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道德与法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2022-11-20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金山小学段峨山

家长 2022年13期
关键词:榜样道德与法治法治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金山小学 段峨山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启迪学生心智、塑造学生三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及其生命观念等的重要责任,其教学的效益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长远的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从“寻找生活实例,践行生活化的教育”“利用榜样示范,实施榜样化的教育”“借助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的教育”以及“开展多彩活动,实施活动化的教育”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及其途径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发展基本理念的高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是口号式的,应被人们深刻理解,并自觉转化为基本的行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便显得至关重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培育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法治意识、情操等的学科,其学科中的很多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因此,在积极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当下,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当利用学科优势,巧妙面向学生进行渗透式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能将原本理论性较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行为与举动。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笔者初步摸索了一些有效的切入途径,获得的效果也非常理想。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经验,对此进行了梳理与归纳。望能获得抛砖引玉之效,引起广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大家携手共进,提升学科教学效益,助力学生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一、寻找生活实例,践行生活化的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自出生到步入小学,也有着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这便构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将理论性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讲给学生听,而应积极寻找那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经历过的现象,借助这些生活实例,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引导学生跨越认知及其理解上的困难,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节知识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普遍存在于生活中,人们受法律的保护同时也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这一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法治”高度契合。在教学中,笔者便有意识地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向学生列举了一项又一项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像每一名小学生都可以入校接受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无权要求小学生辍学或者不入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基本内容……这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有所经历与感触的现象,也正是基于此,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会更加深刻,知道生活中要遵守法律,也要勇敢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如此一来,学生实现对“生活中的法律”相关知识更好学习的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法治”也悄然扎根于其心间,促使着他们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树立端正的法治意识。

“友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每一个人立足社会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生活中可以看到诸多友善的行为,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能见到许多不友善的行为。而这些生活经历显然都构成了学生理解“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本质的宝贵财富。笔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中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见到的那些行为,并尝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之所以将其判定为友善或不友善的理由。这样贴合学生实际社会生活的引导快速拉近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其真实经历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立足实际生活去回想、去思考、去分析,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的融入度是极高的,学习的热情是极明显的,且最终的实际学习效果也是不容小觑的。引用生活中的元素,巧妙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能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

二、利用榜样示范,实施榜样化的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一言一行都会留给学习者极深刻的印象,促使着他们以此为目标积极调整与优化自身的行为,朝着榜样而努力发展与奋斗。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作为教师也可以灵活转变自身的思路,依据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的榜样,以榜样为示范,带领学生共同进步与成长。这种无需过多语言强调但却能获得预期中理想效果的教育方式值得广大教师借鉴与参考。

例如,“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个人讲诚信,要求整个社会讲诚信,而认真翻阅我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电子教材也能发现其中有不少关于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内容。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诚信”教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共同指明了教师教育的方向,即要重视诚信教育,更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开展与落实诚信教育。这其中,笔者除了做好知识讲解之外,更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作为学生学习、学好的榜样,带领着学生优化自身的行为,做诚实的小学生,做守信的人。像在某次考试之前,为了调动学生认真学习、认真复习的热情,笔者答应好学生若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便送给学生他们最喜欢的一本书,还让每名学生填写了自己喜欢的图书的书名。这么一番鼓励,学生认真准备复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完成相关的题目。就这样,我们班级的考试获得了预期中的理想名次。在结束考试之后,笔者积极践行自己的诺言,将每一本有“营养”的书籍送给了需要的学生,而学生也从中切实感受到了笔者言必行、行必果的决心。这一做法对班级学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深刻影响,让他们每次回想起来想到的都是作为教师的我讲诚信的行为,而这显然影响着他们日后长远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如此一来,借助榜样的示范力量,学生对“说话要算数”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诚信”自觉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以及严格履行的举止。利用榜样示范,实施榜样化的教育所能达到的效果由此足可见一斑。

又如,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而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人无疑是用突出的劳动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以此为基础,我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梳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所做出的杰出成就,以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付出的劳动与艰辛。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中既认识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军事、医疗、粮食种植等方面所获得的成绩,更以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为榜样,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形成了坚定努力劳动的信心与信念。而这显然是利用榜样示范,实施榜样化的教育对培养学生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体现,且其切实获得了预期中的理想效果,推动了学生长远化、全面化的进步与发展。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的教育

当前已然处在信息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教育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纵观当前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各种便捷容易操作的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使得学科教学的效益得到了充分保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由此出发,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便也可以积极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趋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的教育,借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内容,同时巧妙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涵,并将其巧妙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为。

我在自身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中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观点,得到的反馈非常理想。例如,“爱国”是我们每一名中国人都应当具备的意识,应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热爱我们的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将“爱国”纳入其中,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便可以利用自己学科教学的优势,积极挖掘其中的爱国教育因素,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巧妙开展高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像在教学“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时,笔者便有意识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及其视频等资料,这样一来,穿插着教材上知识的讲解,学生跨越了时空的距离,走进了一段又一段已经逝去的历史,与屈辱的历史对话,与曲折发展中的历史对话,更与繁荣强大的现今对话。就这样,学生既能感受到以往旧中国的状态,也能鲜明地意识到当今新中国的强大与不可侵犯。这时,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热爱国家,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虽年龄小,但他们纯真、真挚的内心也能升腾起蓬勃的爱国主义热情,而这一热情将使他们在日后的实际生活中自觉维护与捍卫国家权益,珍惜这百年奋斗而来的美好生活。可以说,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使用相较于教师单纯的讲解与描述带给学生的感官冲击以及心灵启迪更加深刻,而这也使学生内心的爱国意识、爱国行为都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仅只是别人要求去做。活用信息技术,借助其优势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效果由此得到了充分彰显。

四、开展多彩活动,实施活动化的教育

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尚且不够,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与举动,离不开恰当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学习知识,更能自觉调整与优化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鉴于此,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体验、成长、收获。这也是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敬业”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其要求每个公民都做到爱岗敬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在正常教学之余,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普通人,去观察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做出的努力。在这次走向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观察到了街上最常见、最朴素的环卫工,他们清扫着落叶与垃圾,却将一个干净、卫生的城市带给了大家;观察到了路口辛苦执勤的交通警察,他们不惧严寒,不畏酷暑,保障着交通的井然有序,维护着人们的顺利、安全出行;看到了商场上耐心为顾客挑选商品的售货员,他们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只为带给顾客最满意的服务……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人,但也正是这些朴素的人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着、挥洒着对工作的热情,将温暖与帮助传递给其他有需要的人,这其实便是敬业的一种无声的体现与诠释。可以说,这次走向社会的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非常理想,学生从中收获颇多,树立了正确的爱岗敬业观念,而这显然将指导着他们在日后的实际社会生活中也这样去做。开展多彩活动,实施活动化的教育,不仅使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地融合到了一起,更使学生在形成深刻理解之后将其自觉转化成了实实在在去做的行为与举动,一举多得。

五、结语

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培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积极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民共同努力奔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积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并能立足实际采取恰当、适宜的教育策略,在巧妙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巧妙传递、渗透于小学生心间,以此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力量,推动小学生的更好进步与成长。

猜你喜欢

榜样道德与法治法治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