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群星奖”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

2022-11-13冷俊亭

戏剧之家 2022年16期
关键词:沂蒙山小调创作

冷俊亭

(烟台市文化馆 山东 烟台 264001)

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而言,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需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品味,使群众文艺活动开展符合大众的生活、情感、精神与思想。所以,为了使音乐作品更加符合群众的音乐审美,要积极地从群体大众间汲取养料,获得丰富的创作素材,在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中,创作出形式丰富、内涵深厚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创作开启群众的内心世界,真正还原出群众生活的本质,找寻到生活的真谛,激发出创造的灵感。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颁奖仪式在威海市隆重举行。烟台在本届比赛上大获全胜。群舞《舒心的日子扭着过》《爷爷教我踩高跷》、男声合唱《闯海人》以及市群艺馆群星合唱团的合唱节目共四个节目榜上有名,这是“群星奖”自设立以来,烟台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

本届“群星奖”共有来自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单位的884 件作品、157 个公共文化项目和117 个“群文之星”候选人参评,经过初选、复赛和决赛等环节,共决出220 个作品类“群星奖”、110 个项目类“群星奖”以及100 位“群文之星”。

本届“群星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4个门类的作品决赛历时13 天21 场比赛,“群星奖”比赛所到之处,观众场场爆满,配套惠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广大基层群众以文化为桥梁,以艺术为纽带,歌唱幸福的生活,赞美伟大的时代,充分展示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福祉,尽情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和谐乐章。基层群众凭着自己的文化创造,成为中国艺术节当之无愧的主角。经过激烈角逐,4 个门类共有220 个作品脱颖而出荣获“群星奖”,这些作品编排新颖独特,表演朴实生动,紧贴时代脉搏,抒发百姓心声,代表了当前我国群众文艺创作的最高水平,成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最亮丽的风景。

一、创作灵感来自群众文化基础和浓厚的地域文化

针对烟台市获得“群星奖”的优秀音乐类作品浅谈一下创作灵感的看法。获奖作品《闯海人》选择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长岛渔号来构思歌曲。曲子是根据号子的节奏来谱写的,同时里面加上了一些现代元素,比如合唱、说唱等。从创作到演绎,全部由烟台本土名家打造,主歌部分歌词:“大碗喝酒比豪迈,大网捕鱼比能耐。八仙过海咱闯海,海量海魂海气派。怀里揣着小红鞋,心中装满情和爱。妈祖保佑咱平安,捕金捞银走四海。”虽然只有8 句歌词,但能表现出胶东人的性格和文化特点,粗犷豪迈,敢拼敢闯又细腻柔情。虽然整首歌曲只有两个自然段,但八仙传说、妈祖文化在词中都有所体现。通览整首歌词发现,“大碗喝酒比豪迈,大网捕鱼比能耐”表现出烟台渔民豪放的气概,而“八仙过海咱闯海”则体现渔民丰收后的喜悦之情,“海量海魂海气派”每词都带有“海”字,展现了烟台人民对大海的热爱。后四句则转为柔情基调,一句“怀里揣着小红鞋”把整首歌曲转折到一种甜蜜柔情的氛围中,从“怀里揣着小红鞋”到“妈祖保佑咱平安”,将渔民“粗中有细”的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另外,为了让整个作品更贴近百姓,在副歌部分,特别加入了胶东渔家号子的唱词,以此歌颂胶东渔民的勤劳与善良。

其实长岛渔号是没有歌词的,只是一些口头语气词变换了不同的声调,但内容非常丰富,有发财号、捕鱼号、升帆号等近10 种号子。在查阅大量的号子资料中,其中一处很模糊的号子里没有写号子的喊法,只写了“小红鞋”三个字。作者想到,渔民出海,动辄十天半个月的,闯海硬汉也会思念家中的妻儿,小红鞋一般就是这种情境下的号子。在词曲作者的创作碰撞下,小红鞋就写进了歌词里。比较出彩的是,副歌部分“天刮北风浪往南冲,风向不对锅道反风,雪白的馒头现吃现蒸”是创作者在下乡采风的时候听渔民唱出来的。在歌曲中,这一部分原汁原味地用渔民的唱法表达了出来,口音类似于威海荣成,原汁原味的腔调极富趣味性和地域性。

既然创作上是根据渔民生活而来的,在演员的选择上,演唱也没有采用专业的歌唱家。这首歌很多内容是喊出来的,专业歌唱家都形成了固定的发声方式,并不适合。《闯海人》采用的是男声组唱,演唱者全部不是学院派角色,其中有工人,有船老大,经常出海,所以号子喊得原汁原味。除了在词曲上下足功夫外,在演员服装上也颇费心思。演员们的整套服装以白色为主,一条围巾一样的蓝色布料搭在肩膀上。作者想用“围巾”的飘逸代表海浪,对襟的衣领以及前胸有花瓣,则紧扣音乐主题,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附:《闯海人》歌词

大碗喝酒比豪迈,大网捕鱼比能耐。

八仙过海咱闯海,海量海魂海气派。

怀里揣着小红鞋,心中装满情和爱。

妈祖保佑咱平安,捕金捞银走四海。

副歌(天刮北风浪往南冲,风向不对锅道反风,雪白的馒头现吃现蒸……)

“长岛渔号”距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是风帆时代渔民创作的一种曲调。比赛时,当这种原始的旋律出现在现代舞台上时,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化学反应,渔号喊起,似乎让所有人的心“拧成一股绳”,使台下观众不由自主地随着带着海腥味的粗犷歌声摆动身体。这样一部艺术佳作的诞生,与烟台市群众文化的欣欣向荣无疑是密不可分的。笔者认为,“依托十艺节,以打造胶东文化龙头城市为目标,着力于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烟台市近年来的文化发展方针。”

“群星奖”的优秀合唱音乐作品《新编沂蒙山小调》是烟台市文化馆搜集选定的新编作品,这首带有浓郁特色的山东小调,长期被大众所公认和喜欢,其中的和声部分更精彩动人。《沂蒙山小调》是在当地的民歌基础上创编而成的,1940 年创作出来,成为民歌经典,不仅吸收了花鼓调的唱腔,而且优美的旋律,抒情的曲调,将“沂蒙山区好风光”深入到了群众心间,为沂蒙大地树立了美好的形象。新编的初衷就是为了向经典致敬,致敬那朴实而勤劳的人民近百年来不屈不挠的奋斗和梦想。他们清苦、向上、勇敢和感恩着,他们的生命中,永远流淌着奋争的血液,永远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致敬他们像沂蒙山一样蕴含着永恒的生命力,像早晨初升的太阳一样默默地温暖着自己和那一方厚厚的土地。

长期以来,《沂蒙山小调》被群众广为传唱,并得到了创新与传承,进行了不断地完善。沂蒙山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953 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而《新编沂蒙山小调》又是一次新的创新,以优美的肢体语言和动人的表演,重新诠释了这首经典之作,激发了大众深厚的情感共鸣。“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那个)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梁(那个)红来(哎)稻花(那个)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听着当地村民熟悉而动听的演唱,在美好的自然风光中,重新缅怀战火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为今日美好家园建设而倍感珍惜。“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在沂蒙山,老百姓个个都能唱上几句民歌,姑娘们聚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就是唱上几首歌,歌词既有祖辈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现唱的。沂蒙山里的歌,真实记录了百姓的劳动和生活。

很多专家对《新编沂蒙山小调》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作品好,声部清晰,层次分明,服饰妆容美丽大方,舞台表现恰到好处。作品坚持轻声高位的合唱理念,坚持规范科学的发声方式,在节奏、音准、音量上狠下功夫,发音位置、吐字、咬字、面部表情、舞台的身体姿态、妆容发饰这些细节的问题都做了统一的要求,尽管参赛作品娴熟,但仍一字一句地进行细抠,对作品的感情彩色上精雕细琢,体现了细节决定成败。指挥上聘用了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国家级指挥担任,使指挥与各声部和钢伴之间的默契,乃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和台上的演员达到和谐统一。

二、创作灵感来源就是要加强与基层群众的沟通

创作灵感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接收,听到一些音乐有情感共鸣,生活中有情感体验。另一个方面就是表达。人都有想法,有情感,但很多人不想表达,或者不想通过音乐表达。学会并习惯用音乐表达的,加上学习积累,就可能成为好的曲作者。音乐的创作不完全是理性的,甚至完全不是理性的,所以很多人认为“不是我在创作音乐,而是音乐在通过我创作自己”。这个说法很对,但容易误导新手,因为音乐不会选择一个麻木又没有积累的人创作自己。所以做好准备,保持敏感,音乐随时随地可能会找上门。创作灵感是非常丰富的思维活动,需要不断地激发,并且留下宝贵的瞬间火花,形成生动的艺术创作。创作灵感是音乐创作的思想源泉,注入了深刻的情感,是创作者的内心体验。彝族一朵云乐队创作的《中巴车带我回家》,就是他们在返乡途中的中巴车上的有感而发,所以歌词情真意切,非常感人。小七创作的歌曲《我想》也是在新春过年时对家乡的想念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赵雷写的《小屋》也是因为独自一人在租住的小四合院里夜晚的孤独感而创作出经典,说明创作灵感是一种随机的心理活动。

创作离不开生活的本质,是生活的再现,所以音乐创作也要从现实中汲取灵感,才能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音乐作品。其中还有很多比较优秀的群众音乐作品,比如军营题材的《十八岁参军到海防》《战友、战友》《人民战士》《抉择》《12月1 号》,就是作者在部队服役期间的亲身经历,弃笔从戎保家卫国,通过舍小家为大家的感受和深深的战友情而创作;扶贫环保题材的《青山绿水更美丽》《远山小雨》《春的季节》《葵》《云遇中国》,是作者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青山绿水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城市为主题,反映了党的扶贫政策下新农村、新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印证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不变真理,迎合当代主题而创作出的经典作品;亲情题材的《你要的报答》《念母恩》《阿嫫走月亮》《老爸》《开心宝贝》,以亲情为主题,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歌颂了无私的奉献和真诚的关爱,“情”字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浓郁创新风格,折射社会现实,弘扬主旋律,对发扬传统伦理道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抗击疫情题材的《情暖人间》《你》《社区书记》《我请战》《“四进”之歌》,以深情的语言、优美的旋律,歌颂了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每一位“逆行者”以社区为家、情暖民心的感人事迹。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时刻,他们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爱情题材的《月亮姑娘》《白色列车》《所城印象》《左边》《钻戒》,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传统文化题材的《唐诗54句》《醉美烟台》《烟台山下》《海天一线》《雪莲花》,是作者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和弘扬,通过唐诗配音乐的形式,产生诗与琴的对话,古与今的交流,想以此来激发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识。

三、结论

探索音乐作品的创作,需要从群众文艺的生活上找寻灵感,贴合百姓生活与情感的音乐作品才更具艺术生命力,才能契合大众音乐审美,在群众中更长远地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沂蒙山小调创作
沂蒙山小调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一墙之隔》创作谈
五河小调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