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地将德育与历史教育相整合

2022-11-20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实验小学杨宏

家长 2022年19期
关键词:德育历史课堂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实验小学 杨宏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与德育息息相关的科目教学,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影响尤其关键,一个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直接决定着这个学生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以及今后为人处世、理想抱负等个人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以初中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有效地将德育和历史教育相整合,在初中这个学生思维第一次大开发的阶段,达到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将德育、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学生的目的,是初中历史教师面对的一大教学困境,更是历史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为此,应当首先从初中历史教育与德育相整合的需求进行着手。

一、初中历史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需求

(一)“新课改”形势下的全面人才培养需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人才培育和素质教育阶段教学提出的最新要求分为六个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教育的目的提出了要求。在初中历史科目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主要强调历史事实以及教材课本内容的讲解;而“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对新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进行一般的历史学习技能和运用知识的前提下加入价值观判断,尤其强调情感和态度,要求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体味历史发展的进程、对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原则上的是非有明确的道德底线与看法、对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价值判断问题作出一定程度理性的正确判断。事实上,对于初中历史而言,由于学习内容主要是在梳理整个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脉络,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获得历史史观的流动性视角就尤为重要,这一点就需要将历史教育与德育进行深思熟虑的整合,尤其强调教师自身的教育素质。

(二)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需求

初中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现如今不仅仅是政治课堂起到思政与培养正向发展人才的作用,其他课程也应当负起责任。历史教学由于其特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责任重大。现如今,教师要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学生群体中,促使学生勤奋好学、不怕辛苦,坚定不移跟党走,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历史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也让学生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互联网繁杂的信息混淆是非,打消不良之风。初中历史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充当着吸引初中生的兴趣,以及将初中历史学习者引入正确历史史观、历史价值的正道上的角色。

(三)初中阶段学生德育素质培养和提高的需求

初中是培养学生思考和行为模式的重要时期,承接小学与高中,起到十分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人格的形成大部分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学校教育的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比极大。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学习力,对一切还处于懵懂的状态,但同时,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最终阶段,初中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个性以及自我价值评判的标准。正因如此,在初中阶段进行历史教育和德育的整合,是符合初中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是培养健全、全方位素质拔高人才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大部分初中生都会对故事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历史科目恰好符合初中生的这一兴趣特点。

二、初中历史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前提

(一)新形势下对德育的重视和再强调

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被再度提起。尽管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在初中历史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我国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红色历史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达成的目的。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在讲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长征精神进行重点解析,弘扬坚韧不拔的爱国主义精神,讲述英雄儿女的事迹。在以故事为主线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长征后,对中国政治和整个文化氛围变化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对比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如城市或农村生活的大变化,同时加入多媒体教学如影像、音频、图片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对理论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更依赖直观感受的学习特点,历史教育正好能以这种直观的形式将历史学习的内容和德育联系起来。正如苏珊·桑格塔奇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一书中所使用的方式一样,将并列的图像和震撼的历史事实结合,能够充分起到激发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及进一步探究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德育价值的功用,充分响应新形势下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再强调和爱国主义德育的重要性。

(二)初中历史教育内容所蕴含的德育资源

初中历史教育的内容中,能够有效运用进行德育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从最基础的文字描述开始,到图片画面的直观性呈现方式,再到二者结合加上教师讲述过程给予学生的体验式资源,三者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的初中历史教育德育资源。首先,文字和描述性的德育资源表现为历史教材中的具体事件、条约和人物介绍等,以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中“战国春秋”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提到“越王勾践”的典故,其典故故事在历史教学内容中就是文字性、描述性的资源,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浓厚的德育功能。此外,在《中国历史》所提到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也存在着程度不同但较为丰富的文字性描述,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不同人物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评价,这种文字性的德育资源能使学生在对秦桧和岳飞的鲜明对比中获得德育认知。其次,历史教材的图片画面以及教师教学过程中所给予的图像信息,对初中生的历史德育学习也尤其重要,这部分图片画面的直观性呈现作为一种图像资源,能够强针对性地将教师想要传达给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德育理念表现出来,图像资源往往蕴含着比文字描述更强的表达能力。在文字和图像交替使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包含的丰富德育资源。

(三)初中历史教育过程所起到的德育作用

对于初中历史教育而言,教学过程中首要达成的德育作用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包含在初中历史教育的政治教育功能中。爱国主义教育事实上体现在初中历史教材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和九年级涉及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举出许多为祖国统一、民族独立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人物,详细讲述他们有趣的生平经历以及英勇就义的故事,以共情感唤醒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使学生树立起坚强的民族自尊心,以“勿忘国耻,复兴中华”为目的努力奋斗。在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初中历史教育还能对学生个人进行思想教育,即输出观点并帮助初中生建立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进行马克思、恩格斯等社会主义大家的相关部分历史学习时,教师用马克思在中学时期就发出“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作为引导,将初中学生自身较为懵懂的价值观进行德育指导,给予学生足够的历史视角和历史信念教学。

三、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地将德育与历史教育相整合

(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课堂是开展德育的主要阵地,在初中阶段利用历史事件和历史评说等方式构建历史教育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在短短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整合德育和历史教育内容,融会贯通地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历史教师应当共同探索的问题。当前环境下,历史遗迹不断地进入大众视野,因此教师可以从本真出发,发挥历史课程的优势,针对性地创新历史教学。比方搜集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素材,或者将历史知识与亲近学生生活的事物融会贯通。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为例,教师可以搜集近年来四川广汉市出土的三星堆遗址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并且介绍,一方面教授青铜器的相关知识,一方面渗透德育,激发学生对考古工作、历史发现、文物保护、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教师也可以将课内外的时事相结合,让学生将在新闻上看到的内容在课堂上拿出来与教师和同学分享,再由教师解说,引导历史教学由浅入深地开展。比如,在学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时候,就可以以如今倡导的“中国梦”和十九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一边解说一边引导学生产生联想,从而达到德育目的。

(二)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职称较低,年龄较大。这些教师往往循规蹈矩,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或者因为年龄和经验,出现明显的个人情感大于理性评判的现象。因此要想让德育和历史教育有效整合,不仅要平衡教师群体的结构,更要改革教学方法,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让道德、法制以及积极向上的观念深入人心。现如今由于特殊情况的影响,许多线上教学平台进入课堂,成为教师授课的左膀右臂。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用线上资源丰富学生阅历,为学生播放更权威、更全面的资料,一方面用线下的教学成果布置任务,让学生不仅学好知识,更要进行自我发展。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由于本册内容全都与红色精神有关,有思政意义,因此德育作用也非同凡响,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力度,避免学生出现厌恶和敷衍的心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单元中,又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个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顺序和教材讲解知识。为了达到理想的德育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充分融合线上线下的学习优势,让学生课前自行查阅资料,搜集名人故事,然后用学生搜集的成果进行课堂导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让学生享受探究历史的乐趣。

(三)强调集体合作,形成班级氛围

在教学方法中最独特的就是集体合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很多学生听不惯、学不会,历史教育的效果也只是差强人意。现如今,社会需要综合发展的人才,学生从初中起形成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如果学生日后在历史方面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其集体合作能力就是必备的条件。而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感受集体合作的益处,也有利于形成班级氛围,使学生体会团队合作达成研究的经历。教师可以在一些相对开放的课上举行集体活动。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探寻新航路”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较有争议的题目,例如“新航路开辟利大于弊”和“新航路开辟弊大于利”,然后将学生分为两组,让学生分别寻找资料进行简单的课堂辩论,在思辨中形成德育意识,取长补短,也主动学习有关知识。教师也可以组织模拟联合国的活动,让学生从集体讨论中体会到责任感,形成对历史的认知,让每个学生都有各抒己见的机会,并倾听学生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融合德育和历史教育。

(四)优化课堂内容,增加课外活动

很多人认为历史课就应当是固定的课堂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施行,以及“减负”政策的实施,人们意识到初中生学习压力很大,很多学生就是在这段时期排斥学习甚至是厌恶学校的。刻板生硬的课堂教学属于过去式,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历史教师也应当灵活应对需求,优化课堂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课外活动。实践出真知,因此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也是将德育和历史教育相整合的有效策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到课外参加活动,在室外学习,在红色研学基地内边参观边授课。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室外进行一日志愿者活动,比如让学生在景区做小小解说员,利用历史知识为游客介绍景区。在课外活动结束后,授课并没有结束,教师依然要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总结作用,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内化为自我的知识,有效整合德育和历史教育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入门性、基础性人文学科,对德育所起到的作用是重大的。除却从学前和小学开始儿童就学习的语文课程内容之外,初中历史科目正是初中生第一次主动接触系统性的世界发展的阶段。在此时融入德育内容,不但是新形势下对爱国主义教育再强调的需求,更符合初中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需求,也是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三观健全的人才的基础阶段。鉴于此,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四点具体事项需要重视:首先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其次是多样化、多形式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强调,紧接着是整体班级气氛的塑造、在合作中力求学生之间德育观念的相互影响,得到“1+1>2”的成果,最后还要注重课堂和课外活动的丰富化。以上几点综合相加起来,最终导向一个成果,即有效地将初中历史教学和德育相整合,迎合新形势对传统的初中历史教育进行优化,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德育历史课堂
《中国德育》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