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2022-11-13任排印东明县审计局

财会学习 2022年22期
关键词:机关质量

任排印 东明县审计局

引言

审计质量主要代表实施审计项目的效果,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结论与审计基本准则、审计目标融合的情况。现阶段,国家审计逐渐发挥出了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在完善国家治理进程的同时,对审计项目的质量进行把控。从审计机关审计立项、项目准备工作、现场实施工作、审计结论等工作的情况来看,要想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就要保证各个环节合法合规,并梳理经营管理秩序,落实严肃性的规章管理细则,提升审计执行力为经营管理决策服务。从全局性的角度出发,将审计监督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提升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水平。

一、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项目计划对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

科学化的选择设计项目是提升审计质量、顺利完成审计事项的关键。在计划拟定的环节中,要充分认识拟立项项目存在的审计风险,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做好风险评估的工作。然而,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计划的阶段没有履行这些步骤,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制定较为匆忙,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之处:

1.缺乏长远统筹计划,随意性较强

在“十三五”审计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对于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的要求就是审计机关编制年度计划的阶段,需要与长远发展计划相互衔接。但就实际的工作进行分析,基层审计机关只是将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必审项目进行计划编制汇总,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定审计项目中。审计监督力量与全覆盖要求还存在一定的矛盾点,没有引入信息化技术,没有对行业数据进行动态化跟踪和全面的分析,也没有编制审计项目长远发展计划。

2.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

对于审计准则进行分析,在拟定计划的过程中,业务部门要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计划管理部门要了解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并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实现审计资源科学化的配置目标。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审计机关大都将注意力和重点放在项目实施层面,没有对项目计划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仅仅是根据经验、相关需求,提出项目安排的意见,没有依据规定的程序、基本标准选择审计对象。

(二)审计方案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审计项目准备阶段,开展规划工作需要对被审计单位、项目的情况有明确地了解,还要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对重点领域进行控制,并做好审计方案的编制工作。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还存在方案编制流于形式化的情况,具体问题如下:

1.调查了解随意

审计人员存在对项目调查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审前调查工作存在简单化、盲目性的特点,仅仅是根据报告的核心要素进行简单问询或对会计报表进行粗略分析,没有对项目流程及各控制点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审计目标与执行要求控制缺位,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2.审计目标存在盲目性

制定的审计目标具有宽泛性的特点,不仅没有将隐患揭示出来,也没有落实完善的体制,无法确定具体指标,并对实现的程度进行衡量,存在与审计项目实施内容脱节的情况,也无法将项目的特点彰显出来。此外,审计内容针对性不足。落实的审计方案编制内容不全,审计事项相对来说也较为复杂,存在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具体的审计事项、审计步骤方法操作性不强。审计组对项目执行阶段的核心问题存在缺乏认知的情况,实施的阶段无序出现成果分散的情况,进而直接影响审计项目质量。

(三)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就是结合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落实评价标准,开展审计事项的审查工作,核心任务就是完成审计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还需要查实审计实施方案的事项内容,包括收集审计证据材料、记录审计底稿等。但就现场的审计工作来说,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失当

审计人员没有按照国家审计准则及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实施审计工作,导致审计证据存在漏洞,缺乏可靠性与充分性。获得的不同形式与来源的证据,无法互相印证,或者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复核阶段也没有提出必要的补救措施,导致审计质量不过关。

2.审计审理流于形式

审计程序合法性、证据充分性、问题准确性,都交给审计组长进行审核,导致审计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无法保障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充分性及审计结论的客观性。

(四)审计报告中的主要问题

对于审计报告中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依据、实施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实及处理处罚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整改建议等。审计报告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审计查出问题、审计评价、审计处理建议等。

1.缺乏审计评价依据

开展审计评价工作,对审计人员业务素养、政策水平把握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撰写审计评价工作的阶段,可能出现模板化的问题,评价内容相对较为空洞,没有根据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价,甚至出现评价内容与审计发现问题相互矛盾的现象。

2.审计报告没有体现审计重点

在审计报告中,没有体现出根据问题轻重及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而提出不同的处理处罚意见。一般常见的问题就是没有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也没有把控问题重点,存在法律法规引用不准确、处罚随意等一系列的风险问题。

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

(一)缺乏健全的计划管理体系

审计机关具有双重领导体制,也决定了在编制审计计划的时候,可能仅仅是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单位、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行计划编制。但是上级机关在开展计划统筹编制工作的阶段,没有与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也没有建立长期规划的审计计划管理体系。

(二)审计项目与审计资源存在矛盾

在审计机关中,审计资源、审计任务量存在矛盾问题。尤其是处于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背景下,审计业务人员短缺、知识储备不足。审计机关存在无法应付审计项目突发状况的情况,项目与资源使用存在矛盾,也没有做好实战性培训与业务指导工作。

(三)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缺位

审计组没有结合各项准则的要求履行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职责,也没有构建系统化的审计精细化管理体系,存在现场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

(四)现行项目质量考核机制不合理

审计机关缺乏合理的项目质量考核机制,可能使得审计方案实施出现形式化、模板化的情况。审计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规范化执行质量、体现成果质量等。但是对于现行的考核机制来说,更加突出审计发现问题、审计案件移送等,没有做好全过程的审计管理工作。

三、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建议

(一)加强审计准备阶段控制

1.突出审计项目实现目标

计划管理部门要结合基层审计机关的长期工作发展计划,结合审计对象的结构、数量、特点等,做好分类规划以及管理工作。在建设审计项目数据库的基础上,编制完善的滚动项目计划。另外,定期更新审计对象的组织架构体系,优化管理机制,整合财务数据、真实的财务状况、业务资料等。结合审计项目的类型、内容、对象等,实行分类管理,还要了解以往年度耗费审计工作量、审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问题分类归集,并对审计对象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项目实施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2.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编制重要性认识

在评选优秀审计项目的同时,进行典型案例交流与总结,并做好重要项目的审计讲评管理工作。审计组要提升对审计方案实施的认知,并形成审计人员良好的责任意识,根据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方案编制要求,认真规范地编制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

3.设定审计事项目标

在分析调查了解的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核心工作目标与职能进行挖掘,并持续优化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模式,优化业务运行机制,进行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分析工作,对审计风险领域的工作进行控制。以充分调查为基础,经过复核获取真实的数据信息,还要从审计风险领域、审计事项重要性入手,对审计重点内容进行把控,并提出有效的审查方式,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二)加强审计实施阶段质量控制

1.规范审计流程,创新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核心职责,并遵循依法审计、审计流程优化的核心原则。在方案确定的审计范围中,要对审计的实施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实行依法审计取证,了解其中的关联,梳理程序获得具有参考意义的审计结论。同时要更加熟练地利用原始凭证、账簿等,对经济业务趋势进行分析,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还要核对银行对账单、账户往来情况等。从全局性的角度入手,收集与审计查证的关联事项。经过外部协查数据关联,发现疑点问题,做好内部调查与外部调查结合的工作,尽早发现问题突破口。

2.合理调整方案

结合审计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现代化的审计环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审计组在初步方案的条件下进行优化调整,明确方案的重点并将指导作用发挥出来。

3.加强项目全过程审计

对于具体的项目审计业务活动来说,审计负责人要做全面的审计工作,并利用适当、科学化的方法进行质量管控,解决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在强化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力度的同时,做好现场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工作。在进行审计复核的同时,整理资料并编写审计报告。在复核的过程中,要尽早洞察审计不足和疏漏之处,提出相应的补救策略,避免出现审计报告失真的情况,切实提升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对后续的审计工作进行追踪。在对审计建议采纳情况进行跟踪的同时,将审计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加强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服务。

4.做好审计现场实时监督反馈

合理化地利用审计信息交互平台,搭建审计组成员信息交流、情况汇总反馈的渠道,使得相关负责人能充分掌握审计情况,并对下一步思路进行分析。在对指导业务任务进行分配的同时,打通审计人员与管理者信息沟通的壁垒,做好全局性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化指导。

(三)加强审计报告阶段质量控制

1.注重审计评价依据

审计人员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运行机制、各项管理制度,还要尽早发现审计存在的问题,做好全面分析与调查的工作。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基本诱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整合相关数据提出相应的评价意见。

2.保证审计查出问题处理处罚意见合法性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出具审计报告以后,需要结合审计实施方案做好审计事项的分类归纳工作,还要明确重点内容落实处罚意见,并且明确审计职权的基本范围。而处于审计职权范围以外的则需要反馈有关部门予以处理。针对同类型的问题,要根据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保证处理方式一致。

3.提高审计建议质量

为了切实提升审计质量,就需要结合建设性、针对性、实用性原则,并提升业务综合素质,强化审计重要性认知。在解决因为体制、机制、制度不完善出现问题的同时,使被审单位或其上级部门建章立制,完善各项制度,改进管理堵塞漏洞。审计人员在强化各项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要尽早发现存在的审计风险问题,从更专业、全局性的角度做好深层次分析、考量。

4.完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

审计质量的标准是审计质量的基础控制依据,是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规范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虽然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随着审计范围的不断拓展和审计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5.完善审计的技术方法

要想达到良好的审计效果,切实提升审计质量,就要为审计效率提升提供关键的条件。在持续优化审计技术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审计技术手段,促进经验与科学手段相互结合,并将审计人员专业化判断、科学发展规律相融合,提出科学化、规范化的审计技术方法,引导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结论,保证审计质量。

6.强化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顺利实施审计公告制度,体现谁委托审计就向谁报告结果的审计公理,是对监督者进行再监督的关键。从信息使用者层面来看,有效地促进审计公告制度的实施,成为促进执政为民、审计为民的核心理念,也是提升审计先进性的关键。当前,我国审计公告制度法律约束力有待提升,透明度不足,社会大众的关注度有待提升。所以,要想将外部制衡的作用发挥出来,就需要加快落实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并适当增加舆论压力以此提升审计质量。

结语

做好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工作,能将审计监督的效用发挥出来,还可以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审计工作,提升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水平。当前,审计机关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就是逐渐向管理审计转型发展,从预防型审计转变为增值型审计,审计的职能也从监督转变为全局性的控制与评价。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从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审计理念层面入手,提升审计项目质量管控水平,并合理化地利用审计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机关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机关并非都这样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12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