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2022-11-16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食品检验样品

李 楠

(白城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吉林白城 137000)

当前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给予高度重视,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食物,必须加强食品中微生物检测,借助多种检测技术与方法,确定食品中致病菌、指示菌的含量与类型,并在检测期间采取科学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从实验环境、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养护设备、实施无菌消毒等方式,促进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升,以免质量不达标食物进入市场,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影响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现状

1.1 检验内容

在食品检验阶段,一般以菌落数量为依据,判断食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在指示菌检验中,通常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为主,依靠检测到的细菌总数判断食品受污染情况。为保障检验结果准确,需要进行食物样本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进行菌落数量检验。相关标准中有对微生物数量的明确规定,除指示菌检验之外,还要对致病菌进行检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如若上述菌落总数高于标准值,则意味着食物已经被细菌污染[1]。

1.2 现存问题

当前人们对饮食安全十分关注,但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等对饮食安全、人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前者是指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可在人类或牲畜食用后发病,后者是因直接食用毒素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异常。对此,需要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才可确保入口食物安全。但是,在当前微生物检验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检测环境不达标,该项实验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在干净无菌、温湿度合宜的环境下操作,但部分实验室不能满足上述条件要求,导致实验数据准确度降低;②仪器设备未经常保养。微生物检测需要用到多种仪器设备,如培养箱、干热灭菌器等,要求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使用,使设备得到科学养护,但因部分操作者和管理者忽视该项工作,导致设备维护不到位,处于“带病”工作状态,进而增加检测结果误差;③检测人员素质不高。检测工作还受人为因素影响,个别检测者存在操作失误、选取方式不当或者态度不够认真等情况,导致最终检测结果出现误差,无法满足实验要求[2]。

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方法

2.1 免疫分析检验法

在微生物检验期间,可采用免疫分析法进行检验,具体如下。①免疫层析技术。以吗啡(抗原)检测为例,因抗原分子量较小,无法在NC膜上直接固定,多用化学法将小分子偶联到BSA等大分子上,再固定到NC膜上,如若CT两条均为红线,则为“阴性”,如若只有一条红线,则为“阳性”,T线不显色。与其他技术相比,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多种微生物检测,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②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原理在于将特异性荧光抗体直接加在抗原标本上,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染色后,用水洗去多余的荧光抗体,室温下干燥后封片,进行镜检。该项技术优势在于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③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磁场中,向样品内加入磁珠时,磁珠分散并可与样品充分混合;当在试管一端添加强磁场,磁珠可迅速发生力学迁移,吸附到临近磁场的试管内壁上,将样品移除后可将磁珠分离。该方法具有精度高、快速检测等特点,适用于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

2.2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生物学基础上研发出多种检测分析技术,适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具体如下:①核酸探针技术,利用相同位素对某种已知DNA样品进行标记,再与该样品混合,检测目标DNA是否存在,具有特异性强、高灵敏度等特点,适用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检测;②放射检测技术,射线在穿越物质时,与物质发生作用,当探测器灵敏体积的物质和厚度已知,在特定情况下,仪器所探测的计数与放射源活度成正比,由此转换成吸收剂量,使样品内微生物数量、类型得以确定。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自动定量等优势,适用于大肠埃希氏菌检测;③基因探针技术,利用同源序列下核苷酸特性进行检测,单链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互补关系,对特殊基因片段进行补充,达成基因探针制备目的。利用基因探针,可使检测者准确判断食品内是否带有细菌、带有何种类型的细菌,由此判断食品是否能够继续食用[3]。

2.3 分析化学技术

在化学原理基础上,对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分析化学技术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几种典型技术:①气相色谱技术,根据不同微生物化学构成,在色谱图内显示出微生物的特征峰值,由此鉴定该食品内微生物数量,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适用于沙门氏菌检测;②流式细胞术,采用现代激光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将带有单细胞的液滴分离开来,实现分选功能,依靠信号采集与转换进行分析,可同时检测多种指标,实现全面分析和快速检测,适用于细菌计数、致病菌和益生菌检测等方面;③“即用胶”测定法,将带有胶质的特殊培养面加入无菌液体培养基内,使其与混合物接触后产生类似琼脂的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培养,计算细菌总数、明确类型,该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对大肠杆菌的野外测定。

2.4 其他检验技术

(1)抗体检验技术。抗体检验技术检测方式较多,应用较为频繁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法可对特异抗原抗体实施定性或定量检验,在全体抗体检验中优势最为明显。在实际应用中,可将聚苯乙烯利用人工抗体包裹起来,使二者接触后发生反应,产生抗体复合物,利用比色法获得最终检测结果。与其他检验技术相比,该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异常敏感,因此多用于该菌种的检验。

(2)电导分析法。对于大小分子物质来说,二者的导电度有所区别,在此原理基础上研究出电导分析法,可通过检测溶液导电率,获得食品内某种微生物的含量,如Mathus系统便是该法的应用代表[4]。

(3)商品化快速检验技术。该技术包括ATP生物发光法、染色成像计数法两种,前者可将荧光物质与ATP相结合,通过观察荧光值进行细胞鉴定,在实验时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细菌数量;后者是借助荧光过滤膜观察细胞颜色,如若为“绿色”说明细胞处于死亡状态;如若为“橙色”,说明细胞处于活性状态。

3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措施

食品微生物检测受影响因素较多,且当前检测工作在环境、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应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通过注重实验环境与设备管理、加强检验过程控制、提高检测者综合素质等方式,使整体检验质量得到良好控制,才可确保食品安全。

3.1 注重实验环境与设施管理

实验环境与设备对检测结果精准度具有较大影响,应派遣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①科学操作和管理实验仪器,对每日所用仪器进行记录,严格控制仪器精准度,定期对重要仪器指标进行核查,如水浴锅温度、灭菌锅压力等,确保其精度符合要求。②营造良好的检验环境。要想确保实验结果准确,首先要保证实验室干净无菌、温湿度得宜。实验室作为开展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场所,在布局方面应尽可能减少潜在的污染源,减少与实验无关的杂物堆放、禁止闲杂人员入内,并在正式检测前进行无菌室消毒,控制好消毒时间,避免外界污染源进入室内,营造干净无菌的环境。③检测者还应定期检测实验室中病原菌的含量,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检测环境符合标准。在检测完毕后,将残留培养基与杂物等放入专门的器皿内保存,以免微生物挥发到空气中,使实验室环境受到污染[5]。

3.2 加强检验过程控制

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期间,不仅要注重样品管理,预防样品被其他微生物污染,而且要选择恰当的检验方法。另外,应根据样品形态选择相应的检测方式,如固态食品样品采用重量法,液压食品采用体积法。将固态食品样品捣碎时,可利用匀质器,并用生理盐水对捣碎样品进行稀释。从样品送检到出具报告的全过程,检验者都要如实记录,所用的全部试剂与培养基均要满足相关标准。在微生物检测中,应根据要求开展检测工作,确保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每个实验环节都要确保规范无误。检测完毕后,应及时处理好实验垃圾,不可随意丢弃[6]。

3.3 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

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同样会影响实验结果可靠性,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则要对检测者开展培训活动,使其法治意识、职责道德与责任感得到全面提升。①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定期培训和参观考察,使检验者了解到更多前沿信息,促使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创新检验方式,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培养检测者分析和判断意识,使之能合理分析微生物类型,选择最佳检测方法。②完善实验检测管理制度,针对检测环境、设备与人员制订相应的管理规定,并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使检测者能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在检测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减少操作失误,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严格按照检验流程和标准开展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真实 可靠[7]。

4 结语

在食品行业运营发展中,必须做好微生物检验工作,才可确保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对此,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检测方式,应用免疫学检验法、基因探针技术、气相色谱技术等,并通过注重实验环境与设施管理、加强检验过程控制、开展员工培训教育工作等方式,规范检测流程,依靠最合适的检测方法得出精确的检验结果,促进微生物检测水平提升,依靠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食品检验样品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