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院校“分层教学、精准培养”教学模式构建

2022-11-10仇晓阳刘淑娟方振兴周高旗朱燕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应用化学应用型分层

仇晓阳,刘淑娟,方振兴,周高旗,朱燕芳

独立院校“分层教学、精准培养”教学模式构建

仇晓阳,刘淑娟,方振兴,周高旗,朱燕芳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300)

随着长三角经济转型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应用型独立院校必须要主动适应社会变化,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而服务,这就要求应用型独立院校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因材施教,以“分类成才、精准培养”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分层教学、精准培养”的教学体系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应用型独立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

分层教学;精准培养;教学模式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首批独立学院,在蓬勃发展中遇到了两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第一是从宁波大学继承的研究型培养模式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适应;第二是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两个突出问题,该院应用化学专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对接区域产业,构建实践“分层教学、精准培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培养目标的建立

(一)研究型人才

研究型人才不仅要求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研究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技巧,能够在自己研究领域加以应用,批判地分析自己和他人的科研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能够对科研项目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这些较强的技术能力都紧紧地围绕着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断拓展知识而展开,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使用的方法,从研究学科知识的前沿到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从总结已有知识到自我发展与创新,都是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了解更广泛的知识,拥有宽阔的视野。在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相辅相成,实现在通识基础上的专业、在专业基础上的通识,能够适应复杂多元的社会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不同的学科或跨学科专业知识的背景,在不同的专业学习,通过一定的途径学习,可以比较系统地掌握两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一步地说,复合型人才就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运用能力强、能将所学的知识最大化地转化为实践,这表现在有创新思维、通晓英语语言,能够较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并且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人。

(三)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1]。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这个大变局,国际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急需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一些独立院校中,在培养人才中,可以通过培养一定的学术基础型人才的同时,着重培养多样专业化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主动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灵活和有前瞻性地规划、调整专业结构,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区域或行业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专业,逐步完成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

二、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分层教学课程模块的构建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现为浙江省国有民办的独立学院,与研究型大学相比,人才培养、课程的设置大不相同。学校始终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地方院校发展道路,是一所为地方经济发展而服务的应用型高校。在学习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必过度强调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课程设置中主要强调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应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课程中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设置,转而演进为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确定模块相对应的课程知识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成新的教程模块,每个模块对应能力培养环节,赋予相应的学分,模块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专业能力的培养可以由多个课程模块组成,进行教学内容和学分的划分和评判[2]。并且将传统的应用型课程,按学科知识体系转化为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转化为专业模块化的课程应用体系。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理论课程、分流专业与实践课程、拓展模块课程,基础理论课程由三类课程组成,具体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化学课程模块体系的构建

(二)分层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地方本科高校教育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是当今独立学院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分层教学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多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材,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不同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圆满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得到充分的个人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3-4]。建构合理的教学体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便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适应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新生入学时,可组织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进行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对应用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据摸底情况划分不同的类别,分别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是成绩达到优秀者或已获得市级以上化学竞赛获奖者,占25%,这类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知识面广。应用化学教学可以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组织教学,以此增加他们在考研中的竞争力;B层是针对那些在入校前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掌握的学生,占50%,此类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能力一般、技能水平一般,但基本可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应用化学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拓展专业知识,以此增加他们在职业选择中的竞争力;C层为基础教学层次,此类学生学习基础弱、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弱,占25%。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在教师的督促和帮助下,此层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应用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将成为一名比较合格的企业技术人员。对A层同学可采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地对应用化学的概念、理论和规律进行讲解,着重突出理论知识,引导同学做好知识体系的掌握,注重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科研问题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在课后练习方面,可以加入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学能力,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对B层同学可采用讨论和讲解相结合方法,较为系统的介绍应用化学的概念、理论和规律,适当拓宽知识的广度,加强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C层同学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的教学方法,着重讲解应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降低理论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注重实践课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并辅导学法的指导。除此之外,还要让全体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应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学习应用化学兴趣。

(三)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是坚持可行性原则,即要有明确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能够得到学生、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使大家能够积极参与。二是坚持针对性原则,评价标准要有针对性,符合知识获得、能力增长和素质提升的培养目标,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中,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教学评价要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水平有清醒的认识,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激励自主探究兴趣。三是坚持动态化原则[5],“分层教学、精准培养”强调评价的动态化,不同层次应根据评价标准,不断调整分层状态,C层次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评价为优秀,可以提升到B层或A层;反之,A层学生达不到要求,可以调整到B层或C层。在评价过程中,强调过程评价,将诊断评价、形成评价和终结评价有机结合,摒弃终结性评价一锤定音的缺点。在强调评价内容、方式、标准多样性的同时,更应注重价值的多元性,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评价体系。

根据分层教学,基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均不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从知识、技能、素养、实践等多维度、多样化、多渠道构建了评价体系(见图2)。应用化学专业的评价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对应用化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实践动手的能力,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品德、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的评价。评价主体既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也包含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同时学生线上线下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也给予评价。学生自评则以职业规划为参照,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监控,不断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学生互评主要体现在校外实习、学科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等小组活动中,通过互评反映出各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责任心、专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为了改变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弊端,分层教学评价体系将诊断评价、形成评价和终结评价有机结合,加大过程评价所占权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分层情况,制定相应教学计划,详细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情感态度,期末结束后,根据培养目标作出终结性评价,力求使应用化学专业评价体系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图2 分层教学评价体系

[1] 普通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EB/OL]. [2021-12-1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427/sfcl/201804/t20180427_334421.html.

[2] 仇晓阳, 刘淑娟.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化学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 大众文艺, 2018(1): 208-210.

[3] 张文馨. 分层教学, 分流培养, 分类成才[J]. 教师, 2018(14): 23-24.

[4] 王侃, 曲洪权, 王宝成. “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52): 12-13.

[5] 莫莉萍.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 辽宁高职学报, 2008(5): 39-43.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Stratified teaching and Precise Cultiva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QIU Xiaoyang, LU Kaixing, LIU Shujuan, FANG Zhenxing, ZHOU Gaoqi, ZHU Yanfa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3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society has shown a diversified trend.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ctively adapt to social changes and serve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requires them to carry out reforms in education concepts, train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odels, etc. The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ingbo university teaches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aptitude. Guided by the training goal of “classified talents and precise training”, and centered 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stratified teaching and precise training”, the paper constructs a new mode of talents training,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method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atified teaching; precise cultivation; teaching mode

G642

A

1009 - 2560(2022)05 - 0058 - 04

2021-12-14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研项目资助(xyjy2020018)

仇晓阳(1970-),男,安徽省蚌埠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化学教学与科研。

(责任编辑 张文鸯)

猜你喜欢

应用化学应用型分层
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专刊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应用化学实验改革的研究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衡水学院为例