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此及彼,抵达另一个故乡
——论杨廷成组诗《青海:高地上的颂辞》

2022-11-14毕艳君

诗林 2022年5期
关键词:青稞高原诗意

□毕艳君

诗人杨廷成四十多年的创作多以故乡河湟谷地为主题,在停停走走的人生足迹里,将故乡的一切人和事都以诗歌的形式刻下了永久的烙印,在浪漫家园的浸润和传统抒情的渲染下,他纯朴明朗的诗歌在青海诗坛具有了鲜明的辨识度,随之也被冠以“乡土诗人”的头衔。因为他对乡土的留恋与执着,也因为他对故乡长久而深情的守望,他的诗歌在给人们呈现田园生活无尽美好的同时,也给渐行渐远的故乡留下了值得人们铭记的一段段历史记忆。这些记忆或悲或喜,或热烈或深沉,都在他建构的诗意长河里肆意流动。几十年的创作积累凸显出他对乡土经验和个体生命娴熟的符号表达与诗意延展,在诗歌的国度里,他温暖深情且又自由洒脱。

河湟谷地是诗人杨廷成不断返回的故乡,而高原是他此生无法出走和脱离的现实存在,在许多田园故事之后,杨廷成对于诗歌的耕耘与探索从未间断,在无数次的回望故乡后,我们看到了他在诗意上的通达开阔与重新建构,从故乡河湟谷地转向了更为辽阔高远的青藏高原,由此及彼,抵达了另一个故乡。

组诗《青海:高地上的颂辞》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家园不同以往的另一种高歌。作为诗人,他对万事万物有着自己特殊而敏锐的情感碰撞,因此,在他眼力所及的诸多高原事物中,那些地域文化突出的标识性地名在他诗歌中得到瞩目和展现,例如德令哈、巴音河、威远镇等。我们在他营造的诗意氛围里深切感受到了高原不同地域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基于此,他的诗歌表达也不仅仅止于诗歌的呈现,还有更为丰富的内蕴萦绕在其中,在某种意义上有了跨越诗歌的文化传播力,具有了内在的精神指向。他在写巴音河时,用“在每一个鸽哨划过蓝天的早晨/是你的柔指撩开了小镇沉睡的眼睛/在每一个云雀敛翅归巢的傍晚/是你的双手环抱着边城温馨的梦境”这样的诗句。将巴音河穿城而过的地理所在和对于德令哈这座城的不可或缺做了凝练而富有诗意的表达,细腻的描绘让人瞬间对这条河流以及这座城有了丰富的想象。而紧接着的“在巴音河银子般纯净的月色中/德令哈宛如神话传说的圣女/让无数双来自天南地北的眼眸惊叹”更是将他营造的诗意做了丰富延展,让人在他月色如水的柔情表述中获知了德令哈这位“圣女”的不同一般。他在写威远镇时,不仅将这座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做了点题,并且将这座古镇酿酒的悠久历史也一并道了出来,同样是诗意的呈现,威远镇则以“是一樽盛满四百年美酒的瓷坛/那风铃叮当的鼓楼/不正是一枚天神赐予的瓶塞吗?//这坛酒每次启封/便会醉倒西部/醉倒中国”这样气势轩昂酣畅淋漓的表达跃然而出,随之而来的是青稞酒千里飘香的迷醉与青稞赖以生长的高原的旷达与洒脱。

在生命的进程中,诗人与高原有着血肉相连的紧密联系,因此,当高原的颂歌唱响时,杨廷成诗歌里随之而出的是来自高原丰富而庞杂的意象。随着他诗歌的吟唱,缓缓流淌出来自巴颜喀拉雪山、蒙古牧马的汉子、藏家牧羊的儿女、宽阔的河床、社火队、藏羚羊、雪豹以及柏树山、祁连山、白桦林、青稞、胡麻花等等高原上的雪山大河与各种动植物精灵等各种丰富纷繁的意象,是作为诗人的杨廷成在无数次与之面对后进行的诗意建构。这种开阔而辽远的建构里,既有诗人对高原万物如兄弟般的情谊,也有他对高原万物发自内心的尊崇与敬重。因此,诗人一以贯之的抒情表达中,有着对高原万物不吝笔墨的赞美与歌颂。

他在写黄河上的天鹅时,用“如痴如醉的群舞翩然而起时/这纯净如大河之水的灵魂/让尘世间的众生修得一颗柔软的心”,展示着大河之上天鹅的来去从容给予高原看客的心灵抚慰。在写阿咪东索山上的雪时,在铺陈其银装素裹的身姿和雨后彩虹以及奔腾的八宝河、悠扬的三弦琴时,不忘给大家勾勒出雪山之下令人艳羡的牧人浪漫自由的生活画面。“真想做个风一样自由的牧人/尽享雪山之下浪漫生命的旅程/在弥漫着奶茶味的袅袅炊烟中醒来/在耀动着银光的朗朗星空下睡去”。这样的画面,无疑是他诗歌中传递的最本真的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爱的馈赠,自由的牧人、醇香的奶茶、朗朗映照的星空,这一切显得既浪漫温馨又温暖踏实。而“在古老的黄河岸边/我听见撒拉族筏子客在说/每一块石头都是生命的奇迹/每一次涛声都是灵魂的叩问”的诗句更是将撒拉族与黄河不可分割的历史宿命进行紧密连接,将筏子客们曾经的沧桑身影刻画得宛在眼前。因为依黄河而生的他们,与石头、与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撒拉这个民族的历史长河里从古至今从未动摇,即使到了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能看到撒拉族与黄河的相伴相生。而在《高处的青稞》中他激情昂扬直抒胸臆:“青稞,站在高处的青稞/是一群铮铮铁骨的高原男儿/威风凛凛地站成让人仰视的风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度/以烈酒的品质,绽放生命的奇迹。”这是一片创造生命奇迹的土地,这是一片令人仰望的高地,而这,也是诗人杨廷成礼赞的高地。

作为深情凝望这片高原大地的主人,河湟谷地的生命痕迹与高原雪山大湖的洗涤,让杨廷成在高旷辽远的高原镜像中洒脱自如,也让他在黄河水温柔流过的臂弯里有着浪漫的想象。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他的诗歌里清晰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给予他的诸多滋养。在他质朴通透的诗歌里,我们更多感受到了他的语言在音符之间的跳跃与灵动,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性。诗与歌,在他这里得到了完美结合。有诗的意境、音乐的律动,诗歌才具有更为顽强的生命力,而这,正是得益于河湟谷地长久流传的民间小调和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现实镜像。他在写高羌村时,“高羌,高羌/蒙古汉子吼着河湟民谣/那哀伤悠远的曲调/让听着的人们泪花花流淌”,让人们泪花花流淌就如一曲响彻山谷的“野曲”花儿,一下子吼出了蒙古汉子在斑驳岁月里的厮杀声,苍凉而又悲壮。又在《大湖:天鹅之舞》中以“……旷野荒寥/而在这纯净朗澈处子般的水线上/生命的律动竟是如此的辉煌、辉煌啊”的诗句中发出了对于生命的咏叹。还有诸如“十万亩青稞为这个季节尽情舞蹈/十万盏酒杯为这个良宵肆意欢呼”“谁在岸畔上吼一曲民谣/幽怨的声调青铜大钟般响亮/父亲取下早已生锈的镰刀/在一地月色里打磨得嚓嚓作响”等诗句,节奏抑扬顿挫铿锵有致,情感细腻真挚诗意盎然,既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从心理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着故乡、家园、高原的笼罩,有着汲取于民间的智慧与传统,有着遨游古典诗词瀚海的生命力,又有着四十多年的诗歌创作经验,在河湟谷地由此及彼的高原礼赞中,我们看到的杨廷成依旧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诗歌充满敬畏,对故土充满依恋,对万物充满希冀的创作者。岁月流转,他的诗心从未改变。他倾向于内心真实表达的诗歌,始终保持着诗性的自觉,语言本真质朴,诗意厚重精细。他对高原万物生命况味的体察与领悟,让读者在他建构的诗意里感知到他对于高原和生命的大爱。

猜你喜欢

青稞高原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青稞地里的母亲
冬日浪漫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