的学科,包括人的兴趣、情感、信仰、道德、审美、思想等各个方面,是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交叉综合。我们知道艺术是人类智慧活动的结晶,西方自1746年由法国人夏尔·巴托在《归于单一原则的美的艺术》的著作中,确立了以美为标准的现代艺术系统,把“美的艺术”观念推广开来。随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是可能的”,[12]从“美是无利害的快感”角度来看艺术作品,艺术家从手艺人变成受人崇拜的创造性天才。在康德美学的旗帜下,西方艺术理论逐步走上了探讨艺术自律的道路,艺术作品被视为形式与质料的结合,“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对当时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这种知识系统作为艺术学理论的知识依据的话,形式主义的艺术理论无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形式主义排除了人种、历史、社会、经济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只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技巧和语言特征,可以说是对“眼睛”的研究。形式分析是风格研究的基础,是讨论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流派的基础。瑞士艺术史家沃尔夫林在艺术史研究中建构了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提出经典的五对风格概念来分析艺术作品,以建构他的艺术史叙事;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来概括他的艺术理论。这些都表明,艺术史家和艺术理论家们思考的方向是充满人文性的,有自己的逻辑和规范,从形式风格的角度研究艺术是一种审美的形而上学。

虽然对艺术作品进行风格分析十分重要,但风格分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预先带着设置好的标准去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艺术作品,降低了艺术的丰富性及可能性。这样导致艺术理论研究必然从自律走向他律,即认为艺术的发展是艺术之外的因素决定的,但艺术是在受到怎样的外力向前运动的则说法不一。西方自语言学转向后,本体论哲学与认识论哲学向语言论哲学转向,语言被看成是社会和文化的决定因素,艺术被解释成意识形态的载体。如卢卡奇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相信马克思的现实主义,认为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不可能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豪泽尔接受了卢卡奇的“总体性”观念,以“整体性”的视角来看待艺术,在《艺术社会史》专著中通过对不同阶级的审美趣味的讨论,将艺术家与作者所属的社会阶层与其所喜好的艺术品对应起来,建构他的艺术社会史叙述,开辟了一条将艺术品和社会历史进行整体处理的艺术史研究新路径。

上个世纪80年代后,西方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开始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在艺术学界进行“新艺术史”方面的研究,从阶级、性别、种族等特定的角度,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分析之前艺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实,艺术和社会学是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艺术在中国不是什么新鲜事,1949年建国后我们一直在文化艺术领域对艺术进行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改革开放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同性恋理论引进到国内,在艺术学理论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改变了人们从传统审美的角度看待艺术和解释艺术的想法。大批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出身的学者加入到艺术学理论研究领域,从艺术的外部来研究艺术,将艺术赞助、艺术展览、艺术收藏、艺术市场等问题纳入到研究中来,重新阐释艺术作品如何与它的社会环境发生关系,如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的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就反映出艺术研究领域的新变化。当前我国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主要涉及艺术学、美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注重学生总体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既“懂艺术”又“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艺术学理论这个一级学科涉及到多个艺术门类,是对各门类艺术进行整体研究的学科。根据这个原则,对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是多学科的、综合的、交叉性的研究,其知识来源主要是人文和社会科学两大方面,当然自然科学在以后的研究中也会提上研究日程。这些无疑都表明了艺术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如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总之,艺术学理论学科天然具有某种张力,能对新知识作出某种反应,仅仅从某个方面进行研究是不够的。

四、艺术学理论研究中的路径和方法问题

作为一个一般性、综合性、整体性的学科,艺术学理论具有很重要的学科地位,虽然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点居艺术学门类中各学科的首位,但在各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受到重视。到底什么是艺术学理论,怎样进行艺术学理论研究,一直没有说清楚,没有取得共识。原因在于艺术学理论研究成果不多,研究中没有明确的研究路径和指向,程式化、教条化的因素居多,未能真正理解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路径和方法。路径和方法关系到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会影响研究的性质和品格,直接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那什么是方法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就是工具,也就是“器”,就像遇到河我们要搭桥才能过河一样。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一般方法,二是特殊方法,三是个别方法。一般方法是普遍的方法,具有很高的概括力和普适性,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等;特殊方法是每门学科中具体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西方美术史研究中所采用的形式主义方法、图像学方法、文化情境方法等,在不同的方法观照下西方美术史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个别方法是针对个别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不具有普遍性。

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对艺术学理论方法的研究是艺术学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明确了艺术学理论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从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可以采用思辨的、逻辑的、理性的研究方法,也可以采用经验的、体验的、感悟的研究方法,还可以采用交叉的、比较的研究方法,概括地说,有哲学与美学方法、社会学与心理学方法、交叉比较方法。

哲学与美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是一种从哲学角度对艺术展开逻辑思辨的研究方法,通过运用一般世界观对艺术现象进行宏观考察和哲学研究。如黑格尔在其《美学》一书中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其从唯心主义世界观出发,运用辩证的、逻辑的哲学美学方法去揭示美的自由本质,把艺术看作人的精神产品,人才是艺术的主体。黑格尔的《美学》在当代学术界被认为是艺术史的典范之作,就是因为他从“艺术一般”的研究角度出发来建立他的艺术哲学体系。“艺术一般”借助哲学的力量观察艺术现象,从高处鸟瞰艺术的一般发展过程,给艺术以确定性的解说,这对国内学术界某些反对艺术学理论升级为一级学科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社会学与心理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从艺术事实出发,用实证的方法而不是思辨的方法解释艺术,是对哲学与美学方法的反拨。艺术社会学首先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借用社会学的知识范畴来研究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法国著名艺术史家丹纳的《艺术哲学》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把时代、种族、环境三大因素看作艺术生成和发展的动力,通过收集各种材料,用经验主义的方法去证明他的艺术认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艺术心理学把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一书的绪论中引用马克思·J·弗里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中的一段话:“艺术是心灵之事,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它可能涉及其他领域,但是,属于心理学范畴则永远不会改变。”[13]很明显,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家内在的直觉、意识、表现、知觉等这些心灵现象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艺术的世界是心灵的世界,强调艺术家的作用。应该说艺术社会学与艺术心理学是艺术学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

交叉比较方法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持开放的跨文化视野,对全球艺术现象进行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跨门类研究,找出各自不同的艺术规律,更好地认识自己。比较艺术学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就有学者提出来了,如李心峰在《比较艺术学:现状与课题》《比较艺术学的功能与视界》《现代艺术学:对话、比较与学科体系》等一系列论文中对比较艺术学进行了论证。另外他在《元艺术学》专著中也论及了比较艺术学,认为我国艺术理论落后的原因“在于缺乏综合性的研究,广泛存在的都是孤立性的、局部性的以及实证性的研究”,[14]要加强比较艺术学的综合性研究。如果说任何从单一学科出发研究艺术,只能是对作为整体的艺术世界一个方面的研究,它对艺术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盲点,引入多种多样的学科理论就开启了艺术学理论研究新的空间,但同时也对研究比较艺术学的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面对同一个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相反的结论,这是因为研究方法的不同,导致了对同一个艺术作品的不同理解。可以说,艺术学理论研究观点的生成伴随着一种新的方法的诞生。进入21世纪后,艺术学理论方法论问题将会成为艺术学研究中首先考虑的问题。

五、艺术学理论学科专业建设问题

目前,艺术学门类下有五个一级学科。在学科建设上,除艺术学理论学科争议比较大之外,其它四个一级学科由于学科指向性比较明确,没有过多地引起学者们的争议。从学科历史的角度看,艺术学理论是原来文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艺术学。最初的艺术学一级学科是在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在文学门类下新增了艺术学这个一级学科,且在其下设置了18个专业方向,即0503艺术学,下设050301音乐学、050302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050303音乐表演艺术、050304美术学、050305绘画艺术、050306雕塑艺术、050307工艺美术学、050308工艺美术设计、050309环境艺术、050310戏剧学、050311戏剧、电影文学、050312导演艺术及表演艺术、050313舞台美术及技术、050314电影历史及理论、050315电影艺术及技术、050316舞蹈历史及理论、0503S1工业造型艺术、0503S2乐器修造艺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修订后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18个专业方向缩减为8个,即0504艺术学,下设050401艺术学、050402音乐学、050403美术学、050404设计艺术学、050405戏剧戏曲学、050406电影学、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8舞蹈学。这个目录比1990年的目录更加精简,为艺术学升门后的一级学科设置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就是二级学科0504艺术学下面出现了与其同名的050401艺术学专业方向。在2011年艺术学升门后,艺术学门类下设置了5个一级学科,即1301艺术学理论、1302音乐与舞蹈学、1303戏剧与影视学、1304美术学、1305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为了避免与大的学科门类艺术学重名,就把二级学科艺术学改成了艺术学理论,其原因在前文已经阐述过,这里不再重复。

通过对艺术学学科的历史回顾,明白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科性质,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在2013年编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描述:“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是艺术学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旨在研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其研究方法是将艺术作为一个整体,侧重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各门艺术之间的关联,揭示艺术的规律和本质特征,构建涵盖各门艺术普遍规律的理论体系。”[15]在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可设置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艺术理论以及艺术跨学科研究等专业方向。在这几个专业方向中,艺术史专业容易引起学者们的争议。这是因为常见的只有美术史、音乐史、戏剧史、电影史、舞蹈史等各门类艺术史,没有一般的艺术史。长期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设置上并没有设置艺术史学科专业,艺术与美术概论混用,具体门类艺术史研究替代了艺术史研究。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公布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包括清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8家高等学校申报的“艺术史论”专业通过审核,至此“艺术史论”专业出现在艺术学理论学科下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打破了艺术学理论学科只有研究生、博士生的局面,夯实了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基础,对未来整个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究竟什么是艺术史?艺术史是不是以历史朝代为线索,研究该时期的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工艺美术等各门类艺术的历史,综合形成一部各门类艺术的拼盘体?既然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这4个一级学科下已有研究各自问题的门类艺术史,难道还需要包括所有艺术的总体艺术史吗?

平心而论,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尖锐质疑,反映出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复杂性和包容性,同时这也有助于研究人员反思艺术学理论学科自身的学理逻辑和合法性危机。从目前材料看,学界的普遍看法是艺术史不是各门类艺术的拼盘,而是建立在各门类艺术史的基础上,跨越和打通各门类艺术界限的一般艺术学意义上的艺术史。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子方在《艺术史理论再思考》一文中指出,“不在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打通和综合,便没有艺术学理论这个学科的合理存在。”[16]这正好说明了张道一先生常说的“隔行不隔理”的正确性。艺术学理论学科虽然是艺术学门类下设置的新学科,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已经在中国走过了百年历程。从俞寄凡先生译黑田鹏信的《艺术学纲要》开始,直到2011年艺术学升级为大的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作为有独创性的艺术学学科或艺术学理论学科,在学科建设中不能急着给学科研究划上固定的边界,而应该以全球化的眼光去研究艺术问题,首先要研究中国特有的艺术问题,不能简单地挪用和对照欧美艺术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总之,艺术学升级为大的学科门类后,设置的5个一级学科需要由二级学科来建构。然而,直到目前为止,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只有艺术史论专业在招本科生,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极其不相称,应当加快设置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减少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中的盲目性。

余论

艺术学理论作为一门研究“艺术一般”的理论学科,艺术学理论呈现出与不同学科范式综合交叉、不断建构的发展趋势,展现出跨学科的特质。我们既可以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去寻找艺术的共同规律和相通之处,也可以从微观的、经验的角度得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性规律。加强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应该完善艺术学理论二级学科的建设,处理好学科建设中困扰研究者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没有国外现成的模板可供参照的前提下,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猜你喜欢

门类学科理论
梁潮印风得意忘象篇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李欣:小众门类征集反而更占优势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千奇百怪的动物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