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教研活动有效提升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2022-11-21葛晖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研组教研

葛晖

(集宁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7月24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1]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作业效率成为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小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贯彻好“双减”政策,进而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

一、小学教师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因此,小学教师必须通过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来解决这一课题。教研活动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教研活动,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才能得到提升,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自身发展,所以,教研活动在保障教育质量、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钰在《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寿光市某小学为例》一文中对教研组教研进行了如下的定义:“教研组教研是教师基于学科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活动”,对于教研组教研在“学科规划、日常教学、教育科研、育人评价”等多方面发挥的职能也作了阐释,认为教研组教研“在统一教师日常教学内容和进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手段、促进教师的学习与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乌兰在《小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现状与问题研究——以长春市三所小学为例》一文中对教研活动作出这样的解释:“教研活动是将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融入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活动。”她认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可以提高其研究能力、教学能力、促进自身发展、提高教学水平。”[3]

易琼在《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状况研究——以长沙市岳麓区Y小学数学教师为例》一文中指出:“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能从多方面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提到“教研活动是一个大舞台,它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自我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更新和确立自己内心的教育理念,踏踏实实发展自己能力、提高自身素养。”[4]

二、目前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现状

司晶在《基于教师需求的小学教研组活动之改进研究——以肇庆市高要区小学教研组为对象》一文中对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他提出“未能满足教师需求”是当前小学教研组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研活动“以外部驱动为主,很少考虑教师的内在需求”;二是“教研组活动的内容与教师需求的切合度不高”;三是“教研组活动方式不能满足教师需求”;四是“教研组活动欠缺相关支持,效果不理想”。[5]

张紫薇、牛风蕊在《小学教师合作教研的内涵、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一文中提出小学教师教研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教师个人角度分析,教师“自身教研能力有限、任务繁重是教师合作教研面临的瓶颈”;二是从学校角度分析,“学校教师合作教研监管机制不力、缺乏相应的捆绑式评价及经费保障制度。”[6]

李钰在《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寿光市某小学为例》中对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他提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一方面“与教师自身素养和态度有关”;另一方面“与教研组的管理、活动内容及质量有关”。[2]

乌兰在《小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现状与问题研究——以长春市三所小学为例》一文中对小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她指出小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淡薄”“参与教研活动目的具有功利性”,小学教师“缺乏研究和探索的积极性”“教研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参与教研活动效果不显著”。[3]

何鑫在《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以R市为例》一文中对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教师教育科研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科研意识薄弱、科研目的功利化”“缺乏理论素养,科研知识不足”“科研能力不足,研究过程缺乏操作性”;二是在教育科研校本平台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科研组织不成体系,科研目的不明”“学校缺乏科研管理制度”“学校缺乏科研支持条件”;三是在教育科研成果的生成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科研过程敷衍,导致成果不可用”“研究对象空泛,成果缺乏实用性”“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不足”。[7]

宋爱民在《乌海市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与问题对策》中分析指出,“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这三个层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8]

笔者在调研了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和后旗的3所小学后发现,学校基本没有相关的教研制度,教师的教研意识淡泊,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整体的教研能力弱。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现状存在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校方面缺乏相应的教研管理制度和支持条件,缺少教研激励机制,缺乏对教师教研能力的相关培训,学校没有形成较为浓厚的教研气氛。二是小学教师的教研意识不强,部分教师缺乏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部分教师的教育理论和相关知识不足,导致其教研能力不足、教研效果不明显。三是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结合课程改革要求和“双减”政策科学合理地安排教研活动。四是教研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教研活动与实际教学相脱节,教研成果应用性不强,教师很难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五是教师之间的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研课、听课、评课没有成为常态化工作,而一堂好课的打造离不开教研组的合作策划,也需要反复多次的打磨。

三、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教研活动是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目的,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开展的一种专业研究活动。教研活动研究的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要建立教师教研制度和管理体系

教研活动要由学校教学单位统一领导,由各教研组牵头组织,鼓励教师广泛参与,形成教师在教研组指导下进行教学的工作方式。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教研制度,建立教研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学校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对于教师创立的有效教学方式和教研成果,学校应该给予奖励,并尝试在本校进行推广和使用。学校要成立专业教研团队,选拔勤奋好学、有科研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各教研组由组长带领组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交叉参与符合自己专业或特长的教研活动。学校要重视加强对教研骨干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培养教师,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专业素养。学校要将教师教研工作量列入教师管理考核体系,制定教师教研的具体制度和考核指标,把教师每年承担的教研课题、撰写的教研论文、开展的示范课、参与的说课评课和研讨交流等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相关联,以此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将教研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

(二)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首先,良好的教研氛围能影响教研活动的成效和质量。教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研活动进行研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将教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教研活动,将教学研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良好的教研氛围与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有关,学校要倡导教师敢说真话,这种环境下教师在评课或提出问题时才不会有所回避,教研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在进行教研活动时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例如布置场地时要考虑到方便教师面对面交流,做讲座时要留出教师交流互动的时间等,以此来增加教师的主体意识。总之,良好的教研氛围会让所有教师都感到民主、平等和被尊重,教师愿意参与到其中,教研活动才更加有效果。

(三)改变教研方式,增强教研的实效性

教研活动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进行,以教师提出的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为研究对象,通过集体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将此方案应用于教学,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教研结论的可行性,然后再将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反馈到教研活动中,通过再研讨再实践,最终形成教研成果,由此形成一种跟进式的教研活动方式。

教研的重点要落实到教与学的研究上。教研组要制定系统的教研计划,详细制定集体备课、研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的流程。通过集体备课和研课拓展教师的思维,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集体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个人积极思考,教师团队共同合作,设计出符合学生特征的课堂教学方案,促进形成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微格教学在我国被翻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开展教研活动时,可以通过微格教学截取课堂教学片段,用5-10分钟完整呈现教师平时45分钟的课堂内容,展示教师教学的详细情境,然后开展集体评课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帮助教师反思教学环节中贯穿的教学理念、采取的教学策略、发生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出解决方案,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课题研究,选择符合自己能力水平、富有研究价值、实用性强的选题,将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探寻教学规律,提升教学理论水平。这样既解决了教学的实际问题,又总结了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在教研内容上,使教研更加切合教学实际

教研组必须拓展教研活动的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在研讨过程中能够用心、用脑、动情,这样的教研活动才能有成效。教研内容要从教材和大纲的基本内容转向教学实践中的动态问题,并通过教研不断对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当研讨的内容是教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比较高,这种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不仅能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能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要,有利于教师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研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变化、教育理念和政策要求的更新等不断地变化,所以教研组可以定期向教师征集需要研讨的问题,或者提前把要研讨的问题公布出去,征求教师们的意见,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这样的教研活动满足了教师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研的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研活动要由学科带头人引领,研讨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每次活动都能够让参与的教师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的教研活动会受到教师的欢迎,也会产生更多的教研成果。

(五)加强合作交流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研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环节,老师们加强了合作与交流,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活动在学校的重视和科学管理下,在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教研意识并积极参与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校的育人质量。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教研组教研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