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思考

2022-11-18曾雪萍李强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

曾雪萍 李强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并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总抓手作用。服务“三农”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党中央于2019年出台《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规划,明确指出农村金融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改革,现已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多样性的金融服务,未来也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但我国村镇银行在提升整体发展质量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镇银行如何抓住各项机遇改善经营问题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成为我国村镇银行首要考虑的问题。

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

村镇银行在国内成立15a来,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供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但与其它扶持农业的银行相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村镇银行不仅规模小、起步晚,还面临着许多影响其正常经营的问题。

1.1 区域分布不均衡

截至2019年末,我国共组建了1637家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达70%,但是从区域发展来看,村镇银行在全国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减。发达的东部地区村镇银行的数量最多,占比高达46%,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数量占比不足30%,而对农村金融需求旺盛的西部地区组建的村镇银行数量偏少,仅占全国总量的12%。随着“西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正稳步发展的中西部地区对村镇银行的需求较高,但总体占比达不到东部地区现有的比例,可见实际组建的效果并不理想。

1.2 整体获利能力差

村镇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农户和小微企业,在禁止跨区域运营的制度下只能将资金运用在当地。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来说,资金的来源和运用都非常受限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村镇银行面临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分散、农户收入不稳定等情况,因此吸收的资金数额小,但是交易频率较高;而且,村镇银行资金的运用方式也很受限,主要用于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和小微企业运营,这类客户的征信资料不完整,缺乏有效抵押物,且农户的贷款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贷款的数额也不大。资金的雄厚程度决定了银行能够发放的贷款规模,在经营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村镇银行能够用来放贷的资金较少,整体获利水平和同地区的农商行、农信社比起来较差。

1.3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村镇银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仅决定了其网点数量少且规模较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人员配置方面的效能。地理条件不优越影响了人才引进的力度,有可能面临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人才缺失,也容易加强网点在职人员的流动性;从我国村镇银行历年的招聘情况来看,各网点招聘的员工数量较少,主要强调求职者对当地的熟悉程度而非高学历文凭,一些部门的岗前培训工作也比较简单草率,不注重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导致员工在为客户服务时表现出效率低下、服务水平差、金融素养低等现象。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镇银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已经在国内多个地区开展了实践探索工作,围绕着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也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和挑战。

2.1 村镇银行享受的机遇

2.1.1 政策机遇

自从2008年我国第1家村镇银行在四川注册成立以来,全国各地区积极展开村镇银行筹备组建工作,在这十多年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同时放宽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为增强村镇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中国银保监会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推进村镇银行坚守定位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通知》,督促村镇银行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2020年1月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要继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实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相关部门对村镇银行的政策侧重点也有一定的改变,从最初的鼓励式运作转变为目前的规范式运营,进一步强调村镇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助推器地位。

2.1.2 市场机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也有所扩大,巨大的市场机遇为村镇银行扩大经营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灵活运用差别化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补充抵押贷款等工具,积极引导村镇银行业务创新,同时结合宏观审慎评估参数的动态调整,引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力度;伴随着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创新创业力度持续增强,村镇银行的客户综合素质水平也将得到不断的提高,客户的交易规模也逐步扩大,进而激发了村镇银行主动服务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村镇银行的市场效率。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带动下,大批返乡农民在当地开展创业活动,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客户的服务需求和资金结构的变化会带来金融需求的提高。根据我国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农村参加创业的有810万人,增长率超过15%,创业潮的兴起带动了全国各地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

2.1.3 环境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给村镇银行带来的环境机遇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方面。从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乡村振兴改变了当地农民和小微企业的生产理念,通过各种文化宣传活动提高了农户的综合素质,对市场信息变化接受能力强的农户和经营主体会改变对村镇银行的看法,进而激发了各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当市场交易达到规模效应后,村镇银行的经营成本随之下降。从技术环境的角度,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与金融行业融合,助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引导“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十九大报告也对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做了技术方面的规划,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急需借助主发起行的资金资源与成熟的网络科技平台合作,培育金融竞争长期优势,发挥好乡村振兴建设生力军的作用。

2.2 村镇银行面临的挑战

2.2.1 传统风险管理受到冲击

村镇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主要是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速度比较缓慢,风险管理能力较差,在客户规模适中的情况下能维持原有的规模发展。但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地的经济发展动力被极大地调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山庄等现代化农业方式开始大量兴起,这些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大且周期长,对村镇银行传统的风险控制管理提出了挑战,如果没有政府财力的支持,仅依靠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参与,不仅难以提供匹配度强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也会增加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成本,导致其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2.2.2 逐利性与市场定位矛盾加深

村镇银行作为营利性金融机构,首要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市场上的大多数企业一样,具有逐利性和自营性,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必须要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金融血液。由此,村镇银行的盈利性目标与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产生了矛盾,盲目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会导致村镇银行的业务与发展农村的目标偏离,而单纯以农村地区的业务活动为利润来源会引发高昂的经营成本和低下的经营效率,村镇银行必须要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更大、发展机会也更多,对金融服务和资金的需求也越大,但是各种项目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维护更新会给村镇银行的盈利带来不确定性,进而加深了村镇银行盈利性目标与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的矛盾。

2.2.3 信用风险评估难度大

信用风险指的是借款人不履行还款约定,导致银行资金无法全部或部分收回的一种风险。任何一家银行只要开展贷款业务就会面临信用风险,但是村镇银行贷款的对象决定了其面临的信用风险更高。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地区的产业集群单一、人才引进不足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框架和制度设计不够全面,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难度较大。农户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资金支持,但是大多数当地农户在向村镇银行申请贷款时都缺乏足值的抵押物,而且对征信记录的了解甚少,履约还款意识不强,一些现代化项目如农庄、农业生态园等对资金的占有时间较长,也极容易因为经营不善而拖欠贷款;小微企业在发展乡村振兴中表现出的积极性较强,但其本身存在规模小、内部结构不完善、风险意识和履约意识都不强等问题,因此很容易面临企业老板“跑路”而收不回贷款的风险。

3 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村镇银行作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供给者,有必要提升自身发展质量来促进当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村镇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和构建信用评级机制等方面进行。

3.1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村镇银行要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必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持续监督资产质量、定期开展职员培训、完善贷后追踪体系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1.1 持续监督资产质量

为了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设立了较低的准入门槛,同时为了督促村镇银行坚守定位,还放宽了村镇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要求,但是村镇银行仍要受到来自监管机构、股东银行、客户等方面的监督,尤其是资产、流动性、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因此,为了控制经营成本,提高经营透明度,降低关联交易,村镇银行需要持续监督自身的资产质量,在经营过程中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并定期公布经营报告,构建紧密的长期客户关系,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1.2 定期开展职员培训

完善的村镇银行治理结构还需要配备专业的人才队伍。人才战略作为村镇银行维持稳健运营的重要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村镇银行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不仅知名度不及大型商业银行,在人才吸引力方面也没有竞争优势。为了提高银行职员的金融营销素质,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水平,村镇银行应该定期开展员工技能培训,股东银行的员工培训工作应与下控的村镇银行保持一致,对于新招聘的员工更是要从企业文化、战略定位、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培训,同时着重培养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

3.1.3 完善贷后追踪体系

贷后追踪是指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后,要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的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建设期较长的项目如现代农业山庄、观光旅游等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村镇银行对其进行放贷有较好的利润空间,也有助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但这些项目受客户资产规模、收入情况、经营能力的制约,也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因此,村镇银行要完善贷后追踪体系,配备专业的信贷员对客户的贷款项目及时追踪,检查借款人的履约情况,如果发现借款人将借款额私用他处,信贷员要及时与所任职的村镇银行报告。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同时存在着经营周期长、利润低的特点,为了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政府需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当地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发村镇银行参与农村地区金融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村镇银行提高多样性、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缓解村镇银行资金紧张的局面,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解决村镇银行经营风险高、盈利低的现状;政府可以通过立法保障村镇银行的合法权益,促进村镇银行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3.3 构建信用评级机制

村镇银行成立前,中小微企业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治理结构不完善、违约风险高等问题难以满足融资需求,村镇银行组建后,中小微企业成为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村镇银行的长期客户源,以上问题的风险自然就转移给了村镇银行。因此,村镇银行需要大力开展人才引进策略,并主动建立完善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评级时必须要做到2点:评级人员不得与被评级单位产生直接利益来往,确保评级结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工作人员在对申请人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监督的时候,评级人员也要及时调整申请人的信用积分,确保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
村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