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蹈史诗《黄河》中道具“布”的运用

2022-11-13汤芊芊

戏剧之家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史诗舞剧布料

余 艳,汤芊芊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 株洲 412000)

一、舞蹈史诗《黄河》作品的简要介绍

“黄河”上接万年,融通古今,对于中国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舞蹈史诗《黄河》是以“黄河”为背景,在黄河文化的波澜壮阔中展现沧桑巨变,讲述发生在黄河岸边的故事,再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黄河》以“生命之河,英雄之河,精神之河”立意,以宏大的视野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充分反映黄河儿女迎接大自然挑战的生命意识、誓死抵御外侵的民族精神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往直前的创新追求,以全方位的创新,让舞蹈展现极致之美,将中华民族艺术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部作品分为《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入海流》三个乐章,这三个乐章使观众在思接千古之后,以血肉之情为寄托,以黄河气魄为载体,站在历史的“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牵挂民族命运,增强民族自信,迎接伟大复兴。其中融合了音乐、雕塑、油画、中国画等多重元素和舞蹈浑然一体,是一台视觉与听觉完美结合的高品质舞蹈史诗。

二、舞蹈史诗《黄河》中“布”的运用及功能

黄河的物质形态就是水,大象无形、柔中带刚,而布恰恰是在舞台上最能与水的意象相呼应的一种材质,《黄河》中的这块布,可以缓缓流淌,也可以一泻千里,甚至是惊涛拍岸。“布”作为道具在作品中多次使用,但每一次使用编导赋予“布”的意义都不同。首先它有营造舞台环境的功能,在舞台上的布能模拟出水面的形态,时而波光粼粼,时而波涛汹涌,让观者仿佛就站在黄河岸边感受着黄河的波澜壮阔;其次塑造人物形象是道具的重要功能,演员们将布一层一层地裹在身上,不仅展示出中华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情感,也塑造了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朴素人民形象,再次还有升华主题的作用,第二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整块布从舞台顶部连接舞台前端,就像飞流直下的黄河,演员们在布上奔跑翻腾,一个民族在战栗、呻吟、呐喊、奋起、抗争和流血牺牲,将情绪推到高潮,体现出文化的力量、生命的状态和社会的变革。最后,布的色彩选择、材质、硬度也与主题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一)铺在地上的布

舞蹈史诗《黄河》分为三个乐章,将布铺在地上,演员在布上舞蹈的这种形式运用多次。其中,第一乐章《九曲黄河万里沙》,舞台上,只见一条河、一只船和一群人出现在地平线上,唤醒了人类的原始激情、生命和种族的繁衍。演员们轻轻抖动着舞台上铺着的布,掀起了阵阵水波,“河面”上出现了一艘船,它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缓缓前行,宛如一幅油画一般。因为没有办法将水真实地放置在舞台上,所以将道具布铺在舞台上,让船在布上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道具船的移动,还模拟出了船在水面上的视觉效果,这种方式在舞剧中运用了很多处,它的花纹是条形,从远处看就像一圈圈的水波纹,再加上布并不是很平整地铺在舞台上,那一个个零星凸起的褶皱就像水面泛起的波澜,十分真实。

此处使用到的布是粗糙的质感,与土地色相接近的黄色加上一些深棕,很好地呼应了黄河的主题,布的材质并不是那么的匀称、丝滑,比较厚重,有很多褶皱,就像是河面上的层层波澜,如果使用很柔软的丝绸也许水波荡漾的感觉会好,但是比起比较粗糙的布,会少了些实在感,华丽气息会更多,厚重褶皱的布更加有踏实、沉重的感觉。身上沾满泥水的舞蹈演员趴在布上,舞台上,瞬间“塑”出肌肉满满、力量十足的“真泥人”,就像在黄河里舞蹈。演员们一点一点地将完整铺开的布抓到自己的身边,这个动作也非常准确地向我们传达了对黄河母亲的敬爱之情,演员身上的泥水加上厚重感十足的道具布,让画面更加“接地气”。当布静止时,它盖在做着不同舞蹈造型的演员们身上,因为造型有高有低,就呈现出高低不平的“小丘陵”,主角站在“小丘陵”上舞蹈,给整个舞台增添了空间感,而不是一味地在一度空间表演,如果没有布盖在演员们的身上,那么做造型给主角托举的演员们也很难成为一个整体,舞台层次就不会那么清晰分明;当演员们站在道具布上旋转时,布“动起来”了,就像一个一个水中的漩涡,拉扯着整个布晃动,就像一阵风拂过河面掀起的层层波澜,以此来模拟水波的形态。舞剧编导将舞蹈动作与道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优美的旋转来促成道具的变化,让观众们不仅看到舞蹈动作,也能感受到更接近实际的“景”。

(二)“从天而降”的布

舞蹈是用肢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当某种情感难以靠肢体完全表达时,编导往往会借助道具来渲染气氛,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感染力。

《黄河船夫曲》的曲调响起,奔腾、翻滚的“黄河”倾泻而下,以“瀑布”之势悬挂于舞台之上,一些黄河人纷纷跳进眼前这条斜坡很大的“黄河”中,他们时而空中翻腾,时而在水中追逐,当眼前的“黄河”开始颤抖,一群人陆续“跳进”这河里,在浊浪翻滚中逆流而上。“轰隆隆”的声响过后,一个个钢盔从“黄河”中倾泻而下,此时,怒涛滚滚的“黄河”与激流勇进的“黄河人”融为一体。在这里使用到的布料很有弹性,布料也相对柔软,当舞蹈演员站在布面上向下沉时,就像掉进了水里,深陷其中,道具的运用方法非常新颖,大大地增加了真实感,但是这也增加了舞蹈演员的表演难度,因为没有稳定的受力点,布料弹性大,受到重力时力会往下掉,而不会像在地面上有反作用力。

这个部分的道具使用是将布固定在舞台顶部,连接到舞台的前端,构成舞台空间的不同区域,这种巧妙使用道具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舞蹈演员们从舞台的顶端处坐在布面上向下滑,在布上跌倒爬起、做小翻等高难度技巧,让演员在倾泻而下的黄河水中一边舞蹈、一边“逆流而上”,这种形式给观众带来的冲击力比在舞台的一度空间强烈了非常多。这成为舞剧的高潮部分,当舞蹈演员在布面上舞蹈时,布料会随着动作而摆动,就像人在水里舞蹈,滔滔不绝的黄河水中溅起的层层浪花,也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奋勇向上的精神展现在舞台上,让人记忆深刻。这也给笔者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在舞台上不仅仅只能在一度空间使用道具,不同空间和角度地运用道具,会有让观众更惊喜的效果。

将道具从上而下运用的除了“一泻千里”的大布之外,还有一个部分是演员们手中拿的红绸布,演员们有拿着它上下、画圈挥舞,但是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演员站在舞台两侧一起将手中的红绸布扔向舞台,因为红绸布的一端绑着木棍,所以它们有一定的重量,随着演员们的向上抛,道具在空中呈现出非常好看的红色抛物线,使得舞台看起来非常饱满。

(三)卷在身上的布

舞蹈作品在道具色彩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色彩与服装、灯光、布景等舞台美术的协调关系,也要考虑色彩与作品主题的协调关系。合理的道具色彩也会在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上起到相应的作用。这里所说的“色彩”,不仅是指我们肉眼可感知到的颜色,也包含色彩代表的象征意义。

在《黄河》第三乐章中,道具布选用了红色,红色代表着温暖、热情、希望、幸福、斗志、革命的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的现实和未来。在这个章节选用的布料道具比较柔软,而且使用的布料颜色不同于之前的黄色,而是大红色的布料,这也就证明在此处使用的道具布料与之前的道具布意义是不相同的,它象征着希望、胜利,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华人民走向成功,它最主要的使用就是由一名被托举起来的舞蹈演员缠在身上,高高地举着手,剩下的部分洒落在舞台上,使舞台非常饱满,将舞剧的情绪推至高潮。因此,合理准确的道具色彩不仅可以让作品更加具有观赏性,让观众拥有更美妙的视觉享受,还有使作品主题更加鲜明的作用。

三、舞蹈史诗《黄河》中“布”的运用编排及体会

在传播学意义上,媒介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大众传播理论奠基人麦克卢汉的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等,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核心内容。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在现实生活中,电话是耳朵的延伸,现场直播是眼睛的延伸,遥控器是手的延伸,驾驶汽车是脚的延伸……在舞蹈作品编创中,人体动作是主体部分,道具是补充部分,它既能延展舞者肢体语言在一定空间的表达,也能丰富舞台三维空间的构图,营造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深远意境。

从舞蹈史诗《黄河》中能看出,舞蹈道具对整个作品的重要性,道具作为舞蹈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视觉、舞台空间、情绪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河》中使用了非常多的道具,让整个舞剧都吸人眼球,但是“布”在整个舞剧中使用次数最多,各个部分使用的“布”都不相同,有材质的不同,有颜色的不同,一个细节就可以决定道具是否符合舞剧的内容,是否可以准确地表达出主题,舞台上的“黄河”绝非高科技产生的虚幻影像,而是“真实”的存在,它颠覆了人们的艺术想象,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舞台艺术表现方式,并且在道具布的运用上就能感受到舞剧的结构清晰与层次分明,舞蹈史诗的三个乐章层层递进,从第一部分布是铺在舞台上作为开端,这一部分的道具布还是作为平静的“水面”,之后的布就被演员们裹在身上和抖动,就像波涛汹涌的“水面”,再后来布的一端挂在舞台顶端,一泻千里的“黄河”将舞剧推向高潮,编导将道具与想要表达的黄河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舞剧的层次更加的分明,紧扣主题,将道具使用到极致。当一块布放在桌上时,它就仅仅是一块布,但是当一块布被铺在地面上并被拉扯摆动时它就是波光粼粼的水面,当它从舞台上空“一泻而下”时,它就是波涛汹涌的黄河。一个普通的道具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运用方法下呈现出来的观感是否会让观众眼前一亮,这取决于编导是否能打破陈规,做出创新,这是对于笔者以后舞蹈编创的启发,让笔者体会到正确合理地使用道具,可以给舞剧增加很多风采。

当然,在我们看到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种种优势时,也不能忽视在一些舞蹈创作中,编创者因对作品主题或道具特性把握不到位,造成对道具的过度依赖和滥用,甚至盲目追求新奇,将道具作为一种博人眼球的噱头,最终使得观众除了道具什么印象都没有留下,这样就失去了作品本身的意义。编创者应该正视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在理性分析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后再决定需不需要运用道具,需要选择什么样的道具。编创者对于道具的选择和运用,无论是从道具的哪一个情感功能入手,最终都要以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为出发点,为表达作品的主题服务。道具的作用是为了让人物更加生动丰满,让作品的主题得以准确地传达。而道具的运用,其目的是创作出有灵魂、能够和观众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作品。在不断追求创新,追求独特的外部形式的同时,编创者更应该拥有一双敏锐而又独特的眼睛以及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并融入创作当中。真诚面对自己和每个人,不惧怕将自己最真实最感性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最真实的作品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猜你喜欢

史诗舞剧布料
百科全书舞剧
用布料拼图形
舞剧《瑞鹤图》剧照
烧结机布料器的改进优化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
按约定付账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
高炉重量布料准确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