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教学

2022-11-20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吴奇黄艳萍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时间轴时空观念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 吴奇 黄艳萍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局意识、构建历史思维、更好地把握历史知识。现如今,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时,存在学生学习态度一般、学生的时空观念薄弱等培养现状。为有效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为例,对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培养问题及原因展开分析,并探讨其培养策略。

一、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现状

(一)学生学习态度一般

初中阶段,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时,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学习态度一般。该现状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认为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不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态度不够端正,只会在课堂时间内学习历史知识,在课后很少再对历史内容展开深入探究;部分学生虽然对历史很感兴趣,但在课后学习、了解历史的手段非常单一,往往是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比如观看《中国近代史》等历史纪录片。在学习态度一般的情况下,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效果自然相对较差。

(二)学生不了解时空观念及其重要性

教师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时空观念”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然难以意识到培养并提高自身时空观念的重要性。学生不了解时空观念及其重要性的常见表现有:其一,学生不喜欢记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与地点,认为记忆这些内容没有多大的意义;其二,部分知道时空观念的学生,会将时空观念与记忆历史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画上等号;其三,在接触、学习各种历史事件时,学生很少将历史事件置于对应的时空下对历史事件展开思考。

(三)学生的时空观念薄弱

学生的时空观念薄弱,常常表现为:其一,在记忆历史时间、空间时较为吃力,比如会出现记不清楚历史时间、空间或者记混历史时间、空间的情况。其二,学生时序观念欠缺,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历史事件进行排序时,有部分学生可能会排错顺序。其三,学生掌握的历史时间、空间表达方式十分有限。表达历史时间、空间的方式有很多,但学掌握的表达方式却较少,大部分学生只会用朝代、世纪来表达历史时间,用长江中下游、西域等词语来表达历史空间,实际上除了这些时间、空间表达方式外,还可以用干支纪年法、帝号纪年法等来表达历史时间,用关中、关外等词语来表达历史空间。其四,学生在看待历史事件时存在“孤立”的问题。即学生在看待某一历史事件时,很少联系该历史事件所处的历史时间与空间,也很少联系同一历史时间或空间内发生的其他历史事件。

(四)学生缺少强化自身时空观念的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缺少强化自身时空观念的方法。大多数学生会借助时间轴、大事年表、地图来学习历史,强化自身的时空观念,除此之外,学生很少再借助其他的方法。实际上除了时间轴、大事年表、地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结构图、表格、历史博物馆、影视资料来强化自身的时空观念。

二、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现状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的原因

学生学习态度一般,主要原因有:首先,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存在误解,觉得学习历史就是记记背,相对其他学科来讲比较简单。在这样的心态下,学生更容易在历史课堂上分心,做其他与历史学习无关的事,比如看其他学科的教材等。学生认为历史这门课程并不重要,相较于语文、数学等科目历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较低,在课程安排上历史课的课堂时间较少,这会给学生一种“历史课不重要”的错觉,导致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不够上心,不注重强化自身的时空观念。其次,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足,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对历史很感兴趣,但结合他们课后自主学习历史的表现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停留在很浅薄的层次,缺乏深入探究历史的动力。最后,学生时空观念薄弱,除了深受学生学习态度一般的影响,还与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多有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大量的、碎片化的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中有真有假,初中阶段的学生历史思维处于发展阶段、知识储备有限,很难辨别出其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自然也就容易因为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陷入混乱的时空观念。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也会影响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比如,部分学生可以理解什么是一年、什么是十年、百年,但却无法理解一千年的历史跨度。

(二)教师层面的原因

学生的时空观念未得到有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有关。教师层面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部分教师缺少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意识,未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意识融入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时,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没有有意识地选取地理知识来对历史课堂进行补充。第二,教师采用的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的手段十分单一。通过观察多位历史教师的课堂可以发现,他们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采用的手段比较单一,多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画一画时间轴,或者用历史图片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所在的时间与空间。第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忽略了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尤其是教师希望通过历史问题或历史作业带给学生启发、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时,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了解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可能设计出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问题与作业,导致学生无法通过解答问题与完成作业得到有效培养。第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局限于课堂。初中历史课堂时间本身较为有限,如果教师长期局限于课堂,希望通过短暂的课堂时间就让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有效强化,其难度未免过高。其实,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成长空间同样广阔,教师可以考虑利用课外延伸,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强化时空观念。

三、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丰富学生的时间表达方式

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教师可以先考虑丰富学生的时间表达方式。在学习历史时,用到的时间表达方式可大致归位三类。第一类为纪年方式。比如,使用公元纪年法来进行表达,如“五四运动”发生在公元20世纪。第二类为历史分期表达方式,简单来讲,时间是有延续性的,某些历史事件发生在某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对该类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进行表达时,就可以采用历史分期表达方式。例如,我国历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几个时期,在描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时就可以说“某某历史事件发生在某代”,如“五四运动”发生在近代。第三类为其他时间表达方式,即除前两种时间表达方式之外的其他时间表达方式。例如,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间的这段时期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发生的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以说它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之,在丰富学生的时间表达方式时,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多种时间表达方式,可说某某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某一年,也可说某某历史事件发生在某某世纪,还可以说某某事件发生在某代、某期。

(二)加强相关地图的讲解

强化学生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时,教师有必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加强地图的运用与讲解。在加强地图讲解时,教师需要注意:其一,地图分为历史地图与地理地图,教师在讲解历史地图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地理地图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其二,初中阶段的学生才开始接触历史地图与地理地图,尚未掌握有效的读图策略,教师在运用地图开展历史教学时,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读图方式与方法;其三,在运用地图开展教学时,地图标题中往往包含了十分关键的信息,教师不要忽略了地图标题的运用;其四,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图时,考虑到学生的读图能力有限,教师可以提前用红色的圆框圈出地图上最重要的信息,引导学生完成地图的有效阅读。

(三)重视历史年表的使用

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多多使用历史年表,也有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强化。在使用历史年表时教师需要注意:首先,历史年表有多个种类,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种类的历史年表。比如,比较年表可以用来比较两个不同的地点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大事年表,可以梳理某一时间阶段内某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例如,在学习统编八年级上册历史时,教师可以使用大事年表,结合教材内容制成近代大事年表,之后再借助近代大事年表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其次,使用历史年表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将一件件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通过历史年表罗列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三件事件的发生时间与地点,引导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与理解,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四)引导学生掌握时间换算方法

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时,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时间换算方法。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进行相互换算,是最常见的时间换算方法。例如,新文化运动发生于公元1915至1923年,若换算为民国纪年,就应该说“新文化运动发生于民国4年至民国12年”。除了上述换算方法外,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接触多种时间换算方法。比如,辛亥革命发生于公元1911年,之所以称为“辛亥”是因为若采用天干地支纪年发来表达,公元1911年恰恰是辛亥年。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除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之间的换算比较简单之外,其他的时间换算方法都具有一定难度。为了避免换算方法过难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各种趣味元素,比如利用趣味漫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时间换算方法。

(五)让学生动手绘制时间轴

让学生动手绘制时间轴,是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时间轴的绘制方法。在绘制时间轴时可以先画出一条直线,然后提取出历史事件的起止年份,将年份从前到后标注在直线上,把直线划分为一截一截的线段,而后再将历史事件对标在线段上。等学生掌握时间轴的绘制方法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时间轴绘制任务。时间轴的绘制较为灵活,每次新课结束、每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时间轴。每学期历史教学结束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绘制本学期所学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在绘制过程中回顾整个学期学到的历史知识。

(六)重视时空横向与纵向对比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时空进行从横向、纵向上的对比,以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例如,在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章节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近代中国的时间轴或大事年表,然后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时间轴、大事年表对本章节的时间轴和大事年表展开横向对比分析。除了横向对比,还可以采用纵向对比。例如,南京是我们学习近代史时不可忽略的一个地点,教师可以列出在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后对这些历史事件展开纵向对比。

(七)利用情景增强学生对时空的感悟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不仅要让学生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厘清历史脉络,还要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历史事件进行对话,增强学生的时空感悟。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进行情景创设,通过情景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过去的时空。例如,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之后再进行情景创设,带领学生回到那个时代,让学生跨越时间与空间,和当时的孙中山先生进行对话,了解革命的艰难。

(八)利用课外拓展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拓展来提高自身的时空观念。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对本地的历史教育资源进行开发,例如收集相关博物馆或者红色基地的资讯,鼓励学生在周末进入博物馆或红色基地参观,通过博物馆中的文物、伟人塑像等与历史进行对话,以此达到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的目的。在做好本地历史教育资源开发的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布置拓展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来收集、梳理某一时空下的历史事件,进而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我们的1921”,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我国192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并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或事件发生的地点对收集到的历史事件进行整理。

总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重视这一任务的执行,积极观察、总结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原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通过丰富学生时间表达方式等举措,不断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时间轴时空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坚持系统观念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基于时间轴的媒体数据编辑专利技术综述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