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州大渡河流域羊肚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19李云松程晓彬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大渡河甘孜州羊肚

李云松 程晓彬

(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川藏滇青大型野生真菌研究中心,四川 康定 626001)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ntaPers.et Amans)又叫阳雀菌,为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真菌,因子实体菌盖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质元素和维生素,香味独特,是食用菌中的佳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肚菌性平,味甘寒,具有益肠胃、消食和胃、化痰理气、补肾补脑等功效。通过实验室分析研究发现,羊肚菌子实体中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稀有氨基酸等多种药用成分,具有激活巨噬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抗病毒、抑制肿瘤等多种功效,是一种具有极高开发价值的药用菌[1]。

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特殊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条件,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有林地190万hm2,草地886万hm2,野生菌资源丰富[2]。在“院州”农业科技合作的带动下,甘孜州的羊肚菌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11月,甘孜州政府颁发《关于加快羊肚菌等生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在全州适宜区域应加快发展以羊肚菌为主的生态食用菌产业,力争到2020年底,人工种植规模突破333.5hm2。2017年4月,州委办公室和州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甘孜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在大渡河流域建设800hm2羊肚菌产业带。大渡河流域为高山峡谷地貌,该流域海拔在2000m以下,受峡谷闭塞地形的影响,区域内热量充足,全年平均温度为14~17℃,10月—次年4月,平均气温为4.7~17.1℃,平均无霜期≥300d,年均降水量在600~800mm[3],该区域在自然条件下有多种野生羊肚菌分布。

1 羊肚菌生理生态特征

羊肚菌为腐生型真菌[4],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碳氮比为20∶1,生殖生长阶段适宜的碳氮比为30~40∶1;羊肚菌为偏低温型真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0℃,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2℃,3℃以下和28℃以上停止生长,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为15~18℃,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营养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生殖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子实体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光照过强或太弱都不利于出菇;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发育对空气十分敏感,CO2浓度超过0.3%时,容易出现畸形菇;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土壤含水量在45%~5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95%[1]。在羊肚菌生活周期中水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高或过低的水分都不利于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暗光有利于羊肚菌菌丝体的生长,但子实体形成生长阶段则必有一定的散射光线,同时氧气充足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有促进作用。因此,根据羊肚菌的生长特性,根据温度、湿度、土壤等生态因素,合理选点,精细管理,提高羊肚菌的产量。

2 大渡河流域羊肚菌生产现状

2012年,在“院州”农业科技合作的支持下,大渡河流域羊肚菌人工栽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2013年,政府整合专项资金950余万元在大渡河流域进行种植、示范、推广,老百姓通过亲眼目睹、亲身体会,在技术人员的培训下初步掌握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基础,随后积极筹措资金进行羊肚菌栽培,到目前为止,形成了沿大渡河流域的百公里羊肚菌产业带,为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效果。

因甘孜州气候冷凉,中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气候适宜,生产的羊肚菌菌盖长、肉质肥厚、香味浓郁,2015年通过了欧盟认证,2017年被授予“高原羊肚菌之乡”,该名片的获得对甘孜州羊肚菌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目前,该区域羊肚菌主要采取拱棚加遮阳网覆盖净作栽培方法,一般是玉米或土豆与羊肚菌轮作,也有部分一年只种一季羊肚菌。由于不同海拔高度气温有所不同,所以播种和出菇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是当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播种,次年2—6月出菇,整体出菇时间普遍长于内地。

3 大渡河流域羊肚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羊肚菌对气候和土壤条件依赖性较为突出

羊肚菌的栽培主要是依赖自然气候条件顺季栽培,自然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量的高低。若是品种单一、栽培设施简单、管理粗放,就会使得羊肚菌无法抵御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而使产量降低,严重时还会绝收。由于种植户缺乏应对极端恶劣天气的措施和方法,由于气候原因而造成的原基死亡、幼菇枯萎,以及大面积减产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在2015—2016年冬春季节,甘孜州连续出现低温降雪恶劣天气,羊肚菌因低温冻害和雪灾出现了减产、绝收情况,给种植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3.2 栽培设施简单,棚内环境难以满足羊肚菌生长

大渡河流域羊肚菌一般种植在沿河两岸的山坡地上或河谷地带,通过走访发现,目前栽培设施主要是竹木结构的中拱棚和单栋钢架结构大棚,棚内设备简单,甚至不具备温度计和湿度计。而该区域受高原气候影响,空气干燥、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极端天气时有出现,而羊肚菌生长对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条件敏感。在营养生长阶段遇3℃以下低温则会影响菌丝的生长,在生殖生长阶段遇到20℃以上高温对幼菇的生长影响很大,容易导致死菇和烂菇;羊肚菌是喜湿菌类,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过低会影响其生长,但高温高湿环境易造成病害严重;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氧气需求很高,中小拱棚通风性能较差,容易出现畦面氧气不足。这些不稳定的环境条件严重影响了羊肚菌的生长,甚至造成羊肚菌绝收。

3.3 品种单一,菌种退化严重

据了解,目前该区域栽培的品种主要为“梯棱羊肚菌”以及少量的“六妹羊肚菌”,菌种均来自于平原地区,不能很好地适应高原气候,加上继代次数过多,造成菌种退化现象严重。大渡河流域百公里长廊内,海拔相差在1000m以上,不同的海拔高度,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环境各异,单一的品种和栽培管理技术很难适应多变的气候和土壤环境,结果是相同的管理技术,有的地方产量高,有的地方产量低,农户很难掌握。

3.4 连作障碍明显

由于大渡河流域土地资源有限,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当地以旱作为主,栽培作物的种类较少。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羊肚菌连年种植的情况普遍存在,种植户反映,第1年种羊肚菌,长势喜人,产量高,品质好,种植户积极性很高;第2年继续种植,同样的管理,但是菌丝很少,有的菌丝不分化原基,即使长成幼菇,死亡现象也很普遍,同时病害还很严重,对羊肚菌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种植户常常束手无策;第3年种植,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连年种植,土壤中羊肚菌的代谢产物积累较多,矿质营养失衡,土壤中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有益微生物种群减少,有害微生物增多,土传病害加重,严重影响羊肚菌的生长。

3.5 外置营养袋放置不合理

大量研究表明,外置营养袋是影响羊肚菌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6],包括营养袋的配方是否合理、灭菌是否彻底、含水量是否适宜、放置的时间是否恰当、放置量是否充足。据调查,由于购买营养袋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一部分种植户在放置营养袋时降低放置密度,致使菌丝生长缺乏营养,影响原基的形成和幼菇的生长产量,导致产量不高、品质不好;部分种植户自己制备营养袋,但是营养袋灭菌不够彻底,放置以后杂菌污染严重,给后期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种植户对外置营养袋的作用不清楚,营养被吸收以后也没有及时移出,移出的营养袋也随意堆放在棚外,导致杂菌滋生,鼠虫害严重。

3.6 病虫害频发,防治难度大

羊肚菌是一类真菌,适宜羊肚菌生长的生态环境,对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也非常有利,营养丰富的营养袋也为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羊肚菌菌丝体和子实体营养丰富,气味独特,也容易诱发昆虫聚集,再加上管理粗放,在出菇阶段病虫害较为严重。据调查,危害羊肚菌的病害有霉菌性枯萎病、白斑病和红腿病,浸染病原菌后,菇体出现萎蔫,子囊果畸形,进而子实体大量死亡。危害羊肚菌的害虫主要有跳虫、千足虫和白蚁,鼠害也比较严重。由于羊肚菌子实体菌盖表面有许多小凹坑,再加上生长周期短,化学药剂防治容易造成药物残留影响品质,目前只能进行简单的物理防治,防治效果甚微。

3.7 对效益预期过高,盲目扩大种植规模,管理跟不上

有的种植户在试验种植后收益较好,尝到了甜头,于是就怀着一夜暴富的心理,盲目扩大种植规模;还有其他行业的经营者看到种植羊肚菌效益好,也加入到羊肚菌种植,由于种植面积扩大过快,而农技服务人员人手不足,导致技术指导难以全覆盖,使得菌种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管理经验和技术不足,因此出现低产、减产,损失严重。

4 大渡河流域羊肚菌生产的对策

4.1 加强新品种驯化选育,完善栽培技术

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技术依托,加大羊肚菌优质品种选育力度,筛选出适合甘孜州高原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羊肚菌品种[5]。同时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解决羊肚菌病虫害、高低温危害等栽培技术问题,使羊肚菌栽培技术更加精细,更好服务于羊肚菌生产。

4.2 改变种植模式,降低连作障碍

4.2.1 林下种植

大渡河流域林地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进行1a一换地的林下种植,利用树干搭建遮阳网,一季收获以后,摘下遮阳网,种植后的废料作为有机肥残留在林地,一般种植一季后,间隔2a再种。

4.2.2 大棚轮作

建大棚时应考虑大棚高度,羊肚菌收获后,摘下遮阳网,用石灰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水源充足的地块可以大水漫灌7d左右,然后开沟排水,水分适宜时耕地种一季玉米、大豆或蔬菜,地块最好间隔1a再进行羊肚菌栽培。通过换地栽培和轮作,减轻连作障碍带来的危害。

4.2.3 大棚套作

羊肚菌与草莓套作,套作羊肚菌时,畦宽80~100cm,两边种草莓,中间种羊肚菌,羊肚菌生长释放的二氧化碳能促进草莓的生长,草莓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二者相互促进,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符合生态农业的要求。

4.3 合理规划,集中资金改善栽培环境

羊肚菌种植周期短、见效快,多数种植户试种获得较高收益后,盲目扩种,但由于资金有限,栽培设施设备投入有限,栽培设施主要是小拱棚,抗风雪的能力弱;设施内设备缺乏。因此需要加大宣传,控制规模,集中有限资金,建造钢架结构大棚,完善棚内气温、土温、土壤水分、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的监测设备和控制设备,提高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

4.4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种植户技术水平

羊肚菌栽培与平菇、香菇等食用菌栽培不一样,与传统的农业种植也不一样,农户对其不了解,所以需要科研院所和高校技术人员对种植户加大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利用“四川科技扶贫在线”进行线上答疑,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现场指导,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4.5 科学规划,适度发展

羊肚菌产业的发展应当遵循市场规律,科学规划,避免过度扩张,适度发展,应做到精准规划,根据区域发展情况、生态环境和种植技术水平,合理规划,适度规模,稳步发展。同时种植管理要精细,根据种植地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对管理技术进行适时调整,确保种植成功。

4.6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完善病虫害有机防治系统

要搞好种植地周边环境卫生,做好播种前场地的杀菌杀虫处理,及时清理和处理废弃营养袋和感染的营养袋;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严把菌种质量关;要调控好棚内微生态环境,为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提高抗病虫能力;菌种培养料和外置营养袋的灭菌要彻底,降低杂菌污染;在门窗和通风口安装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利用物理方法诱杀害虫,如挂黄板、糖醋液、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猜你喜欢

大渡河甘孜州羊肚
羊肚菌“飞天记”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2009~2019年大渡河上游暴雨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分析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
关于甘孜州泸定县农特产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