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象观念的诗意表达
——评陈小平近作

2022-11-14谭光辉

诗林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诗观念状态

□谭光辉

陈小平是近年来四川较为活跃的诗人。他极爱写诗,坚持多年,而今已近甲子,仍然初心不改。从他精选出来的近两年创作的诗歌来看,其艺术表达手段愈益成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愈益深刻。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他近年来集中对一批抽象的观念进行了敏锐的思考和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表达。

将抽象观念进行形象地表达,是西方象征主义诗派的重要艺术追求。这一表现手法使刚从古体诗形式中挣脱出来的中国新诗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改变了国人对诗歌本质的理解。诗歌不仅要抒情,还要说理,而且要说出哲学家尚不能用语言准确说出来的理。现代诗人冯至、卞之琳、穆旦、昌耀、食指、多多等人,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诗表现出深邃、朦胧、幽远的特征,同时又富有内敛的激情。陈小平近年来创作的诗歌,在审美追求上与这些诗人逐渐接近,表达出了一些独特而深沉的思想和哀而不伤的、经过了冷静与梳理的激情。

陈小平选出的这组诗,每一首的标题都由两个字组成,都是一个观念化的概念。这个观念化的概念将如何呈现?对于这样的概念,哲学家自然可以用一套术语予以解释,概念套着概念,从抽象到抽象。诗人的处理方式却与之大异其趣,他可以用一个故事、一些敏锐的观察、一个对意象的思考、一个远距离的意象连接来实现。反而是这些敏锐的远距意象关联,呈现出更为复杂而细腻的思考,给人强烈的启发。

比如《预言》。“预言”是对未来的把握,诗人却将预言向后延伸。对人而言,死亡必然是最准确的预言,诗人却认为“任何时候死亡都不是一个休止符”。他预言,死亡之后,仍然会有故事发生。死亡不是终点,反而可能是起点,因为任何死亡,都是永恒的生命存在于无限的时间之中的一个暂时点。“落下的树叶”“并没有宣示离开和到来”,意思是任何生命的终点,既不代表“离开”,也不代表“到来”,这些都是“时间的秘密居所”里的自然事件。因此,将个体生命化入永恒生命之中,不但可以获得安宁,而且可以悟出生命的本质。诗人由此将“预言”这个抽象概念理解为一种永恒中的暂存状态:预言只是对永恒中某个暂时的“未知时辰”的恐惧。这个诗意化的理解,超出了有关“预言”的词典意义和哲学解释,让我们看到对它的某种超越性理解。

又如《醒来》。“醒来”本身的含义是从一种沉睡的状态中清醒,或者象征着一个新开端的到来。但诗人由此进一步思考,我们自己觉察到的“醒来”,是否是真正的清醒?他发现的问题是,虽然“我的新诗还没有开篇”,但“某些语言未被书写就已死亡”。意思是说,很多自以为是的“醒来”,其实只不过是进入了另一个“睡眠”。在陈旧的生活中,只有无限的枯燥,那些自以为是的启蒙、故事的新开端,可能毫无意义,人们并不明白它的进步在何处,意义在何方。诗人由此深深地怀疑人是否能够真正醒来,思考人到底应该如何才能醒来。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陈小平的诗暗含着较为深邃的哲学思考。《单纯》表达了对原始的生命状态和心灵方向的尊重,《歌唱》则表达了诗人常生活在矛盾中的心灵状态中的无奈感。诗人希望以“观景”的心态回望人生。人生充满艰难险阻,但我们要学会宽恕,学会珍惜曾经历过的一切,包括曾经的创伤和疤痂。这些疤痂是“一挑明,便流血”的旧伤,却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也是值得珍惜的财富。这些抽象的观念,被陈小平以富有诗意的意象和叙述所阐释,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沉思的状态,获得了生命的感悟与超脱。

猜你喜欢

新诗观念状态
遇秋红叶落新诗
张应弛
《2021年中国新诗日历》征稿
钓鱼的观念
智珠二则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新诗画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