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究

2022-11-16林桂英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农产品主体监管

林桂英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村局,福建莆田 351152)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监管和主体两方面剖析当前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监管措施,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从监管方面分析

1.1.1 监管体系不健全

①基层监管人员不足。在县区和乡镇,均设有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站和乡镇监管中心,有编制但从事人员均一人多岗,或借调其他岗位工作,没有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农产品监管工作中。目前,建设的村级网格员队伍,基本也是由村干部兼任,要让其再投入一份工作,大多数人员时间精力有限[1]。②职责不明确,存在交叉监管漏洞。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环节是以农业部门为主,在流通环节是以市场监管部门为主,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部门间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很难得到有效保障[2]。③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较为落后,部分初级加工产品的标准较少,也是难以有效发挥监管制度作用的问题之一。④执法队伍欠缺。基层虽有农业执法队伍,但均无执法证,无法开展农资、农产品监督抽检等方面的执法。同时,检测体系也不健全,不具备既懂业务又懂法律的监管专业队伍。

1.1.2 宣传培训力度不够

监管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生产主体及乡镇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技术宣传工作力度不足。

1.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不完善

在可追溯监管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生产主体生产记录档案资料不完整等问题,难以准确掌握农产品销售方向,追溯信息无法保障。并且也难以全面了解小规模散户的基本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方面不够完善,使农产品质量管理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

1.2 从主体方面分析

1.2.1 生产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不高

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且较分散,专业化程度不理想,基本都是以初级加工为主,分散生产,还是沿用多年的种植经验、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没有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规程,多数还是人工操作,标准化程度不高。再加上生产管理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使得品牌创建不足,产品市场营销方式和手段落后,市场竞争力也较弱。多数生产主体的生产记录不规范、不健全,特别是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农产品的购销台账记录不规范。此外,生产主体基本没有在上市前进行自我检测,只依靠主管部门的抽检监测远不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同时,生产主体对“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效应概念较模糊,无法更好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象也是多样性和复杂化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受监管主体分散且模糊的问题。在市场流通过程中,以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的模式为主。对于新鲜果蔬来说,流通方面会有规模较小、经营者数量众多、长期性流动等因素存在,易出现规模小、市场占比较分散等问题。

1.2.2 思想认识不够,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当前农业生产的形式仍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产品法律法规了解不透彻,未有效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相关主体不愿意参与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无法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监管难以得到全面覆盖[4]。

2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

2.1 从监管方面分析

2.1.1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要充分发挥部门监管职能,健全农产品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农产品属地管理制度;要完善“村-镇-区”三级监管体系,确保每个岗位都有人负责;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溯源体系,从“三品一标”到“一个合格证两个二维码”,做大做强农产品优势品牌;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做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和日常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相结合;要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共同做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要建立健全农业执法队伍,尤其是加强乡镇监管队伍的建设,通过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要实行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从源头入手,做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督管理和产品抽检,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对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采购销售台账进行实时监管,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及时处理。各级主管部门要落实农产品属地管理责任,从源头上共同把好质量安全关。

2.1.2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适应现代“互联网+农业”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平台。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产品拥有合格证后,消费者就可以通过合格证上的二维码获取产品从播种到收获再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从而可以放心消费[5]。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追溯体系,使农产品都能追根溯源,保证消费者购买到质量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2.1.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

监管部门应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培训对象要覆盖广大农民、生产主体、基层监管人员和村级网格员等。要通过电视台、媒体、广播、横幅标语和培训讲座等各类宣传渠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大力宣传推广,要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和一品一码合格证并行制度平台的宣传推广,使农户在生产过程中能熟练运用相关规范。同时,要增加对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次数,强化基层监管力量,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让农业科学技术深入到田间地头。

2.1.4 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各级监管部门应及时制定和宣贯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农产品检测方法、农产品包装标准和农产品储藏运输标准等,构建一个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从而实现农产品的种植、生产、流通等全流程质量可把控[6]。通过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才能够使农产品种植、生产质量得到保障。

2.2 从主体方面分析

2.2.1 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主体在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部分。农产品要想走出去,先要入驻农产品可追溯监管平台,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只有落实好生产主体的责任意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规范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档案,才能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才有可能实现从源头到消费的源头追溯,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2.2.2 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生产主体要按照标准化基地建设要求,做好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的风险管控,并严格按照“标准上墙、技术落地、记录入档和质量追溯”的要求,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通过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生产出绿色、优质、健康的农产品。

3 结语

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农业的稳定发展也离不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康且高品质的农产品能为人们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监管部门在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方面应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制度机制、健全执法队伍,进一步优化可追溯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做到生产主体真正与时俱进、安全用药、标准生产,才能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及品牌文化,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

猜你喜欢

农产品主体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农产品争奇斗艳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