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菌间作拱棚大球盖菇栽培关键技术

2022-11-18万鲁长苏海峰王贻鸿杨鹏刘军

农业知识 2022年6期
关键词:出菇大球覆土

万鲁长 苏海峰 王贻鸿 杨鹏 刘军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商品名“赤松茸”,其子实体色泽艳丽、清香脆甜、肉质嫩滑,且营养丰富、美味保健,被誉为舌尖上的美味菌食。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十大食用菌之一,是一种以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极具开发前景的草腐性珍优食用菌。现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创新技术成果——大球盖菇林下拱棚轻简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推介如下。

一、栽培季节安排

林下拱棚栽培大球盖菇,山东地区一般8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适宜播种期。在适宜条件下50~60天发满菌,覆土层菌丝爬土期15~20天,当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时开始管理出菇,出菇期60~85天。如播种时间过晚或保护设施条件较差,则需越冬后至第二年春季3月中下旬管理出菇,至6月上中旬结束。

二、拱棚及菇床设计

林下拱棚依树行走向,在两排树中间位置,开挖宽度1.2m左右的畦床1~2条。窄行距设1条畦床,搭建小拱棚;宽行距设2条畦床,中间留宽30cm、深30cm的水沟(操作道),搭建大拱棚。长度根据树行长度自行调节。畦床挖土深度15cm以上,将挖出的土壤培在畦的两边,做成高15cm、宽20cm的平埂,土埂外侧预留出深30cm、宽20cm的排水沟。多余的土壤分散堆在树行株间备用,用于播种后菌床覆土,拱棚周边用土压严。

三、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一)栽培料及优化配方

大球盖菇栽培原料丰富易得,其对植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分解利用能力较强,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稻草、稻壳、玉米芯、麦糠、阔叶树木屑等作为主要碳源,以少量牛粪、羊粪、麦麸、米糠等作为补充氮源,不需要过多的高营养辅料。栽培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无虫、无腐烂、不结块。推荐配方如下:

配方一:玉米芯40%、阔叶树木屑25%、稻壳30%、麦麸3%、生石灰2%。

配方二:作物秸秆45%、阔叶树木屑20%、稻壳或麦糠20%、牛粪(折干)12%、生石灰3%。

每平方米投入干栽培料15~20kg,每亩林地(按实际栽培面积300m2计)要求总干料量4500~6000kg。

(二)栽培料发酵处理

操作流程:原料浸水预湿—拌料—建堆—翻堆—发酵完成。

1.预湿

按配方比例将各种原料置于阳光下暴晒2~3天,然后加入1%石灰水浸泡预湿2天,使其吸足水分,最后将预湿料充分拌匀。

2.建堆

将预湿料翻匀后,建成底宽2.5m、顶宽1.5m、高0.8m的长梯形料堆,将表面拍平,用直径5~7cm的尖头木棒,每隔25cm从上而下至料底打透气孔。升温发酵期间注意适度覆盖保湿,同时防止雨水淋进料里。

3.翻堆

当最高料温达到65℃左右时,保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前在覆盖物、料堆及周围地面均匀撒施预留的石灰粉,以防虫消毒。翻堆时将高温层料和低温层料的位置上下、内外互换,重新建堆后再次升温至65℃左右保持24小时,按前述方法操作第二次翻堆。经过三次升温发酵,当堆料呈褐色且有大量白色放线菌体、散发菌香气味时发酵结束,及时散堆降温,当料温降至30℃以下及时铺料播种。发酵总时间6~7天。发酵料pH6.5~7.5、含水量70%左右即可。

(三)铺料播种

提前2~3天向畦床浇灌2%的石灰水,待完全渗下后,选择晴天播种。在畦床底部撒一层石灰粉,然后采用铺三层料播三层菌种的方式进行播种。三层料厚度分别为:底层料7~8cm,中层料10~12cm,上层料8~10cm,料床中间高、两边低,呈龟背形。播种时将菌种袋在3%的石灰水中浸蘸一下,然后去掉袋膜,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种块,层间采用均匀撒播,余下1/3的菌种在料表面打浅穴均匀点播,深度约4~5cm,间距10~12cm,总播种量800~1000g/m2。播种完毕将料面拍平,不露菌种块。

(四)覆土打孔

播种后及时覆土,覆土厚度2cm左右,覆土湿度以握之成团、落地即散为宜,用石灰粉调节覆土pH 7.5~7.8即可。覆土后从料床中部扎两排直径3~4cm的透气孔,排间距30cm,孔间距20~25cm,高温季节应间距小、打孔多,以透气散热。覆土表面可适度遮盖草帘或麦秸、稻壳,以缓冲料床的温湿度,之后扣棚覆盖薄膜。

(五)发菌期管理

早季播种应防止栽培料高温“烧菌”,料内温度控制在18~27℃为宜,并保持覆土湿润,拱棚内超过28℃要及时适度敞膜通风,下雨天须盖严薄膜防止雨水灌入料内。播种后20天内不需喷浇水,待菌丝长满料床2/3时开始喷保湿水,保持覆土层及覆盖物湿润即可,不能积水,避免因料内水分过大、菌床透气性差造成菌丝衰退死亡。当菌丝爬满土面后,适度敞开棚膜通风并停止喷水,使畦面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待土层覆盖物偏干时,再喷大水进行催菇,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约经7天左右土层表面出现白色子实体原基时,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六)出菇期管理

1.水分

当土层表面出现大球盖菇菌蕾时,每天中午前后向菇床喷少量雾化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喷水的原则是少喷、勤喷和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禁止大水喷浇,以免幼菇死亡,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即可。若菇床水分和空气湿度过小,原基产生少,菌蕾易枯萎,菇体开伞早,菌盖菌柄易开裂。

2.温度

大球盖菇出菇期温度控制在13~25℃为最适宜,低于10℃或超过28℃生长发育均不正常。进入霜冻期,当地温低于8℃时,应停止喷水催菇,可增厚土层覆盖物进入越冬处理。待翌年3月中旬地温升至13℃以上时再进行催菇管理。当棚内温度超过25℃时,拱棚上方搭盖遮阴网,同时在排水沟内灌水,并适度敞开棚膜以通风降温,保持菇体正常生长。温度高,出菇多,菇体小,菌柄细长,易开伞,品质差,保鲜期短;温度偏低,生长慢,菇体大,菌柄粗短,菌盖肥厚,不易开伞,品质好,保鲜期长。

3.光照和通风

大球盖菇子实体分化与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林下及荫棚的散射光可以满足其对光照的要求,林地郁闭度0.3~0.7均可。若光线过强,可在林间搭盖遮阴网。出菇期间灵活掌握拱棚的通风换气,白天适度敞开棚膜通风,防止菇体生长因缺氧而畸形,夜晚盖严棚膜以防大风吹干床面。

(七)采收及转潮管理

大球盖菇生长较快,当菇体生长至六七成熟、菌盖尚未开伞时即可采收,这时的菌菇品质佳、口感好、保鲜期长。采收时一手握住菇脚、一手压住菌料,轻轻扭转向上拔起,采大留小,勿伤及周边幼菇。采收后集中削除带土菇脚,即可分级包装,保鲜上市鲜销。菇床上留下的凹穴要及时用土填平,清除残留菇根。大球盖菇可采收3潮以上,一潮菇采收结束后,停水养菌4~5天,待菌丝恢复后再喷大水进行转潮催蕾。

(八)病虫害绿色防控

大球盖菇菌丝体抗杂抗病能力较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杂菌及侵染性病害发生较少,适当降低出菇期棚温,可减少杂菌、病害的发生。如出现绿霉、毛霉、黏菌、盘菌、鬼伞等杂菌,可在污染处覆盖生石灰粉,及时清除盘菌、拔出鬼伞。栽培和出菇前可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消毒、防虫剂进行地面环境喷洒或熏杀预防,出菇后不能向菇床喷施任何化学农药。出菇期间可选用植物源杀菌杀虫制剂喷洒菇床周边及地面环境防控病虫害,在拱棚中设置粘虫板、杀虫灯及诱杀剂,以控制菌蚊、跳虫、菇螨及蚂蚁、蛞蝓等有害生物。

四、林菌间作拱棚套种大球盖菇效益分析

林下拱棚种植大球盖菇投资少,易管理,见效快,春节前出菇价格较高。一般投料15~20kg/m2,可产鲜菇7~8kg/m2。国内市场鲜菇价格10~20元/kg,每平方米平均产值100元以上,去除栽培原料、菌种、拱棚材料折旧和其他生产资料开支,每平方米林地可增加收入60元以上。一亩林地按实际栽培面积300m2计算,可增收益约1.8万元。大球盖菇栽培期间,可与林木在温、湿、气、光等自然要素共生互惠生长,充分利用闲置林地空间生产优质菌菇;栽培后的菌渣废料可就地堆肥还林,有利于林木快速生长,实现林菌共生生态高效种植及农林业资源循环生产模式。

猜你喜欢

出菇大球覆土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数理:大球和小球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蚯蚓堆肥在双孢蘑菇覆土中的应用试验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不同覆盖物对水稻钵苗育秧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食用菌覆土栽培的利与弊
有多少盏灯
生活垃圾填埋场N2O释放研究进展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