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2022-11-20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灵芝乡学区希望小学剡小计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阅读教学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灵芝乡学区希望小学 剡小计

在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侧重于文本的赏析,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创新性地阅读课堂教学策略仍然是很大的空白。基于此,本文探究了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帮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提高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基于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知识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学模块。阅读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本身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为语文终身学习做好铺垫,还可以使学生得到文化修养、思辨能力、合作能力、价值观的培养。但目前,聚焦文本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选取的教材缺乏多样性、情境设置缺乏真实性等。本文从聚焦语文阅读文本的角度出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意义及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挖掘阅读文本的深刻意蕴,以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上发现语言之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一、聚焦文本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材缺乏多样性

小学语文阅读,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批判性和思辨性创造思维。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仍然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部分教师采用的阅读教学方式和教学文本比较枯燥沉闷,虽然教师带领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熟练度,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阅读课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不仅需要注重词汇、句型的掌握和情感的赏析,更要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目前,小学语文教材文本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不大,在教授文章时以概括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本内容等方式掠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学生的参与感不强。阅读教材中涉及图片的呈现时,教师倾向于采用单一的呈现方法,将文字和图片、文化和图片隔离开来,导致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欣赏图片,实际掌握的内容不多,最终使阅读教学失去其真正的价值。

(二)情景设置缺乏真实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里,教师常常运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但在情境的设置上,与文本结合不紧密和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不紧密的情况,导致教师难以将学生带入创设情境中。不真实的情境中的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运用,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错误,学生理解了单词、语法、句型,却不知如何将这句话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去,何时何地用这句话合适。虽然目前大多数教师具备情境设置意识,但对创设情境的准确度把握不够,尤其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仅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来进行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这显然不够,也不符合当下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也大大降低。

(三)教学活动缺乏合作性

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有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将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安排,导致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首先,部分教师设计讨论的问题是封闭性问题,只需要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即可,完全忽视了阅读思维的提升。其次,涉及讨论的时间方面安排不合理,有的问题讨论时间过长,学生注意力分散,讨论就会变成闲聊;有的时间过短,讨论时没有给予相应的引领指导,导致学生没有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就给出了答案。因此,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完成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而进行的合作学习,不仅会加深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片面理解,还会让学生错误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阅读课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教学意识上有所改进,还要有效安排合作教学活动,让合作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真正价值。

(四)阅读方式单一

当前,小学生的阅读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停留在课堂上。比如,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统一朗读课文,又或者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其中重要的自然段,阅读的方式很单一,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也没有具体的阅读方案。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一部分教师的思想僵化,没有过多的创新思维,不愿做出改变,从而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总之,在语文阅读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式学习的状态,导致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优化教学策略

(一)从多样教学资源中汲取精神营养

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的学习工具和资料进行教学,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语文教学领域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教学工具,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本身特点,选择教学所用的教学工具和服务平台,这是语文课堂开展的前提。目前在阅读教学领域,小学阅读读物选择较为单一、枯燥,以课本为主线会使学生失去课外阅读的兴趣,认为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学习课堂知识,从而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因此,阅读可以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等方面汲取精神营养,阅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是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拓宽学生阅读文本的范围,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广泛摄取各方面知识。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中华传统文化”综合学习时,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开设了国学试验选修课,甚至开设了琴棋书画类实践活动选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注重传统文化理论讲授和现实实践的结合,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角度搭建一个综合化课外阅读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板块。

(二)用多元阅读活动丰富阅读课堂形式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情感快速发展的时期,阅读课堂活动应当体现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考虑如何将知识输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追求阅读教学的实际价值。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教材安排了《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等在内容和表达上不尽相同的古诗词,该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有目的地阅读,感悟诗情”,学生需要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育,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多篇诗歌的基础上品味诗歌语言艺术,领悟作品的丰富含义,形成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多样的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学生可以获得语言文字的深刻认识,在具体情境中感悟、体会、探究语言文学现象,进而提升沟通交流、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

(三)让创新生活情境点燃阅读学习热情

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是阅读素材的输入,教师要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生活素材是阅读输入的一个重要依据,研究发现,学生对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与周围变化事物紧密相关的阅读材料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完成阅读任务的最佳驱动力,让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真实情境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的单元学习为例,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由于教学课时有限,要完整地在语文课堂上呈现民族文化的面貌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这个教育契机,开展“民俗知识知多少”活动,适当补充民俗类的阅读材料,比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等文本,创设民俗场景,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文化,探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进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构建师生沟通的良性渠道,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四)以学生自身发展构建语文阅读体系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阅读教学设计的每一阶段要考虑学生的基本需求,最终才能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一共包含了三篇精读课文《落花生》《桂花雨》《白鹭》,五年级的学生逐渐采用抽象思维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行选择一件物品进行写作,体会借物抒情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的阅读材料,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的学习内容,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无缝连接,从而辅助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学生在课堂产出之后,会增强写作的信心,从阅读到写作构建一个循序渐进的语文学习体系,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以学生自身发展水平构建个性化阅读体系。针对优等生,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来让他们设计人物关系图、思维导图,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设计内容,还可以适当地补充课外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视野;针对中等生,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来进行戏剧表演、课堂展示,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针对学困生,可以给他们朗读文本的机会,及时地对他们的语音和语调进行纠正,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心理变化过程。

(五)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适当地采取合作教学模式,让团队中每一个成员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以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搜集关于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做好教学铺垫,分小组展示颐和园的相关故事。此活动能够拓宽学生了解知识的边界,从而使学生广泛摄取各方面知识,激发课堂互动活力,避免在合作教学时学生无话可说的情况出现。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低于5万字,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生仍处于运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设置丰富多彩的合作活动。以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为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精确的语言描述恐龙的演化过程,最终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让学生担当“小小讲解员”,解释辽西发现的重要性,在活动展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

三、聚焦文本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充实语文教学内容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科之间的融合,构建一个文学、历史、哲学动态发展的学习空间,拓展跨学科的知识领域,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教师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交流,自觉地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通过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课堂活动中来。在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与探究,深化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呈现语言产出任务,以使学生课后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主动建构阅读素材库,培养学生全局观,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构建人文知识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思维。在知识扩展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教学内容的充实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及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及哲理。

(二)拓展阅读应用途径

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义务阶段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用结合”,避免学生因为完成任务而被动学习。创新课堂活动,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途径,提升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真实情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语言产出机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还可以扩展学生知识获取渠道,改变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主动根据输出需求进行知识输入。这样在知识的输出和输入中,学生思想变得更加活跃,能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开阔眼界,还能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跳出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认知。传统教学理念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压抑了学生个人的思维,造成师生之间的代际鸿沟。而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活动涉及的知识丰富多样,教学强调知识的生成,避免了知识的强行灌输,教师用学生的学习感受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网络,能使学生获得灵活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在动态的阅读课堂上通过理性、启发式的对话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其中阅读课是小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课堂形式丰富多样。语文阅读课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运用还具有很大差距,聚焦文本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情况仍然不太乐观,教师应当认识到聚焦文本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课的重要意义,从合作探究活动、多元阅读情境、多样教学资源中完善阅读教学的开展,最终达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