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指导与实践

2022-11-20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张如禄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双减化学家庭

□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张如禄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生居家学习时间明显增多,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是激励学生激发实验兴趣、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综合素养的应然选择。为落实“双减”要求,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师将家庭小实验巧妙引入学生的化学课外学习生活,将有助于拓展第二课堂,为学生开启一扇探索化学科学奥秘的新视窗,促进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增长和培养。同时,随着新中考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学科测试日益突出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文章结合“双减”教育背景,通过分析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原则和价值,并加强具体应用的实践,巩固和落实家庭小实验成果,真正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素质。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家庭小实验活动,能激励学生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探索学习,踊跃融入自由开放的环境,参与探究实验合作学习实践过程,极大激发探索化学实验的兴趣,引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心理,促进化学实验研究精神的培养。

(二)生活化原则

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创设化学家庭小实验,努力让学生在化学实验活动中深度感受生活,感悟化学实验的生活价值。教师要充分考虑有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减少购买实验所需的原料和药品,这些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闲置物品代替。

(三)绿色化原则

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独立自主开展的实验活动,特别应重视节能环保的问题,注意防范,避免造成污染环境。教师要尽可能避免选择和使用某些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的实验材料和药品,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实验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有毒和有害的物质或气体等,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回收利用家庭中的废旧生活物品进行实验。

(四)创新性原则

教师应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和中考热点,引领学生一起创新开发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小实验,弥补和丰富化学课堂实验,使之成为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掌握更多化学实验知识、提升创新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新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展现了小实验的实际价值,让学生在开发设计小实验过程中真切感悟化学实验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价值

(一)激发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实施丰富多样的家庭小实验,有助于激起学生强烈的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投入探索、研究化学科学知识的行动中,加强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现象,积极地探求化学科学知识和规律。教师在激励学生自主设计、操作小实验的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化学科学知识与生活经历相联系,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中不断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深入了解各种化学实验的特点和性质。

(二)助力实验探究思维的培养

教师指导学生开发化学家庭小实验,能让化学知识贴近现实生活,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灵感,让他们逐步学会分类处置、创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捕捉实验反应现象,有效迁移课堂中教师传授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同时,细致严谨地观察、记录、制作创新小实验的过程,能帮助学生深入探索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树立应有的绿色环保观念,启发科学探究意识,增强科学实验探究思维,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水平。

(三)搭建家校合作教育的平台

教师布置家庭小实验,既要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通信息、沟通交流,建议家长提供必要的家庭资源支持,适时了解孩子的化学实验进展和活动需求,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借助化学家庭小实验,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多了一个便捷沟通、相互了解的桥梁。甚至有些家长还成了孩子的得力助手,积极引导孩子在小实验中解决好在课中尚未弄懂的化学问题,进一步优化巩固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应用实践

(一)创设趣味小实验,巩固基础激学趣

“双减”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活动应该更加生动有趣。教师指导学生一起设计应用富有趣味的家庭小实验,能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优势,及时巩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本化学概念、定律和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主要物质性质和制备方法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点不着的纸”小实验,选择利用铜棒、火柴、两张相同大小的长条白纸等实验材料,按两个步骤进行实验:1.先用火柴直接点燃其中一张纸条;2.再将另一张纸条以螺旋形状紧紧地缠绕在铜棒上,然后用火柴点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实验第一步中的纸条燃烧了,而实验第二步中的纸条却没有燃烧。通过分析小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铜棒被加热部位的热量会迅速传导而散失,使它的温度达不到纸条的着火点而无法点燃。在这个小实验活动中,学生倍感惊奇,他们不仅注意到应有的用火安全事项,避免了被铜棒烫伤,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而且还在饶有兴趣的实验探索中巩固了金属物质的导热性质等基础知识。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内容后,学生在家中自主开展“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小实验活动。学生预备好两个水杯、两支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蜡烛、一定量的纯碱和食醋,这些器材和原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获得。在实验时,学生先将纯碱倒入水杯中,再注入清水至水杯高度的三分之一即可;将两只蜡烛点燃,立在水杯中,接着慢慢滴入食醋,细心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看两支蜡烛是否会同时熄灭。学生惊奇地发现果真是短的那支蜡烛先熄灭了,这是因为纯碱与食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大,会沉淀在水杯的底部,所以是短的那支蜡烛先熄灭。教师通过简单的小实验,使学生更加熟练运用实验仪器,再次巩固了所学的二氧化碳性质等知识。

(二)创设生活小实验,强化应用提能力

化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双减”下的化学实验应该真正回归现实生活,教师要加强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遇见的问题,运用所学的化学科学知识设计和应用生活化小实验,获取更加真切直接的实验体验,提升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如何有效去除炊具锈斑”小实验。学生在家中积极就地取材,利用家中现有的食醋、洗洁精、淘米水、苏打粉等资源,自主尝试设计除锈小实验,并通过详细记录各种物质的除锈步骤和效果等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心得体会,从而在实验操作中强化了化学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不需要购买相关仪器和原料,既节省了实验开支,又让学生深入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领略奇妙有趣的生活小实验,进一步感悟生活化学原理,享受美好的生活。

又如,教师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一课教学后,鼓励学生在家开展小实验。教师先通过家委微信联络群发送“如何指导孩子开展家庭小实验”的微视频,引导家长认真观看,在家与孩子一起预备好粗盐、蜡烛、食物秤、竹筷、滤布以及不同容量的玻璃杯等仪器和材料,并要家长提醒孩子注意实验安全和操作事项,必要时可以适当协助孩子,按规定组装实验。学生在进行小实验时,先利用电子秤称量一定量的粗盐,将粗盐与一定量的水相溶,用竹筷徐徐搅拌直至粗盐不能再溶解,接着观察粗盐溶液的浑浊情况;称量剩余的粗盐,从而算出水中已溶解的粗盐数量;紧接着再进行过滤,利用滤布把食盐溶液过滤到玻璃杯中,再用蜡烛火焰对滤得的食盐溶液进行加热。学生认真观察蒸发现象,最后获得凝结的精盐固体,并计算精盐产出率,再把精盐固体用小容器密封保存。最后,借助家委微信群,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家长也一起分享了小实验的乐趣和成果。此外,在家庭生活中还可以广泛开展“吹不灭的蜡烛”“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金属线圈灭烛实验”“食物中碳元素的检验”“厨房中去油污的化学奥秘”“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鉴别”等形式多样的小实验活动。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小实验不仅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深入探索化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创设绿色小实验,践行环保勇担责

落实“双减”教育与提倡绿色化学教育、培育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内在一致性。教师巧借各种鲜活的实验素材,指导学生开发绿色小实验,能激励学生通过积极行动加强化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素养。

例如,在经过“水的净化”一课学习后,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净水实例,了解了各类水产品的净化流程、净水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所需器具,掌握了丰富的净水知识,然后在家中积极行动起来,开展“验证家中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小实验。学生事先准备自来水、洗洁精或肥皂水、玻璃杯、竹筷等实验用品,采用以下实验步骤:1.用玻璃杯取小半杯家中的自来水;2.慢慢滴入5~6滴洗洁精,用筷子搅拌均匀。接着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果杯中产生大量的泡沫且无垢状物,则家中自来水是软水;如果几乎没有产生泡沫,且有许多垢状物,则家中自来水是硬水。这样,学生感受到化学小实验的奥妙,认识到两种水质对人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了健康生活水平和安全环保意识。

又如,在“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取氧气”小实验中,学生利用“制取氧气”课中已学的各种制取氧气的操作流程和实验器具的检查方式,在家中自主动手,寻找一些透明药水瓶、玻璃缸、皮筋、水草、火柴等普通物品,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取氧气。在小实验中,学生细心观察阳光下的制氧实验现象变化,并用带火星的火柴测一测制得的氧气质量,进一步分析总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氧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区别,加深学习的心得体会。另外还有“利用氮肥给家中的植物施肥”“酸雨的pH值的测定”等小实验,这些都是验证化学课中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能使学生在绿色小实验行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养成了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四)创设创意小实验,自制自创育素养

“双减”不应减少家长的爱与陪伴。在家庭中,家长要充分调动积极的家教因素,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生活事物,营造开放、民主的家庭学习氛围,鼓励孩子进行化学小实验,引领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大胆想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制、自创的小实验。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鼓励孩子本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原则,积极发挥创意,灵活运用掌握的化学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家庭小实验,引导他们在探索创意小实验中获得丰富的成就感。例如,“自制豆腐”“自制叶脉书签”“自制碳酸饮料”“自制净水器”“自制无壳的鸡蛋”等各种小实验活动,无不洋溢着学生探索化学科学的激情,充分展现了青少年乐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创意和风采。学生在小实验中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巧妙借助化学课中教师教授的实验方法和技巧,积极参与设计、操作、演示小实验。学生纷迸发奇思妙想,有的学生利用家中现有的水杯替代烧杯,或利用吸管和注射器制作导管和胶头滴管,或利用空玻璃瓶和胶皮管制作气体发生装置,或利用捣蒜石臼替代研钵,或利用瓷盆作为水槽,这样进行自制自创小实验活动,既掌握了化学实验用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再次巩固了课中所学,学会了有效分类处置废旧生活物品,又增进理解了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深化了化学的生活教育实践。

针对某些较复杂的家庭小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加强互帮互助,共同参与搜集实验素材、制定实验方案、分工配合、总结实验结论、完成实验任务,以此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小实验中,几个学生组建了实验小组,他们做好分工,每个成员都明确自身的任务,一起观察、记录下花、果、茎等植物中的花青素在各种酸碱环境中呈现的颜色特征,成功搜集到了丰富的一手材料,这不仅增强了学生观察分析、运用知识和科学探究等能力,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果,促进顺利完成小实验,而且还在相互协作中进一步培育团队精神,提升了化学综合素养。

四、结语

家庭小实验为初中生开辟了一方拓展化学学习的新园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深入指导学生创新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收获丰富的体验和丰硕的成果,激励他们积极从校园和课堂回归生活、家庭,在小实验实践中持续激发创新激情,不断增强化学学科生活应用能力,培养优异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双减化学家庭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庭“煮”夫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恋练有词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