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唢呐曲作品《山乡春》演奏风格特点

2022-11-13羽,王

戏剧之家 2022年16期
关键词:滑音山乡换气

杜 羽,王 琼

(中北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2)

一、《山乡春》简析

山西唢呐是北方唢呐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表现人民大众的淳朴生活为主,也适当表现当地自然风光及风俗习惯,如《大得胜》《三对面》《春耕忙》等,其中,《山乡春》作为山西唢呐经典曲目之一,具有独特的创作背景和较大的影响力。

(一)作曲家简介

唢呐独奏曲《山乡春》由著名作曲家王高林老师、胡金宏老师以及白承德老师共同创作。王高林老师出身山西音乐世家,从小深受音乐熏陶,十四岁左右跟随恩师胡金泉老师进入山西省歌舞剧院,从此便全身心投入到唢呐事业中。王高林与其老师第一次同台演奏《毛选》曾引起轰动,由此被大众认识。2005 年,王高林荣获山西省文化厅授予的“德艺双馨优秀党员艺术家”称号。

王高林老师是北方人,深知北方人民对黄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因此,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大都蕴含着独特的北方地域文化,有黄土高原的宽广粗犷和北方汉子的铁血柔情,生动地表现了北方地区的自然风貌与民俗特点,极大地推动了山西音乐文化的发展。

王高林毕生都在为山西唢呐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他用自己毕生所学发展了山西唢呐事业,成为山西唢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多首著名曲目,且大都为人熟知并传唱至今,如《黄土情歌》《喜酒歌》《梨园情思》等。王高林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春耕忙》是一首唢呐独奏曲,乐曲以欢快跳脱的风格情绪为主线,以简短的动机做引子,作曲手法风趣又不失淳朴气息。

(二)《山乡春》的创作背景

《山乡春》是作曲家以晋北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唢呐独奏曲。此曲最早是由山西笙演奏家胡金宏老师和二胡演奏家白承德共同创作的一首笙独奏曲,原名《春到田间》。三位作曲家在原曲感情基调和曲式结构基础上,运用唢呐表演技巧和演奏形式,将笙独奏曲改编为唢呐独奏曲。乐曲以山西田园风光为中心,表现了作曲家对田间春色盎然景象的感触,也表现了山西人民豪迈、质朴的民俗风情。

二、《山乡春》作品分析

《山乡春》是以筒音作5 指法演奏,2/4 拍,属于单三部曲式结构,全曲由引子、慢板、华彩、快板四部分组成,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引子部分音调自由高亢,类似于山西民歌的“衬词”“衬腔”,第一句的音头在处理上作出由弱渐强的气息控制,尾音以一个自然的气滑音达到模仿衬腔的目的,似说似唱,给人一种山间喊话的情境体验,营造了空旷的山歌风格,为后面的音乐情绪作好铺垫。第二段为慢板,运用了大量气震音、气顶音、花舌、泛音等演奏技巧,烘托出人物初入山间感慨万分的欣喜和欣赏美景的闲适,推进了旋律节奏感。

在慢板与小快板中间有一处自由连接的部分,这部分是乐曲演奏的难点。通过查询乐谱可以看出,它先由音阶推进,保持在高音“3”,后落在高音“2”上,一气呵成,非常考验演奏者的基本功。接着,与上句高亢激越不同,下句由“pp”极弱音开始,再作渐强处理,上下两句形成强烈对比,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此处循环换气的运用使听众耳目一新,成为乐曲情绪的第一个小高潮,为后续的情绪发展奠定了基础。

乐曲以小快板结束。结尾部分对林间鸟叫声的模仿节奏感强烈、情绪高涨,连奏的节奏表达了欢快的情绪,将旋律主线推向整个曲目的高潮。乐曲在激情澎湃的基调中收尾,让人在无尽的欢快中生出无限的遐想。乐曲的旋律主线和跳脱的节奏都透露着山西人民洒脱、朴实的特质,也表达了作曲家对家乡山西的敬畏与热爱。

三、《山乡春》演奏风格及特点

(一)演奏风格介绍

各个乐曲和乐器的演奏风格都会受到多种外来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社会的发展,音乐的演奏风格会随大众要求而发生变化。《山乡春》作为一首山西风格的唢呐独奏曲,深受山西艺术文化的影响。唢呐曲《山乡春》是由笙独奏曲改编而来,笙的演奏形式与唢呐演奏形式有很大区别,笙演奏多以和声铺垫烘托,整曲为多声部的形式。但是,唢呐是典型的单旋律吹管乐器,只有单旋律的演奏,不能同时自己演绎和声。虽然两首乐曲同是管乐,但表现形式的不同决定了这两首曲目具有不同的风格。《山乡春》创作初期是带有和声的多声部旋律结构,内容丰富、气氛浓烈,在经王高林改编后,被添加了多种演奏技巧,表现出独特的山西艺术风格。

据考证,《山乡春》是以晋北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因此乐曲风格受晋北地域音乐影响较多。晋北地区的唢呐演奏常常用到大唢呐,声音低沉激昂,有澎湃之气,《山乡春》为高音唢呐吹奏,气氛浓郁、力度刚劲。晋北民间吹管艺人粗犷豪放,演奏唢呐喜好激情昂扬的热闹气氛,晋北民间音乐经典曲目《大得胜》就有一种热烈奔放的演奏效果,《山乡春》的演奏风格与《大得胜》相似,展现出山西唢呐质朴奔放的地域特色。

(二)演奏技巧运用特点

《山乡春》原为笙独奏曲,在被改编为唢呐曲后,必须运用一定的唢呐演奏技巧来表现其情感,因此,乐曲中运用了很多巧妙的手法,将乐曲的感情基调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垫音、颤指、花舌、循环换气等,其中,最能展现曲目特色及技巧的特点包含:

1.装饰音的运用

装饰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演奏归类中,人们通常把多种小技巧归为装饰音,包括垫音、指花、指弹音、指颤音等,指颤音还包括倚音和打音。曲目引子开头就用到了垫音和指花,垫音发声时,通过手指使唢呐杆上的气孔快速闭合。垫音多在分音时使用,以此来把握节奏,同时对该音进行装饰润色。曲中还多次用到指颤音和指弹音,在平时演奏时,由于这两个技巧的演奏方式大同小异,民间多把他们统称为“指花”,但在学术领域,它们各有不同。指颤音标记为“tr”,演奏方式是通过快速闭合该音,使乐曲呈现明显的大二度或者小二度。指颤音多用在连续长音上,使旋律线条有所浮动,以增加旋律的流动性。

2.滑音的运用

滑音分为指滑音和气滑音,也可细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和回滑音。滑音是手指按照从左向右上角方向以及沿对角线方向与气孔摩擦产生的圆滑曲线旋律,因此,它的标记是向上或向下的曲线箭头。滑音的运用在本曲目中随处可见,小快板中有多个上、下滑音的运用,表现出欢快跳脱的情绪。气滑音是单凭气息控制向上或向下的滑音,它要求唇肌动作和气息相互配合。气滑音中下滑音的使用较多,多用于乐句结尾表现情绪。

3.循环换气技巧的运用

循环换气技巧在此曲目中属于特色技巧。循环换气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演奏方式,它要求演奏者在不间断往外吐气的同时吸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旋律不中断,达成一气呵成的效果。本首曲目中,循环换气技巧运用于小快板处,在这部分乐曲中,循环换气演奏方式的运用加强了节奏的紧迫感,推进了旋律情绪。循环换气后直接接快板,是慢板到快板的过渡,也是情感的推进。循环换气技巧的运用有一定难度,演奏者要对此技巧多加练习才能熟练运用。本首曲目循环换气手法的运用给听众造成较强烈的听觉冲击,连奏与循环换气技巧的结合使用使乐曲情绪逐渐上升。

循环换气法有两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旋律循环换气实为长音循环换气法在演奏中的应用);第二种为双吐循环换气。长音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就无法学会其他两种循环换气法。双吐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除刻苦学练之外,演奏者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技巧的难点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的“循环”上,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是在“呼”与“吸”上,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与呼气同时进行的吸气上,也可以反过来讲,难在与吸气同时进行的呼气上。

4.花舌技巧的运用

吹奏花舌是用气流冲击翘起的舌头,使之滚动产生碎音效果,民间一般称之为“打嘟噜”。演奏者要想运用花舌技巧,可先训练舌头“打嘟噜”,练习时必须保持速度和力度的均衡。具体训练方法是,用舌头顶住上膛靠近牙的位置,嘴里发出“si”的音,舌头一定要放松,利用气压使舌头上下颤动。刚开始练习时会感到难受,练久了自然会好。一般的教材对花舌的技术介绍都比较简单,在演奏实践中,花舌的技巧比较容易掌握,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吹奏花舌时,必须保持正确、稳定的吹奏口型;二是在吹奏花舌时,要注意舌根适当用力,稍向后缩,舌尖要松弛且富有弹性,经过舌尖和上腭间的气流需急促有力、密集连贯;三是花舌与吐音的结合要巧妙,一般情况下,长花舌的碎音效果是“吐噜噜……”,短花舌则有“吐噜”和“吐吐噜”等,演奏者要灵活运用。

四、结语

我国不同地域的唢呐有不同的风格,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山西唢呐作为北方唢呐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所蕴藏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研究,更需要我们对其传承下来的表演方式进行保护。《山乡春》是山西唢呐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对山西传统唢呐文化的继承,也是对山西唢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和丰富的演奏技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猜你喜欢

滑音山乡换气
冬暖山乡
山乡的春天
中国画《山乡春早》
揭掉山乡的贫困封印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如何注意换气点的掌握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中滑音的运用研究(下)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基于CD4060 的室内换气系统延时关机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