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背景下岗位实习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18张珊珊

职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张珊珊

摘 要:岗位实习是职业学校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技能人才在正式上岗之前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校企合作的基本环节之一,各级职业学校都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岗位实习活动。本文通过研究和借鉴德国“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梳理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中德项目学生岗位实习的经验,探讨职业教育中教与学、校与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职业学校岗位实习的管理和改革提供思路,促使岗位实习充分发挥效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 岗位实习 双元制 校企合作

一、职业学校学生岗位实习的现状与问题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指的是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认识实习以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为主,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岗位实习则要求具备一定实践岗位工作能力的学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辅助或相对独立地参与实际工作。岗位实习为职业教育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培养机制提供了重要平台,其不仅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职业学校普遍较为重视学生的岗位实习工作,通过岗位实习,帮助学生适应职业环境、提升专业技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习计划、实施管理、质量监控、评价考核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待拓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能将实习活动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缺少工学交替的深层次校企联动;二是实习活动形式和内容较单一,仅能涵盖人才培养标准中的少部分知识和技能;三是实习计划较为随意,不能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实习方案;四是学校实习管理缺位,造成学生自我定位模糊,教师有效指导不足;五是校企沟通机制不完善,学校在实习活动中较为被动;六是实习质量监控及考核标准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岗位实习的作用。

二、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对德国“校企双元育人”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

不同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以学校为主导的特点,德国“校企双元育人”的职业教育则以企业为主导。企业依据联邦职业法律,主导签订“校—生—企—徒”协议。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联合职业学校进行“校企双元育人”职业教育。德国“校企双元育人”职业教育模式的实施,保障了职业资格证书的高含金量和具有职业行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输出。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

自2016年起,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深入学习德国“校企双元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德国BBW职教集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进BBW应用技术大学和学习型工厂的学习领域和课程资源,聘请德国企业专家长期驻校承担中德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的教学和师资培训工作,引入德国行会职业资格证书和考核体系,在立足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将德国职业教育以企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活动,构建以岗位实习促进教学和就业的正反馈机制,逐步形成“校企双元育人”的命运共同体。

三、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中德项目基于“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的岗位实习探索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中德项目通过学习和领会德国“校企双元育人”职业教育内涵,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本土化“基础理论+实训项目+岗位实习”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几点经验。

(一)遵循“无计划不实习”原则,岗位实习前做好充分准备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深刻认识到岗位实习作为校内学习的重要补充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明确将其写入中德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计划不实习”的原则,在实习计划中详细写明岗位实习的意义、时长、工作内容、关键能力要求、管理规定、考核和奖先评优方法等。在岗位实习前,由学校对外合作办公室协同二级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要求,深入调研遴选出最符合要求的实习单位并开展岗位实习动员和宣讲工作,帮助实习学生制定岗位实习目标,做好心理建设和自我定位。在此基础上,学生提供监护人签字的知情同意书,签署岗位实习三方协议,并由对外合作办公室牵头与企业签订校企双方协议,之后方可开始岗位实习活动。

(二)建立健全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全方位监管岗位实习

德国“校企双元育人”职业教育中,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企业实践实习的时间更长,其专业学习主要在一线岗位上完成。“校企双元育人”的无缝对接离不开一套标准管理体系。因此,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中德项目也建立了本土化的岗位实习运行流程和管理体系。首先,建立校企例会制度,通过(视频)会议、微信工作群等途径,形成及时反馈、双向透明、定期总结的长效沟通机制。其次,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对外合作办公室和督导部门全过程进行实习质量监控,除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和管理外,还借助信息化手段,定期了解实习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心理情况。再次,二级学院和中德项目经常对实习单位进行现场回访或远程访谈,了解收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评分、评价和改进建议等。最后,实习指导教师形成每日实习报表和岗位实习总结发至校企微信工作群,实习学生撰写提交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

(三)校企联合开展过程性评价,岗位实习全面考核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中德项目在校内教学中采取“考教分离”的评价方式,按照德國工商业联合会(IHK)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分别在第三个学期和第五个学期举行两次德国工商业联合会职业资格(AHK)结业考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岗位实习中,中德项目也采用校企评价一起抓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在具体执行上,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对外合作办公室协同中德项目与实习企业共同从安全生产、工作出勤、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等多个维度对实习学生进行量化评价,并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对实习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和指导。岗位实习结束时,校企联合召开优秀实习生表彰会,由企业负责人对优秀实习学生予以表彰。校企联合评价考核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岗位实习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实践教学的作用,将评价考核的意义最大化。

(四)以岗位实习为媒介,多层次开展校企合作

在实施岗位实习活动的过程中,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注意到中德项目校内实训项目的内容难以完全匹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积极与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校企联合开展教学培训,校企合作设计综合实训项目,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实训,基于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切实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此外,考虑将学生部分职业能力的培养环节放到企业内完成,建设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现以岗位实习为媒介,促进校企多层次深入合作。

四、对职业学校学生岗位实习的思考

(一)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的培养

通过对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中德项目学生岗位实习的实践与探索,“校企双元育人”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效果显著。我们既应关注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的养成。在日常专业教学中,渗透岗位实习劳动教育,通过岗位实习成果展、优秀毕业生讲座等系列活动,向学生宣传岗位实习的意义,让学生明确岗位实习是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公共课及思政课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养成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其形成“劳动光荣,技能伟大”正确职业观的过程。

(二)职业指导融入专业课程,培养教师职业指导能力

职业指导既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又促进专业课程的实施,应将其融入教师的课程教学之中。岗位实习前期准备、岗位实习过程专业指导、质量监控以及科学考核等各个环节都对教師的职业指导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与业务能力,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岗位特性及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模拟营造工作现场环境,增强学生对工作内容的认识;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水平的提高,将吃苦耐劳品质教育融入课程素质教育目标,通过班会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行业特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实习指导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状态,引导学生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实习考核中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帮助学生形成严谨诚实、负责担当的工作作风。

(三)强化校企双元合作,提高实习育人质量

岗位实习只是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如何通过岗位实习活动,进一步加强实质性、深入性和持续性的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认真研究和进行实践探索的工作。不同于德国“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由企业主导、以行会为保障的特点,中国的校企合作要立足于国内的职业教育特点和社会文化背景。在谈校企合作时,应当把“和而不同”作为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石,从校企双方的共性和需求出台探索合作契机,比如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有技术、要就业的人才,企业需要的是有技术、能胜任的人才,比如校企都倡导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等,从而促进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互动和交流,特别是加强专业课程层面、教学模式层面、师资交流层面和用人层面的深入合作,进而实现不同阶段多层次的工学结合与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灵活有效的新模式。

(作者单位: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双元制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