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共育的方法

2022-11-20江苏省灌南县小红花幼儿园丁孟学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幼小共育家园

□江苏省灌南县小红花幼儿园 丁孟学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幼小衔接是幼儿第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是每个幼儿都必须面对的。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需要在一个崭新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活动,能否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尽快适应新环境,有利于他们身体及心理的健康成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幼儿比较轻松地在新环境里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及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教育形式相对多元化,集有趣、幽默两大特征为一体。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学习的知识内容复杂性上升,难度系数也更高,幼小衔接工作若做得不好,则会导致幼儿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小学教育,甚至产生心理压力。仅凭借家庭或学校一己之力来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幼儿园务必做好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要实现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教育,从而为幼儿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家园共育对幼小衔接教育的价值

(一)实现幼小衔接良好过渡

家庭教育理念对幼儿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想幼儿能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在幼儿阶段就务必做好铺垫工作,让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就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使其步入小学之际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幼小衔接的价值就是做好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教师和家长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这一培养应从思想认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维度全面展开,进而实现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良好过渡,让幼儿快速地融入小学的教育环境里,并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辅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

幼小衔接这一过渡时期的转化,是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本身出发来展开的,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价值。幼儿教育在即将步入小学阶段之际,就应该适度地融入小学学习生活的内容,在教育方案的策划上要极具针对性,有意识地让幼儿逐渐去适应小学阶段的时间规划和学习模式。这一环节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幼儿的一些行为活动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幼儿园,自然也要依据小学教育时段的时间安排开展。由此可见,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植入,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充分彰显出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共育的重要价值。

二、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共育的内容

(一)培养幼儿时空观念

幼儿本身早期是不具备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的,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之后,教师对幼儿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的要求更加强烈了,然而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这些观念本身是相对较弱的,若是做不好幼小衔接工作,这种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突然性转折自然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冲击。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进行家园共育,可实现对幼儿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教育上的优化,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规划幼儿的时间、空间,要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让幼儿有意识地自行去安排,这对幼儿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结合小学教育时间、空间安排特点,教师只有与家长协同,才能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使幼儿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序进行。

例如,在小学教育中对幼儿活动的空间、时长规划均相对严格,为了保障幼儿在心理、生理上均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教师必须借助家园共育支持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新节奏。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尤其是大班的幼儿,这种变化会比较明显。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当地调整他们的作息时间,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在组织日常活动时,可以设置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让幼儿了解十分钟都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每天督促家长在接送幼儿时应严格遵守时间规定,不迟到、不早退,在家也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要适当地缩减幼儿的午睡时间,尽量使他们的生活作息与小学作息保持一致。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幼儿规划一个学习区域,那里设置幼儿的课桌、学习用品和各种课外书。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调整桌椅的高度,防止宝宝养成不良的学习姿势。桌子上可以放一个小闹钟或地球仪。家长要教会幼儿如何整理书桌及学习用品,抽出时间陪伴幼儿坐在学习区域读课外书,这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读书习惯。

(二)培养幼儿社会责任心

幼儿社会责任心的培养也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承担祖国未来发展的新一代,势必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幼儿园到小学这一过渡期,正是幼儿社会责任心强化的较佳阶段。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与幼儿园协同育儿是必然的,幼儿社会责任心的培养也少不了父母的支持。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均属于幼儿教育的启蒙时期,对幼儿的后期发展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心,幼儿教师势必会布置一些生活任务,而部分任务是需要在家庭中完成的,那么教师就无法实现对幼儿的全程监管,这样一来,监管工作自然需要家长配合来完成。这充分彰显了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共育对幼儿社会责任心培养的重要作用。

(三)培养幼儿社交能力

幼儿的交往能力也是幼小有效衔接过程中家园共育的内容之一。从幼儿教育阶段步入小学教育阶段,是幼儿社交能力提升的过程,所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成为幼小有效衔接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从幼儿教育步入小学教育阶段,幼儿的交际圈在不断地扩大,这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就会有更高的要求。幼儿最初的社交圈只是家庭,进入幼儿园后,社交圈就扩大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社交范围进一步扩大,幼小衔接阶段自然也就需要重视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家长对幼儿自然是最为亲近的,对幼儿交际能力的了解程度也更高,因而能够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提供宝贵的建议。所以,家长应当参与进来,与教师一起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促进幼儿今后拥有一个良好的交际圈。在人际交往之中,家长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相互交往的机会,营造交往的氛围,让幼儿掌握与他人友好交流及相处的方法,这样幼儿才会愿意加入小伙伴的游戏中,愿意帮助别人,愿意与人分享,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一些组织活动中积极学习交往礼仪,知道与别人谈话要尊重对方,应该认真倾听对方的心声,看着对方的眼睛,在别人说话时不打断,不插嘴。

(四)培养幼儿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幼儿都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启蒙教育阶段,这项内容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幼小衔接的有效开展也应重视这一内容。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单纯的是教师的工作,作为家长也应做到全力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幼儿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育活动开展中,我们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在家园共育的支持下,幼小衔接教育的成效会更佳。幼儿每天除了在幼儿园学习,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庭度过的,幼儿园的前期生活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长对幼儿最初的一些思想意识有着重要影响,当然也更为了解。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让家长充分参与进来,对幼儿问题意识及解决能力的培养成效则会更高。

三、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共育的方法

(一)倾听家长,鼓励家长建言献策

要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更好地实施家园共育模式,让家长协同学校来共同完成教育工作,幼儿园势必要为家长参与设置专门的“通道”,从而促使家长在幼小衔接中能更多、更全面地参与进来。教师应该多倾听家长的心声,积极鼓励家长给幼儿园工作建言献策,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里的生活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掌握幼儿家庭的具体情况,要多接纳家长的建议,对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好的定位,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性的幼儿教育方案。在建言献策渠道的支持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幼儿个体的发展就会了解得更清楚。所以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应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重视家长的反馈,认真完善与改进幼儿园的工作。

(二)更新观念,同步家园共育主张

幼儿园应摒弃功利观念,树立科学的办园理念;要在前沿教育观念的支持下,认真贯彻和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工作规程,自觉提高育儿质量,切实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办园,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认真规划幼儿教育工作。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动与静、室内与室外、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的交替,合理安排活动与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遵循幼儿年龄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寓教于乐的育儿理念,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避免枯燥乏味的趋同学习。家长同样也应该做到观念的转变,积极配合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要多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尽最大努力为幼儿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价值。

(三)完善方案,家园携手参与共育

要做到家园合作,与家长携手参与共育,那么幼儿园就要制定完善的家园共育方案。幼小衔接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不能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也不是只凭教师个人的努力就能办到的,这需要家长与教师的积极配合与沟通交流。在家园携手共育的教育模式下,幼儿的成长自然会更好、更快一些。作为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幼儿,家长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的学习及生活状况,与教师多交流幼小衔接的过程与情况。在家及时督促与管理幼儿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了解幼儿的习惯,让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一样有规矩,拒绝散漫。家长要增加与幼儿的沟通时间,无论工作有多忙、有多累,都要记得自己不仅是一个工作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更要记得自己是一个孩子的家长,要对孩子负责任。对于幼儿来说,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父母的陪伴,父母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幼儿聊聊天,应从小养成与幼儿沟通的习惯,这不仅可以了解幼儿当前的思想,还可以与孩子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

家长教育幼儿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时刻起到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大多数语言与行为都是从父母的身上模仿获得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身作则。家庭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权威型的,第二种是放纵型的,第三种是民主型的。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顺利衔接,父母倡导与营造民主的氛围,多询问幼儿的想法,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塑造,幼儿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里,父母尊重鼓励幼儿,幼儿与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因此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幼儿日后的成长发展。

(四)因材施教,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因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幼儿的生理与心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对教育的接受程度。从生理方面来说,每个幼儿的发育速度是不一样的。由于接受的营养不同,教养的方式不同,运动锻炼不同,有的幼儿身体发育较快,有的幼儿发育迟缓。从心理方面来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个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外界环境并不相同,家庭温馨的幼儿,性格会更加开朗乐观,父母离异或单亲的幼儿,会存在孤僻、内向的倾向。总的来说,生理发育较快、较好的幼儿比发育迟缓的幼儿,能更好地接受幼小衔接教育,而心理健康乐观的幼儿也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园共育工作,必须充分做到对幼儿个性化差异的尊重,以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就是说,在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来培养幼儿,从而更好地助力幼儿全面发展。例如,有些幼儿在舞蹈方面表现优越,有些幼儿则在美术方面十分擅长,每个幼儿的发展优势都有不同的侧重,家长要重视幼儿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并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及小学教育,都是为幼儿未来打好基础的教育阶段。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对夯实教育基础有着重要的价值,幼小衔接过程中进行家园共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家园共育有助于幼小衔接的良好过渡,能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习惯。家园共育应以培养幼儿的时空观念、社会责任心、社交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内容。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表现,应适时地给予肯定及表扬,多陪伴交流;作为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为家长提供科学正确的育儿方式,鼓励家长及时反馈幼儿的情况,能够对幼儿园的工作积极建献策。幼儿园要与家长进行有效合作,形成一致的教育态度,使双方的共育主张同步,更要携手完善共育方案,根据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幼小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梦中家园
苦恼的“幼小衔接”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甜蜜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