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2022-11-20福鼎市秦屿中心小学郑家寿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分层教学内容

□福鼎市秦屿中心小学 郑家寿

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改革和现代化的发展中愈发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培育,笔者在小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了探索,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利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充分地凸显出来,使学生成为受教育、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树立起终身体育运动的观念,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体育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体育训练的方法技巧,了解体育项目的基本形式,形成运动规则意识,了解体育比赛的注意事项,将体育知识技能作为基础知识要点,让学生掌握学习和运动锻炼的方法,深度解读体育知识技能。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的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学科的教育还要在增加学生体育知识、提高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循序渐进中使学生形成体育思维,认识运动逻辑,逐渐构建起完善的体育知识体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运动过程关键点联系的认识,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体育思维的高度,建立起体育学科的知识系统。例如,学生在学习跳远、跳高、跑步等项目并参与锻炼的过程中,要逐渐搭建起田径系的知识网络结构,对不同田径项目之间的关联形成一定的认识,实现对体育技能的熟练运用,在知识的迁移、内化和巩固中,提高学习能力和体育学科素养,建立愈发完善的体育知识结构。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群体,以学生的多项指标为依据,明确划分学生层次,包括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身体情况、潜力倾向、兴趣爱好等。根据不同层次群体的特性,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各有不同,在授课过程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分层教学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分层次教学重视对学生群体层次的划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要保证被划分为同一层次的学生群体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致性,真正使每一名学生的情况都得到教师的关注。分层教学使小学体育学科教育中的每一名学生的个体情况均得到了关注,学生在分层体育教学的活动中学习和成长,使每一名学生都被教师兼顾到,在学习和锻炼中收获知识、内化知识,不遗漏每一名学生。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中的利用,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清晰,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收获的掌握。

分层教学模式从本质上就是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一种践行,在分层教学中,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均成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都能有所收获,而教师不会在难度过高或存在大量基本知识、缺少创新性的问题中,忽视了某一部分学生。教师在分层教学方法运用下开展体育学科的教学,使每一名学生都受到了关注、收获了知识、锻炼了技能,促进了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在实施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对学生个性化的分析,创建起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条件和课堂环境,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自由,给予了学生更多自我成长和发挥潜力的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相同的爱好和一致的学习能力,在教师搭建的学习平台、学习空间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例如,在组织和实施社团活动时,教师将分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其中,使学生的小组划分依据兴趣展开,学生加入不同的社团活动中,有着相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成了同一个社团活动中的主体,与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发展兴趣爱好,能将自身的特长优势利用起来,发展个性,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身体差异性

在实施分层教学法时,小学体育教师要重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将分层教学的价值功能利用起来,在具体的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中,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差异性,关注小学生的身体个性特点、机能水平,有目的性和侧重点地实施体育分层教学活动。例如,在体育学科的教学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每名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天然就有一定的体育特长,例如跳得远、跑步快,也有些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无法加入较剧烈的体育锻炼活动中。体育教师要站在分层教学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观察、调研,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身体健康水平和具体的学情。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身体禁忌等,均需要体育教师了然于胸,以此进行分层教学法,保证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在体育学科的教学课堂上锻炼技能、有所收获,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入体育训练中,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差异性,结合学生身体水平的不同划分小组,在设置体育锻炼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的内容时要按由简到难、由高到低的不同层次,促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在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和锻炼中收获知识,有效地提升身体素质。例如,为身体素质水平较差的学生划分小组和制定任务时,可以为本小组的学生制定基础的体育锻炼任务,适当降低要求,例如掌握某一项体育锻炼的技能要点,设置跑步任务时缩短距离、划分出不同层次的终点。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的锻炼任务即可,而对身体素质好的小组学生,则可以提高要求,设置限时跑步竞赛,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跑步任务,延长跑步终点。通过此类分层次的任务和教学内容,践行和落实分层教学的任务目标,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知识视野的不同,因此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性,使每一名学生的运动需求、兴趣爱好得到保障。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以此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制定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划分训练的目标,切实地站在学生的视角,对分层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设置,凸显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性。体育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体育爱好,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落实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学科教育的创新要求,教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谈话,融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作为依据,在体育教学中划分不同的学生小组,点播和启发学生加入体育技能的锻炼和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可以在兴趣爱好的驱使下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学生即使拥有不同的体育爱好,也可以在分层教学下得到发展,提高运动水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体育特长、体育爱好得到发展,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挖掘体育潜能,树立起运动锻炼的观念,强化体育意识,发展体育特长,提高体育学科综合素养。

(三)分层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的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划分教学目标,分层次地落实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分层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环环相扣的体育项目教学中,用串联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将运动项目的互通点和共同之处利用起来。例如,在田径项目中,跑步和跳远这两个项目虽然不同,但是在技能上是具有目标一致性的,有着多个共同之处。教师在设计田径项目的教学目标时,可以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由浅至深地对学生的田径项目运动技能进行锻炼。基础层学生需要掌握项目的技能包括跳远的技能、跑步的技能、跳远的动作要领、跑步过程中要掌握的动作要点等;第二层则是要锁定两个项目的关联度,形成一定的体育技术水平,在比较教学中使学生获得启发,了解跳远和跑步的共通之处,对田径项目的技能进行锻炼,形成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第三层要促使学生的技能迁徙,使学生内化知识、锻炼技能。教师以项目的关联度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跳远项目中可以利用跑步的技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巩固和内化,让学生在田径项目的不同锻炼中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掌握知识要点,加强对技能的掌握。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进行层次划分时,要明确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可以在相契合的教学目标下加深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对体育技能的锻炼,提高体育技能水平和学科素养。

(四)分层教学内容

在初中体育课中,分层教学法不仅要实现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分层、在教学目标方面合理地划分层次,还要更进一步地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层次的划分。特别是在面向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在知识视野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限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运用能力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有层次地划分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分层,根据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程度、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层落实体育教学的任务,用有层次的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体育知识。例如,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中,针对跳高、跳远的课程等开展教学时,教师要提前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进行调研,以此为依据,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划分多层次的教学内容。

例如,基础层次的学生设置的教学内容是要求他们掌握起跳动作的要点,对基础起跳能力进行锻炼,教师再结合更进一步的教学层次,增设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包括跳高技巧、跳远技巧等,要让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技巧,熟练运用正确的动作方式进行体育项目的锻炼,完成跳高或跳远的项目。更高层级的教学内容是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学生完成整套的跳远和跳高动作,并且具备一定的完成跳高、跳远的高度或远度的能力,在教师的分层次目标和内容设置下,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完成运动锻炼的任务。教师在划分体育教学的内容时,要站在分层视角,关注每一名学生个体的特点,使不同学习能力、体育素质的学生可以在自己能接受的难度内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技巧的应用水平,锻炼身体,提高体育成绩,发展学科素养。

(五)分层评价

体育学科的教学中利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师要与之匹配相对应的分层评价,用分层次的教学评价使不同教学目标可以真正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反馈和总结分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小学生群体中,身体素质较差、体能不理想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只需掌握初步的技术要点、提高运动技能即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目标群体接受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需要形成独立锻炼的意识,在体育运动的开展中具有独立性,熟练地运用体育技能。有着明显身体素质优势的学生,可以在锻炼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体育训练中,深入地了解运动的内涵。教师在分层教学法中,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分层次的教学和训练中收获知识,有所进步。

教师要制定分层次的教学评价方案,将分层评价优势体现出来,肯定学生的付出,鼓励学生继续在体育学科中参与锻炼,提升自我,用正面、鼓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带动下,坚定体育锻炼的信心,向下一个体育锻炼的目标继续努力奋斗。体育教师在分层评价时,要站在不同的发展观点,将学生的体育潜能、体育优势挖掘出来,肯定学生的才能优势,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体育意识、体育观念,激发他们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对参与体育运动锻炼有困难的学生或对体育运动兴趣不足的学生,教师要用激励法、肯定法,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内涵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体会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增强体育自信。教师要用高标准、高要求,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进行评价,促使他们积极拼搏,形成更高层次的竞技精神、团队精神、体育精神,在分层次的评价中对体育分层教学法的成果进行验证、反馈、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对小学体育的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在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主体的观念,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体育品德和竞技精神,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健康的思想的主旨下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进程,提高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分层教学内容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